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7857U -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7857U
CN219947857U CN202320542949.9U CN202320542949U CN219947857U CN 219947857 U CN219947857 U CN 219947857U CN 202320542949 U CN202320542949 U CN 202320542949U CN 219947857 U CN219947857 U CN 219947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support
vehicle
mounting plate
tail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29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坤权
李鑫
张奔
毛杰
单喜乐
周昌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29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7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7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7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尾门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架本体用于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的第一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这样,可在贯穿式尾灯处利用尾门加强支架将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连接起来,不仅增加了贯穿式尾灯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尾门总成的模态和刚度性能,还使得尾门总成的整体刚度连续且均匀,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由尾门总成所引起的振动噪声,提高了驾乘人员驾乘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造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多种车型,例如运动型多用途车型(简称SUV车型)而言,通常采用沿左右方向贯穿汽车尾门的贯穿式尾灯来提升汽车尾门的造型。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SUV车型的尾门中部预留安装槽来安装贯穿式尾灯,而安装槽的设置使得尾门的截面面积在尾灯处减小,导致尾门的整体刚度不连续,同时,也使得尾门的模态偏低、振动响应偏大,容易产生由尾门引起的压耳、振动、噪声等问题,严重影响驾乘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对于采用贯穿式尾灯的尾门而言,如何提升尾门的刚度和模态,以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由尾门引起的振动噪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门加强支架,用于装设于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之间,所述尾门加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架本体用于与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的第一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的第二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安装后风档玻璃。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呈阶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撑脚,所述第三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的第三安装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安装板用于安装牌照。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脚和/或所述第三支撑脚上设有减重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之间设置尾门加强支架,并将尾门加强支架的支架本体连接于尾门内板上,将尾门加强支架的支撑部连接于尾门外板的第一安装板(即尾门外板的贯穿式尾灯安装板)上,以在贯穿式尾灯处利用尾门加强支架将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连接起来,这不仅增加了贯穿式尾灯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尾门总成的模态和刚度性能,还使得尾门总成的整体刚度连续且均匀,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由尾门总成所引起的振动噪声,提高了驾乘人员驾乘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加强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加强支架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加强支架与尾门外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尾门加强支架与尾门内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本体;11、第一定位孔;2、支撑部;21、第一支撑脚;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一支撑部;213、加强肋;22、第二支撑脚;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二支撑部;23、第三支撑脚;231、第三连接部;232、第三支撑部;3、减重孔;
100、尾门加强支架;300、尾门外板;310、第一安装板;311、安装槽;320、第二安装板;330、第三安装板;400、尾门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右侧,X轴的反向代表左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门加强支架100,用于装设于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尾门加强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和支撑部2,支架本体1用于与尾门内板400连接,支撑部2连接于支架本体1背离尾门内板400的一侧,并用于与尾门外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10连接;其中,第一安装板310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
SUV车型的尾门总成包括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尾门外板3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后风挡玻璃安装板(即第二安装板320)、贯穿式尾灯安装板(即第一安装板310)和牌照安装板(即第三安装板330),第一安装板310上设有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的安装槽311,而尾门加强支架100装设于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并与第一安装板310连接。具体而言,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支架本体1通常呈板状结构,支架本体1左右两侧(即支架本体1位于图1中X轴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撑部2,且支撑部2与支架本体1一体式连接。在装配时,支架本体1通常焊接在尾门内板400上,支撑部2通常焊接在尾门外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10上。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设置尾门加强支架100,并将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支架本体1连接于尾门内板400上,将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支撑部2连接于尾门外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10(即尾门外板300的贯穿式尾灯安装板)上,以在贯穿式尾灯处利用尾门加强支架100将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连接起来,这不仅增加了贯穿式尾灯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尾门总成的模态和刚度性能,还使得尾门总成的整体刚度连续且均匀,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由尾门总成所引起的振动噪声,提高了驾乘人员驾乘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通常在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设置两个尾门加强支架100,且两个尾门加强支架100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以进一步提高尾门总成在贯穿式尾灯处的模态和刚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支架本体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尾门内板400上设有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11用于与第二定位孔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上通常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1,这两个第一定位孔11沿车辆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组装时,通常先将尾门加强支架100装配在尾门内板400上,然后将带有尾门加强支架100的尾门内板400与尾门外板300进行装配。而在装配尾门加强支架100时,可通过将支架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孔11与尾门内板400上的第二定位孔对准,并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预固定,以实现尾门加强支架100在尾门内板400上的预定位,从而便于采用点焊的方式将尾门加强支架100焊接在尾门内板400上。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脚21,第一支撑脚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支撑部212,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212连接,且第一连接部2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部21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第一安装板3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都是指尾门在关闭状态下的方位,具体而言,车辆的前后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4中的Y轴方向,相应地,车辆的左右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4中的X轴方向,车辆的上下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4中的Z轴方向。
具体地,通常在支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脚21,以给第一安装板310提供均衡的支撑作用力。第一支撑脚21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支撑部212一体式连接,并构成L型结构或类L型结构,第一连接部211大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后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左侧的第一支撑部21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左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右侧的第一支撑部21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右延伸设置。
这样,将支撑部2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支撑部212的支撑脚结构,以实现支撑部2对第一安装板310的支撑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加工制造。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加强肋213,加强肋213沿第一连接部211的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一支撑部212的连接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一条或多条加强肋213,当设置多条加强肋213时,通常将多条加强肋213平行且间隔设置,例如,图2中给出了平行设置两条加强肋213的示例。这样,通过第一连接部211上设置加强肋213,以提升第一支撑脚21乃至尾门加强支架100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加强肋213的前端位于第一连接部211的前端处,加强肋213的后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一支撑部212的连接处。这样,可以增加关键位置(即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一支撑部212的连接处)的连接刚度,从而抑制尾门总成弯曲变形。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212用于与第一安装板310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2的朝向第一安装板310的侧面用于与第一安装板310相贴合,这样,在采用点焊的方式将第一支撑脚21连接在第一安装板310上时,第一支撑部212与第一安装板310之间的紧密贴合可增大第一支撑脚21与第一安装板310之间的接触面积,不仅便于点焊焊接,而且连接牢固可靠。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5所示,支撑部2还包括第二支撑脚22,第二支撑脚22位于第一支撑脚21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与尾门外板300的第二安装板320连接;其中,第二安装板320用于安装后风档玻璃。
本实施例中,通常在支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支撑脚22,以给尾门外板300的第二安装板320提供均衡的支撑作用力;而且,由于第二安装板320位于第一安装板310的上方,故第二支撑脚22通常设于第一支撑脚21的上方。这样,在设置有第一支撑脚21的基础上,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脚22来进一步提升尾门加强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通过将第二支撑脚22与第二安装板320连接,使得支撑部2不仅可以对第一安装板310提供支撑,还可以对第二安装板320提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尾门总成的模态和整体刚度。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二支撑脚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第二连接部221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连接,第二连接部22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22连接,且第二连接部22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部22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第二安装板320连接。
具体地,第二支撑脚22的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一体式连接,并构成L型结构或类L型结构,第二连接部221大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后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左侧的第二支撑部22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左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右侧的第二支撑部22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右延伸设置。
这样,将第二支撑脚22设置为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的支撑脚结构,以实现第二支撑脚22对第二安装板320的支撑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222朝向尾门外板300的一侧设有涂胶槽。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在第二支撑部222朝向第二安装板320的侧面上加工凹槽结构来作为涂胶槽,也可以采用将第二支撑部222朝向第二安装板320的侧面设计为凹弧面结构,而该凹弧面结构围成涂胶槽。这样,可采用在涂胶槽内涂抹胶剂来实现第二支撑脚22与第二安装板320之间的粘接,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22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呈阶梯状结构。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21通常采用多次折弯的方式形成类似于台阶的阶梯状结构,且阶梯状结构的阶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即图3中的Y轴方向)分布。例如,图3中给出了第二连接部221经过两次折弯形成具有一级台阶的阶梯状结构,该一级台阶的阶梯状结构包括两个连接段和一个台阶段,连接段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台阶段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两个连接段分别与台阶段的左右两侧连接,并分别位于台阶段的前后两侧。
这样,通过将第二连接部221设置为阶梯状结构,既可以提高第二支撑脚22的刚度,又可以降低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成型难度。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5所示,支撑部2还包括第三支撑脚23,第三支撑脚23和第二支撑脚2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脚21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并用于与尾门外板300的第三安装板330连接;其中,第三安装板330用于安装牌照。
具体地,在第一支撑脚2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脚22和第三支撑脚23的基础上,可以是在支架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支撑脚22,并在支架本体1的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一个第三支撑脚23,使得尾门加强支架100整体呈具有六个支撑脚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在支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支撑脚21,并在支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支撑脚22和一个第三支撑脚23,使得尾门加强支架100整体呈具有四个支撑脚的结构,还可以是在支架本体1的左侧(右侧)设置一个第一支撑脚21,并在支架本体1的右侧(左侧)设置一个第二支撑脚22和一个第三支撑脚23,使得尾门加强支架100整体呈具有三个支撑脚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常优选在支架本体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三支撑脚23,以给尾门外板300的第三安装板330提供均衡的支撑作用力;而且,由于第三安装板330位于第一安装板310的下方,故第三支撑脚23通常设于第一支撑脚21的下方。这样,在设置有第一支撑脚21的基础上,或者在设有第一支撑脚21和第二支撑脚22的基础上,可通过设置第三支撑脚23来进一步提升尾门加强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通过将第三支撑脚23与第三安装板330连接,使得支撑部2不仅可以对第一安装板310提供支撑,还可以对第二安装板320和/或第三安装板330提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尾门总成的模态和整体刚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支撑脚23包括第三连接部231和第三支撑部232,第三连接部231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连接,第三连接部231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部232连接,且第三连接部23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支撑部23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第三安装板330连接。
具体地,第三支撑脚23的第三连接部231和第三支撑部232一体式连接,并构成L型结构或类L型结构,第三连接部231大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后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左侧的第三支撑部23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左延伸设置,位于支架本体1右侧的第三支撑部232大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朝右延伸设置。
这样,将第三支撑脚23设置为包括第三连接部231和第三支撑部232的支撑脚结构,以实现第三支撑脚23对第三安装板330的支撑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加工制造。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第三连接部23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呈阶梯状结构。
具体地,同第二连接部221一样,第三连接部231也通常采用多次折弯的方式形成类似于台阶的阶梯状结构,且阶梯状结构的阶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即图3中的Y轴方向)分布。
这样,通过将第三连接部231设置为阶梯状结构,既可以提高第三支撑脚23的刚度,又可以降低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成型难度。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部232朝向尾门外板300的一侧设有涂胶槽。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在第三支撑部232朝向第三安装板330的侧面上加工凹槽结构来作为涂胶槽,也可以采用将第三支撑部232朝向第三安装板330的侧面设计为凹弧面结构,而该凹弧面结构围成涂胶槽。这样,可采用在涂胶槽内涂抹胶剂来实现第三支撑脚23与第三安装板330之间的粘接,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地,结合图1所示,第二支撑脚22和/或第三支撑脚23上设有减重孔3。
具体地,第二支撑脚22的第二连接部221上设有例如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减重孔3,第三支撑脚23的第三连接部231上设有例如矩形等几何形状的减重孔3。
这样,通过在第二支撑脚22的第二连接部221和/或第三支撑脚23的第三连接部231上设置减重孔3,以实现尾门加强支架100的轻量化设计,同时节省耗材、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100。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通常为配置有贯穿式尾灯的SUV车型,其包括尾门总成和设置在尾门总成上的贯穿式尾灯,而尾门总成包括尾门外板300、尾门内板400和尾门加强支架100,尾门加强支架100设于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并且,尾门外板3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20、第一安装板310和第三安装板330,第一安装板310上设有安装槽311,贯穿式尾灯装配于第一安装板310上的安装槽311处;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支架本体1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在尾门内板400上,尾门加强支架100的支撑部2也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在尾门外板300的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的第一安装板310上,以提高尾门外板300在贯穿式尾灯处的结构强度,并在贯穿式尾灯处对尾门外板300提供支撑作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尾门加强支架10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尾门加强支架,用于装设于尾门外板(300)和尾门内板(40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和支撑部(2),所述支架本体(1)用于与所述尾门内板(400)连接,所述支撑部(2)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1)背离所述尾门内板(400)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300)的第一安装板(31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用于安装贯穿式尾灯;
所述支撑部(2)包括第一支撑脚(21),所述第一支撑脚(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一支撑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2)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212)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加强肋(213),所述加强肋(213)沿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2)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还包括第二支撑脚(22),所述第二支撑脚(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21)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300)的第二安装板(32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320)用于安装后风档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脚(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和第二支撑部(2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22)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2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22)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朝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呈阶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还包括第三支撑脚(23),所述第三支撑脚(23)和所述第二支撑脚(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21)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并用于与所述尾门外板(300)的第三安装板(330)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安装板(330)用于安装牌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脚(22)和/或所述第三支撑脚(23)上设有减重孔(3)。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尾门加强支架。
CN202320542949.9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947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2949.9U CN219947857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2949.9U CN219947857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7857U true CN219947857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2949.9U Active CN219947857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7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115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A2673742C (en) Component integration panel system with closed box section
CN1880145A (zh) 改进的机动车辆前端与车身侧边的连接件
JP4078656B1 (ja) 車体の補強構造
CN219947857U (zh) 一种尾门加强支架及车辆
US6979053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CN216660054U (zh) 轻量化型仪表板横梁
CN107776375A (zh) 汽车塑料背门集成结构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213035635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8558519U (zh) 一种后背门内板总成及汽车
CN219325874U (zh) 一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8929654U (zh) 摩托车
JPH0769243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KR101510207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램프 지지패널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033658U (zh) 一种车门扶手盒安装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CN220448031U (zh) 摩托车
CN217170436U (zh) 汽车背门结构
CN217705969U (zh) 一种机舱加强结构及汽车
JP2000255447A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レーム構造
CN218616893U (zh) 机舱纵梁后支撑结构和车辆
CN21154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与防火墙总成及车体
CN215944254U (zh) 一种天窗加强板结构及汽车
KR100517699B1 (ko) 자동차용 캐리어의 하부프레임 일체형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