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3335U -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3335U
CN219803335U CN202320017110.3U CN202320017110U CN219803335U CN 219803335 U CN219803335 U CN 219803335U CN 202320017110 U CN202320017110 U CN 202320017110U CN 219803335 U CN219803335 U CN 219803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medium
substrate
generating artic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71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孝培
刘鸣
宋彬
李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71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3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3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3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产生制品包括衬底及设于衬底的介质部件,介质部件包括介质与支撑件,介质用于在受热时产生气溶胶,支撑件至少部分嵌设于介质中。一方面,支撑件能够避免衬底过度变形并与介质分离,以防止介质从衬底上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件嵌设于介质中,因此在衬底升温后,靠近衬底的内壁的介质会受热雾化,热量可经支撑件传递至支撑件内部的介质,以使内部的介质也一起雾化,使气溶胶产生制品稳定持续地产生气溶胶。

Description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产生制品并产生气溶胶的小型设备。气溶胶产生制品内具有能够生成气溶胶的介质,在加热介质时,介质容易因高温而从气溶胶产生制品内脱落,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无法持续稳定地产生气溶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至少用于解决介质易于从气溶胶产生制品内脱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包括衬底及介质部件,所述介质部件设于所述衬底,所述介质部件包括介质与支撑件,所述介质用于在受热时产生气溶胶,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介质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和所述介质部件均为筒状,所述衬底开设有贯通的腔体,并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内壁,所述介质部件收容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内壁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和所述介质部件均为片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金属丝网、条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柱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为铝箔,且所述衬底的厚度为[10.0μm,20.0μ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还包括与所述内壁相背的外壁,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壁的吸能件,所述吸能件用于吸收激光能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连接件及吸嘴。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介质部件的第一端,所述连接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连通。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吸嘴用于抽吸所述气溶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包括筒状的本体和过滤件,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本体的内腔与所述连接件的通孔连通,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并遮盖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的开口,所述过滤件用于过滤所述气溶胶中的杂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介质部件的第二端,所述支架开设有导气孔,以使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气孔的直径为[0.5mm,1.5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侧壁;所述支架的第一侧设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内,所述支架的侧壁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壁抵触,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开设安装槽,所述导气孔经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外界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及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介质以产生气溶胶。
本申请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支撑件能够支撑介质并使其与衬底抵触。一方面,支撑件能够避免衬底过度变形并与介质分离,以防止介质从衬底上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件嵌设于介质中,因此在衬底升温后,靠近衬底的内壁的介质会受热雾化,热量可经支撑件传递至支撑件内部的介质,以使内部的介质也一起雾化,使气溶胶产生制品稳定持续地产生气溶胶。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中衬底、介质部件及吸能件的展开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气溶胶产生制品中衬底、介质部件及吸能件在展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气溶胶产生制品;200、加热件;10、衬底;101、腔体;103、内壁;105、外壁;20、介质部件;201、介质部件的第一端;203、介质部件的第二端;205、介质部件的内腔;21、介质;23、支撑件;231、支撑件的外侧壁;233、支撑件的内侧壁;30、吸能件;40、连接件;41、通孔;50、吸嘴;51、本体;511、本体的第一端;513、本体的第二端;515、本体的内腔;517、开口;53、过滤件;60、支架;601、支架的第一侧;603、支架的第二侧;605、支架的侧壁;61、导气孔;6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及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包括衬底10及介质部件20。介质部件20设于衬底10,介质部件20包括介质21与支撑件23,介质21用于在受热时产生气溶胶,支撑件23嵌设于介质21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为能够经加热、超声或机械振荡等作用而生成气溶胶的结构。例如: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经加热组件直接加热而产生气溶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能够直接将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并经过热传递传导到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发出能够直接作用于需加热部分表面的电磁波、激光或热辐射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使接收到电磁波、激光或热辐射的区域温度升高。例如: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向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发出激光,激光照射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并使激光照射的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生成气溶胶。气溶胶是气态为连续相,固、液态为分散相的多相流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和介质部件20均为筒状,衬底10开设有贯通的腔体101,并包括位于腔体101内的内壁103。介质部件20收容于腔体101内并与内壁103抵触。
衬底10为能够容置并支撑介质部件20的结构,衬底10沿长度方向L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衬底10上的开口用于使气溶胶通过并连接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其他部件。衬底10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等。衬底10的导热性能较好,在衬底10受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衬底10能够向介质部件20传导热量,以使介质部件20中的介质21分散并挥发出微小的固态颗粒,固态颗粒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使用状态,衬底10为筒状结构,其中,该筒状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介质部件20设置于筒状结构的内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和介质部件20均为片状。
即,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制作形成之前,衬底10为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可卷绕形成筒状结构。制作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时,在一个例子中,片状结构的介质部件20平铺于片状结构的衬底10上,并使衬底10与介质部件20一同卷绕并形成空腔,该空腔即为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在另一个例子中,片状结构的衬底10先卷绕形成筒状结构的衬底10,片状结构的介质部件20先卷绕形成筒状结构的介质部件20,筒状结构的介质部件20可经筒状结构的衬底10的任意一端的开口安装于衬底10内。需要说明的是,没有特别说明时,本文所讨论的衬底10均为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筒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为不易发生形变的结构,例如:衬底10为铜片卷绕后形成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能够直接套设于介质部件20外。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为易于发生形变的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为铝箔,铝箔能够包裹在介质部件20的外侧壁上并直接与介质21抵触,以增大介质21与衬底10的接触面积,因此加热时介质21达到设定温度的速度更快,缩短从开始加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到产生气溶胶所需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铝箔的厚度为[10.0μm,20.0μm]。具体地,铝箔的厚度可为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5.5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或20.0μm中的任意值。在铝箔的厚度小于10.0μm时,铝箔表面容易发生破裂,一方面,衬底10的内壁103不能够很好地与介质21抵触,热量无法顺利传递到介质部件20,因此无法稳定持续地产生气溶胶。另一方面,由于衬底10较为脆弱,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整体安装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时,内部的介质部件20可能会发生损坏。在铝箔的厚度大于20.0μm时,铝箔需要接收更多的热量才能达到能够使介质21生成气溶胶的温度,一方面会减慢气溶胶的产生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因此,在铝箔的厚度为[10.0μm,20.0μm]时,一方面,介质部件20能够较快地达到预设温度,提升气溶胶生成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铝箔变形或损坏,可保证气溶胶的稳定产生,进而保证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正常运行。
介质部件20为能够产生气溶胶的元件。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使用状态,介质部件20为筒状结构。请结合图3,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制作形成之前,介质部件20为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可卷绕形成筒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没有特别说明时,本文所讨论的介质部件20均为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筒状结构。
介质部件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3。产生气溶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热、超声破碎、机械振荡等。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衬底10能够升温至设定温度,介质部件20能够接收衬底10传递来的热量,并能够快速形成气溶胶。介质部件20与衬底10之间为固定连接,因此介质部件20能够与衬底10一起转动,以使介质部件20的不同位置能够经衬底10对准加热组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定温度为[200℃,350℃]。具体地,设定温度可为:200℃、210℃、230℃、250℃、260℃、270℃、290℃、300℃、310℃、330℃、340℃、或350℃中的任意值。在设定温度小于200℃时,与衬底10接触的介质21分散为颗粒的程度较低,雾化效果不好,产生的气溶胶中所含的固体颗粒总数量较低,因此产生的气溶胶不能达到所需的浓度。在设定温度大于350℃时,与衬底10接触的介质21可能部分燃烧或发生焦化,并产生其他杂气,严重影响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使用。因此在设定温度为[200℃,350℃]时,介质21能够充分分解形成气溶胶,并且减少杂气的产生。
介质21为能够受热后分散为固态颗粒的混合物质,介质21的物理形态包括但不限于为粉末状结构、片状结构、絮状结构等。在介质21为粉末状结构的情况下,介质21能够喷涂于支撑件23上,以使介质21均匀覆盖支撑件23的外侧壁231和内侧壁233。在介质21为片状结构的情况下,介质21能够分别贴合于支撑件23的外侧壁231和内侧壁233。在介质21为絮状结构的情况下,介质21能够分别铺设于支撑件23的外侧壁231和内侧壁233。
请结合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介质21的厚度T为[0.20mm,0.50mm]。具体地,介质21的厚度T可为:0.20mm、0.23mm、0.25mm、0.28mm、0.30mm、0.33mm、0.35mm、0.36mm、0.40mm、0.45mm、0.47mm、或0.50mm中的任意值。在介质21的厚度T小于0.20mm时,介质21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受热时会很快分解为气溶胶,以使持续产生气溶胶的时间缩短,产生的气溶胶总量降低,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介质21的厚度T大于0.50mm时。靠近衬底10的内壁103的介质21首先雾化,但介质21靠近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的部分较晚受热雾化,首先雾化产生的气溶胶无法快速导出,可能会导致衬底10或支撑件23的变形。因此在介质21的厚度T为[0.20mm,0.50mm]时,一方面能够产生足量的气溶胶供给使用者抽吸,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气溶胶快速导出,避免衬底10或支撑件23变形。
支撑件23为支撑介质21并使介质21与衬底10的内壁103紧密贴合的结构。支撑件23沿支撑件23的长度方向(与衬底10的长度方向L一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支撑件23两端的开口与衬底10两端的开口分别连通,以使产生的气溶胶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3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且支撑件23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衬底10的内轮廓尺寸,以使支撑件23能够安装于衬底10的内腔。支撑件2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等,只需要满足支撑件23的横截面形状与衬底10的横截面形状保持一致即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3为具有镂空结构的金属丝网、条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柱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支撑件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铁丝、金属合金等能够弯折发生一定程度形变的材料。在介质21为粉末状结构或絮状结构的情况下,不仅筒状结构的支撑件23的相背两侧有介质21,支撑件23的镂空处也可填充有介质21,一方面能加大气溶胶产生量,另一方面能增加热传导效率。在介质21为片状结构的情况下,支撑件23的镂空处可方便先生成的气溶胶的传导。在制作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时,可将铝箔材质的片状结构的衬底10平铺于安装平台上,然后将金属网状的支撑件23平铺设于衬底10上,由于支撑件23的两侧都喷涂有粉末状的介质21,因此支撑件23被介质21包裹,且介质21能够直接与衬底10的一侧抵触。铺设完成后衬底10和支撑件23一起卷成中轴线重合的空心圆筒状结构。
支撑件23能够支撑介质21并使其与衬底10抵触。一方面支撑件23能够避免衬底10变形并与介质21分离,防止介质21从衬底10上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件23嵌设于介质21中,因此在衬底10升温后,靠近衬底10的内壁103的介质21会受热雾化,同时热量可经支撑件23传递至支撑件23内部的介质21,以使内部的介质21也一起雾化,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溶胶的量,减少产生相同量的气溶胶所需的时间。
请参阅图3及图4,并结合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衬底10还包括与内壁103相背的外壁105,气溶胶产生制品100还包括设置于外壁105的吸能件30,吸能件30用于吸收激光能量。
吸能件30为能够吸收大部分经加热组件传导的激光能量的结构。在吸能件30吸收激光能量后,吸能件30将激光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并传递至衬底10。与激光直接照射衬底10的方案相比,吸能件30能够使衬底10迅速升温,减少加热衬底10所需的时间,提升介质部件20的气溶胶产生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能件30为可拆卸地贴合于衬底10的外壁105的柔性薄膜状结构,且吸能件30可为黑色,以减少激光在吸能件30表面发生的反射,进而减少能量损失。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吸能件30为不可拆卸地固定于衬底10的外壁105的黑色涂层。在一个例子中:黑色涂层可为直接涂布在衬底10的外壁105的含碳材料。在另一个例子中,黑色涂层可为衬底10经阳极氧化后在衬底10的外壁105表面形成的氧化层。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还包括连接件40及吸嘴50。连接件40安装于介质部件20的第一端201,连接件40开设有通孔41,通孔41与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连通。吸嘴50安装于连接件40,吸嘴50用于抽吸气溶胶。
连接件40大致为用于连接介质部件20和吸嘴50的环状结构,通孔41用于供气溶胶通过,并且减少气溶胶与连接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气溶胶冷凝于连接件40上。连接件40的耐热性能较好,因此在接触到高温的气溶胶时不会发生变形。连接件4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醚醚酮(PEEK)、聚乳酸(PLA)、硅胶、硬纸等不含有害物质的硬质材料。
吸嘴50大致为两端设有开口517的筒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嘴50能够与介质部件20的第一端201抵触,避免气溶胶或空气经二者的连接处在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内外发生交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嘴50和介质部件20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件40能够封堵该间隙。
在一个例子中,吸嘴50的内轮廓尺寸大于连接件40的外轮廓尺寸,因此吸嘴50能够套设于连接件40的外壁105,并且吸嘴50的内壁能与连接件40的外壁抵触并密封,防止气溶胶经连接处流出。在另一个例子中,吸嘴50的外轮廓尺寸小于连接件40的内轮廓尺寸,因此吸嘴50能够插接于连接件40的通孔41内,并且吸嘴50的外壁能够与连接件40的内壁抵触并密封。在使用者抽吸气溶胶的情况下,介质部件20内产生的气溶胶能够经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和连接件40的通孔41流入吸嘴50内。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嘴50包括筒状的本体51和过滤件53,本体51的第一端511与连接件40连接,本体51的内腔515与连接件40的通孔41连通,过滤件53设于本体51的第二端513,并遮盖本体51的第二端513的开口517,过滤件53用于过滤气溶胶中的杂气。
本体51为能够供气溶胶通过的结构。本体5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3。与本体51的第二端513相比,本体51的第一端511更靠近介质部件20的第一端201。本体5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硬纸、聚乳酸(PLA)等。
过滤件53为能够阻挡部分颗粒物并吸附和过滤杂气的结构。构成过滤件5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醋酸纤维、聚丙烯、活性炭等。
过滤件53大致为柱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件53安装于本体51的内腔515中,并且过滤件53的外壁与本体51的内壁抵触,以使气溶胶和空气仅能必须经过过滤件53才能进出滤嘴5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件53开设有连接槽,过滤件53能够经连接槽盖设于本体51的第二端513并与本体51配合,以使本体51的第二端513的开口517被完全遮盖,具体地,连接槽的轮廓尺寸与本体51的第二端513的外轮廓尺寸相适应,本体51的第二端513的外壁与连接槽的内壁抵接。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还可包括支架60。支架60安装于介质部件20的第二端203,支架60开设有导气孔61,以使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与外界连通,导气孔61的直径为[0.5mm,1.5mm]。
支架60为能够至少部分遮挡介质部件20的第二端203的开口的结构。在使用者抽吸气溶胶的情况下,空气可经导气孔61进入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以使空气与介质21挥发出的固体颗粒混合形成气溶胶,并且空气能够推动气溶胶经吸嘴50和过滤件53流出,以供使用者抽吸。
导气孔61一方面能够供气体进入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以使内外气压平衡,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吸阻。吸阻为抽吸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时的阻力,在一定大气环境下,以一定流量的气流通过介质部件20时,介质部件20两端的静压力差可用来表示吸阻。吸阻实际反映的是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内气流的畅通程度。具体地,导气孔61的直径可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或1.5mm中的任意值。在导气孔61的直径小于0.5mm时,抽吸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时的阻力较大,抽吸时空气的进气量较小,导致抽吸不顺畅甚至无法抽吸气溶胶。在导气孔61的直径大于1.5mm时,抽吸时空气的进气量过大,导致气溶胶的浓度较低,影响口感。因此,在导气孔61的直径为[0.5mm,1.5mm]时,抽吸气溶胶产生制品100时的吸阻大小适中,一方面使用者能够顺畅地抽吸气溶胶,另一方面能够使气溶胶的浓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良好的口感。
请参阅图1及图2,并结合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架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601和第二侧603,以及连接第一侧601和第二侧603的侧壁605。支架60的第一侧601设于介质部件20的内腔205内,支架60的侧壁605与介质部件20的内壁抵触,支架60的第二侧603开设安装槽63,导气孔61经安装槽63与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60能与介质部件20内的介质21抵触,避免气溶胶流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60套设于衬底10,且支架60能与衬底10的外壁105抵触。安装槽63大致为向介质部件20的内侧凹陷形成的空间结构,安装槽63用于连接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其他部件。安装槽6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椭圆形、规则的多边形、不规则的多边形等。
请参阅图1及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及加热件200。加热件200能够加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并使其产生气溶胶。加热件200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感应加热器、激光加热器、电阻加热器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00能够相对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移动或转动并改变其与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对应位置,以使加热件200能够分别加热位于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不同位置的介质21(图3示)并产生气溶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制品100能够相对加热件200移动或转动,以使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的不同位置的介质21能够分别对准加热件200,并使其受热形成气溶胶。
综上,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3能够支撑介质21并使其与衬底10抵触。一方面,支撑件23能够避免衬底10过度变形并与介质21分离,以防止介质21从衬底10上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件23嵌设于介质中21,因此在衬底10升温后,靠近衬底10的内壁103的介质21会受热雾化,热量可经支撑件23传递至支撑件23内部的介质21,以使内部的介质21也一起雾化,使气溶胶产生制品100稳定持续地产生气溶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及
介质部件,所述介质部件设于所述衬底,所述介质部件包括介质与支撑件,所述介质用于在受热时产生气溶胶,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介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和所述介质部件均为筒状,所述衬底开设有贯通的腔体,并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内壁,所述介质部件收容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内壁抵触;或
所述衬底和所述介质部件均为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金属丝网、条状结构、块状结构或柱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铝箔,且所述衬底的厚度为[10.0μm,2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还包括与所述内壁相背的外壁,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壁的吸能件,所述吸能件用于吸收激光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介质部件的第一端,所述连接件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连通;及
吸嘴,安装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吸嘴用于抽吸所述气溶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包括筒状的本体和过滤件,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本体的内腔与所述连接件的通孔连通,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并遮盖所述本体的第二端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制品还包括:
支架,安装于所述介质部件的第二端,所述支架开设有导气孔,以使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气孔的直径为[0.5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侧壁;所述支架的第一侧设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腔内,所述支架的侧壁与所述介质部件的内壁抵触,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开设安装槽,所述导气孔经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外界连通。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制品;及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介质以产生气溶胶。
CN202320017110.3U 2023-01-04 2023-01-04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9803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10.3U CN2198033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10.3U CN2198033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3335U true CN219803335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0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7110.3U Active CN2198033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3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42654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US20230270170A1 (en) Atomiz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O2023060934A1 (zh) 一种储温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3124517A1 (zh) 气溶胶生成基质带、气溶胶生成基质盒及雾化装置
CN219803335U (zh)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1580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1248334A1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216601677U (zh)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2042335A1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US20230200441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vaporizer
CN217284810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WO2023273508A1 (zh) 雾化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568352U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JP7308563B2 (ja) 高効率補強式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霧化装置
CN211882204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
WO202114277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8889257U (zh)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043796U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20875909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07941A1 (zh) 气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36009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57579U (zh) 气溶胶产生制品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