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8625U -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8625U
CN220008625U CN202321127208.0U CN202321127208U CN220008625U CN 220008625 U CN220008625 U CN 220008625U CN 202321127208 U CN202321127208 U CN 202321127208U CN 220008625 U CN220008625 U CN 220008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wer die
cavity
upper die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72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天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ngh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ngh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ngh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ngh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72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8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8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8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上模机构包括上模仁、压板,上模机构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活动设有压板,压板设有压杆,上模仁开设有与压杆导向配合的滑移孔,驱动件驱使压板带动压杆在滑移孔内上下滑移;下模机构包括下模仁、上模板、底座和下模板,下模板固设有顶杆,下模仁固设于上模板,下模机构开设有通孔,上模仁与下模仁扣合形成型腔,型腔上下分别与滑移孔、通孔连通,型腔包括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下模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当上模机构远离下模机构时,第二弹性件驱使上模板远离下模板,同时带动顶杆相对远离下模仁。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装配精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涉及一种装配产品,包括壳体6和插销7,壳体6对应插销7开设有嵌孔61,一般工厂需要用两副模具分别对壳体6和插销7进行注塑生产,后续通过将插销7插入壳体6对应的嵌孔61内进行装配。
由于需要两副模具分开注塑,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采取人工将插销按压进嵌孔内也十分费体力,工人长时间重复性装配容易体力不支,导致插销的装配深度不一致,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这种人工装配的效率也比较低下;现在市场上针对上述情况一般采用二次注塑模具对壳体和插销进行二次成型,但是二次成型需要两次注塑,比较花费时间,另外一般的二次成型模具只有注塑成型模块,缺少对应的装配模块,所以当二次成型后需要脱模进行后续装配,也比较影响生产效率,故现在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一次成型壳体和插销,且当壳体和插销注塑成型后能够马上进行装配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装配精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包括:
上模机构,包括上模仁、压板,所述上模机构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活动设有所述压板,所述压板固设有若干压杆,所述上模仁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压杆与所述滑移孔导向配合,所述压板通过驱动件驱使在所述容置槽内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压杆在所述滑移孔内上下滑移;
下模机构,包括下模仁、上模板、底座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固设有若干顶杆,所述下模仁固设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模仁和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顶杆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滑移孔同轴设置,所述上模仁与所述下模仁扣合形成型腔,所述型腔上下分别与所述滑移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型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当所述上模机构远离所述下模机构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所述上模板远离所述下模板,同时带动所述顶杆相对远离所述下模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成型准备阶段,通过将上模机构压合在下模机构上,此时第二弹性件被挤压积攒弹性力,然后通过驱动件带动压板上移,下模板带动顶杆上端面位于型腔内,此时压板带动压杆上抬形成第一腔室,上模仁和下模仁扣合形成第二腔室,然后进行注塑成型,由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是连通的,故在第一腔室内形成插销部件,在第二腔室内形成壳体部件,注塑成型完成后进行装配,通过缓慢上抬上模机构,第二弹性件释放自身弹性力使上模板向上运动远离下模板,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使上模仁和下模仁始终保持紧密贴合,如此,下模板上的顶杆通过通孔向下相对远离壳体,并在壳体上留下嵌孔,然后驱动件驱动压板下压,压板带动压杆下移并抵于第一腔室内的插销上,使插销通过滑移孔下移,并最终使插销插接在嵌孔内完成装配,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装配精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端部开设有进胶槽,当所述上模仁贴合于所述下模仁上时,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进胶槽连通,所述第二弹性件驱使所述顶杆沿所述通孔轴向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胶槽的开设可以使在注塑成型阶段时,顶杆的上端面抵于第二腔室的上端面,然后注塑进胶时,熔融状的流体胶只能通过该进胶槽流入上端的第二腔室内,这样可以减少注塑完成后壳体与插销之间的粘合面积,防止装配阶段压杆带动插销向下插入壳体的嵌孔时,插销或壳体表面发生破损的情况发生;且由于插销与壳体之间连接位点较小,通过压杆下压更容易将连接位点压断使插销插入嵌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胶槽设为V型槽,且所述V型槽自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顶杆的一端呈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上而下呈缩口状的V型槽可以尽量减少注塑完成后壳体与插销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插接装配时插销或壳体表面发生损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设为油缸,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设有所述油缸,所述油缸的油杆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的驱动力较强,且能够进行精细化操作,使油缸带动压板上下移动的距离控制得更加精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缸设有两个,所述压板两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外形成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油缸的油杆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所述支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分布的油缸可以保证压板整体上下移动的距离更加均匀一致,从而带动插销的成型高度和插入深度更加一致,提高本实用新型生产及装配的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四个,所述下模板对应四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开设有四个容纳槽,四个所述容纳槽对称分布于所述下模板的四角,每一所述容纳槽内均设有一所述第二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第二弹性件对称分布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可以使上模板与下模板在装配准备阶段时,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缝隙高度每处都尽可能保持一致,防止缝隙高度不一致导致顶杆发生意外弯折的情况发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始终有驱使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底座的运动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准备阶段上模机构缓慢上抬时,第一弹性件会带动下模板远离底座,下一次注塑准备阶段时上模机构会下压下模机构,此时第一弹性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下压过程各部件之间硬性碰撞造成损坏,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固设有若干限位柱,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对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导向配合,使所述上模板、下模板活动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限位柱上端固设有限位块,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限位块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活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互配合,驱使所述上模板、上模板在远离所述底座过程中,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产生缝隙,且所述缝隙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嵌孔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内留有限位块上下移动的活动间隙,在装配准备阶段,上模机构上抬至最高点时,通过限位柱端部的限位块与上模板的限位槽限位止挡,以及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相互配合,即第一弹性件驱使上模板带动下模板同时上移,同时第二弹性件对下模板有一个向下的抵力,使下模板上移的距离小于上模板上移的距离,可以保证上模板不会脱离限位柱,且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缝隙间距大于或等于嵌孔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拉板,所述拉板对应所述顶杆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若干所述顶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板的加装有利于顶杆在下模板上的安装固定,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对顶杆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固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上模板对应所述定位柱开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贯穿孔导向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上模板和下模板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时,两者的移动方向更加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中分别内置压杆和顶杆,且上模组件通过油缸活动设有压板,压杆固设于压板下端,当上模组件压合在下模组件上时,通过注塑成型在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注塑相对应的插销和壳体部件,注塑成型完成后缓慢上抬上模组件,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配合,将上模板相对下模板顶起,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分离产生缝隙,从而使顶杆远离壳体并在壳体上留下嵌孔,然后通过油缸驱使压板下移,带动压杆将第一腔室内的插销插入对应的壳体的嵌孔内实现成型和装配连续完成,另外压杆和顶杆都内置于注塑模具内部,不占用过多空间,且机械装配更加精准,能够保证装配后产品的良品率,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装配精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壳体与插销的分离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的纵向剖视图,此时处于注塑准备阶段。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纵向剖视图,此时处于壳体与插销的装配阶段。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座;11、固定板;111、安装槽;112、定位孔;12、上模仁;121、滑移孔;13、容置槽;14、压板;141、支撑部;142、压杆;143、油缸;15、进胶流道;21、底座;211、限位柱;212、限位块;22、下模板;221、容纳槽;222、凹槽;223、拉板;2231、安装孔;224、定位柱;23、第二弹性件;24、顶杆;241、进胶槽;25、第一弹性件;3、上模板;31、下模仁;311、通孔;32、限位槽;33、贯穿孔;41、限位孔;42、缝隙;5、型腔;51、第一腔室;52、第二腔室;6、壳体;61、嵌孔;7、插销;71、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上模机构以及下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上模仁12、压板14、固定座1以及固设于固定座1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开设有安装槽111,上模仁12固设于安装槽111内,固定板11与固定座1之间形成容置槽13,容置槽13与安装槽111连通,容置槽13内活动设有压板14,固定座1、压板14和上模仁12之间开设有进胶流道15,压板14固设有若干压杆142,上模仁12开设有滑移孔121,压杆142与滑移孔121导向配合,压板14通过驱动件驱使在容置槽13内上下移动,并带动压杆142在滑移孔121内上下滑移。
如图1-4所示,下模机构包括下模仁31、上模板3、底座21和下模板22,下模板22固设有若干定位柱224,固定板11对应定位柱224开设有定位孔112,定位孔112与定位柱224定位配合,上模板3对应定位柱224开设有若干贯穿孔33,定位柱224与贯穿孔33导向配合,可以使上模板3和下模板22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时,两者的移动方向更加一致;下模板22开设有凹槽222,凹槽222内固设有拉板223,拉板223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231,通过该安装孔2231穿设固定有若干顶杆24,拉板223的加装有利于顶杆24在下模板22上的安装固定,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对顶杆24的更换,下模仁31固设于上模板3上,下模仁31和上模板3对应顶杆24开设有通孔311,通孔311与滑移孔121同轴设置。
如图5-8所示,上模仁12与下模仁31扣合形成型腔5,型腔5上下分别与滑移孔121、通孔311连通,顶杆24端部开设有进胶槽241,进胶槽241设为V型槽,且V型槽自远离顶杆24的一端向靠近顶杆24的一端呈缩口状,自上而下呈缩口状的V型槽可以尽量减少注塑完成后壳体6与插销7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防止插接装配时插销7或壳体6表面发生损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良品率,另外V型槽的开设可以在注塑成型的插销7底部形成凸部71;上模仁12开设有第一腔室51,下模仁31开设有第二腔室52,当上模仁12贴合于下模仁31上时,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2通过进胶槽241连通,第二弹性件23驱使顶杆24沿滑移孔121轴向方向移动,进胶槽241的开设可以使在注塑成型阶段时,顶杆24的上端面抵于第二腔室52的上端面,然后注塑进胶时,熔融状的流体胶只能通过该进胶槽241流入上端的第二腔室52内,这样可以减少注塑完成后壳体6与插销7之间的粘合面积,防止装配阶段压杆142带动插销7向下插入壳体6的嵌孔61时,插销7或壳体6表面发生破损的情况发生,且由于插销7与壳体6之间连接位点较小,通过压杆142下压更容易将连接位点压断使插销7插入嵌孔61中;下模板22与上模板3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3,当上模机构远离下模机构时,第二弹性件23驱使上模板3远离下模板22,同时带动顶杆24相对远离下模仁31。
如图1-4所示,驱动件设为油缸143,且油缸143设有两个,两个油缸143分别固设于固定座1的两侧,压板14两端延伸至容置槽13外形成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141,两个油缸143的油杆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支撑部141,油缸143的驱动力较强,且能够进行精细化操作,使油缸143带动压板14上下移动的距离控制得更加精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对称分布的油缸143可以保证压板14整体上下移动的距离更加均匀一致,从而带动插销7的成型高度和插入深度更加一致,提高本实用新型生产及装配的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第二弹性件23设有四个,下模板22对应四个第二弹性件23开设有四个容纳槽221,四个容纳槽221对称分布于下模板22的四角,每一容纳槽221内均设有一第二弹性件23,四个第二弹性件23对称分布于上模板3和下模板22之间,可以使上模板3与下模板22在装配准备阶段时,上模板3与下模板22之间的缝隙42高度每处都尽可能保持一致,防止缝隙42高度不一致导致顶杆24发生意外弯折的情况发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如图3-5和图7-9所示,底座21与下模板2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5,第一弹性件25始终有驱使下模板22远离底座21的运动趋势,在装配准备阶段上模机构缓慢上抬时,第一弹性件25会带动下模板22远离底座21,下一次注塑准备阶段时上模机构会下压下模机构,此时第一弹性件25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下压过程各部件之间硬性碰撞造成损坏,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底座21固设有若干限位柱211,每一第一弹性件25均对应套设于一限位柱211上,上模板3和下模板22对应限位柱211开设有限位孔41,限位柱211与限位孔41导向配合,使上模板3、下模板22活动设于底座21上,且限位柱211上端固设有限位块212,上模板3对应限位块212开设有限位槽32,限位块212活动设于限位槽32内,第二弹性件23与第一弹性件25相互配合,驱使上模板3、上模板3在远离底座21过程中,上模板3与下模板22之间产生缝隙42,且缝隙4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嵌孔61的深度,限位槽32内留有限位块212上下移动的活动间隙,在装配准备阶段,上模机构上抬至最高点时,通过限位柱211端部的限位块212与上模板3的限位槽32限位止挡,以及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3的相互配合,即第一弹性件25驱使上模板3带动下模板22同时上移,同时第二弹性件23对下模板22有一个向下的抵力,使下模板22上移的距离小于上模板3上移的距离,可以保证上模板3不会脱离限位柱211,且上模板3与下模板22之间的缝隙42间距大于或等于嵌孔61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注塑成型准备阶段,通过将上模机构压合在下模机构上,此时第二弹性件23被挤压积攒弹性力,然后通过驱动件带动压板14上移,下模板22带动顶杆24上端面位于型腔5内,此时压板14带动压杆142上抬形成第一腔室51,上模仁12和下模仁31扣合形成第二腔室52,然后进行注塑成型,由于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是连通的,故在第一腔室51内形成插销7部件,在第二腔室52内形成壳体6部件,注塑成型完成后进行装配,通过缓慢上抬上模机构,第二弹性件23释放自身弹性力使上模板3向上运动远离下模板22,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弹性件23的弹性力使上模仁12和下模仁31始终保持紧密贴合,如此,下模板22上的顶杆24通过通孔311向下相对远离壳体6,并在壳体6上留下嵌孔61,然后驱动件驱动压板14下压,压板14带动压杆142下移并抵于第一腔室51内的插销7上,使插销7通过滑移孔121下移,并最终使插销7插接在嵌孔61内完成装配,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时间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装配精准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机构,包括上模仁(12)、压板(14),所述上模机构开设有容置槽(13),所述容置槽(13)内活动设有所述压板(14),所述压板(14)固设有若干压杆(142),所述上模仁(12)开设有滑移孔(121),所述压杆(142)与所述滑移孔(121)导向配合,所述压板(14)通过驱动件驱使在所述容置槽(13)内上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压杆(142)在所述滑移孔(121)内上下滑移;
下模机构,包括下模仁(31)、上模板(3)、底座(21)和下模板(22),所述下模板(22)固设有若干顶杆(24),所述下模仁(31)固设于所述上模板(3)上,所述下模仁(31)和所述上模板(3)对应所述顶杆(24)开设有通孔(311),所述通孔(311)与所述滑移孔(121)同轴设置,所述上模仁(12)与所述下模仁(31)扣合形成型腔(5),所述型腔(5)上下分别与所述滑移孔(121)、所述通孔(311)连通,所述型腔(5)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所述下模板(22)与所述上模板(3)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3),当上模机构远离下模机构时,所述第二弹性件(23)驱使所述上模板(3)远离所述下模板(22),同时带动所述顶杆(24)相对远离所述下模仁(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4)端部开设有进胶槽(241),当所述上模仁(12)贴合于所述下模仁(31)上时,所述第一腔室(51)与所述第二腔室(52)通过所述进胶槽(241)连通,所述第二弹性件(23)驱使所述顶杆(24)沿所述通孔(311)轴向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槽(241)设为V型槽,且V型槽自远离所述顶杆(2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顶杆(24)的一端呈缩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为油缸(143),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固设有所述油缸(143),所述油缸(143)的油杆与所述压板(1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43)设有两个,所述压板(14)两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13)外形成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部(141),两个所述油缸(143)的油杆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所述支撑部(1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23)设有四个,所述下模板(22)对应四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3)开设有四个容纳槽(221),四个所述容纳槽(221)对称分布于所述下模板(22)的四角,每一所述容纳槽(221)内均设有一所述第二弹性件(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与所述下模板(2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5),所述第一弹性件(25)始终有驱使所述下模板(22)远离所述底座(21)的运动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固设有若干限位柱(211),所述上模板(3)和下模板(22)对应所述限位柱(211)开设有限位孔(41),所述限位柱(211)与所述限位孔(41)导向配合,使所述上模板(3)、下模板(22)活动设于所述底座(21)上,且所述限位柱(211)上端固设有限位块(212),所述上模板(3)对应所述限位块(212)开设有限位槽(32),所述限位块(212)活动设于所述限位槽(3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3)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5)相互配合,驱使所述上模板(3)、上模板(3)在远离所述底座(21)过程中,所述上模板(3)与所述下模板(22)之间产生缝隙(42),且所述缝隙(4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嵌孔(61)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2)开设有凹槽(222),所述凹槽(222)内固设有拉板(223),所述拉板(223)对应所述顶杆(24)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231),若干所述顶杆(24)穿设于所述安装孔(2231)内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2)固设有若干定位柱(224),所述上模板(3)对应所述定位柱(224)开设有若干贯穿孔(33),所述定位柱(224)与所述贯穿孔(33)导向配合。
CN202321127208.0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20008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7208.0U CN220008625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7208.0U CN220008625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8625U true CN22000862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7208.0U Active CN220008625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8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08625U (zh)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
CN116638710B (zh) 一种兼具成型、装配的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8519081U (zh) 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
CN115556309B (zh) 一种倒钩塑胶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CN216267418U (zh) 一种雾化机壳的注塑模具
CN216782532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端盖注塑成型模具
KR101898253B1 (ko) 격벽에 홈이 형성되는 자동차 배터리 케이스의 제조를 위한 사출 금형
CN211389852U (zh) 一种游戏摇杆双色模具
CN111531048A (zh) 一种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838470U (zh) 一种具有上模顶出机构的模具
CN219727075U (zh) 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CN220052746U (zh) 一种斜顶的延迟顶出机构
CN217531543U (zh) 一种用于模具生产中防粘模的司筒结构
CN21859356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抽芯模具
CN220808368U (zh) 一种脱模用斜顶防粘机构
CN219789116U (zh) 一种自动脱模注塑模具
CN220216610U (zh) 一种生产阀体用锻压模具的顶料结构
CN220362887U (zh) 一种嵌件注塑模具
CN214419450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射模具的定模
CN218557859U (zh) 一种用于模具中的抽芯机构
CN218519086U (zh)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CN220390202U (zh) 一种打火机外壳的模具
CN221112709U (zh) 一种具有斜向脱模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7346536U (zh) 一种型腔侧抽模具
CN214687712U (zh) 塑料托盘模具动模镶块辅助内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