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3400U - 吊架 - Google Patents

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3400U
CN219823400U CN202320728871.XU CN202320728871U CN219823400U CN 219823400 U CN219823400 U CN 219823400U CN 202320728871 U CN202320728871 U CN 202320728871U CN 219823400 U CN219823400 U CN 219823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frame
hanger
rea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88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抱震
蒋小发
陈�全
赵建平
吴斌
郭钏
覃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88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3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3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3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的通用性及工作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架。
背景技术
对于多个工件进行组装装配时,通常通过吊架带动各个工件移动,例如在汽车在总装生产线的装配过程中,底盘生产线装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装配过程。底盘吊架作为底盘生产线重要组成之一,起到牢固稳定地支撑车身,方便员工在汽车底盘下安全装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吊架功能单一,使用固定支撑块把车吊装起来。这种吊架一般只针对单一型号规格的车型使用,导致吊架的通用性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吊架的通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架,该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架,包括:
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架体本体;及
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和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所述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后支撑件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所述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二后支撑件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不同。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第二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铰接,且所述第二后支撑件具有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外侧的非工作位及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内侧,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块,当所述第二后支撑件位于工作位时,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的下表面抵接。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后支撑件翻转的翻转装置。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与所述支撑架通过锁紧件锁紧,所述第一后支撑件具有支撑面外凸于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及支撑面滑动至所述支撑架位置的非工作位。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后支撑件的容置腔,当所述第一后支撑件位于非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后支撑件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于所述容置腔。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支撑架为能够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间距的伸缩装置。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滑轨及沿所述滑轨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滑轨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组件和所述后支撑组件一者安装在所述滑轨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伸缩装置伸缩量的电动调节装置。
可选地,在上述吊架中,所述架体本体包括顶部支撑架及安装在所述顶部支撑架相对两侧的支撑立杆,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与两个所述支撑立杆一一对应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提供的吊架中,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第二后支撑件,且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一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二后支撑件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即根据工件尺寸不同,选择通过第一后支撑件或第二后支撑件支撑,进而实现一个吊架支撑不同尺寸工件,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1-顶部支撑架、2-顶部连接件、3-支撑立杆、4-加强支撑板、5-滑轨、6-支撑块、7-前支撑组件、8-第一后支撑件、9-第二后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吊架,该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吊架包括架体本体和两个支撑装置,优选,两个支撑装置对称分布在架体本体中心线相对两侧,在具体组装时,支撑装置可以与架体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或者支撑与架体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装置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架体本体上,为了便于拆装,优选,支撑装置与架体本体可拆卸连接。
架体本体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具体的,行走机构带动整个吊架运动。架体本体作为整个吊架承载受力的部件,用于承载支撑装置及带输送件的重量。
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7、后支撑组件及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沿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支撑架上,具体的,前支撑组件7与支撑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为了避免后支撑组件在支撑工件时,受支撑架位置干扰,优选,前支撑组件7的支撑面位于支撑架内侧,即前支撑组件7的支撑面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空间。
为了提高支撑稳定型,优选,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的支撑面上分别均设有防滑层。
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8和第二后支撑件9,具体的,第一后支撑架和第二后支撑件9可以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即,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与另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时,两个支撑装置上的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即,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与另一个支撑装置上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为了避免后支撑组件在支撑工件时,受支撑架位置干扰,优选,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和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在进行支撑工件时,均位于支撑架内侧,即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和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的空间。
当需要进行工件运输或组装时,根据吊架上工件尺寸选择后支撑组件的第一后支撑件8或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吊架中,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8、第二后支撑件9,且当两个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一后支撑件8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时,两个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同,即根据工件尺寸不同,选择通过第一后支撑件8或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进而实现一个吊架支撑不同尺寸工件,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的通用性提高。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后支撑件9与支撑架铰接,且第二后支撑件9具有支撑面翻转至支撑架外侧的非工作位及支撑面翻转至支撑架内侧,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即当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第二后支撑件9不会对工件产生干扰。
当用于支撑汽车的壳体时,前支撑组件7主要用于固定车身的前横梁和前裙边,用于支撑和固定前车身部分的重量;后支撑组件主要用于固定车身的后横梁和后裙边,用于支撑和固定后车身部分的重量,有效防止汽车在走线过程中产生相对移动。所有车型前部均用左右设置的两个前支撑组件7支撑,车身后部根据车型选择左右设置第一后支撑件8或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例如,当使用车型1的时候,将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至支撑架外侧,通过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车型1,车型2和车型3时候,将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回来,通过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车型2和车型3。
由于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即可实现工作位与非工作位转换,操作便捷,有效地提高了吊架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优选,吊架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的翻转装置,具体的,通过翻转装置试下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翻转。具体的,翻转装置可以为伸缩缸或伸缩杆,具体的,伸缩缸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或者通过电机带动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例如电机输出轴带动齿轮传动组件转动,齿轮传动组件的输出齿轮与第二后支撑件9固定,且套设在第二后支撑件9铰接轴外侧,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传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后支撑件9转动,实现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具体的,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
为了提高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稳定性,优选,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块6,当第二后支撑件9位于工作位时,支撑块6与第二后支撑件9的下表面抵接。具体的,支撑块6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表面,具体的,支撑块6通过紧固件与支撑架固定设置。
为了避免第二后支撑件9进行工件支撑工作时,第一后支撑件8干扰,优选,第一后支撑件8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第一后支撑件8与支撑架通过锁紧件锁紧,锁紧件可以为螺纹紧固件或卡扣等。具体的,第一后支撑件8具有支撑面外凸于支撑架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及支撑面滑动至支撑架位置的非工作位。具体的,当第一支撑件位于非工作位时,第一支撑件滑动至支撑架底端。
优选,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后支撑件8的容置腔,当第一后支撑件8位于非工作位时,第一后支撑件8通过锁紧件锁紧于容置腔。具体的,容置腔可以为支撑架上设置的开口向上的腔体,或者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孔体结构。通过容置腔实现第一后支撑架8非工作时隐藏,避免对工件产生干扰。
为了进一步提高吊架通用性,优选,支撑架为能够沿吊架前后方向伸缩以调节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间距的伸缩装置。具体的,吊架还包括用于调节伸缩装置伸缩量的电动调节装置。电动调节装置可以为伸缩缸或伸缩杆。具体的,伸缩缸可以为气缸或液压杠等。在使用时,根据工件支撑位置,调整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长度。
伸缩装置包括滑轨5及沿滑轨5滑动的滑动件,滑轨5与架体本体固定连接,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一者安装在滑轨5上,另一者安装在滑动件上。当进行车体支撑时,根据车型轴距的定位卡点调整滑动件在滑轨5上的位置,进而使得前支撑组件7和后支撑组件的相对距离,来满足吊架支撑不同车型的轴距要求。同时,滑动件作为后支撑组件的固定物,承受着车身的一部分重力作用在具体使用时,通过电动调节装置通过PLC控制气缸推动滑动件到不同车型的卡点上。
架体本体包括顶部支撑架1及安装在顶部支撑架1相对两侧的支撑立杆3,两个支撑装置与两个支撑立杆3一一对应连接。具体的,为了提高吊架支撑稳定性,优选,顶部支撑架1与支撑立杆3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撑板4,加强支撑板4朝向顶部支撑架1与支撑立杆3凸出设置。具体的,顶部支撑架1上设有与行走机构连接的顶部连接件2。
本申请提供的吊架结合多个车型的车身结构和装配模块特点,既满足车身稳定固定要求,也满足多种车辆底盘模块零件的装配要求,整个工作过程安全、高效,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端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架体本体;及
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前支撑组件(7)、后支撑组件及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前支撑组件(7)和所述后支撑组件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后支撑件(8)和第二后支撑件(9);当两个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当两个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工件时,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支撑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与所述支撑架铰接,且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具有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外侧的非工作位及支撑面翻转至所述支撑架内侧,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的支撑块,当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位于工作位时,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的下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后支撑件(9)翻转的翻转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与所述支撑架通过锁紧件锁紧,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具有支撑面外凸于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工件的工作位及支撑面滑动至所述支撑架位置的非工作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的容置腔,当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位于非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后支撑件(8)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于所述容置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能够沿所述吊架前后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前支撑组件(7)和所述后支撑组件间距的伸缩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滑轨(5)及沿所述滑轨(5)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滑轨(5)与所述架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组件(7)和所述后支撑组件一者安装在所述滑轨(5)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滑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伸缩装置伸缩量的电动调节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本体包括顶部支撑架(1)及安装在所述顶部支撑架(1)相对两侧的支撑立杆(3),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与两个所述支撑立杆(3)一一对应连接。
CN202320728871.XU 2023-04-04 2023-04-04 吊架 Active CN219823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8871.XU CN2198234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8871.XU CN2198234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3400U true CN21982340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8871.XU Active CN219823400U (zh) 2023-04-04 2023-04-04 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3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5947B (zh) 一种前端模块合装夹具
CN203045257U (zh) 一种轻型卡车后桥和板簧分装台
CN219823400U (zh) 吊架
JP3140450U (ja) 熱溶着装置
CN216543174U (zh) 一种自行车托架及基于自行车托架的自动化回收拆解装置
CN211439865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生产用固定工装台
CN209776315U (zh) 踏板安装支架以及用于焊接踏板安装支架的焊接机
CN209921173U (zh) 踏板安装支架及用于焊接踏板安装支架的定位翻转机构
JP2564926Y2 (ja) 作業台車
CN210908765U (zh) 一种焊接模组的折叠翻转机构
CN217292149U (zh) 一种扶手箱装配设备
CN220281314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汽车架驶室线束支架
CN216636476U (zh) 一种轨道作业平台
CN215004171U (zh) 一种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台
CN217913807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安装台车
CN215465352U (zh) 一种汽车配件喷漆装置
CN216830697U (zh) 汽车遮阳板镜盖销轴压入工装
CN208789823U (zh) 多功能驾驶室托架
CN215558474U (zh) 汽车搬运系统
CN219484685U (zh) 后支架铆焊夹具
CN217257885U (zh) 一种注塑机射胶装置的支撑机构
CN21136116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天窗骨架用焊接装置
CN218519771U (zh) 一种汽车底盘安装用固定工装及agv
CN217201765U (zh) 走台板装置和工程车辆
CN21745367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与减速器装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