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2200U - 暖通设备 - Google Patents

暖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2200U
CN220062200U CN202321115728.XU CN202321115728U CN220062200U CN 220062200 U CN220062200 U CN 220062200U CN 202321115728 U CN202321115728 U CN 202321115728U CN 220062200 U CN220062200 U CN 220062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cavity
electric control
heating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57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永华
李洋
李宏伟
黎浩标
李腾飞
梁瀚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57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2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2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2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暖通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设备主体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第一中隔板,第一中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第一电控盒设置于第一中隔板,第二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内,第一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路组件,第一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至少部分位于风机腔内,且第一电控盒被构造为通过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散热冷却;第二电控盒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电路组件的发热量低于第一电路组件的发热量。本申请提供的暖通设备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暖通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通设备。
背景技术
暖通设备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通常是将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然后利用低品位热能向人们提高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
暖通设备内部通常设有电控盒,电控盒内集中设置有承载有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板,以便通过控制电路板实现对暖通设备的控制。在暖通设备运行时,控制电路板上的一些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使得暖通设备中的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较低,导致控制电路板的散热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暖通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暖通设备中的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较低,导致控制电路板的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暖通设备,该暖通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设备主体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第一中隔板,第一中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第一电控盒设置于第一中隔板,第二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内。
第一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路组件,第一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至少部分位于风机腔内,且第一电控盒被构造为通过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散热冷却;第二电控盒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电路组件的发热量低于第一电路组件的发热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电控盒,一个电控盒设置在第一中隔板上,另一个电控盒设置在压缩机腔内,从而充分利用箱体内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路组件发热量以及功能的不同,将不同的电路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控盒内,发热量相对较高的电路组件可以设置在位于第一中隔板上的电控盒中,发热量相对较低的电路组件可以设置在位于压缩机腔中的电控盒中,进而发热量相对较高的电路组件可以利用风机腔的气流进行散热,以使电路组件都可以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控盒可以位于压缩机腔远离第一中隔板的一侧。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散热量需求低的第二电控盒充分利用压缩机腔中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缩机腔内设有第二中隔板,压缩机位于第一中隔板和第二中隔板之间,第二电控盒连接于第二中隔板背离压缩机的一侧。
如此设置,在充分利用压缩机侧方空间的同时,便于对第二电控盒进行安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可以包括壳体主体和盖板,壳体主体背离第一中隔板的一侧具有开口,盖板盖设于开口,且壳体主体与盖板围设形成密闭的容纳腔,第二电路组件位于容纳腔内。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电控盒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冷媒的效果,保持第二壳体内部空间的干净和干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主体的侧边可以设有挂接部,箱体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挂接部与支撑部移动插接,或者,挂接部与支撑部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在保证第二壳体与箱体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第二壳体从箱体上进行拆卸或打开的便利性,以便于进行维修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挂接部可以为多个,多个挂接部可以沿壳体主体的侧边间隔分布。
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壳体在箱体上具有多个承载的受力点,提高第二电控盒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主体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设有安装孔,第二电控盒还可以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与箱体的内壁连接;挂接部位于第一折边的边缘。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二电控盒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从而防止第二电控盒晃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盖板的边缘可以与第一折边贴合,盖板可以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与安装孔相对。
如此设置,在防止盖板与紧固件的安装产生干涉的同时,保证盖板与壳体主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路组件可以包括接线座和多个电气元件,多个电气元件与接线座电连接,第二壳体靠近接线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接线口,接线座与穿设于第二接线口的线缆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接入外部电源为电气元件供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一接线口,至少部分电气元件通过穿设于第一接线口的线缆与第一电路组件电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之间的通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主体可以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连接,第一盒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盒体具有第二腔体,第一盒体设有通孔,且通孔可以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多个电气元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
如此设置,可以根据电气元件的尺寸体积分别设置在不同腔体内,从而减小壳体主体的空间占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电气元件可以包括主控板、温控器和交流接触器,主控板和温控器可以位于第一腔体内,交流接触器可以位于第二腔体内,且交流接触器与所述通孔相对。
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交流接触器接线的便利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缩机腔内设置有压缩机,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之间连接有通讯线,通讯线沿压缩机的顶部延伸;和/或,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之间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沿压缩机的顶部延伸。
如此设置,提高布线的便利性,防止线缆与压缩机腔内的管路产生干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控盒和压缩机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压缩机的侧壁设有过线卡槽,控制线穿设于过线卡槽。
如此设置,边缘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产生串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还可以包括密封件,密封件环绕开口设置,且密封件抵接于壳体主体与盖板之间。
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二壳体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朝向风机腔的一侧具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位于风机腔内,并被构造为和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使导热结构对第一电路组件进行散热冷却。
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一电路组件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暖通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设备主体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第一中隔板,第一中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第一电控盒设置于第一中隔板,第二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内,第一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路组件,第一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至少部分位于风机腔内,且第一电控盒被构造为通过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散热冷却;第二电控盒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电路组件的发热量低于第一电路组件的发热量。本申请提供的暖通设备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电控盒,将发热量相对较高的电路组件可以设置在位于第一中隔板上的电控盒中,发热量相对较低的电路组件可以设置在位于压缩机腔中的电控盒中,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二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二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6为图4中B位置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一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一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压缩机腔的走线示意图一;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压缩机腔的走线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1中C位置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第一电控盒 110 第一壳体
111 导热壳壁 112 第一散热部
120 第一电路组件 130 出线口
140 出线管 200 设备主体
210 箱体 211 风机腔
212 压缩机腔 220 第一中隔板
230 风机 240 压缩机
300 第二电控盒 310 第二壳体
311 壳体主体 3111 第一盒体
3111a 第一腔体 3112 第二盒体
3112a 第二腔体 3113 开口
3114 挂接部 3115 第一折边
3115a 安装孔 3116 第二接线口
3117 第一接线口 3118 通孔
312 盖板 3121 避让缺口
320 第二电路组件 321 接线座
322 主控板 323 温控器
324 交流接触器 400 隔音罩
401 过线卡槽 500 通讯线
600 电源线 700 控制线
250 第二中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暖通设备内部通常设有电控盒,电控盒内集中设置有承载有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板,以便通过控制电路板实现对暖通设备的控制。在暖通设备运行时,控制电路板上的一些电子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使得暖通设备中的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较低,导致控制电路板的散热性能较差。
为提升现有技术中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相关技术中的电控盒会将电控盒设置为敞口结构,且在电控盒内部或者外部设置特定的散热结构,例如在电控盒内设置散热风扇等,但电控盒内集中的电气元件较多,又增设散热部件会增大电控盒及其相关附件在暖通设备内中的占用空间,不仅空间利用率低,而且散热效率仍然不足。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提供了一种暖通设备,通过对暖通设备中的电控盒的壳体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电控盒进行分体设置,形成多个独立的电控盒,分别设置在暖通设备中的不同位置,能够对发热量高的电路部件进行高效率地散热冷却,对低发热量的电路部件则不采用单独的散热手段,从而提升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解决了现有的电控盒的热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及暖通设备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电控盒用于控制暖通设备的运行,暖通设备可以应用于对温度进行调节的场合,例如,对泳池的水温进行调节,将游泳池内的池水维持在相对恒温的状态,游泳池的池水可以循环流动进入暖通设备内部进行热交换,此外,暖通设备也可以用于例如水产养殖等需要水温控制的领域,以及用于调节空气温度,实现制热或制冷的功能。暖通设备可以为空调、多联机、热泵设备、泳池机、热水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二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二电控盒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A位置的局部视图,图6为图4中B位置的局部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一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第一电控盒的爆炸图。
参考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的暖通设备包括设备主体200、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设备主体200可以包括箱体210和设置于箱体210内的第一中隔板220。第一中隔板220将箱体210的内部分隔为风机腔211和压缩机腔212,第一电控盒100设置于第一中隔板220,使得第一电控盒100位于风机腔211和压缩机腔212的分隔处,以实现第二电控盒300在箱体210内的安装,第二电控盒300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212内。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可以独立进行安装,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相互配合实现对暖通设备的控制功能。
其中,第一电控盒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一电路组件120,第一电路组件12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第二电控盒300包括第二壳体310和第二电路组件320,第二电路组件320设置于第二壳体310内,在暖通设备工作时,第二电路组件320的发热量低于第一电路组件120的发热量,因此,第一电路组件120的散热需求大于第二电路组件320的散热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0至少部分位于风机腔211内,且第一电控盒100被构造为通过风机腔211内的气流进行散热冷却,从而散热需求较高的第一电路组件120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第一壳体110,并利用风机腔211的气流进行散热,而位于压缩机腔212中的第二壳体310由于第二电路组件320的发热量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压缩机腔212的空间利用情况,将第二壳体310设置在压缩机腔212中的边缘空隙位置,进行自然散热,进而充分利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并且将第一电路组件120和第二电路组件320根据发热量的差异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以使得位于第一中隔板220上的第一电控盒100内的第一电路组件120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而第二电控盒300则可以收纳散热需求低的第二电控盒300组件设置在压缩机腔212内,从而充分利用箱体210内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发热量相对较高的第二电路组件320可以利用风机腔211的气流进行散热,以使暖通设备的电控部件都可以维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下面首先对第二电控盒300在压缩机腔212内的具体安装方式和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控盒300可以位于压缩机腔212远离第一中隔板220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得散热量需求低的第二电控盒300充分利用压缩机腔212中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310可以竖直设置在压缩机腔212内,且第二壳体310的壳壁可以尽量贴合压缩机腔212的腔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腔212内设有第二中隔板250,压缩机240位于第一中隔板220和第二中隔板250之间,第二电控盒300连接于第二中隔板250背离压缩机240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控盒300的重量由第二中隔板250承载。此外,第二壳体310可以与第二中隔板250活动连接,以使的第二电控盒300可以从压缩机腔212中取出,进而便于对第二电控盒300进行检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10可以包括壳体主体311和盖板312,壳体主体311背离第一中隔板220的一侧具有开口3113,盖板312盖设于开口3113,且壳体主体311与盖板312围设形成密闭的容纳腔,第二电路组件320位于容纳腔内。
其中,第二电路组件320可以连接在壳体主体311靠近第一中隔板220的一侧内壁上,盖板312与壳体主体311之间进行密封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二电控盒300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冷媒的效果,保持第二壳体310内部空间的干净和干燥,并且在暖通设备出现冷媒泄漏时,可以防止冷媒进入第二电控盒300内部造成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箱体210具有顶板,正在打开顶板时,可以露出风机腔211和压缩机腔212的内部空间,第二电控盒300在压缩机腔212内可以采用可拆卸地方式进行安装,从而在打开顶板后可以对第二电控盒300进行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主体311的侧边可以设有挂接部3114,箱体210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移动插接,或者,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转动连接,在保证第二壳体310与箱体210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第二壳体310从箱体210上进行拆卸或打开的便利性,以便于进行维修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移动插接时,第二电控盒300可以沿竖直方向从箱体210顶部放置进压缩机腔212中,或者沿竖直方向从压缩机腔212中取出,示例性的,压缩机腔212背离第一中隔板220一侧的内壁的两侧可以设导向槽,第二壳体310的两侧可以与该导向槽相对,导向槽可以对第二电控盒300在压缩机腔212内插接装配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当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转动了连接时,挂接部3114可以起到转轴的作用,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连接时,挂接部3114可以与支撑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为挂接部3114相对于支撑部的转动预留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挂接部3114可以为多个,多个挂接部3114可以沿壳体主体311的侧边间隔分布,使得第二壳体310在箱体210上具有多个承载的受力点,以提高第二电控盒300安装的稳定性。壳体主体311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均可以设置有挂接部3114,这样,第二壳体310的两侧均可以得到有效地支撑。
其中,壳体主体311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一折边3115,第一折边3115设有安装孔3115a,第二电控盒300还可以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安装孔3115a与箱体210的内壁连接。挂接部3114位于第一折边3115的边缘,在挂接部3114与支撑部形成挂接支撑后,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第二电控盒300固定在箱体210的内壁上,从而防止第二电控盒300晃动。
示例性的,第一折边3115的长度与第二壳体310的侧边长度相匹配,安装孔3115a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3115a可以沿第一折边3115的长度方向间隔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12的边缘可以与第一折边3115贴合,盖板312可以设有避让缺口3121,避让缺口3121与安装孔3115a相对,在防止盖板312与紧固件的安装产生干涉的同时,保证盖板312与壳体主体31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盖板312可以为平板结构,第一折边3115可以与盖板312平行,盖板312的形状可以与壳体主体311的开口3113形状相匹配,且盖板312的尺寸可以略大于开口3113尺寸。避让缺口3121可以与第一折边3115上的安装孔3115a一一对应设置。
下面对第二壳体310内的第二电路组件320的具体布局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路组件320可以包括接线座321和多个电气元件,多个电气元件与接线座321电连接,第二壳体310靠近接线座321的一侧设有第二接线口3116,接线座321与穿设于第二接线口3116的线缆连接,从而可以接入外部电源为电气元件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接线座321可以接入三相电源,第二接线口3116可以为三个,三个接线口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10的同一侧,分别引入三相电源的电源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10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一接线口3117,至少部分电气元件通过穿设于第一接线口3117的线缆与第一电路组件120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之间的通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路组件120和第二电路组件320之间的连接线缆可以在压缩机腔212中沿压缩机腔212的内壁布局并固定。示例性的,第一电路组件120和第二电路组件320之间的线缆可以通过压缩机腔212上的限位扣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口3117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接线口3117可以与不同的电气元件对应设置,从而便于不同电气元件引出对应的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主体311可以包括第一盒体3111和第二盒体3112,第二盒体3112与第一盒体3111连接,第一盒体3111具有第一腔体3111a,第二盒体3112具有第二腔体3112a,第一盒体3111设有通孔3118,且通孔3118可以连通第一腔体3111a和第二腔体3112a,多个电气元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3111a和第二腔体3112a中,可以根据电气元件的尺寸体积分别设置在不同腔体内,从而减小壳体主体311的空间占用。
其中,多个电气元件可以包括主控板322、温控器323和交流接触器324,主控板322和温控器323可以位于第一腔体3111a内,交流接触器324可以位于第二腔体3112a内,且交流接触器324与所述通孔3118相对,可以提高交流接触器324接线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盒体3111所形成的第一腔体3111a可以为扁平状结构,主控板322为板状结构,温控器323和接线座321的体积较小,因此,主控板322、温控器323和接线座321均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3111a内,而交流接触器324所占用的空间较大,因此,交流接触器324可以独立设置在第二腔体3112a内,第二腔体3112a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可以与交流接触器324相匹配。
示例性的,主控板322可以包括第一主控板和第二主控板,第一主控板和第二主控板可以分别用于控制暖通设备上不同功率器件的运行,例如,可以用于控制压缩机240、风机230等部件的运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压缩机腔的走线示意图一,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暖通设备中压缩机腔的走线示意图二,图12为图11中C位置的局部视图。
请参照图9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腔212内设置有压缩机240,压缩机240可以包括压缩机主体和套设在压缩机主体外侧的隔音罩400,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之间连接有通讯线500,通讯线500沿压缩机240的顶部延伸,例如,通讯线500可以沿隔音罩400的顶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之间连接有电源线600,电源线600沿压缩机240的顶部延伸,例如,通讯线500可以沿隔音罩400的顶部延伸,从而提高布线的便利性,防止线缆与压缩机腔212内的管路产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通讯线500和电源线600中的一者可以沿隔音罩400顶部的内侧设置,另一者可以沿隔音罩400顶部的外侧设置,并且通讯线500和电源线600在隔音罩400的边角位置可以通过卡扣或者扎带进固定,以提高接线的可靠性,防止线缆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控盒100和压缩机240之间通过控制线700连接,压缩机240上的隔音罩400的侧壁可以设有过线卡槽401,控制线700穿设于过线卡槽401,从而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防止线缆产生串动。
示例性的,控制线700可以包括压缩机控制线和高压开关控制线,压缩机控制线用于控制压缩机240的运行,高压开关控制线用于控制高压开关。过线卡槽401可以为两个,压缩机控制线和高压开关控制线可以分别穿设于两个过线卡槽401中。
此外,第二壳体31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密封件环绕开口3113设置,且密封件抵接于壳体主体311与盖板312之间,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壳体310的密封性。示例性的,密封件可以为弹性密封圈,或者可以为密封海绵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第一电控盒100的散热方式和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0朝向风机腔211的一侧具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位于风机腔211内,并被构造为和风机腔211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使导热结构对第一电路组件120进行散热冷却,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电路组件120的散热效率。
其中,第一电路组件120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壳体110围设形成密闭的容纳腔,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以确保第一电控盒10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得第一电控盒100可以实现防水、防尘以的效果,控制电路板具有干燥洁净的工作环境,进而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在暖通设备出现冷媒泄漏时,密闭的第一电控盒100可以防止冷媒进入第一电控盒100内部,以避免产生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为密闭空间,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第一壳体110的导热结构上,而导热结构可以通过风机腔211中的气流进行散热,从而第一电控盒100可以直接通过风机腔211中的气流进行散热,而使得散热用的气流无需经过压缩机腔212,进而缩短了散热路径,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面向风机腔211的因一侧外壁设有第一散热部112,第一散热部112延伸至风机腔211中,可以利用风机230在风机腔211内产生的气流进行对第一散热部112的风冷散热,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散热部112持续带走第一壳体110的热量,并且第一壳体110持续带走控制电路板上的热量,对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冷却。
风机腔211内可以安装风机230,压缩机腔212可以安装压缩机240、管路等其他结构。设备主体200可以理解为暖通设备中除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之外的其他结构。也就是说,设备主体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箱体210、风机230、压缩机240等。在本申请中对于设备主体200的结构不做进一步限定。
此外,图2中仅示意了第一电控盒100和第二电控盒300在设备主体200的箱体210内的装配位置,对于设备主体200的结构为一种示意结构,因此,图2并不构成对设备主体200以及暖通设备的结构的限定。
下面对第一壳体110在风机腔211的具体的散热结构,以及散热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0可以设置于第一中隔板220上,第一壳体110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与第一中隔板220进行装配,第一中隔板220为第一壳体110的插接提供导向。插接完成后,第一中隔板220对第一壳体110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螺钉等部件对第一壳体110进行固定。
第一散热部112可以为散热翅片,且第一散热部112可以和第一壳体110为一体成型件,从而可以提高散热部的分布密度,提高散热效果,同时,提高加工便利性,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的第一散热部112和第一壳体110可以为金属材质,以便增大第一壳体110的散热面积,使得整个第一壳体110形成散热结构,增强散热均匀性的同时,能够利用金属的导热性能,将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尽快的传递至第一壳体110外侧的第一散热部112,从而进一步加快控制电路板的散热,提高第一电控盒100的热管理效率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散热性能。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0可以为铝壳。或者,第一壳体110还可以为由铝合金、铜等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导热金属制备而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壳体110以及散热部的制备材料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0朝向风机腔211的侧壁均为导热壳壁111,且导热壳壁111被构造为与第一散热部112进行热交换,以使导热壳壁111对容纳腔内进行散热,从而可以使得控制电路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第一壳体110外。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热壳壁111的存在,使得第一壳体110在传递热量时具有较大的面积,以便控制电路板的热量能够均匀的传递至导热壳壁111上,从而增强导热壳壁111散热的均匀性。
其中,导热壳壁111可以为金属壳壁。这样可以利用金属的导热性能,吸收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并将控制电路板的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10的外侧的第一散热部112,以便第一散热部112与风机腔211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示例性的,金属壳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采用铝、铜、铝合金等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导热金属制备而成的金属壳壁。本申请实施例对金属壳壁所采用的金属材料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可以和导热壳壁111抵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壳体110与控制电路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率,使得控制电路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通过导热壳壁111散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可以与导热壳壁111之间具有间距,且控制电路板与导热壳壁111之间可以填充有导热介质,利用导热介质将控制电路板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壳壁111,从而通过第一散热部112以及第二散热部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子元件,其中,电子元件可以包括电容、电感、功率模块和风机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此外,控制电路板上还可以包括更多种类的电子元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控制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种类不做进一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电子元件具有不同的轮廓外形,电子元件朝向导热壳壁111的内侧壁设置时,可以对导热壳壁111的内表面相对于电子元件进行仿形设计,在导热壳壁111可以抵接到控制电路板的板体的同时,避免对电子元件产生干涉或者压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10的侧壁上可以设有供控制电路板出线的出线口130,出线口130与第一壳体110的容纳腔相连通。第一电控盒100还可以包括出线管140,出线管140穿设在出线口130内,并与第一壳体110密封连接。这样通过出线管140的设置,不仅能够便于控制电路板从出线管140进行出线,实现控制电路板与第二电控盒300中的第二电路组件320以及设备主体200其他部件的电连接,以便通过第一电控盒100与第二电控盒300进行信号传递,以及对设备主体200进行控制,而且通过出线口130的设置,能够实现出线管140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密封装配,确保第一电控盒100在出线口130的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第一电控盒和第二电控盒,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一中隔板,所述第一中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风机腔和压缩机腔,所述第一电控盒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隔板,所述第二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压缩机腔内,所述压缩机腔内设置有压缩机;
所述第一电控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路组件,所述第一电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风机腔内,且所述第一电控盒被构造为通过所述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散热冷却;所述第二电控盒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电路组件,所述第二电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电路组件的发热量低于所述第一电路组件的发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控盒位于所述压缩机腔远离所述第一中隔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腔内设有第二中隔板,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中隔板和所述第二中隔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控盒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隔板背离所述压缩机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和盖板,所述壳体主体背离所述第一中隔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盖板围设形成密闭的容纳腔,所述第二电路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侧边设有挂接部,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支撑部,所述挂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移动插接,或者,所述挂接部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挂接部沿所述壳体主体的侧边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侧壁设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有安装孔,第二电控盒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挂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折边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第一盒体连接,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盒体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盒体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电路组件包括多个电气元件,多个所述电气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接线口,至少部分所述电气元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线缆与所述第一电路组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气元件包括主控板、温控器和交流接触器,所述主控板和所述温控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交流接触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通孔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之间连接有通讯线,所述通讯线沿所述压缩机的顶部延伸;和/或,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第二电控盒之间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沿所述压缩机的顶部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盒和所述压缩机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侧壁设有过线卡槽,所述控制线穿设于所述过线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风机腔的一侧具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风机腔内,并被构造为和所述风机腔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导热结构对所述第一电路组件进行散热冷却。
CN202321115728.XU 2023-05-09 2023-05-09 暖通设备 Active CN220062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5728.XU CN220062200U (zh) 2023-05-09 2023-05-09 暖通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5728.XU CN220062200U (zh) 2023-05-09 2023-05-09 暖通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2200U true CN22006220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5728.XU Active CN220062200U (zh) 2023-05-09 2023-05-09 暖通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2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5684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5684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备
CN117685684B (zh) * 2024-02-02 2024-04-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9273U (zh)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
CN220062200U (zh) 暖通设备
CN109728226B (zh) 电池柜
EP3472524B1 (en) Ceiling fan system and electronics housing
WO2021077802A1 (zh) 一体式空气源热泵
CN107588478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调器
CN220062203U (zh) 暖通设备
CN115789798A (zh)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20062204U (zh) 暖通设备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CN211792674U (zh) 机柜
JPH06159737A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
CN220471927U (zh) 暖通设备
CN219346648U (zh) 空调器
CN220068006U (zh) 电控盒及暖通设备
CN220068093U (zh) 电控盒、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CN216087214U (zh) 散热盒
CN220066612U (zh) 电控箱和空调器
CN221884872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降温装置
CN221597455U (zh) 充电盒及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
CN220420690U (zh) 一种风冷散热的电源储能机箱
CN220062205U (zh) 暖通设备
CN218850214U (zh) 一种电力柜用内循环高效散热电力柜
CN221862638U (zh) 一种防水电源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