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20U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220U
CN215412220U CN202121839215.4U CN202121839215U CN215412220U CN 215412220 U CN215412220 U CN 215412220U CN 202121839215 U CN202121839215 U CN 202121839215U CN 215412220 U CN215412220 U CN 215412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reactor
electronic contro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92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凯权
王国春
徐安
罗华东
李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92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20U/zh
Priority to BR112023025044A priority patent/BR112023025044A2/pt
Priority to AU2022326662A priority patent/AU2022326662A1/en
Priority to CA3219926A priority patent/CA3219926A1/en
Priority to EP22855235.2A priority patent/EP4382819A1/en
Priority to JP2023572943A priority patent/JP2024520036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39781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28977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031 priority patent/WO202301625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电控盒散热差的技术问题。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控模块组件以及散热组件;盒体形成有密闭容置腔,电控模块组件和散热组件设置在密闭容置腔内;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板,散热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电控模块组件安装在第一面且与第一面接触,散热器安装在第二面,电控模块组件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板传递到散热器,并经由散热器将热量导出盒体,以此降低电控模块组件的温度,保证电控盒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的空调外机和空调器设置有电控盒,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Description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调节的设备。空调器的外机设置有电控盒,控制外机的工作状态。电控盒内的电器件,例如电抗器、电控板等,在外机运行过程中,这些电器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导走,将会对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电控盒进行散热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用于对电控盒进行散热降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包括:盒体、散热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电控模块组件;所述盒体形成有密闭容置腔,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控模块组件以及散热组件;盒体形成有密闭容置腔,电控模块组件和散热组件设置在密闭容置腔内;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板,散热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电控模块组件安装在第一面且与第一面接触,散热器安装在第二面,电控模块组件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板传递到散热器,并经由散热器将热量导出盒体,以此降低电控模块组件的温度,保证电控盒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包括板体、风机模块和压缩机模块,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压缩机模块均设于所述板体上,且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压缩机模块均安装在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第一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一风扇和至少一个电抗器,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均安装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和或,所述电控盒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密闭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安装板的一部分被构造成进风格栅;所述第一腔内安装有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散热板均位,所述第二腔内安装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内,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伸入所述第一腔内。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腔内并安装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第一风扇之间;所述散热板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开口内;在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上时,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和所述电抗器均与暴露于所述安装开口内的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抗器包括电抗器本体以及与所述电抗器本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抗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电抗器沿风的流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在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上时,多个所述电抗器共用一个所述安装开口,或者,多个所述电抗器各自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开口。
进一步,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电控模块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共用一个所述安装开口,或者,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各自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机壳以及上述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机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空调外机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电控盒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内机以及上述的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外机与全部的所述空调内机通过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管线连通。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电控盒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的去除顶板后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顶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去除电器件后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顶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风道隔板和电控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电控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盒体;110:底板;120:顶板;130:前侧板;140:后侧板;150:左侧板;160:右侧板;170:密闭容置腔;171:第一腔;172:第二腔;
200:安装板;210:进风格栅;220:风道隔板;230:安装开口;
300:散热组件;310:散热器;311:换热管;320:散热板;321:第一面;322:第二面;323:本体板;324:凸台;330:换热介质进管;340:换热介质出管;
400:电抗器;410:固定板;420:电抗器本体;
510:第一风扇;520:第二风扇;
600:电控模块组件;610:风机模块;620:压缩机模块;630:板体;
710:主板;720:电源板;730:滤波板;740:扩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空调外机运行过程中,电控盒内的电器件产生大量热量,因此需要对电控盒进行散热降温。
在相关技术中,电控盒内设置有风扇,通过风扇转动带动电控盒内外的空气交换进行散热,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散热,散热效果差。对此,发明人对电控盒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控盒内用于滤波和稳流的电抗器以及用于控制风机和压缩机的电控模块组件发热量较大,导致电控盒内温度较高。
有鉴于此,发明人开发出一种新的电控盒,在电控盒的盒体内散热板,在散热板的第一面安装电控模块组件且与电控模块组件接触,在散热板的第二面安装散热器,电控模块组件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板传递到散热器,并经由散热器将热量导出盒体,以此降低电控模块组件的温度,保证电控盒的正常工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外机以及一个或多个空调内机,空调外机与全部的空调内机通过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管线连通。该空调器例如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使用。
空调外机通常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电控盒,用于将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降温形成低温换热介质,该低温换热介质通过管线进入空调内机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在空调内机中换热后的高温换热介质再重新返回空调外机降温后再流回空调内机,如此循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当然,空调外机还可以用于将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升温形成高温换热介质,该高温换热介质通过管线进入空调内机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在空调内机中换热后的低温换热介质再重新返回空调外机升温后再流回空调内机,如此循环以达到升温的目的。
电控盒可以通过螺钉、卡扣或者挂钩等安装在机壳内,其用于控制空调外机的工作状态。例如,通过电控盒控制空调外机中风扇组件的转速,以提高换热介质的换热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的去除顶板后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顶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去除电器件后的爆炸图。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包括具有密闭容置腔170的盒体100、散热组件300和电控模块组件600。其中,盒体100用于容纳散热组件300以及电控模块组件600;散热组件300起到散热的作用,电控模块组件600用于控制空调外机的风机和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示意性的,盒体100为矩形盒体,其可以包括底板110、顶板120、前侧板130、后侧板140、左侧板150以及右侧板160。结合图3,左侧板150和右侧板160均沿Y方向延伸,且左侧板150和右侧板160沿X方向间隔设置;后侧板140位于左侧板150和右侧板160的后端,如此形成前端和顶端具有开口的半壳结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后侧板140、左侧板150以及右侧板160与底板110可以采用诸如模塑或者冲压等工艺一体成型。
前侧板130可以采用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底板110的前侧,前侧板130与后侧板140均沿X方向延伸,且前侧板130与后侧板140沿Y方向间隔设置。
顶板120与底板110相对,顶板120也可以采用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前侧板130、后侧板140、左侧板150以及右侧板160的顶端。
需要指出的是,盒体100内的密闭容置腔170既有利于保护盒体100的电器件,还可以避免外部热量影响电器件散热。举例而言,在装配时,可以通过设置密封胶、密封圈来将上文中的底板110、顶板120、前侧板130、后侧板140、左侧板150以及右侧板160之间密封连接,从而在盒体100内形成密闭容置腔1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例如可以是密闭电控盒。这样能够避免水滴、灰尘等其他异物进入电控盒内,对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达到防水、防尘、防腐蚀的效果。
当然,盒体10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文中的矩形,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盒体100还可以是可以是圆柱形盒体或者异形盒体等。此外,在空调外机的机壳内装配电控盒时,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面来固定,例如,可以将电控盒的后侧板140挂设在室外机的机壳内部,也可以将其底板110固定在机壳内。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和图8,散热组件300作为将电控盒内热量散发到电控盒外的部件,其包括散热器310和散热板320,散热板32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321和第二面322,第一面321上安装有电控模块组件600,且第一面321与电控模块组件600接触,第二面322安装有散热器310,散热器310与散热板可以焊接。散热器310可以是但不限于微通道换热器。如此,电控模块组件600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板320传递到散热器310。
示例性的,散热板320包括本体板323以及设置在本体板323上的凸台324,凸台324与电控模块组件600连接,本体板323背离凸台324的一面与散热器310焊接。通过设置凸台324保证散热板320与电控模块组件600接触散热。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310包括换热介质进管330、连通换热介质出管340以及多个沿Y方向间隔设置的换热管311,换热管311用于流通换热介质,换热管311可以是圆形管、方形管等。本实施例的换热管311可以是扁管,其横截面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梯形等。如此换热管3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如此可以提供较大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换热管311的第一端与换热介质进管330连通,换热管311的第二端与换热介质出管340连通,如此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进管330进入到换热管311内,然后经由换热介质出管340排出。
如图3所示,换热介质进管330和换热介质出管340沿垂直于换热管311的长度方向(对应图中Y方向)延伸,如此可以与所有的换热管311连通。示例性的,换热介质进管330设置有两个,换热介质出管340设置有两个,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的流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当然,换热介质进管330和换热介质出管340的数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散热器310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微通道。至少两组微通道包括供第一冷媒流流动的多个第一微通道以及供第二冷媒流流动的多个第二微通道,所述第二冷媒流从所述第一冷媒流吸热,以使得所述第一冷媒流过冷,或者所述第一冷媒流从所述第二冷媒流吸热,以使得所述第二冷媒流过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还可以作为空调器的经济器。这样微通道换热器既能够用于冷却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也能够作为经济器,从而可以避免在电控盒外再设置一个经济器,精简空调器的结构,节省空间,也能够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300通过设置散热器310流通换热介质,换热介质与空气换热降低盒体100内的空气温度;并通过设置散热板320与电控模块组件600固定且接触,将电控模块组件600的热量导出而降低电控模块组件600的温度。
此外,散热板320的第二面322可以焊接在散热器310上,起到加强散热器310的作用,避免换热管311弯曲变形或者移位后多根换热管311重叠在一起,保证换热管311内的换热介质能够顺畅流动且具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在后续第一风扇510在驱动盒体100内的空气内循环时,空气能够穿过相邻两个换热管311之间的间隔并与流通有换热介质的换热管311的表面充分接触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10和电控模块组件600分别安装在散热板320的两面,热量可以通过散热板320传递至散热器310,经散热器310将热量散发到盒体100外侧,降低电控盒内的热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电控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6,本实施例的电控模块组件600包括板体630、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具有间隔,且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均设于板体630上。其中,风机模块610用于控制空调外机的风机,压缩机模块620用于控制空调外机的压缩机,由此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控模块组件600还可以包括电容、电阻等电器元件,电容、电阻等电器元件设于板体630上。
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均与散热板320的第一面321接触且连接。风机模块610与散热板320螺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可靠;风机模块610和散热板320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提高导热效率。压缩机模块620与散热板320螺接固定,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压缩机模块620和散热板320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提高导热效率。
散热板320可以设置一个,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同时固定在一个散热板320上;散热板320也可以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散热板320并排设于散热器310上。此时,风机模块610和压缩机模块620可以固定在同一个散热板320上,也可以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散热板320上。
本实施例的电控盒还包括第一风扇510和电抗器400,第一风扇510用于带动空气流动,电抗器400起到限流和滤波的作用,使得空调外机运行更加稳定。第一风扇510和电抗器400均安装在密闭容置腔170,例如,第一风扇510可以安装在密闭容置腔170的侧壁上,第一风扇510还可以安装在密闭容置腔170内的安装结构上。
电抗器400可以安装在密闭容置腔170的侧壁上,电抗器400也可以安装在密闭容置腔170内的安装结构上。电抗器400与电控模块组件600具有间隔,且电抗器400与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相对,如此电抗器400产生的热量可以在第一风扇510的作用下被空气带走,实现降温。
本实施例的电控盒还包括安装板200,安装板200用于安装电器件等。安装板200固定在盒体100内,例如,安装板200通过螺接、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盒体100内。安装板200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朝向底板110,第二安装面朝向顶板120。安装板200可以是矩形板,其与盒体100的底板110和顶板120平行设置。结合图3和图7,安装板200将密闭容置腔170分隔为第一腔171和第二腔172,第一安装面位于第一腔171内,第二安装面位于第二腔172内。
散热组件300位于第一腔171内并能将热量导出盒体100,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板320的第一面321与安装板200固定连接,散热板32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一安装面上。示例性的,散热板320与安装板200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方式稳定可靠;散热板320的第一面321和第一安装面之间还可以设有导热胶层,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电抗器400位于第二腔172内,电抗器400与第二腔172的侧壁固定连接,例如,电抗器400可以安装在围成第二腔172的盒体100侧板上,电抗器400还可以安装在安装板200上。本实施例的电抗器400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电抗器40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
在散热板320安装在第一安装面、电抗器400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时,电抗器40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安装板200传递至散热板320,经散热器310将热量散发至盒体100的外,降低电控盒内的热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抗器400安装在安装板200上,此时,电抗器400可以在第一风扇510的作用下进行风冷。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抗器400安装在散热板320上,此时,电抗器400不仅可以在第一风扇510的作用下进行风冷,其热量还可以通过散热板320传递给散热器310,通过与散热器310中的换热介质换热进行散热。
下面将具体介绍上述两种散热方式,一种是通过设置风扇使得第一腔171的空气和第二腔172的空气交换,进行风冷散热;另一种通过在安装板200设置安装开口230,使得电抗器400直接与散热板320接触散热,同时进行风冷散热和散热器冷媒散热。
为了实现第一腔171和第二腔172空气的流动,安装板200的一部分被构造成进风格栅210,示例性的,安装板200的前侧被构造成进风格栅210,进风格栅210沿X方向延伸,方便第二腔172的空气能够安装板200的长边方向(对应图中X方向)的各个位置进入第一腔171进行散热,避免局部空气排出受阻而导致局部热量较高。
第一风扇510能够提高第一腔171和第二腔172空气的流动速度,在第一风扇510的作用下,第二腔172内的空气吹至第一腔171的散热组件300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回至第二腔172,在盒体100内部实现气体的流动和换热,有利于保证盒体100内部空气的洁净度。
第一风扇510与进风格栅210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隔,有利于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提高散热效果。第一风扇510的进风口伸入第一腔171内,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伸入第二腔172内,如此在第一风扇510的作用下,第一腔171内的温度较低的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到第一风扇510内部,然后经由出风口排入到第二腔172内;空气携带第二腔172内的热量,经由进风格栅210返回第一腔171,与散热组件300换热后温度降低。如此循环往复,降低第一腔171内电器件的温度。
其中,第一风扇510的进风口伸入到第一腔171内,实现与第一腔171的连通。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安装板200上设置有通孔,第一风扇510的进风口与通孔正对,实现与第一腔171的连通。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伸入到第二腔172内,实现与第二腔172的连通。在第一风扇510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时,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位于第二腔17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510和电抗器400等电器件安装在安装板200的第二安装面,如此设置方便信号的传输和供电。示例性的,第一风扇510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扇,壳体螺接或者卡接等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安装板200上设置的通孔正对,实现进风口与第一腔171的连通;出风口位于第二腔172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与进风格栅210形成风道,电抗器400安装在风道内,如此,电抗器400位于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一侧,第一风扇510吹出的冷空气可以快速与电抗器400接触,带走电抗器400产生的热量,提高电抗器400的散热效果。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顶板的俯视图。结合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200上安装有风道隔板220,风道隔板220、安装板200以及盒体100限定形成风道。风道隔板220可以通过卡接、粘接、螺接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00上。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电控盒还可以包括主板710、电源板720、滤波板730以及扩展板740。其中,各电路及传感器的数据信号传递至主板710;电源板720用于将电能分配至各个用电器件;滤波板730用于过滤谐波,保证电器件运行的稳定性;扩展板740用于连接用户扩展的设备。当然,电控盒内的电器件不以此为限制。
电源板720、第一风扇510、滤波板730以及电抗器400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板200的顶端,形成第一组电器件;主板710、扩展板740以及电控模块组件600沿X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板200上,形成第二组电器件。第一组电器件、第二组电器件以及进风格栅210沿Y方向并排设置,并且第一组电器件和第二组电器件之间设置有风道隔板220。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排出的风沿风道依次经过滤波板730、电抗器400进入进风格栅210,并带动风道隔板220和进风格栅210之间的空气流动,通过进风格栅210进入第一腔171。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产生较多热量的电抗器400向其他电器件传递热量而影响其他电器件,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使得第一风扇510排出的风流向进风格栅210,电控模块组件600与盒体100的右侧板160之间设置有间隔,使得风道大体呈L型,延长空气的流动距离,提高散热效果。空气在拐角处速度受到影响,本实施例为了提高空气在风道中的流动速度,在风道中还设置有第二风扇520,第二风扇520固定在安装板200的第二安装面上,起到加速空气流动的作用。示例性的,第二风扇520安装在电控模块组件600和盒体100的右侧板160之间,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风道隔板2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其可以根据电器件的尺寸、安装布局方式等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的电控盒,通过设置安装板200,将散热组件300和电抗器400分隔第一腔171和第二腔172内;并通过将安装板200的一部分构造成进风格栅210,在安装板200上安装有第一风扇510,第一风扇510的进风口与第一腔171连通,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与第二腔172连通,如此,第一风扇510能够将第一腔171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吹至第二腔172内,空气携带电抗器400等产生的热量后经由进风格栅210返回至第一腔171,通过与散热组件300换热将热量排出电控盒。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降低电控盒内温度的目的。而且,通过第一风扇510带动空气流动,不仅可以将电抗器400产生的热量带走,还可以将其他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结合图4,电控模块组件600远离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在第一风扇510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流通至电控模块组件600时,已经携带电抗器400等电器件产生的热量。为了提高对电控模块组件600散热效果,结合图1和图3,本实施例在安装板20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开口230,安装开口230位于进风格栅210和第一风扇510之间。安装开口230贯穿安装板200的厚度方向(对于图中Z方向),安装开口230可以是圆形开口、多边形开口、不规则形状的开口等,本实施例对安装开口230的形状不做限定。
此时,散热板320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安装开口230内,散热板32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安装开口23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即,散热板320全部暴露于安装开口230内。本实施例中,散热板320部分结构暴露于安装开口230内,另外部分结构与第一安装面贴合,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电控模块组件600与暴露于安装开口230内的散热板32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电控模块组件600直接与散热板320接触,电控模块组件600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板320传递到散热器310进行换热,散热效率高。示例性的,电控模块组件600与散热板32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电控模块组件600和散热板32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
本实施例的电控模块组件600设置有多个,多个电控模块组件600沿安装板200的长度方向(对应图中X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沿安装板200的长度方向(对应图中X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电控模块组件600。
多个电控模块组件600共用一个安装开口230。安装开口230内可以设置一个散热板320,即,所有的电控模块组件600均固定在同一个散热板320上;此时,相邻两个电控模块组件600之间具有间隔,而使得散热板320的一部分暴露在安装开口230内,如此气流可以从散热板320经过,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多个电控模块组件600各自对应一个安装开口230,结合图1和图2,安装板200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开口230,两个电控模块组件600各自对应一个安装开口230。散热板320可以设置有一个,该散热板320均有部分结构分别暴露于两个安装开口230内。散热板320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每个散热板320对应其中一个安装开口230。
结合图1至图3,安装板200沿X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安装开口230,散热组件300设置有一个散热板320,散热板320的部分结构各自暴露于两个安装开口230内。电控模块组件600设置有两个,左侧的电控模块组件600与暴露于左侧安装开口230内的散热板320固定连接,右侧的电控模块组件600与暴露于右侧安装开口230内的散热板32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方便散热板320与安装板200固定连接,而且两个安装开口230之间的部分安装板200还可以为走线提供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抗器400依靠气流散热,电抗器400与散热板320之间被安装板200隔开。参照图4和图5,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控盒去除风道隔板和电控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电抗器400与第二安装面螺接固定,此时,电抗器40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安装板200传递至散热组件300,也可以通过第一风扇510带动空气流动传递到散热组件300。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抗器400直接与散热组件300接触传递热量而散热。此时,电抗器400与暴露于安装开口230内的散热板320固定连接,例如,电抗器400与散热板320螺接、卡接等,从而使得电抗器400与散热板320接触导热。为了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本实施例的电抗器400与散热板320之间还设置有导热胶层。
本实施例的电抗器400包括电抗器本体420以及与电抗器本体420连接的固定板410,固定板410的一部分与安装板200固定连接,固定板410的另一部分与散热板320固定连接。固定板410与安装板200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固定板410与散热板320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电抗器400同时与安装板200和散热板320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电抗器40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电抗器400与散热板320固定连接时,电抗器400的固定板410部分覆盖安装开口230,使得另外部分安装开口230内的散热板320暴露于第一腔171内,如此设置还可以使得第一腔171内的空气流经散热板320,从而进行接触换热,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电抗器400与电控模块组件600共用一个安装开口230,如此设置,在安装板200上加工一个安装开口230即可,无需加工多个安装开口230,有利于提高加工的便利性。
电抗器400与电控模块组件600各自对应一个安装开口230,此时的安装开口230设置有多个。电抗器400和电控模块组件600各自对应一个安装开口230,可以避免电抗器400和电控模块组件600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
本实施例的电抗器400可以设有多个,且多个电抗器400沿风的流向并排安装在风道内;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多个电抗器400沿X方向并排设置在第一风扇510的出口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电抗器40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抗器400和第一风扇沿X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电抗器400共用一个安装开口230,如此设置可以减少在安装板200上加工开口的数量,提高加工效率。多个电抗器400各自对应一个安装开口230,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多个电抗器400之间相互影响散热。
结合图1和图2,示例性的,安装板200沿X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开口230,散热板320设置有一个,散热板320的一部分结构暴露于左侧的安装开口230内,散热板320的另一部分结构暴露于右侧的安装开口230内。电控盒内设置有两个电抗器400和两个电控模块组件600。左侧的电抗器400和左侧的电控模块组件600共用左侧的安装开口230,右侧的电抗器400和右侧的电控模块组件600共用右侧的安装开口2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散热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电控模块组件;所述盒体形成有密闭容置腔,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包括板体、风机模块和压缩机模块,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压缩机模块均设于所述板体,且所述风机模块和所述压缩机模块均安装在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第一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一风扇和至少一个电抗器,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均安装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和或,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密闭容置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安装板的一部分被构造成进风格栅;所述第一腔内安装有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散热板均,所述第二腔内安装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所述风扇形成的气流在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循环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散热板的第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腔内并安装有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电抗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第一风扇之间;
所述散热板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开口内;
在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上时,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和所述电抗器均与暴露于所述安装开口内的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包括电抗器本体以及与所述电抗器本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电抗器沿风的流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密闭容置腔内;
所述电抗器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多个所述电抗器共用一个所述安装开口,或者,多个所述电抗器各自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为矩形;
所述电控模块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共用一个所述安装开口,或者,多个所述电控模块组件各自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开口。
11.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机壳内部。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以及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外机与全部的所述空调内机通过供换热介质流动的管线连通。
CN202121839215.4U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412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215.4U CN215412220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PCT/CN2022/108031 WO2023016252A1 (zh) 2021-08-07 2022-07-26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A3219926A CA3219926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AU2022326662A AU2022326662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BR112023025044A BR112023025044A2 (pt) 2021-08-07 2022-07-26 Caixa de controle elétrico, unidade externa de condicionador de ar, e, condicionador de ar
EP22855235.2A EP4382819A1 (en) 2021-08-07 2022-07-26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23572943A JP2024520036A (ja) 2021-08-07 2022-07-26 電気制御ボックス、エアコン室外機及びエアコン
KR1020237039781A KR20240028977A (ko) 2021-08-07 2022-07-26 전기 제어 박스,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 및 공기조화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215.4U CN215412220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220U true CN215412220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9215.4U Active CN215412220U (zh) 2021-08-07 2021-08-07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2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2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534B2 (en) In-vehicle computing apparatus in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CN210808085U (zh) 电控柜和空调器
CN207200354U (zh) 一种温控充电柜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WO2023016252A1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624740U (zh) 电器盒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960627U (zh) 空调器的电器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115789798A (zh) 电控盒及空气源热泵空调
WO2020044474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21409340U (zh)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CN220545325U (zh) 一种户外机柜
CN220062205U (zh) 暖通设备
CN213548105U (zh) 一种户外设备的换热结构
WO2023236950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8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CN21708274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171489U (zh) 工控机
CN216532433U (zh) 一种主控箱
CN214800318U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5069502U (zh) 一种变压器安装箱体
CN220087770U (zh) 电控箱组件及空调器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