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2917U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52917U CN212252917U CN202020550850.XU CN202020550850U CN212252917U CN 212252917 U CN212252917 U CN 212252917U CN 202020550850 U CN202020550850 U CN 202020550850U CN 212252917 U CN212252917 U CN 2122529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airflow
- channel
- heat sink
- gas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盖板;热沉组件,与所述盖板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所述多层气流通道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通过将热沉组件与盖板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产品中,控制板、电抗器等电子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局部温度升高。高温不但会导致这些电子元器件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可能还会使得某些元件烧毁。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散热技术,采用热沉作为能量收集装置,利用其较为优秀的流阻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将电子元器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的散出。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热沉进行散热时,存在与气流接触不充分,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以解决散热过程中热沉与气流接触不充分,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盖板;热沉组件,与所述盖板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所述多层气流通道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和空调室外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热沉组件与盖板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另一个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另一个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气流通道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气流通道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气流通道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中电器箱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板;2:热沉组件;21:气流通道;211:第一隔板;212:第一气流子通道;213:第二隔板;214:第二气流子通道;215:底板;31:第一气流通道层,32:第二气流通道层;4:电器箱体;41:箱盖;42:空调器控制板;43:风扇;44:换热器;45:室外机风扇;5: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盖板1和热沉组件2。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21;其中,多层气流通道21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
这里,热沉组件2是指提供用于使热量以辐射以及对流的方式而离开发热部件的组件,其具有温度不随传递到它的热能大小而变化的特性。在本申请中,热沉组件2为表面面积设计得较大的相对大块的金属元件,利用其形成的多层气流通道21作为散热结构,能够将热量从发热部件高效地传递至气流通道21中,并通过辐射以及对流的方式进行高效散热。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通过将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2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2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21,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21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可选地,如图2所示,热沉组件2包括层叠的长方体结构,每层长方体结构的中空部位限定出一层气流通道21。这样,增大了热沉组件2整体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层叠的长方体结构,并将其中空部位限定为气流通道21,使得散热装置整体结构规则、稳定。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减小了散热装置的厚度和大小。
可选地,相邻两层气流通道21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垂直。这样,使得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基本都能够进入气流通道21进行散热。这里的垂直是指气体流通方向所在平面相平行,且气体流通方向相垂直。气体流通方向是指气体通道的进风口至出风口的连线方向。如此,沿不同气体流通方向设置的气流通道21互相不造成气流截断影响。
可选地,如图3所示,每层长方体结构包括:第一隔板211,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叠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且与所述盖板1平行;相邻的第一隔板211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或者,第一隔板211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
这里,当第一隔板211的数量为一个时,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的第一隔板211的两侧分别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当第一隔板211的数量为多个时,靠近盖板1和底板215的两个第一隔板211的一侧分别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另一侧与相邻的第一隔板211、长方体结构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其余的第一隔板211也同相邻的第一隔板211、长方体结构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212。通过设置第一隔板211,使其平行于盖板1,相当于在每层长方体结构内进一步设定了多层通道。通过将长方体结构内部限定出多个第一气流子通道212,进一步增大了长方体结构内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数量是根据换热强度进行设置的。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数量越多,其与气体进行换热接触的面积越大,换热强度也就越强。
可选地,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数量是根据换热风量进行设置的。换热风量越大,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数量越多。通过增多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数量,在换热风量较大的情况下,风量进入热沉组件2进行换热时可以充分的与第一气流子通道212的内壁进行接触,实现高效散热。
可选地,如图4所示,每层长方体结构包括:第二隔板213,包括一个或多,竖直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且与气流流通方向平行;相邻的第二隔板213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或者,第二隔板213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
这里,当第二隔板213的数量为一个时,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的第二隔板213的两侧分别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当第二隔板213的数量为多个时,靠近长方体结构两侧壁的两个第二隔板213的一侧分别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另一侧与相邻的第二隔板213、长方体结构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其余的第二隔板213也同相邻的第二隔板213、长方体结构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气体流通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板213,相当于在每层长方体结构内进一步设定了多个并排设置的通道。通过将长方体结构内部限定出多个第二气流子通道214,进一步增大了长方体结构内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数量是根据换热强度进行设置的。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数量越多,其与气体进行换热接触的面积越大,换热强度也就越强。
可选地,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数量是根据换热风量进行设置的。换热风量越大,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数量越多。通过增多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数量,在换热风量较大的情况下,风量进入热沉组件2进行换热时可以充分的与第二气流子通道214的内壁进行接触,实现高效散热。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通过将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2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2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21,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21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盖板1和热沉组件2。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21;其中,多层气流通道21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
可选地,热沉组件2包括层叠的长方体结构,每层长方体结构的中空部位限定出一层气流通道21。其中,气流通道21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层31和第二气流通道层32;第一气流通道层31内流通的气流方向与第二气流通道层32内流通的气流方向相垂直。
可选地,热沉组件2包括多个第一气流通道层31和多个第二气流通道层32。可以根据气流源的位置,在长方体结构内设置第一气流通道层31与第二气流通道层32的位置,使其更靠近去其对应的气流源。例如,将多个第一气流通道层31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层32的上方,使得来自第一气流源的气体能够能快速的进入第一气流通道层31进行换热。
可选地,第一气流通道层31与第二气流通道层32间隔层叠设置。如此,使得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基本都能够进入气流通道21进行散热。
可选地,在每层气流通道21内设置多个第二隔板213。这里,多个第二隔板213竖直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并与气流方向平行,每层第二隔板213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214。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与气体流通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板213,相当于在每层长方体结构内进一步设定了多个并排设置的通道。通过将长方体结构内部限定出多个第二气流子通道214,进一步增大了长方体结构内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通过将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2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2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21,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21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结合图6至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盖板1和热沉组件2。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21;其中,多层气流通道21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
可选地,热沉组件2包括层叠的长方体结构,每层长方体结构的中空部位限定出一层气流通道21。
可选地,每层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15的厚度沿气流方向逐渐变薄。如此,通过设置逐渐变薄的底板215,使得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15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夹角,其与气体换热后出现的冷凝水可在倾斜的底板215上流动,最终流出气流通道21。避免了热沉组件2内出现冷凝水积聚,影响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6所示,底板215的厚度变化可以通过将底板215的内壁倾斜,其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夹角;如此,使得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15内壁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夹角,其与气体换热后出现的冷凝水可在倾斜的底板215内壁上沿气流方向流动,最终流出气流通道21。避免了热沉组件2内出现冷凝水积聚,影响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底板215的外壁沿气流方向倾斜,使得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15的厚度沿气流方向逐渐变薄。这样,使得长方体结构的底板215外壁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夹角,其与气流换热后出现的冷凝水可在倾斜的底板215外壁上沿倾斜方向流动,最终在气体入口处流出气流通道21。避免了热沉组件2内出现冷凝水聚集,影响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底板215的两侧均倾斜设置,使得底板215厚度沿气流方向逐渐变薄。如此,气体与气流通道21进行换热后,产生的冷凝水一部分沿底板215内壁在气体出口处流出气流通道21,一部分沿底板215外壁在气体入口处流出气流通道21,避免了热沉组件2内出现冷凝水积聚,影响散热效果。
可选地,每层气流通道21的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通过将底板215的内壁倾斜,其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夹角,实现气流通道21的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气流通道21与气体换热后出现的冷凝水可在倾斜的底板215内壁上沿气流方向流动,最终流出气流通道21;同时,将气流通道21的结构设置成了入口小,出口大的类锥形结构,较小的入口能够起到对气体限流的作用,而内部空间逐渐变大,能够使得进入气流通道21的气体与气流通道21的内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通过将热沉组件2与盖板1连接,使得气流进入热沉组件2后能够与其充分接触进行换热。通过在热沉组件2内设置多层气流通道21,并使其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增大了热沉与空气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流通道21能够与来自不同方向的气流进行充分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同时,通过使得气流通道21的底板215的厚度沿气流方向逐渐变薄,使得换热后出现的冷凝水可在倾斜的底板215上流动,最终流出气流通道21。能够避免热沉组件2内出现冷凝水积聚,影响散热效果。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5。
通过在空调室外机内设置该散热装置5,对其内控制板、电抗器等电子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行散热,降低了高温对这些电子元器件运行的影响。
可选地,空调室外机内还包括电器箱体4和风扇43。电器箱体4内设置有空调器控制板42,所述空调器控制板42的底部与所述散热装置5的盖体贴近或贴合设置;风扇43设置在电器箱体4内。
其中,风扇43可以设置在电器箱体4的底部、侧壁或顶部。风扇43具有与电器箱体4的外部连通的进风侧,能够将空气引入到电器箱体4内对空调器控制板42等发热元件进行换热。空调器控制板42设置在散热装置5盖板1的上方,贴近或贴合盖板1。散热装置5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电器箱体4的外部,使得散热后产生的气体能够流出电器箱体4。
可选地,风扇43可以是贯流风扇43、轴流风扇43、离心风扇43中的一种。
可选地,电器箱体4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器控制板42的温度或电气箱体内的环境温度,以确定风扇43的开启或关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控制风扇43开启以进行换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值小于阈值时,控制风扇43关闭或保持关闭状态。
如此,当空调器控制板42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其温度过高时,通过风扇43转动引入空气到电器箱体4中,空气经过空调器控制板42后进入散热装置5进行换热,实现降温。气体进入散热装置5后,进入热沉组件2内的与其气流方向一致的气流通道21,在气流通道21内进行换热后沿气流通道21流出电器箱体4。通过由风扇43引入空气,使其与空调器控制板42换热后,进入气流通道21进行接触换热,实现了将热量从发热部件高效地传递至气流通道21中,并通过辐射以及对流的方式进行高效散热。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换热器44和室外机风机。其中,换热器44设置在电器箱体4的一侧,室外机风扇45与换热器44相对设置。如此,在空调器制冷工况下,室外风机引入的空气经过与室外机内的换热器44(冷凝器)换热后,进入散热装置5进行换热,实现降温。该部分气体进入散热装置5后,进入热沉组件2内的与其气流方向一致的气流通道21,在气流通道21内进行换热后沿气流通道21流出电器箱体4。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电器箱体4上设置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的散热装置5,在实现对电器箱体4内的空调器控制板42进行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对室外机内的换热器44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
热沉组件,与所述盖板连接,且具有多层气流通道;所述多层气流通道具有多个气体流通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组件包括:
层叠的长方体结构,每层长方体结构的中空部位限定出一层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长方体结构包括:
第一隔板,包括一个或多个;层叠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且与所述盖板平行;相邻的第一隔板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或者,第一隔板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一气流子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长方体结构包括:
第二隔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竖直设置于长方体结构内,且与气流流通方向平行;相邻的第二隔板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或者,第二隔板与长方体结构的内壁限定出第二气流子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长方体结构的底板的厚度沿气流方向逐渐变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气流通道的截面面积沿气流方向逐渐增大。
8.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器箱体,其内设置有空调器控制板;所述空调器控制板的底部与所述散热装置的盖板贴近或贴合设置;
风扇,设置在所述电器箱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电器箱体的一侧;
室外机风扇,与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0850.XU CN21225291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50850.XU CN21225291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52917U true CN212252917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400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50850.XU Active CN212252917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529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5770A (zh) * | 2020-04-14 | 2020-07-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50850.XU patent/CN2122529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5770A (zh) * | 2020-04-14 | 2020-07-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2217A (zh) | 机柜和散热系统 | |
EP3846602B1 (en) | Cas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 |
TWI405945B (zh) | 氣冷式熱交換器及其適用之電子設備 | |
KR101188879B1 (ko) | 랙 마운트 서버 시스템의 냉각장치 | |
CN101453856B (zh) | 一种通信设备 | |
CN207200354U (zh) | 一种温控充电柜 | |
CN212252917U (zh)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
JP2004158641A (ja) | 電子機器筐体 | |
CN102026520B (zh) | 散热装置 | |
CN104752374B (zh) |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器组 | |
CN207201215U (zh) | 一种一体式温控设备 | |
WO2024152652A1 (zh) | 一种逆变器、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 | |
CN111365770A (zh) |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5597553U (zh) | 一种空调器散热结构及空调器室外机 | |
CN116096028A (zh) |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 |
CN201528499U (zh) | 散热装置 | |
CN213635382U (zh) | 存储装置及数据处理设备 | |
JP5323102B2 (ja) | 電子部品用の冷却装置 | |
CN222030283U (zh) | 功率变换设备 | |
CN217546576U (zh) | 一种门内装风机的夹层冷却机柜 | |
CN213020026U (zh) | 空调器的室外机 | |
CN109842277B (zh) | 变频器 | |
CN221228145U (zh) | 逆变器及其散热结构 | |
CN210959263U (zh) | 一种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智能机柜 | |
CN220066612U (zh) | 电控箱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