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2764U -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2764U
CN220082764U CN202321450724.7U CN202321450724U CN220082764U CN 220082764 U CN220082764 U CN 220082764U CN 202321450724 U CN202321450724 U CN 202321450724U CN 220082764 U CN220082764 U CN 220082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racket
supporting platform
vehicle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07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大帅
李双杰
于伯睿
郭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ifang Kawasaki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ifang Kawasaki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ifang Kawasaki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ifang Kawasaki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07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2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2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2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包括左右两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两组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支撑平台,车载设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调整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平台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相对安装高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调节方便,可满足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调整的要求,大幅提升车载设备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轨道车辆上车载设备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轨道车辆中,大部分的设备都安装在车体底架的下方,通过吊挂托座固定安装在车体底架上,设备吊挂托座是连接车体和设备的承载构件。目前,轨道车辆车体底架下方的车载设备安装基本为固定尺寸结构,安装高度方向唯一不具有调整功能。
现有的安装结构可以满足大部分车载设备的安装要求,但对于部分特殊车载设备,比如信号系统设备、网络系统设备等等,其安装高度方向需要结合国内外不同类型轨道以及轨道基础设备(应答器、信号机等设备)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且存在高度方向大跨度调整间距。现有的高度不可调的安装结构很显然不能满足信号系统、网络系统等车载设备的安装要求,施工人员在安装这类设备时需要反复更换不同规格的吊挂件,组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方便,可满足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调整的要求,大幅提升车载设备组装效率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包括左右两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两组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支撑平台,车载设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调整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平台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相对安装高度的调整。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截面为U形,两组所述第一支架的敞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的横截面为口形或为与所述第一支架敞口方向相反的为U形,所述第二支架嵌套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接触的接触面上以及在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支撑平台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调整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和顶部为封口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上开设有减重开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具有一体的向水平方向折弯的第一安装边,在所述第一安装边上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车体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整体呈U形,其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安装边,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两组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调整定位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中间的主体与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为一体结构,或为分体结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的宽度大于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为水平方向尺寸可调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右两个部分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通过调整插接深度调整所述支撑平台的长度,左右两个部分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或,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下方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至少一块辅助支撑板,通过调整所述辅助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与支撑平台主体部分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调整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相对调节安装高度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支撑平台的三层结构,各层之间通过沿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实现高度调整,方便施工人员根据要求调节车载设备的安装高度,不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幅提升车载设备组装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层高度可调节的安装结构,可满足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调整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车载设备组装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车载设备的组装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结构(最高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结构(最低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说明:
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支撑平台3,第一调整定位孔4,第二调整定位孔5,第三调整定位孔6,第一安装边7,第一安装孔8,减重开口9,减重开口10,第二安装边11,螺栓12,螺栓13,螺栓14,车载设备15,辅助支撑板16,螺栓17。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用于将车载设备15吊挂安装在车体底架(图中未示出)的下方,车载设备15包括信号系统设备、网络系统设备等,也可以是其它需要安装在车体底架下方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包括左、右两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两组中的第一支架1的顶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底架上,第二支架2通过紧固件对应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在左右两组第二支架2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一支撑平台3,车载设备15通过紧固件吊挂固定在支撑平台3的下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支撑平台3的上方。采用分体的左右两组支架安装车载设备15,方便施工人员根据车载设备15的规格尺寸调整两组支架的安装间距,根据不同的车载设备15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支撑平台3,有利于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支撑平台3三者之间的相对安装高度均可调节。为了调节方便,提升组装效率,进一步优选,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调整定位孔,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支撑平台3之间通过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即可实现相对安装高度的调整,不但方便施工人员根据要求调节车载设备15的安装高度,有利于大幅提升车载设备组装效率,同时,采用三层高度可调节的安装结构,还可满足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的调整,也有利于降低车载设备的组装成本。
因为安装在轨道车辆上的车载设备体积和重量较重,为了提升整个安装结构的结构强度,确保其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优选,第一支架1的横截面为向对向方向敞口的U形,即都向中间的支撑平台3的方向敞口。第二支架2的横截面同样为U形,第二支架2的敞口方向与第一支架1的敞口方向相反,第二支架2嵌套安装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采用U形结构有利于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总重量,降低施工人员组装时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安装结构的材料成本。当然,第二支架2也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口形的结构,第二支架2同样嵌套安装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与车体底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1的顶端具有向水平方向折弯的第一安装边7,优选左右两个第一安装边7均向中间支撑平台3的方向凸出,第一安装边7的纵截面为向下敞口的U形,第一安装边7与第一支架1通过金属板一体折弯成形,第一支架1整体呈倒L形结构。在第一安装边7上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组第一安装孔8,第一安装孔8与车体底架上有安装孔或滑槽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1的底部为敞口结构,供第二支架2在高度方向上进行调整,第二支架2的底部和顶部均为封口的结构,用以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第二支架2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调整定位孔,具体地,在第一支架1前后两侧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调整定位孔4,多对应的在第二支架2前后两侧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调整定位孔5。
第一调整定位孔4和第二调整定位孔5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每个侧面上可以仅排列一组,个第一调整定位孔4可以等间距排列,多个第二调整定位孔5同样可以等间距排列,也可以分成多组间隔排列,如每三个第二调整定位孔5为一组,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多组。当然在每个侧面上也可以排列两组第一调整定位孔4,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连接螺栓的数量。
在调整到合适高度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每侧侧面通过多个螺栓12固定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在调整到位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每侧侧面上分别通过由上至下的三个螺栓12进行固定连接,用以保证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2在最高安装位置时,通过第一支架1最上方的三个第一调整定位孔4和第二支架5最上方的三个第二调整定位孔5配合,通过三个螺栓12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2在最低安装位置时,通过第一支架1最下方的三个第一调整定位孔4和第二支架5最上方的三个第二调整定位孔5配合,通过三个螺栓12固定连接。
为了与支撑平台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2朝向支撑平台3的侧表面上同样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调整定位孔6。该第三调整定位孔6排列两组或更多组,支撑平台3的一端与第二支架2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两个螺栓13进行固定连接,如图中优先利用四个螺栓13固定连接,用以保证支撑平台3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在第一支架1上还开设有减重开口9,在第二支架2上也开设有减重开口10,用以在保证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重量,第三调整定位孔6围绕减重开口10的周围设置,在减重开口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列第三调整定位孔6。
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优选,支撑平台3整体呈U形,支撑平台3的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安装边11,两端的第二安装边11分别通过螺栓13与左右两组第二支架3上的第三调整定位孔6固定连接。支撑平台3上的第二安装边11上的安装孔与不同高度上的第三调整定位孔6配合固定连接即可以调整支撑平台3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相对安装高度。在第二安装边11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通过四个螺栓13与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为矩形,其宽度大于两端的第二安装边11的宽度,进一步,支撑平台3整体为金属板一体折弯形成,用以保证支撑平台3的整体结构强度,确保其承载能力。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与两端的第二安装边11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支撑平台3中间的主体部分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孔,利用四个螺栓14将车载设备15吊挂在支撑平台3的下方。为了提高该结构的通用性,更进一步优选,支撑平台3的尺寸按最大的需要吊挂的车载设备15尺寸制作,在支撑平台3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沿横向和纵向分别排列多个,施工人员根据不同设备的规格尺寸选择合适的安装孔进行固定,这样在需要安装的不同的车载设备15时无需更换不同的支撑平台3,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组装效率,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安装时,先将车载设备15通过四个螺栓14与支撑平台3固定连接,再将支撑平台3与第二支架2通过八个螺栓13固定连接,最后将每个第二支架2与对应的第一支架1通过六个螺栓12固定连接。
车载设备可调节高度安装方式如下:
1、仅通过调整支撑平台3与第二支架2上不同高度的第三调整定位孔6配合,进行车载设备高度调节安装。
2、仅通过调整第二支架2上不同高度的第二调整定位孔5与第一支架1上不同高度的第一调整定位孔4配合,进行车载设备高度调节安装。
3、既调整支撑平台3与第二支架2上不同高度的第三调整定位孔6配合,同时也调整第二支架2上不同高度的第二调整定位孔5与第一支架1上不同高度的第一调整定位孔4配合,实现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相对调节安装高度的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及支撑平台3的三层结构,各层之间通过沿高度方向上排列的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即可实现高度调整,方便施工人员根据要求调节车载设备的安装高度,不但操作简单,有利于大幅提升车载设备组装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低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层高度可调节的安装结构,可满足高度方向大跨度间距调整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车载设备组装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车载设备的组装成本。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案不同,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采用水平方向尺寸可调的结构,用以根据不同设备的规格尺寸调整其支撑平台3的总宽度,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车载设备而更换不同的支撑平台3,有利于提升该安装结构的通用性。
如图4所示,在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下方通过多组螺栓17固定连接有至少一块辅助支撑板16,优选设置前后两块辅助支撑板16,用以扩大宽度方向上调整的距离,通过调整两块辅助支撑板16在前后方向上与支撑平台3主体部分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调整支撑平台3的总宽度。用于与车载设备15固定连接用的四个安装孔,设置在辅助支撑板16上,通过四个螺栓14将车载设备15吊挂在两块辅助支撑板16上。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这里不再另外描述。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案不同,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右两个部分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通过调整插接深度调整支撑平台3的总长度。支撑平台3的中间主体部分采用断面为U形的结构,或采用断面为口形的结构,其中一个部分插接在另一个部分的内部。
左右两个部分之间,同样可以通过实施例一中所提供的调整定位孔的方式调整插接深度,并通过螺栓将两个部分固定在所需长度上。具体地,在两个部分的前后侧边上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调整定位孔,通过不同调整定位孔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支撑平台3长度的调整。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相同,这里不再另外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底架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在两组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有支撑平台,车载设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排列的调整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平台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调整定位孔的配合实现相对安装高度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截面为U形,两组所述第一支架的敞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支架的横截面为口形或为与所述第一支架敞口方向相反的为U形,所述第二支架嵌套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接触的接触面上以及在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支撑平台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调整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和顶部为封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或第二支架上开设有减重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具有一体的向水平方向折弯的第一安装边,在所述第一安装边上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车体底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整体呈U形,其两端具有向上折弯的第二安装边,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两组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调整定位孔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中间的主体与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为一体结构,或为分体结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的宽度大于两端的所述第二安装边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为水平方向尺寸可调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设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右两个部分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通过调整插接深度调整所述支撑平台的长度,左右两个部分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或,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中间主体部分下方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至少一块辅助支撑板,通过调整所述辅助支撑板在前后方向上与支撑平台主体部分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调整所述支撑平台的宽度。
CN202321450724.7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082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0724.7U CN220082764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0724.7U CN220082764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2764U true CN220082764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0724.7U Active CN220082764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2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2629U (zh) 一种客车用发动机后悬置结构
CN202783034U (zh) 一种汽车组合式安装支架
CN220082764U (zh) 一种车载设备安装结构
CN21240089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氢气瓶固定框架结构
CN212473098U (zh) 增程式汽车燃油箱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3008127U (zh)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3401494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车下天线安装调节结构
CN209637326U (zh) 一种车库泊车位模块
CN211364255U (zh) 一种长油箱高位支撑架
CN220721291U (zh) 一种具有多电瓶安装位的电摩车架
CN220220666U (zh) 防滚架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20947574U (zh) 平台化副仪表板支架结构
CN217174543U (zh) 一种环卫车吸尘组件
CN2112230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承载框架
CN216915460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与乘客门活动踏步集成安装装置
CN216468077U (zh) 一种车架前悬结构
CN214189636U (zh) 车顶结构及车厢
CN218378387U (zh) 一种汽车底盘中间支座
CN220241288U (zh) 一种电气配件装配装置
CN219136207U (zh) 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20701243U (zh) 电动车后尾架
CN220858637U (zh) 一种地铁电器柜的柜体组装结构
CN217778526U (zh) 移动式交通显示屏运输稳定装置
CN220785746U (zh) 一种驾驶室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N218949297U (zh) 带备用牵引钩的车架前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