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1957U -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1957U
CN220171957U CN202320215991.XU CN202320215991U CN220171957U CN 220171957 U CN220171957 U CN 220171957U CN 202320215991 U CN202320215991 U CN 202320215991U CN 220171957 U CN220171957 U CN 220171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arc
plate
exhaust port
extinguish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59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沈维佳
李凌飞
农振奖
揭志辉
张莹
徐永富
韦尚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59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1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1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1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触头机构配合并共同装配于外壳内,与触头机构相对的外壳侧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灭弧室位于触头机构与排气口之间,所述灭弧室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和第二灭弧单元,所述排气口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分别与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相对,在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栅片,所述连接栅片形成连通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的引弧通道。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分别用于熄灭电弧,能将分断过程产生的高热气体快速排出外壳,避免外壳发生炸裂,连接栅片形成的引弧通道,利于提高灭弧效率。

Description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在电路中起到电气保护作用的设备,在分断过程中,动、静触点间的空气介质在电压的作用下进行放电,进而产生电弧,并且在分断过程中会产生高热气体,高热气体经过灭弧室后从断路器外壳上的排气口排出。现有断路器的灭弧主要是通过灭弧室来实现的,并且灭弧室熄灭电弧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在现有产品中,灭弧室通常由引弧板、灭弧栅片、侧板以及灭弧罩组成,引弧板和灭弧栅片以一定顺序排列在左右侧板上,然后装入灭弧罩中,其灭弧的主要过程为:引弧板将电弧引入灭弧室中,然后被灭弧栅片分割成多段串联的短弧,依靠每个短弧的近极压降大幅度提高电弧电压,当电弧电压超过外施电源电压,电流的上升被压制,电流在电弧电压的作用下减至零,从而电弧被熄灭。
但随着断路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其内部空间有限,再加上现有灭弧室的灭弧栅片数量较少,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的电弧持续消耗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导致分断能力无法提升,不能起到良好的灭弧效果,与此同时,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热气体使内部的气压也越来越大,可能会使壳体发生炸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触头机构配合并共同装配于外壳内,与触头机构相对的外壳侧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灭弧室位于触头机构与排气口之间,所述灭弧室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和第二灭弧单元,所述排气口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分别与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相对,在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栅片,所述连接栅片形成连通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的引弧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一灭弧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灭弧栅片,连接栅片的第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平行,连接栅片的第二端与第二灭弧栅片平行。
进一步,所述第一灭弧栅片与第一排气口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第一灭弧间隙,所述第一灭弧间隙能够与第一排气口正对,第二灭弧栅片与第二排气口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第二灭弧间隙,所述第二灭弧间隙与第二排气口倾斜相对。
进一步,所述第一灭弧单元还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每个第一侧板装配有一个第一产气件,多个第一灭弧栅片装配于一对第一侧板之间并与第一产气件插接,
第二灭弧单元还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板,每个第二侧板装配有一个第二产气件,多个第二灭弧栅片装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间并与第二产气件插接,
连接栅片的第一端装配于一对第一侧板之间,连接栅片的第二端位于一对第二侧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产气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延伸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插接第一灭弧栅片的第一插槽,延伸部连接在第一插接部的一侧,延伸部远离第一插接部的一侧形成弧形边缘,一对第一产气件的延伸部间隔相对为触头机构的动触头提供摆动空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栅片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边缘中部设有缺口槽,由缺口槽的两侧侧壁形成第三支持部,与缺口槽相邻的第一连接板两侧边缘凸出设有安装部,由缺口槽的槽底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作为连接栅片的第一端、第二端,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衔接处开设有引弧凹槽,所述引弧凹槽偏离第二连接板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第二灭弧栅片与第二排气口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度到30度。
进一步,所述排气口设有隔弧组件,所述隔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隔弧板和至少一个金属网板。
进一步,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沿第一灭弧单元的一侧进行分合闸摆动,第一灭弧单元位于动触头的摆动轨迹与第一排气口之间,静触头与第二灭弧单元并列设置,静触头呈片状结构基本与设有第二排气口的侧壁平行,静触头的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二灭弧单元设置在第二排气口与静触头之间;连接栅片对应于静触点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引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灭弧单元远离第二灭弧单元的一端,且第一引弧板的第一端与设置于第一灭弧单元的第一灭弧栅片平行相对,第一引弧板的第二端与分闸位置的动触头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灭弧单元远离第一灭弧单元的一端,且第二引弧板的第一端与设置于第二灭弧单元的第二灭弧栅片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的第二端与静触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弧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衔接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过渡板,第一板与第二板分别作为第一引弧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板与第二板分别位于过渡板的相反两侧,第一板与过渡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与过渡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第一壳体a、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排气口由设置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口由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的凹槽对接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分别设有一个装配凹槽,第二壳体设有装配通槽,所述装配通槽分别与两个装配凹槽沿第一方向连通形成用于装配灭弧室的装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灭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灭弧装置和断路器,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可以分别用于熄灭电弧,相比现有单个灭弧室其灭弧效率更高,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能将分断过程产生的高热气体快速排出外壳,避免外壳发生炸裂,并且在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之间设置连接栅片,通过连接栅片形成的引弧通道,提高了电弧在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灭弧单元之间的流动性,利于提高灭弧效率。
此外,连接栅片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相平行,特别是,第一灭弧栅片与第二灭弧栅片呈夹角设置而不再相互平行时,既提高了连接栅片与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的配合性,也提高了引弧效率,且占用空间小。
此外,两个灭弧室还分别设置产气件,阻止电弧直接侵蚀,减少金属蒸汽的产生,另外,设置在第一灭弧单元的第一产气件还设置延伸部,一对延伸部之间的间隙既可以为动触头提供摆动空间,也可以压制电弧,特别是排气口还设置隔弧组件,可以消除飞弧。
此外,第一引弧板、第二引弧板分别与动触头、静触头配合,第一灭弧单元位于动触头的摆动轨迹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第二灭弧单元设置在第二排气口与静触头之间;连接栅片对应于静触点设置,利于将电弧引入灭弧室内。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与触头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装置与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装置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灭弧单元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灭弧单元与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面向第一灭弧单元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面向第二灭弧单元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引弧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灭弧单元,10-第一灭弧槽,11-第一灭弧栅片,110-第一灭弧间隙,12-第一侧板,13-第一产气件,131-第一插接部,1310-第一插槽,132-延伸部,1331-第二限位部,1332-第三限位部,2-第二灭弧单元,21-第二灭弧栅片,210-第二灭弧间隙,211-第二灭弧缺口,212-第二支持部,22-第二侧板,23-第二产气件,231-第二插槽,3-连接栅片,31-第一连接板,311-第三支持部,32-第二连接板,33-引弧凹槽,41-第一引弧板,410-过渡板,411-第一板,412-第二板,413-第四支持部,42-第二引弧板,5-隔弧组件,51-金属网板,52-隔弧板,6-外壳,6a-第一壳体,6b-第二壳体,6c-第三壳体,601-卡槽,6021-第一限位槽,6022-第二限位凸台,6023-第三限位槽,61-第一排气口,62-第二排气口,71-动触头,72-静触头,a1-安装部,a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灭弧装置和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灭弧装置和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断路器包括外壳6以及设置于外壳6内的操作机构和触头机构,其中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71和静触头72,动触头71转动装配于外壳6的中部并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静触头72固定于外壳6内并与动触头71相对,通过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71与静触头72接触或分离,从而接通断路器的主线路;与触头机构相对的外壳6侧壁开设有排气口,在触头机构的一侧配合设置有灭弧装置,也就是灭弧装置位于触头机构与排气口之间,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和一对引弧板,其中灭弧室的入弧侧与触头机构相对,灭弧室的出弧侧与排气口相对,灭弧室包括多个用于切割电弧的灭弧栅片,相邻两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灭弧间隙,一对引弧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灭弧室的相对两端,另一端间隔相对并分别与动触头71、静触头72配合,使得触头机构在一对引弧板之间进行分合闸动作,由引弧板将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室内,电弧经过灭弧栅片的切割后变成多段串联的短弧,导致电弧电压大幅度上升并且超过外施电源电压,最终电弧熄灭。
本申请的改进点在于,灭弧室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所述排气口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分别与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相对,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设有连接栅片3,连接栅片3形成连通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的引弧通道,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可以分别用于熄灭电弧,分别对应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相比现有单个灭弧室其灭弧效率更高,并且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设置连接栅片3,通过连接栅片3形成的引弧通道,提高了电弧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的流动性,利于提高灭弧效率。
具体的,第一灭弧单元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灭弧栅片11,第二灭弧单元2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灭弧栅片21,优选的,第一灭弧栅片11与第一排气口6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灭弧栅片11之间形成第一灭弧间隙110,第一灭弧间隙110能够与第一排气口61正对,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排气口62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灭弧栅片21之间形成第二灭弧间隙210,第二灭弧间隙210与第二排气口62倾斜相对,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连接栅片3的第二端与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如此结构,既提高了连接栅片3与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的配合性,也提高了引弧效率,且占用空间小。
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间隔设置在同一侧壁,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分别与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相对,能将分断过程产生的高热气体快速排出外壳6,避免外壳6发生炸裂,特别是在第一排气口61、第二排气口62分别设置有隔弧组件5,可以消除飞弧。其中第一灭弧单元1、第一排气口61对应动触头71的摆动轨迹设置,动触头71沿第一灭弧单元1的一侧进行分合闸摆动,即对应于动触头71的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第一灭弧单元1位于动触头71的摆动轨迹与第一排气口61之间;第二灭弧单元2和第二排气口62对应静触头72设置,静触头72呈片状结构基本与设有第二排气口62的侧壁平行,静触头72的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二灭弧单元2设置在第二排气口62与静触头72之间;连接栅片3对应于静触点设置。
结合图1-17提供一种断路器的具体实施例,断路器包括外壳6,在外壳6的中部设置有触头机构,与触头机构相对的外壳6侧壁开设有排气口,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的上下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图1的左右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排气口设置于外壳6沿第一方向设置的侧壁上,使排气口的中心轴线沿第二方向,在触头机构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灭弧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口61和第二排气口62,其中第一排气口61位于第二排气口62上方,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71和静触头72,在第二方向上,静触头72与第二排气口62相对,动触头71与第一排气口61相对,动触头71大致沿第一方向进行分合闸运动。优选如图1-11所示,外壳6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第一壳体6a、第二壳体6b和第三壳体6c,第一排气口61由设置于第一壳体6a、第二壳体6b的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口62由设置于第二壳体6b、第三壳体6c的凹槽对接形成,进一步的,第一壳体6a、第三壳体6c分别设置有一个装配凹槽,第二壳体6b开设有装配通槽,装配通槽位于两个装配凹槽的中间,由装配通槽在第一方向上与两个装配凹槽连通形成装配槽,灭弧室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装配槽内。
如图1-3所示,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灭弧室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1和第二灭弧单元2,图2中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分别与第一排气口61、第二排气口62配合,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设有连接栅片3,由连接栅片3形成连通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的引弧通道,通过连接栅片3可以将进入第一灭弧单元1的电弧引入第二灭弧单元2内,提高了电弧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灭弧效率,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分别与第一排气口61、第二排气口62分别对应,利于高温气体迅速排出,防止断路器的外壳6炸裂。
如图12、13所示,第一灭弧单元1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2,每个第一侧板12装配有一个第一产气件13,一对第一侧板1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对的第一灭弧栅片11,相邻两个第一灭弧栅片11之间形成第一灭弧间隙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灭弧栅片11沿平行于排气口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也就是第一灭弧栅片11、第一灭弧间隙110、第一排气口61的中心轴线均沿着第二方向,此时第一灭弧间隙110可以与第一排气口61正对,优选的,第一灭弧栅片11分别与第一侧板12、第一产气件13插接。
具体为,第一灭弧栅片11整体呈板状结构,在第一灭弧栅片11的一侧边缘中部开设有第一灭弧缺口,第一灭弧缺口的两侧侧壁作为第一支持部,第一灭弧缺口优选是偏心槽,使相邻两个第一灭弧缺口交错设置,所有第一灭弧缺口连通形成第一灭弧槽10,当然,第一灭弧缺口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由所有第一灭弧缺口连通形成槽体,在本体实施例中,第一灭弧槽1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灭弧槽10的开口与动触头71相对,使触头机构分断时动触头71端部的电弧被引入第一灭弧槽10内;与第一灭弧缺口相邻的侧壁边缘凸出设置有安装部a1,每个第一灭弧栅片11两侧的安装部a1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侧板12的板面中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a2,且多个安装槽a2呈阵列排布,每个安装部a1对应插接于一个安装槽a2内,使第一灭弧栅片11与第一侧板12插接。
如图13所示,每个第一产气件13与第一侧板12固定连接,第一产气件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延伸部132,第一插接部13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槽1310,每个第一灭弧栅片11插接于一个第一插槽1310内,具体为,第一灭弧缺口两侧的第一支持部与第一插槽1310插接配合,由第一产气件13包裹第一灭弧栅片11的两侧,使第一产气件13分别沿第一灭弧槽10的两侧设置,当电弧进入第一灭弧槽10内使第一产气件13产气,阻止电弧直接侵蚀,减少金属蒸汽的产生;延伸部132连接在第一插接部131的一侧,延伸部132远离第一插接部131的一侧形成弧形边缘,一对第一产气件13的延伸部132间隔相对为触头机构的动触头71提供摆动空间,既为动触头71提供摆动空间,也可以压制电弧。
另外,如图4-11所示,在外壳6内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6021、第二限位凸台6022以及第三限位槽6023,第一限位槽6021、第二限位凸台6022设置于第一壳体6a内,第三限位槽6023设置于第二壳体6b面向第一灭弧单元1的一侧,其中第一限位槽6021用于与第一侧板12的边缘抵接,第二限位凸台6022以及第三限位槽6023分别用于与设置于第一产气件13的第二限位部1331、第三限位部1332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331、第三限位部1332分别位于第一产气件13的两端端部,图12、13中,延伸部132远离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端为倾斜斜边,在倾斜斜边凸出设有作为第二限位部1331的凸台,第三限位部1332为延伸部132靠近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端端面,第三限位部1332为平面,由此,可以将第一灭弧单元1稳定装配于外壳6内。
如图1-3、12和13所示,第二灭弧单元2与静触头72并列设置,也就是第二灭弧单元2与静触头72在第二方向并排设置,静触头72呈片状结构,整体沿第一方向固定在外壳6内,静触头72的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二灭弧单元2设置在第二排气口62与静触头72之间,第二灭弧单元2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板22,每个第二侧板22装配有一个第二产气件23,一对第二侧板2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相对的第二灭弧栅片21,相邻两个第二灭弧栅片21之间形成第二灭弧间隙2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排气口62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也就是第二灭弧栅片21、第二灭弧间隙210倾斜设置,使第二灭弧间隙210与第二排气口62倾斜相对,优选的,第二灭弧栅片21分别与第二侧板22、第二产气件23插接。优选的,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排气口62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度到30度。
具体如图1-3、12、13和15所示,第二灭弧栅片21整体呈板状结构,每个第二灭弧栅片21的板面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个第二灭弧栅片21远离第二排气口62的一侧略微向静触头72方向倾斜,在第二灭弧栅片21的一侧边缘中部开设有第二灭弧缺口211,第二灭弧缺口211优选为偏心槽,相邻两个第二灭弧栅片21的第二灭弧缺口211交错设置,第二灭弧缺口211两侧的边缘向外凸出延伸形成第二支持部;与第二灭弧缺口211相邻的侧壁边缘凸出设置有安装部a1,每个第二灭弧栅片21两侧的安装部a1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侧板22的板面中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a2,且多个安装槽a2呈阵列排布,每个安装部a1对应插接于一个安装槽a2内,使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侧板22插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一灭弧栅片11相同,仅为倾斜角度不同。
如图13所示,每个第二产气件23与第二侧板22固定连接,第二产气件23整体呈矩形,在第二产气件2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插槽231,每个第二灭弧栅片21插接于一个第二插槽231内,具体为,第二支持部与第二插槽231插接配合,由第二产气件23包裹第二灭弧栅片21的两侧,使第二产气件23分别沿第二灭弧栅片21的两侧设置,当电弧进入第二灭弧单元2内,第二产气件23产气以阻止电弧直接侵蚀,减少金属蒸汽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灭弧缺口、第二灭弧缺口211均朝向触头机构,第一灭弧缺口以及第二灭弧缺口211所在的一侧作为灭弧室的入弧槽,与入弧侧相对的另一侧作为出弧侧,分别由第一灭弧间隙110、第二灭弧间隙210连通入弧侧和出弧侧,出弧侧与排气口相对。
如图1-3和12-14所示,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设置连接栅片3,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沿第二方向与最靠近第二灭弧单元2的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间隔相对,也就是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侧板12之间,优选的,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2、第一产气件13插接,连接栅片3的第二端与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也就是沿第二方向与最靠近第一灭弧单元1的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间隔相对,连接栅片3的第二端位于一对第二侧板22之间。
具体如图14所示,连接栅片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1的一侧边缘中部设有缺口槽,优选缺口槽的宽度与第一灭弧缺口的宽度相匹配,由缺口槽的两侧侧壁形成第三支持部311,第三支持部311可以与第一产气件13的第一插槽1310插接配合,与缺口槽相邻的第一连接板31两侧边缘凸出设有安装部a1,安装部a1可以与第一侧板12的安装槽a2插接配合,由此,连接栅片3通过第一连接板31与第一灭弧单元1连接,由缺口槽的槽底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分别作为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第二端,图14中,第二连接板32与第一连接板31间隔相对,连接栅片3整体呈U形体,在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的衔接处开设有引弧凹槽33,引弧凹槽33偏离第二连接板32的中心轴线,优选引弧凹槽33与第二灭弧栅片21的第二灭弧缺口211相对应,其中引弧凹槽33与相邻第二灭弧栅片21的第二灭弧缺口211错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6、12、13和16-17所示,灭弧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弧板41和第二引弧板42,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灭弧单元1远离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端,且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相对,第一引弧板41的第二端与分闸位置的动触头71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42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灭弧单元2远离第一灭弧单元1的一端,且第二引弧板42的第一端与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42的第二端与静触头72连接,动触头71在第一引弧板41与第二引弧板42之间进行分合闸摆动。
结合图1-3、6、16和17提供一种第一引弧板41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引弧板41包括第一板411、第二板412以及衔接在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之间的过渡板410,其中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分别作为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分别位于过渡板410的相反两侧,第一板411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图17中以β表示)为钝角,第一板411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用于调整过渡板410与第一灭弧栅片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灭弧间隙110,避免电弧直接在此处击穿,对灭弧造成影响;第二板412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图17中以α表示)为锐角,第二板412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动触头71端部形状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用于保证第二板412与处于分闸位置的动触头71平行相对。
优选的,第一板411的宽度与第一灭弧栅片11的宽度相等且大于过渡板410的宽度,第一板411与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一板411的两侧边缘分别凸出设置有安装部a1,第一板411通过安装部a1可以与第一侧板12的安装槽a2插接,在第一板411靠近过渡板410的一端向外凸出延伸形成第四支持部413,图16中第四支持部413分别位于过渡板410的两侧,两个第四支持部413可以与一对第一产气件13的第一插槽1310插接配合;过渡板410的宽度小于第一灭弧缺口的宽度且与第二板412的宽度相同,使过渡板410可以沿着第一灭弧槽10设置,第二板412与处于分闸位置的动触头71平行相对。
结合图1-3提供一种第二引弧板42的具体结构,第二引弧板42整体呈板形结构,第二引弧板42延伸至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端与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42的中部弯折形成L形板状结构,第二引弧板42的另一端沿着静触头72面向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侧延伸并与静触头72连接。当然,在延伸至第二灭弧单元2内的第二引弧板42的两侧也分别设置有安装部a1,安装部a1可以与第二侧板22的安装槽a2插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气口设置防止飞弧的隔弧组件5,也就是在第一排气口61、第二排气口62分别设置隔弧组件5,优选的,隔弧组件5卡接于排气口,具备拆装便利的优点。
具体如图1、2和4-7所示,隔弧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网板51和至少一个隔弧板52,金属网板51与隔弧件层叠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网板51与隔弧板52的数目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排气口61的隔弧组件5包括一个金属网板51和三个隔弧板52,设置于第二排气口62的隔弧组件5包括一个金属网板51和两个隔弧板52,金属网板51均位于最外侧,也就是,在第一排气口61、第二排气口62的边缘开设有多个卡槽601(参见图8-11),金属网板51、隔弧板52一一对应的卡接于每个卡槽6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与触头机构配合并共同装配于外壳(6)内,与触头机构相对的外壳(6)侧壁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灭弧室位于触头机构与排气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1)和第二灭弧单元(2),所述排气口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第一排气口(61)与第二排气口(62)分别与第一灭弧单元(1)、第二灭弧单元(2)相对,在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之间设有连接栅片(3),所述连接栅片(3)形成连通第一灭弧单元(1)与第二灭弧单元(2)的引弧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单元(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灭弧栅片(11),第二灭弧单元(2)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灭弧栅片(21),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与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连接栅片(3)的第二端与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11)与第一排气口(6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灭弧栅片(11)之间形成第一灭弧间隙(110),所述第一灭弧间隙(110)能够与第一排气口(61)正对,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排气口(62)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灭弧栅片(21)之间形成第二灭弧间隙(210),所述第二灭弧间隙(210)与第二排气口(62)倾斜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单元(1)还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2),每个第一侧板(12)装配有一个第一产气件(13),多个第一灭弧栅片(11)装配于一对第一侧板(12)之间并与第一产气件(13)插接,
第二灭弧单元(2)还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板(22),每个第二侧板(22)装配有一个第二产气件(23),多个第二灭弧栅片(21)装配于一对第二侧壁之间并与第二产气件(23)插接,
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装配于一对第一侧板(12)之间,连接栅片(3)的第二端位于一对第二侧板(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气件(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延伸部(132),所述第一插接部(13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插接第一灭弧栅片(11)的第一插槽(1310),延伸部(132)连接在第一插接部(131)的一侧,延伸部(132)远离第一插接部(131)的一侧形成弧形边缘,一对第一产气件(13)的延伸部(132)间隔相对为触头机构的动触头(71)提供摆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栅片(3)包括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一侧边缘中部设有缺口槽,由缺口槽的两侧侧壁形成第三支持部(311),与缺口槽相邻的第一连接板(31)两侧边缘凸出设有安装部(a1),由缺口槽的槽底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分别作为连接栅片(3)的第一端、第二端,在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的衔接处开设有引弧凹槽(33),所述引弧凹槽(33)偏离第二连接板(32)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灭弧栅片(21)与第二排气口(62)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度到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有隔弧组件(5),所述隔弧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隔弧板(52)和至少一个金属网板(5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71)和静触头(72),动触头(71)沿第一灭弧单元(1)的一侧进行分合闸摆动,第一灭弧单元(1)位于动触头(71)的摆动轨迹与第一排气口(61)之间,静触头(72)与第二灭弧单元(2)并列设置,静触头(72)呈片状结构基本与设有第二排气口(62)的侧壁平行,静触头(72)的一端设有静触点,第二灭弧单元(2)设置在第二排气口(62)与静触头(72)之间;连接栅片(3)对应于静触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弧板(41)和第二引弧板(42),所述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灭弧单元(1)远离第二灭弧单元(2)的一端,且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与设置于第一灭弧单元(1)的第一灭弧栅片(11)平行相对,第一引弧板(41)的第二端与分闸位置的动触头(71)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42)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灭弧单元(2)远离第一灭弧单元(1)的一端,且第二引弧板(42)的第一端与设置于第二灭弧单元(2)的第二灭弧栅片(21)平行相对,第二引弧板(42)的第二端与静触头(7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板(41)包括第一板(411)、第二板(412)以及衔接在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之间的过渡板(410),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分别作为第一引弧板(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板(411)与第二板(412)分别位于过渡板(410)的相反两侧,第一板(411)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板(412)与过渡板(4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拼接的第一壳体(6a)、第二壳体(6b)和第三壳体(6c),第一排气口(61)由设置于第一壳体(6a)、第二壳体(6b)的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口(62)由设置于第二壳体(6b)、第三壳体(6c)的凹槽对接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a)和第三壳体(6c)分别设有一个装配凹槽,第二壳体(6b)设有装配通槽,所述装配通槽分别与两个装配凹槽沿第一方向连通形成用于装配灭弧室的装配槽。
14.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灭弧装置。
CN202320215991.XU 2023-02-14 2023-02-14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Active CN220171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5991.XU CN220171957U (zh) 2023-02-14 2023-02-14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5991.XU CN220171957U (zh) 2023-02-14 2023-02-14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1957U true CN220171957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1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5991.XU Active CN220171957U (zh) 2023-02-14 2023-02-14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1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2083A (zh) 用于断路器的电弧隔板组件
CN105122409A (zh) 电气开关壳体
CN220171957U (zh)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19626580U (zh) 灭弧室
CN109192631B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116313679A (zh) 断路器
CN115274374A (zh) 千伏级智能交流塑壳断路器
CN220171956U (zh)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KR200350108Y1 (ko) 대전류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CN219180460U (zh) 一种交流高压塑壳断路器
CN220873511U (zh) 灭弧室
CN215069864U (zh) 一种挡弧插片
CN219534457U (zh) 一种灭弧室
CN217114297U (zh) 外置消弧组件及断路器
CN106098459B (zh) 断路器
CN217641189U (zh) 一种灭弧室结构和断路器
CN220439520U (zh) 断路器
CN213242464U (zh) 万能式断路器灭弧室
CN22043954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8482186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20138236U (zh) 断路器
CN212257327U (zh) 一种断路器用灭弧机构和断路器
CN209747376U (zh) 灭弧组件及单极组件
CN215869038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室
CN220526852U (zh) 零飞弧防护装置和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