CN220315094U -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5094U
CN220315094U CN202321761951.1U CN202321761951U CN220315094U CN 220315094 U CN220315094 U CN 220315094U CN 202321761951 U CN202321761951 U CN 202321761951U CN 220315094 U CN220315094 U CN 220315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steering column
mounting
plat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619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肖朋
杨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619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5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5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5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将转向管柱安装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前围加强板,所述前围加强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前围连接支架,所述前围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围加强板远离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贴合连接形成板状结构。通过对前围连接支架和前围加强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加强,使得转向管柱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提高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方向盘是通过转向柱安装在仪表板加强梁总成上,而仪表板加强梁是通过支架结构与车身进行连接。转向力分配的主体包括仪表板加强梁主体、仪表板加强梁与车身支架结构,仪表板加强梁和车身连接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驾驶者的感受和安全系数。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转向管柱安装结构设计存在强度较弱、稳定性较差、相应的安装板或连接支架之间连接性较弱等问题,进而对转向操作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对前围连接支架和前围加强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加强,使得转向管柱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提高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以将转向管柱安装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所述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前围加强板,所述前围加强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前围连接支架,所述前围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围加强板远离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贴合连接形成板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通过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的一端相互贴合连接以形成板状结构,这样,利用板式结构连接面积大的特点,使得前围连接支架和前围加强板之间的结合面较大,使得前围连接支架和前围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从而使得转向管柱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更好地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为第一连接部,所述前围加强板远离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凹口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贴合连接共同形成封闭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夹设在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夹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面之间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加强板靠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设置有加强连接部,一部分所述加强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且另一部分所述加强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位置在车辆前表面的投影上不共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插孔,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孔和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插孔适于安装所述转向管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共同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为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一侧边,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为所述三角形结构的另外两个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安装加强板,所述安装加强板设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之间,所述安装加强板的一部分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仪表板加强梁主管;
2、第一安装板;21、转向管柱安装孔;22、减重孔;
3、第二安装板;31、转向管柱安装插孔;
4、前围加强板;41、第二连接部;42、加强连接部;
5、前围连接支架;51、第一连接部;
6、连接件的安装点;7、安装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
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安装结构设计存在强度较弱、稳定性较差,其中用于安装转向管柱的安装板连接性较差,并且与前围对应的连接支架之间也存在连接性较弱的问题,导致对转向操作的舒适性造成影响。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组件,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如图1-图4所示,转向管柱安装组件用于将转向管柱安装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和前围连接支架5。
其中,第一安装板2包绕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第二安装板3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如此设置,由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可使第一安装板2包绕连接在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侧,第二安装板3连接在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另一侧,并且,第一安装板2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向第二安装板3延伸并与第二安装板3相贴合,使得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共线设置,在将转向管柱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进行固定安装后,利于转向管柱力的传递。
并且,前围加强板4包绕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前围连接支架5连接在前围加强板4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相贴合连接形成板状结构。
如此设置,前围加强板4连接在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这样,将前围连接支架5连接在前围加强板4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使得前围加强板4、第二安装板3与前围连接支架5可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安装板2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向第二安装板3延伸并与第二安装板3相连,使得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更大的一个三角形结构,这样,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
而且,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相贴合连接形成板状结构。如此设置,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之间相互贴合连接,从而形成板状结构。换言之,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为板状结构,前围加强板4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亦为板状结构,两者相互贴合形成强度较高的大的板状结构。这样,利用板式结构连接面积大的特点,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结合面较大,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从而使得三角形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直接焊接在前围加强板上,或者前围加强板的一端直接焊接在前围连接支架上,导致前围连接支架与前围加强板之间的结合面较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的一端相互贴合连接以形成板状结构,利用板式结构连接面积大的特点,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结合面较大,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从而使得三角形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更好地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由此,通过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结构,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而且,通过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的一端相互贴合连接以形成板状结构,这样,利用板式结构连接面积大的特点,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结合面较大,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从而使得三角形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更好地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为第一连接部51,前围加强板4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41,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均为凹口结构,并且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相贴合连接共同形成封闭腔结构。具体而言,前围连接支架5的第一连接部51和前围加强板4的第二连接板均为凹口结构,换言之,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的横截面均为“凹”字型结构,这样,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相贴合连接时,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各自具有开口的一端相搭接固定,以共同形成“口”字型的封闭腔结构,如此,利用封闭腔结构具有强度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三角形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
其中,第一连接部51可以搭接在第二连接部41的外侧,或者第二连接部41可以搭接在第一连接部51的外侧,这样,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之间的连接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穿设于封闭腔结构,并且连接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之间。也就是说,在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进行“口”字型连接的同时,还利用连接件进一步对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进行连接,具体地,连接件例如紧固螺栓穿设于封闭腔结构,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41,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提高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图3所示的6为连接件的安装点。
参考图1所示,前围加强板4和第一安装板2设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相对两侧,第二安装板3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夹设在前围加强板4和第一安装板2之间,且前围加强板4与第二安装板3呈夹角布置。
如此设置,前围加强板4与第一安装板2包绕在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相对两侧,并且前围加强板4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呈夹角设置,这样,前围加强板4、第二安装板3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2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向第二安装板3延伸并与第二安装板3相连,使得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更大的一个三角形结构,这样,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
由此,通过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结构,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
结合图1所示,前围加强板4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设置有加强连接部42,一部分加强连接部42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上,并且另一部分加强连接部42和第二安装板3相连。具体而言,前围加强板4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设置有加强连接部42,即,对前围加强板4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进行加厚加固,使得加强连接部42的一部分连接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另一部分可连接于第二安装板3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板与前围加强板之间分别连接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加强板4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进行加固连接,提高了前围加强板4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前围加强板4、第二安装板3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的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固,从而更好地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参考图1所示,加强连接部42相对于前围加强板4本体进行加长设置,以使加强连接部42连接至第二安装板3,同时也增大了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连接面积。
并且,前围加强板4在车辆下表面的投影为Y型结构,前围加强板4靠近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较粗,远离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端较细,一方面,利于前围加强板4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之间的连接稳固,另一方面,利于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板之间的连接。
此外,前围加强板4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连接面与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连接面至少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前围加强板4的加强连接部42与第二安装板3相连的面积,与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相连的面积至少重叠一部分,这样,三者形成三层焊接结构,可以加固彼此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加固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2和图4,前围加强板4和前围连接支架5的连接位置与前围连接支架5和第二安装板3的连接位置在车辆前表面的投影上不共线。
也就是说,前围加强板4和前围连接支架5的连接点与前围连接支架5和第二安装板3的连接点在车辆前表面的投影上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得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前围连接支架5所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具有三维性质,不仅局限在某一平面上的三角形结构,使得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前围连接支架5所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具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以及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倘若前围加强板4和前围连接支架5的连接点与前围连接支架5和第二安装板3的连接点共线,则整个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2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孔21,第二安装板3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插孔31,转向管柱安装孔21和转向管柱安装插孔31适于安装转向管柱。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安装板3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插孔31,结合图4所示,第一安装板2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孔21,利用转向管柱安装孔21和转向管柱安装插孔31可将转向管柱固定安装。其中,第一安装板2上还设置有减重孔22,在保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减轻第一安装板2的自身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结合图1所示,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为三角形结构的一侧边,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为三角形结构的另外两个侧边。如此设置,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结构,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
此外,转向管柱安装组件还包括:安装加强板7,安装加强板7设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一安装板2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安装加强板7的一部分包绕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并且另一部分与第一安装板2贴合连接。如此设置,安装加强板7整体为一弯曲状的钣金结构,以加固第一安装板2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为降低安装加强板7的重量,在安装加强板7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靠近与安装加强板7的两侧布置的缺口,各缺口均沿垂直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方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转向管柱安装组件。
因此,通过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前围加强板4、与前围连接支架5形成大的一个三角形结构,这样,一方面,使转向管柱与前围之间的传力通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三角形的传力结构,使转向管柱可以更有效地将力传递到车身,从而使仪表板加强梁主管1的刚度更加稳定,防止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抖动而影响驾驶感受。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前围连接支架5的一端与前围加强板4的一端相互贴合连接以形成板状结构,这样,利用板式结构连接面积大的特点,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结合面较大,使得前围连接支架5和前围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从而使得三角形的传力结构更加稳固,更好地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安装组件,以将转向管柱安装于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
前围加强板,所述前围加强板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
前围连接支架,所述前围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围加强板远离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贴合连接形成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一端为第一连接部,所述前围加强板远离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凹口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贴合连接共同形成封闭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夹设在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且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夹角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面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加强板靠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端设置有加强连接部,一部分所述加强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上且另一部分所述加强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加强板和所述前围连接支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位置在车辆前表面的投影上不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向管柱安装插孔,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孔和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插孔适于安装所述转向管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为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一侧边,所述前围加强板与所述前围连接支架为所述三角形结构的另外两个侧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加强板,所述安装加强板设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前围加强板之间,所述安装加强板的一部分包绕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主管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安装组件。
CN202321761951.1U 2023-07-06 2023-07-06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20315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1951.1U CN220315094U (zh) 2023-07-06 2023-07-06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1951.1U CN220315094U (zh) 2023-07-06 2023-07-06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5094U true CN220315094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61951.1U Active CN220315094U (zh) 2023-07-06 2023-07-06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5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4468A1 (zh) 用于车身后部的加强结构
CN211519681U (zh) 车辆底盘、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955909B (zh) 一种汽车后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20315094U (zh) 转向管柱安装组件和车辆
JP2002154459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03104237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5097842U (zh) 仪表板加强梁总成
JPH0622594Y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取付け体構造
CN108382467A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N218536880U (zh) 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及车辆
JPS6242859Y2 (zh)
KR100343572B1 (ko) 자동차용 프레임
CN218907385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7396666U (zh) 车辆的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和车辆
JP2002019643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側部構造
CN216232573U (zh) 一种d柱上部接头结构及汽车
CN220220916U (zh) 发动机舱侧边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14537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8839148U (zh) 后视镜安装板、前门外板加强板总成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4823646U (zh) 车身后轮罩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CN218287893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JPS6320620Y2 (zh)
JP390405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の取付構造
JPS62289474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KR20030090348A (ko) 자동차 카울부의 보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