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4023U - 一种车箱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箱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4023U
CN220164023U CN202321692939.XU CN202321692939U CN220164023U CN 220164023 U CN220164023 U CN 220164023U CN 202321692939 U CN202321692939 U CN 202321692939U CN 220164023 U CN220164023 U CN 220164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ssembly
side wall
cross beam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29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冬辉
沈永辉
许世业
王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29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4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箱总成,包括:车箱;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车箱的后部,并与所述车箱相连;立柱总成,所述立柱总成形成有向下敞开且沿Y向贯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横梁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立柱总成相连。由此,通过将立柱总成与横梁分体式设置以便于立柱总成和横梁的加工装配,可以有效保证立柱总成和横梁的加工装配精度,通过在立柱总成上设置安装槽,以便于立柱总成与横梁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装配,同时,通过安装槽可以便于调整立柱总成的布置位置,提高立柱总成装配调节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箱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箱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皮卡车车箱可以用于载物,以满足用户运输物品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车箱总成中设有立柱总成以及横梁,并且立柱总成与横梁相连,而立柱总成与横梁之间的定位效果差,不便于装配,影响立柱总成和横梁的装配精度以及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箱总成,以便于立柱总成与横梁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装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箱总成,包括:车箱;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车箱的后部,并与所述车箱相连;立柱总成,所述立柱总成形成有向下敞开且沿Y向贯通设置的安装槽,所述横梁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立柱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柱总成包括:立柱主体,所述立柱主体沿竖向延伸,并设于所述横梁上方;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立柱主体的下端相连,并形成有所述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自所述立柱主体的下边沿Y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与所述横梁的顶壁相连;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横梁的第一侧壁相连;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自所述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横梁的第二侧壁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在X向方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包括:顶壁,所述顶壁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并相连;侧壁,所述侧壁自所述顶壁的边沿向下延伸,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设置翻边,所述翻边自所述第一侧壁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一侧延伸;所述连接座还包括连接翻板,所述连接翻板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一侧延伸,且所述连接翻板与所述翻边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还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所述侧壁与所述翻边之间;和/或,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连接翻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柱主体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沿竖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立板形成有沿Y向方向向内隆起的凸起,并在所述第一立板的外侧形成有向外敞开的腔体;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连,并自所述第一立板在X向方向上的一侧边沿沿Y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三立板,所述第三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相连,并自所述第一立板在X向方向上的另一侧边沿沿X向方向向远离第二立板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柱主体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在所述第一立板的外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且部分所述第三加强筋设在所述腔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隆起高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构造为压铸铝件;和/或,所述立柱总成构造为压铸铝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箱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通过将立柱总成与横梁分体式设置以便于立柱总成和横梁的加工装配,可以有效保证立柱总成和横梁的加工装配精度,通过在立柱总成上设置安装槽,以便于立柱总成与横梁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装配,同时,通过安装槽可以便于调整立柱总成的布置位置,提高立柱总成装配调节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总成、横梁以及支撑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总成、横梁以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柱总成、横梁以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横梁12、侧壁121、第一侧壁1211、第二侧壁1212、翻边1213、第一过孔12131、第二过孔12132、顶壁122、第一加强筋123、
立柱总成13、立柱主体131、第一立板1311、腔体13111、第二立板1312、第三立板1313、凸起1314、第三加强筋1315、安装过孔1316、凸部1317、第四加强筋1318、
连接座132、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第三连接板1323、连接翻板1324、第二加强筋1325、
安装槽14、支撑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箱总成,车箱总成可以应用于皮卡车,下面以车箱总成应用于皮卡车为例进行说明。
车箱总成包括:车箱、横梁12和立柱总成13,横梁12设于车箱的后部,并与车箱相连,立柱总成13形成有向下敞开且沿Y向贯通设置的安装槽14,横梁12的至少部分设在安装槽14内,并与立柱总成13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Y向”指的是皮卡车的宽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皮卡车的左右方向,“Z向方向”指的是皮卡车的高度方向,当然可以理解的是,“X向方向”指的是皮卡车的长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皮卡车的前后方向,具体方向示意可以参照图4所示。
具体地,横梁12沿Y向方向延伸并设置在车箱背离车头的一端,并且横梁12与车箱在Z向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横梁12可以提高车箱背离车头的一端的结构强度,立柱总成13沿Z向方向布置,安装槽14与横梁12适配,横梁12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4内,立柱总成13可以通过安装槽14安装在横梁12上,通过安装槽14可以便于实现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装配。
进一步地,当需要调整立柱总成13在横梁12上的位置时,立柱总成13可以自上向下的方式布置在横梁12上,并根据装配位置需求沿Y向方向调整立柱总成13相对横梁12的位置,以便于将立柱总成13调节至适于与横梁12安装配合的位置,提高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装配效率。
由此,本申请通过将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分体式设置以便于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加工装配,可以有效保证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加工装配精度,通过在立柱总成13上设置安装槽14,以便于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装配,同时,通过安装槽14可以便于调整立柱总成13的布置位置,提高立柱总成13装配调节的便利性。
相关技术中,立柱总成未设置有用于与横梁定位安装的结构,导致立柱总成与横梁的定位困难,并且影响立柱总成与横梁的装配精度,从而导致车箱总成的装配精度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箱总成,通过将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分体式设置以便于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加工装配,可以有效保证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加工装配精度,通过在立柱总成13上设置安装槽14,以便于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定位安装,从而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装配,同时,通过安装槽14可以便于调整立柱总成13的布置位置,提高立柱总成13装配调节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2可以构造为压铸铝件,由于压铸铝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大以及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可以在保证横梁12的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横梁12的质量,并且可以降低横梁12被腐蚀的风险。
可选地,立柱总成13可以构造为压铸铝件,以在保证立柱总成13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立柱总成13的轻量化设计,并且可以防止立柱总成13腐蚀。
横梁12以及立柱总成13均可以采用压铸铝构成,进一步降低车箱总成的质量,有利于实现车箱总成的轻量化设计。
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相连,便于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加工装配的同时可以保证立柱总成13和横梁12的装配精度,有效提高车箱总成的生产效率。
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总成13包括:立柱主体131和连接座132,立柱主体131沿竖向延伸,并设于横梁12上方,连接座132与立柱主体131的下端相连,并形成有安装槽14。
具体地,立柱主体131沿竖向设置,连接座132连接在立柱主体131的下端,并且连接座132形成有向下敞开的安装槽14,横梁12可以嵌设在安装槽14内,以便于连接座132与横梁12定位安装,从而便于立柱主体131与横梁12定位安装。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132包括: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第一连接板1321自立柱主体131的下边沿Y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与横梁12的顶壁122相连,第二连接板1322自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横梁12的第一侧壁1211相连,第三连接板1323自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横梁12的第二侧壁1212相连,且第三连接板1323与第二连接板1322在X向方向相对设置。
具体地,连接座132可以设置在立柱主体131的内侧,并且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均连接在立柱主体131的下边沿,第二连接板1322与第一连接板1321在X向方向上的一端相连,第三连接板1323与第一连接板1321在X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相连,并且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均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在X向方向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共同限定出向下敞开的安装槽14,并且安装槽14构造为U形,横梁12设置在安装槽14内,第一连接板1321在Z向方向上与横梁12的顶壁122贴合配合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322与横梁12的第一侧壁1211贴合配合并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1323与横梁12的第二侧壁1212贴合配合并固定连接,由此,通过使得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共同限定出U形结构,以增大连接座132与横梁12贴合配合的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座132与横梁12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第一连接板1321、第二连接板1322和第三连接板1323可以通过螺栓等螺纹连接件与横梁12固定相连,便于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拆装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装配精度。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2包括:顶壁122和侧壁121,顶壁122与第一连接板1321相对设置并相连,侧壁121自顶壁122的边沿向下延伸,侧壁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1和第二侧壁1212,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连接板1322相连,第二侧壁1212与第三连接板1323相连。
具体地,顶壁122沿XY平面布置,第一侧壁1211连接在顶壁122在X向方向上的一端,第二侧壁1212连接在顶壁122在X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侧壁1211和第二侧壁1212均自顶壁122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侧壁1212在X向方向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当横梁12设置在安装槽14内时,顶壁122与第一连接板1321贴合配合,第一侧壁1211与第二连接板1322贴合配合,第二侧壁1212与第三连接板1323贴合配合,并且横梁12的每个壁面上以及安装槽14的每个板面上均可以设置有孔结构,并且螺纹连接件(如:螺栓)可以穿设于孔结构并在与螺母配合后将横梁12与连接座132固定相连,从而将横梁12与立柱总成13固定相连。
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12上形成有第一过孔12131和第二过孔12132,第一过孔12131和第二过孔12132在第二侧壁1212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过孔12131可以用于安装车箱总成的线束胶套,第二过孔12132可以用于为皮卡车的备胎摇杆提供支撑点。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11设置翻边1213,翻边1213自第一侧壁1211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第二侧壁1212一侧延伸,连接座132还包括连接翻板1324,连接翻板1324自第二连接板1322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第三连接板1323一侧延伸,且连接翻板1324与翻边1213相连。
具体地,翻边1213连接在第一侧壁1211的下边沿并且自第一侧壁1211向远离第二侧壁1212的方向延伸,连接翻板1324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322的下边沿并且自第二连接板1322向远离第三连接板1323的方向延伸,翻边1213与连接翻板1324在Z向方向上可以贴合配合并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增加连接座132与横梁12贴合配合的面积,有利于提升连接座132与横梁12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2还设有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加强筋123连接在侧壁121与翻边1213之间;连接座132设有第二加强筋1325,第二加强筋1325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之间。
具体地,横梁12可以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加强筋123分别与侧壁121和翻边1213相连,提高侧壁121和翻边1213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筋123可以用于支撑侧壁121和翻边1213,提高侧壁121和翻边1213之间的抗弯性能,降低侧壁121和翻边1213发生变形的风险。
连接座13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325,第二加强筋1325分别与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相连,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二加强筋1325可以用于支撑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提高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之间的抗弯性能,降低第二连接板1322和连接翻板1324发生变形的风险。
可选地,可以在横梁12上设置第一加强筋123,或在连接座132上设置第二加强筋1325,以便于车箱总成的加工;也可以在横梁12上设置第一加强筋123的同时在连接座132上设置第二加强筋1325,以保证横梁12与立柱总成13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车箱总成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加强筋123和第二加强筋1325均可以构造为三角形板状结构,以提升第一加强筋123和第二加强筋1325的支撑效果,进一步保证横梁12和连接座132的结构稳定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123和第二加强筋1325也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方形等,具体构造可以结合连接座132和横梁12的结构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主体131包括:第一立板1311、第二立板1312和第三立板1313,第一立板1311沿竖向方向延伸,且第一立板1311形成有沿Y向方向向内隆起的凸起1314,并在第一立板1311的外侧形成有向外敞开的腔体13111,第二立板1312与第一立板1311相连,并自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的一侧边沿沿Y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三立板1313与第一立板1311相连,并自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的另一侧边沿沿X向方向向远离第二立板1312一侧延伸。
具体地,第一立板1311垂直与连接座132布置,并且自连接座132沿Z向方向向上延伸,并且第一立板1311形成有凸起1314,凸起1314沿Y向方向向内隆起,第一立板1311的外侧形成有向外敞开的腔体13111,凸起1314可以提高第一立板1311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立板1311的抗弯性能,并且凸起1314可以为车箱总成上的其他结构提供安装位,便于车箱总成的装配。
进一步地,第二立板1312连接在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的一侧,并且第二立板1312自第一立板1311向背离凸起1314的一侧延伸,第一立板1311构造为截面呈弯折状的板结构,部分第一立板1311与第二立板1312在X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二立板1312与第二连接板1322共面布置,有效提高立柱总成13的外观一致性,便于立柱总成13的加工装配。
第三立板1313连接在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远离第二立板1312的一侧,并且第三立板1313自第一立板1311向远离第二立板1312的一侧延伸,第三立板1313垂直于第二立板1312,并且第三立板1313的下端与第三连接板1323相连,第三立板1313上设置有安装过孔1316,安装过孔1316可以用于设置螺栓等连接件,第三立板1313可以通过螺栓与车箱总成的边板总成或附件固定连接,便于立柱总成13与边板总成或附件固定相连,同时立柱总成13与横梁12固定相连,从而便于立柱总成13、横梁12以及边板总成或附件的装配。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主体131还包括第三加强筋1315,第三加强筋1315设在第一立板1311的外侧,并连接在第一立板1311和第二立板1312之间,且部分第三加强筋1315设在腔体13111内,以进一步提升立柱主体13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三加强筋1315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三加强筋1315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其中,多个第三加强筋1315的一部分可以沿X向方向平直延伸且在Z向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第三加强筋1315的另一部分可以在X向方向倾斜延伸,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三加强筋1315可以交叉布置,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立板1311与第二立板1312之间的结构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主体131上形成有凸部1317,凸部1317形成在第一立板1311、第三立板1313以及第三连接板1323的连接位置处,并且凸部1317自立柱本体向内侧隆起,有利于提高第一立板1311与第三立板1313之间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立板1311与第三立板1313连接位置处发生变形的风险。
此外,参照图4,第三立板1313与第三连接板1323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1318,第四加强筋1318分别与第三立板1313和第三连接板1323相连,以支撑第三立板1313与第三连接板1323,提升第三立板1313与第三连接板1323之间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1314凸出于第一立板1311的隆起高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
具体地,在Z向方向上,凸起1314凸出与第一立板1311的隆起高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凸起1314可以为连接座132避让,以便于连接座132的拆装,从而便于立柱总成13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箱总成还包括支撑板15,支撑板15设置在横梁12在Y向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支撑板15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横梁12固定连接,支撑板15可以用于支撑车箱总成的边板外板,其中,支撑板15可以由冲压铝材质构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箱;
横梁(12),所述横梁(12)设于所述车箱的后部,并与所述车箱相连;
立柱总成(13),所述立柱总成(13)形成有向下敞开且沿Y向贯通设置的安装槽(14),所述横梁(12)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安装槽(14)内,并与所述立柱总成(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总成(13)包括:
立柱主体(131),所述立柱主体(131)沿竖向延伸,并设于所述横梁(12)上方;
连接座(132),所述连接座(132)与所述立柱主体(131)的下端相连,并形成有所述安装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32)包括:
第一连接板(1321),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自所述立柱主体(131)的下边沿Y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与所述横梁(12)的顶壁(122)相连;
第二连接板(1322),所述第二连接板(1322)自所述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横梁(12)的第一侧壁(1211)相连;
第三连接板(1323),所述第三连接板(1323)自所述立柱的下边沿沿Z向方向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横梁(12)的第二侧壁(1212)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板(132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22)在X向方向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包括:
顶壁(122),所述顶壁(1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1)相对设置并相连;
侧壁(121),所述侧壁(121)自所述顶壁(122)的边沿向下延伸,所述侧壁(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11)和第二侧壁(1212),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22)相连,所述第二侧壁(12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32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11)设置翻边(1213),所述翻边(1213)自所述第一侧壁(1211)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12)一侧延伸;
所述连接座(132)还包括连接翻板(1324),所述连接翻板(1324)自所述第二连接板(1322)的下边沿沿水平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1323)一侧延伸,且所述连接翻板(1324)与所述翻边(121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还设有第一加强筋(123),所述第一加强筋(123)连接在所述侧壁(121)与所述翻边(1213)之间;
和/或,所述连接座(132)设有第二加强筋(1325),所述第二加强筋(1325)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322)和所述连接翻板(132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主体(131)包括:
第一立板(1311),所述第一立板(1311)沿竖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立板(1311)形成有沿Y向方向向内隆起的凸起(1314),并在所述第一立板(1311)的外侧形成有向外敞开的腔体(13111);
第二立板(1312),所述第二立板(1312)与所述第一立板(1311)相连,并自所述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的一侧边沿沿Y向方向向外延伸;
第三立板(1313),所述第三立板(1313)与所述第一立板(1311)相连,并自所述第一立板(1311)在X向方向上的另一侧边沿沿X向方向向远离第二立板(1312)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主体(131)还包括第三加强筋(1315),所述第三加强筋(1315)设在所述第一立板(1311)的外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1311)和所述第二立板(1312)之间,且部分所述第三加强筋(1315)设在所述腔体(131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14)凸出于所述第一立板(1311)的隆起高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构造为压铸铝件;
和/或,所述立柱总成(13)构造为压铸铝件。
CN202321692939.X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车箱总成 Active CN220164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2939.XU CN220164023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车箱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2939.XU CN220164023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车箱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4023U true CN220164023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2939.XU Active CN220164023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车箱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4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9682U (zh) 车辆前地板总成及横梁
US11110966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2860992U (zh) 一种汽车及其前减震塔座连接结构
CN220164023U (zh) 一种车箱总成
CN21214839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
CN214451362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汽车
CN215752677U (zh) D柱接头结构、车身和车辆
CN201068168Y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保险杠一体安装托架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CN210116563U (zh) 用于车辆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549540U (zh) 车载蓄电池承重架
CN220743178U (zh) 一种前舱总成上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11516586A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11196358U (zh) 一种汽车的副车架、悬架系统及一种汽车
CN201534567U (zh)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CN220220914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9790327U (zh) 皮卡车车箱总成和皮卡车
CN219856794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架组件以及车辆
CN2168338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轻质钣金纵梁
CN212890021U (zh) 一种安全拉手支架及汽车
CN219312570U (zh) 座椅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19948369U (zh) 用于车辆的侧围上接头和车辆
CN219651053U (zh) 一种汽车座椅支架安装结构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