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612U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箱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66612U CN220066612U CN202321171300.7U CN202321171300U CN220066612U CN 220066612 U CN220066612 U CN 220066612U CN 202321171300 U CN202321171300 U CN 202321171300U CN 220066612 U CN220066612 U CN 2200666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refrigerant
- refrigerant channel
- housing
- electric cabi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箱体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控箱和空调器,电控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围合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电控元件;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其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能够进入冷媒通道内,冷媒在冷媒通道内蒸发吸热,从而降低导热腔与容纳腔内的温度,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提高电控元件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箱体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电控箱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大多都设置有用于安装和保护各种电控模块的电控箱,由于受到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及空间限制,现有空调器的电控箱通常都设置在换热器附近,因而导致电控箱会不断与换热后的空气接触。同时,又由于电控箱中的各个电控模块在工作过程中均会不断产生热量,因而现有电控箱通常都设置有散热构件以更好地将箱体内部的热量传导至箱体外部。
例如,相关技术中公开有一种电控盒散热结构,该结构包括电控盒以及位于电控盒背部的中隔板,电控盒内安装印制板,印制板四边与电控盒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底面与电控盒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上设置通风孔,电控盒的背面设置开孔,中隔板在与电控盒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散热孔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电控盒的顶部设置通风体,通风体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体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出风口与进风口不仅能将箱体内部的热量传导出去,同样也能将箱体外部的热量传导进去。特别是在电控箱附近的换热器制热时,换热器产生的热风不断吹过散热构件,很容易导致散热构件的温度过高,甚至还会将热量直接传导至箱体内部,从而导致箱体内部不仅散热效果较差,箱体内部温度还会升高,使得电控箱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箱和空调器,以提高电控箱的散热效果,降低电控箱内部温度,提高电控箱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提高电控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围合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电控元件;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其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导热腔内用于填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进入容纳腔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构造有连通口,容纳腔和导热腔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电控箱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连通口,密封件用于密封或打开连通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第一子壳体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子壳体内部构造有第一冷媒通道,第一冷媒通道绕设于导热腔的外侧;其中,所述冷媒通道包括第一冷媒通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冷媒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媒通道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内部构造有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第二冷媒通道的冷媒入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多个第一冷媒通道均连通在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三冷媒通道之间,第三冷媒通道的冷媒出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入液口相连通;其中,所述冷媒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均沿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冷媒通道的冷媒入口设于第二子壳体的一端,第三冷媒通道的冷媒出口设于第二子壳体的另一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相连通;第一壳体的一端的侧壁与第二壳体相抵接,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出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构造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走线口,电控箱还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相连接,且第三壳体的一端位于走线口的外侧,第三壳体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的壁面相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电控箱还包括:支撑件,设于导热腔内,支撑件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外壁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箱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围合有容纳腔,电控元件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导热腔围合在第一壳体的外侧,即导热腔围合在容纳腔的外侧。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这样,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能够进入冷媒通道内,冷媒在冷媒通道内蒸发吸热,从而降低导热腔与容纳腔内的温度,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提高电控元件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控箱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控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控箱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控箱;200、第一壳体;210、容纳腔;220、走线口;300、第二壳体;310、导热腔;320、第一子壳体;321、第一冷媒通道;330、第二子壳体;331、第二冷媒通道;332、第三冷媒通道;400、第三壳体;50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箱100,该电控箱100包括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第一壳体200围合有容纳腔210,容纳腔210用于放置电控元件;第二壳体300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310;其中,第一壳体200和/或第二壳体300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围合有容纳腔210,电控元件放置于容纳腔210内。第二壳体300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310,导热腔310围合在第一壳体200的外侧,即导热腔310围合在容纳腔210的外侧。第一壳体200和/或第二壳体300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这样,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能够进入冷媒通道内,冷媒在冷媒通道内蒸发吸热,从而降低导热腔310与容纳腔210内的温度,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提高电控元件工作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当第一壳体200构造有冷媒通道时,冷媒通道位于导热腔310与容纳腔210之间,冷媒能够将冷量传输给容纳腔210和导热腔310,容纳腔210的温度降低,以降低电控元件的温度,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导热腔310通过第二壳体300与电控箱100箱体外部传热,导热腔310的温度降低,使得电控箱100箱体外部的温度降低。这样导热腔310能够阻挡电控箱100外部的热量进入容纳腔210内,从而减少容纳腔210内的温度升高的情况发生,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当第二壳体300构造有冷媒通道时,冷媒通道位于容纳腔210和导热腔310的外侧,冷媒通道能够通过导热腔310间接将热量传递给容纳腔210,从而降低容纳腔210内的温度,降低电控元件的温度,提高对电控元件的制冷效果。并且导热腔310设置在容纳腔210的外侧,也能够避免容纳腔210直接与电控箱100外部相接触,减少外部热量传递至容纳腔210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容纳腔210内的温度升高的情况发生,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导液腔内用于填充能够灭火的气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导热腔310内用于填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进入容纳腔210内。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10内放置有电控元件,导热腔310围设在容纳腔210的外侧,导热腔310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当电控元件由于短路、负荷超载或其他情况意外着火时,二氧化碳气体能够释放至容纳腔210内,以对容纳腔210内的电控元件进行灭火,以减少火势进一步漫延的情况发生,提高电控箱10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部分第一壳体200的材质采用可燃材料,这样当电控元件着火时,部分第一壳体200燃烧,第一壳体200内外的容纳腔210和导热腔310连通,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进入容纳腔210内,以对第一壳体200以及容纳腔210内的电控元件进行灭火。
可选地,第一壳体200还构造有连通口,容纳腔210和导热腔310通过连通口相连通。电控箱100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连通口,密封件用于密封或打开连通口。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构造有连通口,容纳腔210和导热腔310通过连通口相连通。在电控元件无着火情况时,密封件能够密封连通口,以使二氧化碳气体储存在导热腔310内。在电控元件着火时,密封件能够打开连通口,导热腔310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通过连通口进入容纳腔210内,以对电控元件进行灭火。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300包括第一子壳体320,第一子壳体320设于第一壳体200的外侧,第一子壳体320内部构造有第一冷媒通道321,第一冷媒通道321绕设于导热腔310的外侧。其中,冷媒通道包括第一冷媒通道321。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壳体320设于第一壳体200的外侧,第一子壳体320的内部构造有第一冷媒通道321,第一冷媒通道321绕设在导热腔310的外侧。进一步地,第一子壳体320沿第一壳体200的周向延伸,第一子壳体320绕设在第一壳体200的外侧,以使第一冷媒通道321绕设在导热腔310的外侧,以向导热腔310传递冷量。冷媒通道包括第一冷媒通道321,冷媒能够在第一冷媒通道321内蒸发吸热,以向导热腔310传递冷量。
进一步地,第一冷媒通道3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壳体300还包括第二子壳体330,第二子壳体330的第二子壳体330内部构造有第二冷媒通道331和第三冷媒通道332,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均连通在第二冷媒通道331与第三冷媒通道332之间,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入液口相连通。
其中,冷媒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通道331和第三冷媒通道332。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媒通道3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沿预设方向设置。这样以增加第一冷媒通道321与导热腔310的换热面积,提高制冷效果。第二子壳体330构造有第二冷媒通道331和第三冷媒通道332,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与冷媒管路的供液口相连通,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与冷媒管路的入液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冷媒由第二冷媒通道331流入第二壳体300,由第三冷媒通道332流出第二壳体300。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均连通在第二冷媒通道331与第三冷媒通道332之间,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并联设置,这样可缩短冷媒在第一冷媒通道321内的流动路径,减少第一冷媒通道321内的气体冷媒,提高换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子壳体320与第二子壳体330首尾连接,沿电控箱100的周向,第一子壳体320与第二子壳体330共同连接成环形,以使第一冷媒通道321绕设在导热腔310的外侧,增加第一冷媒通道321与导热腔310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导热腔310的制冷效果,从而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冷媒通道331和第三冷媒通道332均沿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设于第二子壳体330的一端,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设于第二子壳体330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并联在第二冷媒通道331与第三冷媒通道332之间,第二冷媒通道331和第三冷媒通道332沿预设方向延伸,这样,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的冷媒入口沿预设方向依次与第二冷媒通道331相连通,且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的冷媒出口沿预设方向依次与第三冷媒通道332相连通。与也就是说,第二冷媒通道331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媒通道321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且多个第一连通口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冷媒通道332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媒通道321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且多个第二连通口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设于第二子壳体330的一端,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入口设于第二子壳体330的另一端,这样,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包括第一冷媒通道A和第一冷媒通道B,第一冷媒通道A的冷媒入口与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冷媒通道B的冷媒入口与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冷媒通道A的冷媒出口与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冷媒通道B的冷媒出口与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距离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较近的第一冷媒通道A距离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较远,距离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较远的第一冷媒通道B距离第三冷媒通道332的冷媒出口较近。这样,可提高冷媒在第二壳体300内流动时多个流动路径之间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1内冷媒量的均匀性,减少距离第二冷媒通道331的冷媒入口较远的第一冷媒通道321内冷媒量较小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第二壳体300的制冷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壳体200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210相连通。第一壳体200的一端的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相抵接,第一壳体200的内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出容纳腔210。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的一端设有与容纳腔210相连通的开口,第一壳体200的一端的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相抵接,也就是说开口处的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相抵接。这样第一壳体200的内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出容纳腔210。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00的一端的侧壁与第二壳体300的第一子壳体320相抵接,第一子壳体320内构造有第一冷媒通道321。这样冷媒在第一冷媒通道321内释放的冷量可直接传递至容纳腔210内,以提高对容纳腔210的制冷效率,从而提高对电控元件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也可为只有第一壳体200的内侧壁围合出容纳腔210,这样冷媒释放的冷量通过换热腔也可传递至容纳腔210内。并且这样可增加换热腔的容积,从而增加电控箱100中填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提高灭火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200还构造有与容纳腔210相连通的走线口220,电控箱100还包括第三壳体400,第三壳体40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相连接,第三壳体400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一壳体200的方向延伸,第二壳体300与第三壳体400的壁面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构造有走线口220,走线口220与容纳腔210相连通,容纳腔210用于放置电控元件,这样与电控元件相连通的电源线和/或信号线可通过走线口220延伸至电控箱100外部,以与外部器件相连接。
电控箱100还包括第三壳体400,第三壳体40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相连接,且第三壳体400的一端位于走线口220的外侧,第三壳体400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一壳体200的方向延伸,第二壳体300罩设在第一壳体200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三壳体400的另一端沿对应的第一壳体200朝向第二壳体300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壳体300与第三壳体400的外壁面相连通,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均与第三壳体400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00通过第三壳体400和第二壳体300相连接,以增加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增加电控箱100的工作稳定性。并且第三壳体400也能够用于密封导热腔310,此时,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第二壳体300的内壁面和第三壳体400的壁面(该壁面为与第二壳体300连接壁面)共同围合出导热腔310。
进一步地,第三壳体400构造有走线腔,走线口220与走线腔相连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控箱100还包括支撑件500,支撑件500设于导热腔310内,支撑件500连接在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与第二壳体300的内壁面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0套设在第一壳体200的外侧,支撑件500设于导热腔310内,支撑件500连接在第一壳体200的外壁面与第二壳体300的内壁面之间,以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连接,增加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增加电控箱100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10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100,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围合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电控元件;
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围合有导热腔;
其中,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构造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用于与制冷系统中的冷媒管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导热腔内用于填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进入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还构造有连通口,容纳腔和导热腔通过连通口相连通;
电控箱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连通口,密封件用于密封或打开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包括:
第一子壳体,第一子壳体设于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一子壳体内部构造有第一冷媒通道,第一冷媒通道绕设于导热腔的外侧;
其中,所述冷媒通道包括第一冷媒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媒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媒通道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壳体还包括:
第二子壳体,第二子壳体内部构造有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第二冷媒通道的冷媒入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供液口相连通,多个第一冷媒通道均连通在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三冷媒通道之间,第三冷媒通道的冷媒出口用于与冷媒管路的入液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冷媒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三冷媒通道均沿预设方向延伸,第二冷媒通道的冷媒入口设于第二子壳体的一端,第三冷媒通道的冷媒出口设于第二子壳体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第一壳体的一端的侧壁与第二壳体相抵接,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出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还构造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走线口,电控箱还包括:
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面相连接,且第三壳体的一端位于走线口的外侧,第三壳体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的壁面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设于导热腔内,支撑件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外壁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之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1300.7U CN22006661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71300.7U CN22006661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66612U true CN220066612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6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71300.7U Active CN22006661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66612U (zh) |
-
2023
- 2023-05-16 CN CN202321171300.7U patent/CN2200666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9164B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07200354U (zh) | 一种温控充电柜 | |
CN210669578U (zh) | 充电器及无人设备 | |
US20220192057A1 (en) | Local cooling device and local cooling method | |
JPH0628120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
CN114614140A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114976361A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
CN220066612U (zh)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
CN220062200U (zh) | 暖通设备 | |
CN109362215B (zh) | 空调器及其散热电器盒 | |
CN209489079U (zh) | 空调器及其散热电器盒 | |
CN217239575U (zh) | 储能集装箱 | |
JP2004044962A (ja) | 冷却装置 | |
CN116722254A (zh) | 门置式液冷机组及带门置式液冷机组的储能机柜 | |
CN212252917U (zh)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3694638U (zh) | 一种机柜冷却系统及机房 | |
CN110865306A (zh) | 多腔独立式安全测试箱、温控箱以及冷板箱 | |
CN215412220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4798515U (zh) |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 |
AU2022354509A1 (en) | Battery storage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attery modules | |
CN116096028A (zh) |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 |
CN221807510U (zh) | 一种带降温功能的机箱 | |
JP5323102B2 (ja) | 電子部品用の冷却装置 | |
CN118645754A (zh) | 储能设备和热管理方法 | |
CN221176388U (zh) | 储能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