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9877U - 转向管柱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9877U
CN220009877U CN202321107759.0U CN202321107759U CN220009877U CN 220009877 U CN220009877 U CN 220009877U CN 202321107759 U CN202321107759 U CN 202321107759U CN 220009877 U CN220009877 U CN 220009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eering column
slideway
pin
sk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77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阿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77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9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9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9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和车辆,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总成;吸能滑轨支架,吸能滑轨支架设在转向管柱总成上,吸能滑轨支架上设有滑道,滑道上设有滑脱口,滑道的靠近滑脱口的一侧设有吸能部件;安全锁总成,安全锁总成上设有连接销,连接销设在滑道内且远离滑脱口。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通过在吸能滑轨支架的滑道上安装吸能部件,安全锁总成上设置安装在滑道内的连接销,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在脱离吸能滑轨支架的过程中平缓吸收能量,有利于减少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转向管柱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主要用于传递转向盘传递过来的扭矩。同时由于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在惯性作用下人体前冲,驾驶员的胸部和头部极易撞击转向盘,导致驾驶员容易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能吸收撞击时的能量,有利于降低车辆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伤害,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应用上述的转向管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总成;吸能滑轨支架,所述吸能滑轨支架设在所述转向管柱总成上,所述吸能滑轨支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滑脱口,所述滑道的靠近所述滑脱口的一侧设有吸能部件;安全锁总成,所述安全锁总成上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设在所述滑道内且远离所述滑脱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通过在吸能滑轨支架的滑道上设置吸能部件,安全锁总成上设置安装在滑道内的连接销,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可以在脱离吸能滑轨支架的过程中平缓吸收能量,吸能滑轨支架随同转向管柱总成向下移动,有利于减少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伤害,提升车辆碰撞的安全性,避免产生传统拉脱安全锁吸能力突变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一吸能件,所述第一吸能件为弹性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能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滑道的另一侧壁上;撕裂部,所述撕裂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撕裂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自所述滑道的侧壁向所述撕裂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撕裂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销的端部设有撕裂导向角。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橡胶件,并硫化连接于所述滑道的侧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二吸能件,所述第二吸能件靠近所述滑脱口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能件与所述滑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吸能件的靠近所述连接销的端部设有吸能倒角。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设在所述第一滑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内设有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或所述第二吸能件;所述连接销包括第一销、第二销和第三销,所述第一销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二销设在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三销设在所述第三滑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文所述的转向管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转向管柱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在脱离吸能滑轨支架的过程中平缓吸收能量,吸能滑轨支架随同转向管柱总成向下移动,有利于减少驾驶员的伤害,提升车辆碰撞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能滑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能滑轨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吸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吸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锁总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转向管柱;
1、转向管柱总成;
2、吸能滑轨支架;21、滑道;211、第一滑道;212、第二滑道;213、第三滑道;214、滑脱口;22、吸能部件;221、第一吸能件;2211、第一部分;2212、第二部分;2213、撕裂部;22131、撕裂导向角;222、第二吸能件;2221、吸能倒角;23、支架主滑道;
3、安全锁总成;31、连接销;311、第一销;312、第二销;313、第三销;32、主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100。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100,包括:转向管柱总成1、吸能滑轨支架2、安全锁总成3。
吸能滑轨支架2设在转向管柱总成1上,吸能滑轨支架2上设有滑道21,滑道21上设有滑脱口214,滑道21的靠近滑脱口214的一侧设有吸能部件22。安全锁总成3上设有连接销31,连接销31设在滑道21内且远离滑脱口214。
也就是说,转向管柱总成1与吸能滑轨支架2配合安装,安全锁总成3则与仪表盘横梁相连。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在惯性作用下身体(尤其是胸部和头部)向前冲撞击方向盘,此时转向管柱100受到撞击作用,吸能滑轨支架2可以随同转向管柱总成1移动。由于吸能滑轨支架2上设置有滑道21,安全锁总成3上设有连接销31,通过连接销31和滑道21配合实现安全锁总成3和吸能滑轨支架2的连接,将安全锁总成3与吸能滑轨支架2配合安装,滑道21上靠近滑脱口214的一侧又设置有吸能部件22,因此安全锁总成3脱离吸能滑轨支架2的过程中吸能部件22能吸收掉一部分碰撞能量,以起到平缓吸收能量的作用,然后连接销31从滑脱口214脱离滑道21,有利于避免安全锁总成3和吸能滑轨支架2脱离时发生拉脱力突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100,通过在吸能滑轨支架2的滑道21上安装吸能部件22,安全锁总成3上设置安装在滑道21内的连接销31,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3在脱离吸能滑轨支架2的过程中由吸能部件22平缓吸收能量,进而减少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伤害,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能部件22包括第一吸能件221,第一吸能件221为弹性部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吸能部件22可以包括第一吸能件221,且第一吸能件221是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具备缓冲吸能的作用,同时采用弹性部件作为吸能件,简单易取材,有利于降低成本。
可选地,弹性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吸能件221包括第一部分2211、第二部分2212和撕裂部2213。第一部分2211连接在滑道21的一侧壁上;第二部分2212连接在滑道21的另一侧壁上;撕裂部2213连接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撕裂部2213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的厚度。
也就是说,第一吸能件221的第一部分2211与滑道21的一侧壁连接,第一吸能件221的第二部分2212与滑道21的另一侧壁连接,使第一吸能件221被连接到滑道21上。由于撕裂部2213与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连接,撕裂部2213的厚度小于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的厚度,即撕裂部2213的厚度较小,属于第一吸能件221的薄弱部分,当连接销31施加力在第一吸能件221上时能通过撕裂撕裂部2213来吸收消耗碰撞能量,有利于平缓吸能,进而减小安全锁总成3与吸能滑轨支架2之间的拉脱力。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的厚度自滑道21的侧壁向撕裂部2213的方向逐渐减小。采用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撕裂部2213的厚度,使撕裂部2213更容易在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之间被撕裂开,另一方面能减少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的材料,节省成本。
可选地,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与滑道21垂直的一面可以为梯形,与撕裂部2213在与滑道21垂直的一面的长度相配合,更便于撕裂。
当然,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与滑道21垂直的一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类梯形,即,梯形的两个腰线为弧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撕裂部2213的靠近连接销31的端部设有撕裂导向角22131。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撕裂部2213的一端设置撕裂导向角22131与连接销31接触,一方面能对连接销31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连接销31与撕裂部2213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销31将撕裂部2213在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上撕裂开的成功率,更有利于缓冲吸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为橡胶件,并硫化连接于滑道21的侧壁。也就是说,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均为橡胶件,有利于接触缓冲吸能,第一部分2211与滑道21的连接和第二部分2212与滑道21的连接可以硫化连接,橡胶硫化有利于增强第一吸能件221与滑道21的连接性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部分2211和第二部分2212被构造成V型硫化橡胶件。
具体地,如图4所示,撕裂部2213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4mm~3mm,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3mm~2mm。其中,撕裂部2213在宽度方向可以是指图4中左右方向,撕裂部2213在厚度方向可以是指图4中上下方向。例如,撕裂部2213的宽度为4mm,厚度为3mm,可以用于越野车型。撕裂部2213的宽度也可以为3mm,厚度为2mm,可以用于乘用车车型。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能部件22包括第二吸能件222,第二吸能件222靠近滑脱口214设置。结合前文,吸能部件22还可以包括第二吸能件222,第一吸能件221与第二吸能件222配合作用,更有利于缓冲吸能,第二吸能件222设置在靠近滑脱口214处,即,第二吸能件222相比于第一吸能件221更靠近滑脱口214,连接销31先作用于第一吸能件221,由第一吸能件221进行第一次缓冲吸能,然后第二吸能件222进行第二次缓冲吸能,最终使得第二吸能件222从滑道21内脱落,连接销31与滑道21分离,通过两次缓冲吸能可以大幅度减轻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伤害。
可选地,第二吸能件222可为橡胶,便于缓冲吸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吸能件222与滑道21为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吸能件222的靠近连接销31的端部设有吸能倒角2221。也就是说,第二吸能件222与滑道21通过注塑成型连接,有利于提高第二吸能件222与滑道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在常态下第二吸能件222脱落的几率。而在第二吸能件222的靠近连接销31的端部设置吸能倒角2221,可以增加连接销31与第二吸能件22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缓冲吸能。
可选地,吸能倒角2221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等等。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滑道21包括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和第三滑道213,第二滑道212和第三滑道213设在第一滑道211的两侧,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第三滑道213内设有第一吸能件221和/或第二吸能件222。连接销31包括第一销311、第二销312和第三销313,第一销311设在第一滑道211内,第二销312设在第二滑道212内,第三销313设在第三滑道213内。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销311设在第一滑道211内,第二销312设在第二滑道212内,第三销313设在第三滑道213内实现安全锁总成3和吸能滑轨支架2滑动连接的方式,增加安全锁总成3和吸能滑轨支架2之间的滑动结构数量,有利于提升安全锁总成3在吸能滑轨支架2上的滑动平稳性和可靠性,当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3脱离吸能滑轨支架2的稳定性更好,有利于提升滑脱效果。
其中,第一吸能件221和第二吸能件222在不影响连接销31撕裂第一吸能件221的情况下可在滑道2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即,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第三滑道213内均可以设有第一吸能件221,或者,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第三滑道213内均可以设有第二吸能件222,又或者,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第三滑道213内均可以同时设有第一吸能件221和第二吸能件222,更有利于缓冲吸能。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道211内设有一个第二吸能件222,第二滑道212内设有一个第一吸能件221和一个第二吸能件222,第三滑道213内设有一个第一吸能件221和一个第二吸能件222,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吸能部件22的设置可能还有其他情况,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连接销31可为钢材,便于在滑道21内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安全锁总成3上设有主滑动部32,吸能滑轨支架2上设有支架主滑道23,支架主滑道23和主滑动部32配合能使安全锁总成3在吸能滑轨支架2上滑动,进一步提升安全锁总成3相对吸能滑轨支架2的滑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文的转向管柱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吸能滑轨支架2上的滑道21内设置吸能部件22,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锁总成3在脱离吸能滑轨支架2的过程中平缓吸收能量,有利于减少驾驶员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总成;
吸能滑轨支架,所述吸能滑轨支架设在所述转向管柱总成上,所述吸能滑轨支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滑脱口,所述滑道的靠近所述滑脱口的一侧设有吸能部件;
安全锁总成,所述安全锁总成上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设在所述滑道内且远离所述滑脱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一吸能件,所述第一吸能件为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件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滑道的另一侧壁上;
撕裂部,所述撕裂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撕裂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自所述滑道的侧壁向所述撕裂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销的端部设有撕裂导向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橡胶件,并硫化连接于所述滑道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件包括第二吸能件,所述第二吸能件靠近所述滑脱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件与所述滑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第二吸能件的靠近所述连接销的端部设有吸能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设在所述第一滑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内设有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或所述第二吸能件;
所述连接销包括第一销、第二销和第三销,所述第一销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二销设在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三销设在所述第三滑道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
CN202321107759.0U 2023-05-09 2023-05-09 转向管柱和车辆 Active CN220009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7759.0U CN2200098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转向管柱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7759.0U CN2200098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转向管柱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9877U true CN22000987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7759.0U Active CN220009877U (zh) 2023-05-09 2023-05-09 转向管柱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9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2992A (zh)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KR101055071B1 (ko) 저속 충돌시 수리비 절감을 위한 범퍼 레일
CN220009877U (zh) 转向管柱和车辆
KR100747029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KR20030025372A (ko) 자동차의 브레이크페달 밀림 방지구조
CN210478612U (zh) 车辆的通风盖板以及车辆
CN209336826U (zh) 车身和车辆
CN205871974U (zh) 汽车碰撞缓冲器
CN209972133U (zh) 车门吸能结构及车门
CN200992181Y (zh) 一种汽车防碰撞装置
KR20160069853A (ko) 자동차의 범퍼
CN219487572U (zh)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车辆
CN214083957U (zh) 一种安全型汽车座椅
CN212148656U (zh) 门饰板地图袋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门饰板和车辆
CN219382610U (zh) 车辆后车身总成
CN112208473B (zh) 一种支撑梁机构及汽车
CN211468571U (zh) 前纵梁及车辆
CN213008409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2709673U (zh) 车辆、车身、前纵梁及其外板
KR100324681B1 (ko) 충격 흡수식 자동차용 시트 트랙 구조
CN210161880U (zh) 用于车辆车门的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KR100369028B1 (ko) 자동차용 부품의 미끄럼안내판
JP2599828Y2 (ja) 自動車の膝衝突保護装置
KR200336645Y1 (ko) 완충 스프링이 내입된 자동차용 범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