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9674U -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9674U
CN219949674U CN202321074400.8U CN202321074400U CN219949674U CN 219949674 U CN219949674 U CN 219949674U CN 202321074400 U CN202321074400 U CN 202321074400U CN 219949674 U CN219949674 U CN 219949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discharging
workbench
conveyor belts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44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石龙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l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l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l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l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44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9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9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9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进料出料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板和多个工作台,所述承载板用于放置第一布料;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多段所述进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进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多段所述出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出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服装生产系统生产的服装的半成品在加工时次品率高,人工转运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服装的过程中,需要对两块布料进行加工。具体为:在第一布料上进行刷胶动作,将第二布料与已经刷胶后的第一布料进行压合后回收至指定位置。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人工将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放在服装生产系统的各个工作台上,以对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进行加工使其形成服装的半成品,并需要人工将半成品回收至指定位置。现有技术依赖人工在各个工作台之间来回转运服装的半成品,导致服装的半成品在加工时次品率高,人工转运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服装生产系统生产的服装的半成品在加工时次品率高,人工转运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进料出料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板和多个工作台,所述承载板用于放置第一布料;
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多段所述进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进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
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多段所述出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出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与所述工作台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和一个进料驱动电机,所述进料传送带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进料传送带转动;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和一个出料驱动电机,所述出料传送带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出料传送带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进料皮带轮,所述进料传送带上连接有所述进料皮带轮,所述进料皮带轮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进料皮带轮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承载板的X轴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进料驱动连杆,所述进料驱动连杆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之间,所述进料驱动连杆上设置有所述进料驱动电机,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进料驱动连杆带动所述进料皮带轮转动,使所述进料传送带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进料组件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出料组件上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组件还包括出料皮带轮,所述出料传送带上连接有所述出料皮带轮,所述出料皮带轮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出料皮带轮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承载板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出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组件还包括出料驱动连杆,所述出料驱动连杆设置于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之间,所述出料驱动连杆上设置有所述出料驱动电机,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出料驱动连杆带动所述出料皮带轮转动,使所述出料传送带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至少包括起始工作台和返回工作台,所述起始工作台和所述返回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起始工作台和所述返回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返回工作台上部的所述承载板下降至所述返回工作台下部的所述出料组件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起始工作台下部的所述承载板上升至所述起始工作台上部的所述进料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服装生产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服装生产系统的机架上设置承载板和多个工作台,其中承载板用于放置第一布料;并设置进料组件以使放置有第一布料的承载板能够通过进料组件移动至各个工作台上,进料组件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多段进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工作台一一设置,进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工作台;经过多个工作台后的承载板上放置的第一布料已经被刷胶并且和第二布料压合形成了服装的半成品,此时放置有服装的半成品的承载板会经过出料组件,出料组件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多段出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工作台一一设置,出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工作台。使服装的半成品在刷胶和压合时完全不需要人工干涉,使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之间的刷胶和压合的准确性提高,且使用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帮助承载板带动第一布料进料并通过承载板带动服装的半成品回料,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的进出料效果稳定,不会影响转运效率,使服装的生产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服装生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此时能够显示进料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服装生产系统一实施例中进料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服装生产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此时能够显示出料组件。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机架 31 出料皮带轮
2 进料组件 32 出料驱动连杆
3 出料组件 33 出料驱动电机
20 进料传送带 10 起始工作台
21 进料皮带轮 11 返回工作台
22 进料驱动连杆 101 第一升降气缸
23 进料驱动电机 111 第二升降气缸
30 出料传送带 4 承载板
12 刷胶工作台 13 压合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人工将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放在服装生产系统的各个工作台上,以对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进行加工使其形成服装的半成品,并需要人工将半成品回收至指定位置。现有技术依赖人工在各个工作台之间来回转运服装的半成品,导致服装的半成品在加工时次品率高,人工转运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进料出料机构和设有该进料出料机构的服装生产系统。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出料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承载板4和多个工作台,所述承载板4用于放置第一布料;进料组件2,所述进料组件2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20,多段所述进料传送带20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进料传送带20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4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出料组件3,所述出料组件3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30,多段所述出料传送带30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出料传送带30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4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
具体地,进料出料机构包括有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多个工作台,其中承载板4放置于多个工作台的任意一个上,承载台上放置有第一布料。在本事实例中,多个工作台至少包括刷胶工作台12和压合工作台13,承载台可通过进料组件2移动至刷胶工作台12,刷胶工作台12为放置于承载台上的第一布料进行刷胶,刷胶完成后的第一布料能够通过承载台移动至压合工作台13,使刷胶后的第一布料能够和放置于压合工作台13上的第二布料压合,形成服装的半成品。具体的进料组件2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20,承载板4通过多段进料传送带20移动至多个工作台。且当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压合形成服装的半成品后,承载台可下降至出料组件3上,出料组件3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30,承载台可通过多段出料传送带30被移动,使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压合形成的服装的半成品通过承载台移动至待工人回收处。从而实现在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提高服装半成品的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2、所述出料组件3与所述工作台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20和一个进料驱动电机23,所述进料传送带20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23连接,所述进料驱动电机23能够带动所述进料传送带20转动;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30和一个出料驱动电机33,所述出料传送带30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33连接,所述出料驱动电机33能够带动所述出料传送带30转动。
具体地,进料组件2和出料组件3与工作台的数量也为一一对应,具体为每个工作台上设置有两个进料传送带20,两个进料传送带20之间留有能够放置承载板4的距离且两个进料传送带20设置在工作台的同一平面上,在进料组件2中还包括有进料驱动电机23,进料驱动电机23能够连接位于同一工作台的两个进料传送带20,进料驱动电机23带动传送带转动,转动的传送带能够带动设置在传送带上的承载板4移动。例如放置在刷胶工作台12上的承载板4在刷胶工作台12刷胶结束后,进料驱动电机23带动进料传送带20转动,使已经刷胶结束后的承载台和承载台上放置的第一布料通过传送带的转动移动至压合工作台13上。出料组件3同理,当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压合形成服装的半成品后,出料组件3上的出料驱动电机33带动出料传送带30转动,使放置于出料传送带30上的承载板4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20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4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20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4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
具体地,每个工作台的两端均设置有进料传送带20,在本实施例中刷胶工作台12和压合工作台13并排设置,刷胶工作台12和压合工作台13上的两个进料传送带20分别设置于刷胶工作台12和压合工作台13的两端且位于同一延伸方向上,使设置在刷胶工作台12上的进料传送带20上的承载台能够直接移动至设置于压合工作台13上的进料传送带20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2还包括进料皮带轮21,所述进料传送带20上连接有所述进料皮带轮21,所述进料皮带轮21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23连接,所述进料皮带轮21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4沿所述承载板4的X轴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组件2还包括进料驱动连杆22,所述进料驱动连杆22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20之间,所述进料驱动连杆22上设置有所述进料驱动电机23,所述进料驱动电机23能够通过所述进料驱动连杆22带动所述进料皮带轮21转动,使所述进料传送带20移动。
具体地,进料组件2包括进料皮带轮21,进料皮带轮21绕设在进料传送带20上,每个进料传送带20上均绕设有一个进料皮带轮21,且在同一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进料传送带20之间设置有进料驱动连杆22,进料驱动连杆22上设置有进料驱动电机23,进料驱动电机23能够通过进料驱动连杆22带动进料皮带轮21旋转,从而带动进料传送到旋转使设置在进料传送带20上的承载板4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台还可以包含点胶工作台,点胶工作台为第一布料的外轮廓点胶,以及等待工作台,等待工作台可以为刷胶工作台12、点胶工作台和压合工作台13上有正在工作的第一布料时,暂存还未加工的第一布料。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30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4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30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4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4位于所述进料组件2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板4位于所述出料组件3上的移动方向相反。
具体地,每个工作台的下部均设置有两个出料传送带30,两个出料传送带30与位于同一工作台上部的两个进料传送带20的设置方向相同,且设置于同一工作台上的两个出料传送带30之间的间距与设置于同一工作台上部的两个进料传送带20之间的距离相同,以使承载通同样能够从出料传送带30上移动。其中承载台通过多个工作台后,会下降至出料组件3所在平面,出料组件3上的出料传送带30带动承载台和放置于承载台上的服装的半成品移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组件3还包括出料皮带轮31,所述出料传送带30上连接有所述出料皮带轮31,所述出料皮带轮31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33连接,所述出料皮带轮31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4沿所述承载板4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4位于所述进料传送带20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承载板4位于所述出料传送带30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组件3还包括出料驱动连杆32,所述出料驱动连杆32设置于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30之间,所述出料驱动连杆32上设置有所述出料驱动电机33,所述出料驱动电机33能够通过所述出料驱动连杆32带动所述出料皮带轮31转动,使所述出料传送带30移动。
具体地,出料组件3包括出料皮带轮31,出料皮带轮31绕设在出料传送带30上,每个出料传送带30上均绕设有一个出料皮带轮31,且在同一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出料传送带30之间设置有出料驱动连杆32,出料驱动连杆32上设置有出料驱动电机33,出料驱动电机33能够通过出料驱动连杆32带动出料皮带轮31旋转,从而带动出料传送到旋转使设置在出料传送带30上的承载板4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至少包括起始工作台10和返回工作台11,所述起始工作台10和所述返回工作台11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两端,所述起始工作台10和所述返回工作台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101和第二升降气缸111,所述第二升降气缸111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返回工作台11上部的所述承载板4下降至所述返回工作台11下部的所述出料组件3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01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起始工作台10下部的所述承载板4上升至所述起始工作台10上部的所述进料组件2上。
具体地,在多个工作台中包括起始工作台10和返回工作台11,起始工作台10和返回工作台11设置于刷胶工作台12和压合工作台13的两侧,在起始工作台10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101,在返回工作台11上设置有第二升降气缸111,第一升降气缸101和第二升降气缸111能够控制承载台上升或下降至进料组件2或出料组件3的所在水平面,当承载台通过进料传动带带动,完成刷胶压合动作后会被进料传送带20移送至返回工作台11,返回工作台11上设置的第二升降气缸111控制承载板4下降至与出料组件3位于同一平面后,承载台能够通过出料传送带30的移送,经过压合工作台13和刷胶工作台12后,移送至起始工作台10,起始工作台10上设置的第一升降气缸101控制承载板4上升,完成进料出料动作,人工收取放置于承载板4上的由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加工形成的服装的半成品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服装生产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
由于本服装生产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服装生产系统的机架1上设置承载板4和多个工作台,其中承载板4用于放置第一布料;并设置进料组件2以使放置有第一布料的承载板4能够通过进料组件2移动至各个工作台上,进料组件2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20,多段进料传送带20对应于多个工作台一一设置,进料传送带20能够转动带动承载板4依次经过多个工作台;经过多个工作台后的承载板4上放置的第一布料已经被刷胶并且和第二布料压合形成了服装的半成品,此时放置有服装的半成品的承载板4会经过出料组件3,出料组件3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30,多段出料传送带30对应于多个工作台一一设置,出料传送带30能够转动带动承载板4依次经过多个工作台。使服装的半成品在刷胶和压合时完全不需要人工干涉,使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之间的刷胶和压合的准确性提高,且使用进料组件2和出料组件3帮助承载板4带动第一布料进料并通过承载板4带动服装的半成品回料,进料组件2和出料组件3的进出料效果稳定,不会影响转运效率,使服装的生产效率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板和多个工作台,所述承载板用于放置第一布料;
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多段进料传送带,多段所述进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进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
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多段出料传送带,多段所述出料传送带对应于多个所述工作台一一设置,所述出料传送带能够转动带动所述承载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工作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与所述工作台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和一个进料驱动电机,所述进料传送带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进料传送带转动;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和一个出料驱动电机,所述出料传送带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出料传送带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进料皮带轮,所述进料传送带上连接有所述进料皮带轮,所述进料皮带轮与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进料皮带轮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承载板的X轴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进料驱动连杆,所述进料驱动连杆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料传送带之间,所述进料驱动连杆上设置有所述进料驱动电机,所述进料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进料驱动连杆带动所述进料皮带轮转动,使所述进料传送带移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工作台的下部的两端,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所述承载板能够沿多个所述工作台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进料组件上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出料组件上的移动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还包括出料皮带轮,所述出料传送带上连接有所述出料皮带轮,所述出料皮带轮与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出料皮带轮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承载板的X轴方向移动,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出料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还包括出料驱动连杆,所述出料驱动连杆设置于两个所述出料传送带之间,所述出料驱动连杆上设置有所述出料驱动电机,所述出料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出料驱动连杆带动所述出料皮带轮转动,使所述出料传送带移动。
9.如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至少包括起始工作台和返回工作台,所述起始工作台和所述返回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起始工作台和所述返回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返回工作台上部的所述承载板下降至所述返回工作台下部的所述出料组件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能够带动位于所述起始工作台下部的所述承载板上升至所述起始工作台上部的所述进料组件上。
10.一种服装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料出料机构。
CN202321074400.8U 2023-05-06 2023-05-06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Active CN219949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400.8U CN219949674U (zh) 2023-05-06 2023-05-06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400.8U CN219949674U (zh) 2023-05-06 2023-05-06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9674U true CN21994967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4400.8U Active CN219949674U (zh) 2023-05-06 2023-05-06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9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0077B (zh) 改进型玻璃镀膜擦拭设备
CN109051772A (zh) 铜板上料输送装置
CN106315208A (zh) 一种自动化叉子传送拉体
CN103101771A (zh) 轮胎拆堆两用机
CN111850847A (zh) 一种电脑花样机循环生产线
CN219949674U (zh) 进料出料机构和服装生产系统
CN112827725A (zh) 一种全自动冲片喷胶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
CN116476392A (zh) 一种光伏晶棒三合一粘胶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粘胶工艺
CN114310349B (zh) 智能晾衣架伸缩连杆装配生产线
CN216397759U (zh) 环状结构件自动化扩张涂胶设备
JP2500014B2 (ja) プレスラインの被成型部材搬送装置
CN21578440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活塞表面喷涂装置
CN216271911U (zh) 一种搬运机械手
CN216183878U (zh) 穿戴类压膜翻转喷码机
CN210283456U (zh) 一种连续式自动上下料的压纹机
CN210022666U (zh) 一种用于油边机的多头油边装置及自动油边机
CN113522615A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活塞表面喷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404251A (zh) 一种双滑轨的机器人上下料冲压自动生产线
CN217166217U (zh) 一种热管弯折机
CN111703674A (zh) 一种双工位打标设备
CN206203382U (zh) 一种自动化叉子传送拉体
CN217942299U (zh) 一种层板单面双点全自动输送焊接机
CN219926966U (zh) 一种光伏晶棒三合一粘胶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16397761U (zh) 环状结构件热处理扩张装置
CN209815019U (zh) 一种流水板回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