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8130U - 管用抱箍 - Google Patents

管用抱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8130U
CN219828130U CN202321164745.2U CN202321164745U CN219828130U CN 219828130 U CN219828130 U CN 219828130U CN 202321164745 U CN202321164745 U CN 202321164745U CN 219828130 U CN219828130 U CN 219828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body
fixed hoop
pipe
fixed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47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安民
张振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yang Lans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yang Lans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yang Lans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yang Lans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47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8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8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8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管用抱箍,包括第一固定箍体;第二固定箍体,所述第一固定箍体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一端转动连接,述第一固定箍体与第二固定箍体之间形成有容纳管体的通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下部具有用于支撑另一管体的拱状结构;调节组件,用于调整两个第一固定箍体和第二固定箍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支撑杆和紧固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锁定扳手,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设置,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箍体卡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拆装速度只需十几秒,调节螺母使得第一固定箍体和第二固定箍体之间更加紧密接触,不容易脱开。

Description

管用抱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管用抱箍。
背景技术
抱箍,是应用在机械零件当中的一种可以将管件连接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214368213U,专利名称:一种便于卡箍拆卸的卡箍管件公开了一种便于卡箍拆卸的卡箍管件,包括上半卡箍、下半卡箍和连接件,上半卡箍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下半卡箍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上半卡箍通过连接件与下半卡箍弹性连接,下半卡箍上设置有下卡箍,下卡箍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柱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件和固定把手,当上半卡箍与下半卡箍的一端分开的时候,连接件的弹性片便会对上半卡箍与下半卡箍产生弹力,当将管件放入或者拿出卡箍的时候,连接件便会使他们恢复到初始的闭合状态,接着通过控制固定把手将连接柱推入上半卡箍中,然后转动固定把手,就可以将管件紧紧的固定在卡箍中。
现有技术中,大多需要双手操作两部分卡箍部分,该方案中,虽然上半卡箍和下半卡箍不会完全脱开,在安装时可实现单手操作,但是,卡箍开口处的连接部分无紧固结构,卡箍容易脱开。同时,该卡箍只能实现单一的一根管体的固定,无法实现两个在空间上相互垂直的卡箍的同时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管用抱箍。
包括第一固定箍体;
第二固定箍体,所述第一固定箍体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箍体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另一端可相互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固定箍体与第二固定箍体之间形成有容纳管体的通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下部具有用于支撑另一管体的拱状结构并且可使两个管体相互垂直设置;
调节组件,用于调整两个第一固定箍体和第二固定箍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支撑杆和紧固螺母,所述支撑杆两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锁定扳手,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设置,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箍体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扳手具有弧状结构,该弧状结构可与第一固定箍体相互适配,所述锁定扳手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凹部,所述第一固定箍体向外延伸有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与所述凹部可相互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箍体沿其边缘向外延伸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用于扩大第一固定箍体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箍体内壁固定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可伸进第一固定箍体与第二固定箍体所包覆的管体上设置的定位槽中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箍体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杆用于插进与第二固定箍体相接触的管体内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为活结螺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侧壁开设有通孔,定位销依次穿过活结螺栓的头部和所述通孔。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管用抱箍,达到的有益效果:用于无人船结构碳管的快拆固定件,4个为一组,拆装速度只需十几秒,通过调节两个调节螺母的位置调节抱箍的锁紧状态,调节螺母使得第一固定箍体和第二固定箍体之间更加紧密接触,不容易脱开。锁定扳手可通过凹部和卡接凸块进行卡扣式锁定,可防止振动导致的扳手松动。第一固定箍体和第二固定箍体用于固定一管体,第二固定箍体底部还可对另一管体进行限位,该管用抱箍可同时对两个相互垂直的管体进行固定,减小两个管体之间的垂直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用抱箍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用抱箍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用抱箍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定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管用抱箍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箍体;2、第二固定箍体;3、调节组件;31、调节螺栓;32、支撑杆;33、紧固螺母;4、锁定扳手;41、凹部;42、卡接凸块;5、拱状结构;6、限位杆;7、限位凸缘;8、定位座;9、通孔;10、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管用抱箍,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2另一端可相互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与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形成有容纳第一管体10的通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下部具有用于支撑第二管体11的拱状结构5并且可使两个管体相互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围成圆形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用于固定第一管体10,第二固定箍体2底部设置有拱状结构5,该拱状结构5截面为半圆形,用于支撑第二管体11,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11相互垂直设置,该抱箍可同时固定相互垂直的两个管体,并且可保证两个管体之间的垂直度。
该抱箍还包括调节组件3,用于调整两个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螺栓31、支撑杆32和紧固螺母33,所述支撑杆32两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1,所述调节螺栓31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3,所述调节螺栓31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螺栓31为活结螺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侧壁开设有通孔9,定位销依次穿过活结螺栓的头部和所述通孔9。初始状态时,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端部相互分离,将第一管体10穿过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围成的空间后,调节紧固螺母33在调节螺栓31上的高度位置,使得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第一管体10实现预定位,随后将定位销依次穿过调节螺栓31和通孔9,确定调节组件3与第二固定箍体2固定在一起。再通过锁定扳手4实现第一管体10的准确定位。
如图3所示,锁定扳手4,一端与支撑杆32转动设置,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箍体1卡接。将锁定扳手4与第一固定箍体1实现卡接,使第一固定箍体1与第二固定箍体2完成对第一管体10的完全定位。具体地,所述锁定扳手4具有弧状结构,该弧状结构可与第一固定箍体1相互适配,所述锁定扳手4远离调节组件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凹部41,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向外延伸有卡接凸块42,所述卡接凸块42与所述凹部41可相互适配。板动锁定扳手4将卡接凸块42与凹部41相互卡接可实现锁定扳手4与第一固定箍体1的定位;向锁定扳手4施加作用力,将卡接凸块42从凹部41内移出,锁定扳手4实现解锁。锁定扳手4可防止振动导致的抱箍松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沿其边缘向外延伸有限位凸缘7,所述限位凸缘7用于扩大第一固定箍体1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第一管体10长度较长,第一固定箍体1上的限位凸缘7可增大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第一管体10的抱紧效果更好。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内壁固定有定位座8,所述定位座8可伸进第一固定箍体1与第二固定箍体2所包覆的管体上设置的定位槽中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第二管体11侧壁预制有与定位座8相互适配的定位槽,安装抱箍时,将定位座8伸进定位槽内,一方面在安装抱箍过程中起到确定安装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限位抱箍沿管体发生窜动而脱落的问题。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固定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沿第一固定箍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杆6用于插进与第二固定箍体2相接触的管体内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第二管体11侧壁上预制有定位孔,定位孔与限位杆6可相互适配,将限位杆6伸进定位孔内,一方面在安装抱箍过程中起到确定安装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限制抱箍沿管体发生窜动而脱落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该抱箍用于无人船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管体的安装,其中四个抱箍为一组,确定两个相互垂直的碳管的位置。通过调节两个调节螺栓31调节抱箍公差范围。
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时,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相互分离,锁定扳手4呈展开状态,将抱箍安装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11之间,其中,第二管体11与第二固定箍体2的拱状结构5相互接触,限位杆6与第二管体11上的定位孔相互适配;同时第一管体10伸进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所围成的空间中,调节紧固螺母33的位置使得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抱紧第一管体10,确保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11相互垂直设置,将用定位销固定调节螺栓31和第二固定箍体2,再将锁定扳手4锁定第一固定箍体1。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11的位置便被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箍体(1);
第二固定箍体(2),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一端与第二固定箍体(2)另一端可相互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与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形成有容纳管体的通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下部具有用于支撑另一管体的拱状结构(5)并且可使两个管体相互垂直设置;
调节组件(3),用于调整第一固定箍体(1)和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螺栓(31)、支撑杆(32)和紧固螺母(33),所述支撑杆(32)两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31),所述调节螺栓(31)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3),所述调节螺栓(31)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
锁定扳手(4),一端与支撑杆(32)转动设置,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箍体(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扳手(4)具有弧状结构,该弧状结构可与第一固定箍体(1)相互适配,所述锁定扳手(4)远离调节组件(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凹部(41),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向外延伸有卡接凸块(42),所述卡接凸块(42)与所述凹部(41)可相互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箍体(1)沿其边缘向外延伸有限位凸缘(7),所述限位凸缘(7)用于扩大第一固定箍体(1)与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内壁固定有定位座(8),所述定位座(8)可伸进第一固定箍体(1)与第二固定箍体(2)所包覆的管体上设置的定位槽中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固定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沿长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杆(6)用于插进与第二固定箍体(2)相接触的管体内以对该管体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用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31)为活结螺栓,所述第二固定箍体(2)侧壁开设有通孔(9),定位销依次穿过活结螺栓的头部和所述通孔(9)。
CN202321164745.2U 2023-05-15 2023-05-15 管用抱箍 Active CN219828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4745.2U CN219828130U (zh) 2023-05-15 2023-05-15 管用抱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4745.2U CN219828130U (zh) 2023-05-15 2023-05-15 管用抱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8130U true CN21982813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4745.2U Active CN219828130U (zh) 2023-05-15 2023-05-15 管用抱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8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61113A1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a Tool to a Frame Tube
CN219828130U (zh) 管用抱箍
CN214923802U (zh) 一种可调式锁紧固定装置
JP4551777B2 (ja) 分岐管継ぎ手の固定装置
CN212366673U (zh) 一种基于预埋槽安装的漏缆卡具
JP3380014B2 (ja) 長尺体支持具
JPS5819937Y2 (ja) 曲線引用金具
CA1057985A (en) Percussive instrument and accessory support
JP3581696B2 (ja) 柱梁スパン調整治具
JP2783966B2 (ja) スプリンクラー配管及びスプリンクラー配管の施工方法
CN219732435U (zh) 玻璃幕墙驳接爪
CN216590277U (zh) 固定卡箍
JPH04155035A (ja) 鉄骨部材とフランジを有する鉄骨部材との接合部材
JP3323931B2 (ja) 管継手用管離脱防止装置
CN213473365U (zh) 座管及自行车
US20220325739A1 (en) Connector
JP4172860B2 (ja) 可動配管部材の仮固定装置
JP3083435U (ja) パイプの組み立て構造
CN220548173U (zh) 电缆头制作辅助固定支架
CN220319109U (zh) 一种接头尺寸可调式伸缩横杆
JPH0752460Y2 (ja) 配管支持金具
CN109305063B (zh) 绝缘腕臂装置
JP2003106324A (ja) 角根付ボルト用座金
KR200220181Y1 (ko) 비닐하우스용 곡부연결구
JP3018854U (ja) フレーム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