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6957A -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6957A
CN115226957A CN202210939594.7A CN202210939594A CN115226957A CN 115226957 A CN115226957 A CN 115226957A CN 202210939594 A CN202210939594 A CN 202210939594A CN 115226957 A CN115226957 A CN 115226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ylinder
heat
heat insulatio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95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6957B (zh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李健
陈时凯
曾维林
吴顺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95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6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6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6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6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6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包括加热筒、加热件、锁热单元和隔热单元,加热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加热件贴附设置在加热筒的外周面上,隔热单元套设在加热件上,锁热单元位于加热件和隔热单元之间,隔热单元与加热筒间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第一筒体上,出气口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底部;本申请的加热组件,加热件可对加热筒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直接加热,减少热量传播路径,气流通道内的热气可经出气口进入到可抽吸材料内部,使热气对可抽吸材料的内部进行加热,通过气流加热及传导加热结合的方式,提高加热效率,锁热单元和隔热单元可减少气流通道内的热量沿径向往外围的传导,减少热量损失。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壳体、加热组件和供电组件,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可抽吸材料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两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可抽吸材料可为例如香烟、雪茄等烟制品。加热组件设置在气流通道内,且加热组件与供电组件电连接,当供电组件对加热组件进行供电时,加热组件可对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加热。加热后的气体通过与可抽吸材料接触,使可抽吸材料在受热后可产生供使用者吸食的烟雾(气溶胶)。
然而,为使可抽吸材料不会直接燃烧,加热组件大多设置在可抽吸材料的下方,通过产生的热气对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而不会与可抽吸材料直接接触。这导致加热组件发出的热量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损失,仅有部分热量能被可抽吸材料产品接收,热量的其余部分会沿气流通道的径向往外围传导,进而消散掉,导致热量的利用效率较低。进而导致供电组件耗电快,使用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热量利用率低问题,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包括:
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沿所述加热筒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外周面上;
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单元套设在所述加热件上,所述隔热单元与所述加热筒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
锁热单元,所述锁热单元环绕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外侧,且所述锁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隔热单元之间,所述锁热单元靠近所述加热件的侧面上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和所述第二隔热件均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隔热件套设在所述加热筒上,所述第二隔热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热件上,第二隔热件的内侧也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双层隔热结构,可提高隔热效果,同时可使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间的空间为真空状态,进一步保证隔热单元的隔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为弯折形状,且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加热筒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外周面上,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弯折形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气体在气流通道内流动时的路径长度,以及气体与加热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顶部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所述隔热单元具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顶部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内,并对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封闭,所述加热筒设置在所述顶部密封件和所述底部密封件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顶部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保证隔热单元与加热筒间的密封效果,减少热量流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为上宽下窄的锥形体结构,且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面与所述顶部密封件连通,且所述顶部密封件的内径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径。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锥形体的上宽下窄结构,并使顶部密封件的内径大于第一筒体的内径,使可抽吸材料在夹持在加热筒内后,第二筒体可不与可抽吸材料接触,顶部密封件内的空气可经第二筒体进入到进气口内,进而进入到气流通道的内部。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及上述加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腔,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相通的固定口,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加热筒与所述固定口连通。
上述雾化装置,通过外壳对加热组件进行容纳,使加热组件通过外壳得到遮挡保护。
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加热组件,通过将加热件贴附在加热筒的外周面上,使加热件散发的热量可直接传导到加热筒上,进而对夹持在加热筒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直接加热,减少热量传播路径,提高加热效果;通过在加热筒上套设隔热单元和锁热单元,使隔热单元和锁热单元减少气流通道内的热量沿径向往外围的传导,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通过使加热件位于气流通道内,使加热件在对加热筒进行加热的同时也对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后续使用者在给与可抽吸材料吸力时,气流通道内的热气可经出气口进入到可抽吸材料内部,使热气对可抽吸材料的内部进行加热。即,本申请采用气流加热及传导加热结合的方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另外,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可以在接收加热件散发的热量的同时被激发,进而辐射出具有加热效果的远红外线,辅助加热组件对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加加热组件的热利用率,减少热量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加热件与加热筒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加热件与加热筒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加热件与加热筒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加热筒与底部密封件间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底部密封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加热筒;
111、第一筒体;112、第二筒体;
12、顶部密封件;
121、第一密封座;
1211、第一密封环;1212、第一环形延伸部;1213、第二环形延伸部;
122、第二密封座;
1221、第二密封环;1222、第三环形延伸部;1223、第四环形延伸部;
13、底部密封件;
131、第三密封座;
1311、第一环形阶梯面;1312、第二环形阶梯面;1313、第三环形阶梯面;
132、第四密封座;
133、第一密封圈;
134、第二密封圈;
135、插件;
136、插槽;
137、卡件;
14、凸边结构;
15、槽结构;
16、固定槽;
17、狭槽;
18、凸环结构;
19、通气槽;
2、加热件;
3、隔热单元;
31、第一隔热件;32、第二隔热件;
4、气流通道;
41、进气口;
42、出气口;
5、锁热单元;
51、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
6、外壳;
61、固定口;
7、供电组件;
8、固定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香烟或雪茄等可抽吸材料,使可抽吸材料的至少一种成分受热挥发或释放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
参阅图1至图3,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1、加热件2、锁热单元5和隔热单元3。其中,加热筒1用于固定可抽吸材料,加热件2用于对加热筒1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隔热单元3和锁热单元5用于减少加热件2的热量流失,使热量保持在加热装置内部,提高热量利用率。
在具体设置时,加热筒1包括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第一筒体111设置在第二筒体112的底部。其中,加热筒1的长度小于可抽吸材料的长度。使得可抽吸材料在插入至加热筒1内后,有一部分位于加热筒1的外侧,使用者可将该部分置于口腔内,进而对可抽吸材料生成的气溶胶进行吸食。第一筒体111的内径与可抽吸材料的外径一致,保证加热筒1对可抽吸材料的加持效果。第二筒体112的内径大于可抽吸材料的外径,保证空气可进入第二筒体112与可抽吸材料间的空隙。另外,加热筒1可选用绝缘处理后的金属、碳化硅陶瓷和其它非金属的高导热材料,保证加热速率。
加热件2沿加热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加热件2可与供电组件7电连接,通过供电组件7对加热件2进行供电,使加热件2在通电后进行发热,对加热筒1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直接加热,使可抽吸材料产生气溶胶。其中,加热件2可采用如镍、铬、镍铬铝合金、不锈钢等电热材料制成的加热丝,也可采用印制发热线路。
隔热单元3为内部中空结构,隔热单元3套设在加热筒1上。具体地,隔热单元3呈管状形状,并沿加热筒1的径向方向套设在加热件的外表面上。隔热单元3可采用例如聚酰亚胺、铁氟龙、硒磷胶、聚苯硫醚、聚醚醚酮或聚砜类树脂等非金属耐温材质制备。隔热单元3与加热筒1间设有气流通道4,加热件2位于气流通道4内,气流通道4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41和至少一个出气口42,进气口41通过加热筒1与大气连通,出气口42与加热筒1连通。具体地,进气口41设置在第一筒体111上,出气口42设置在第二筒体112的底部,当可抽吸材料夹持在加热筒1内时,出气口42位于可抽吸材料下方,进气口41位于可抽吸材料的旁侧并于可抽吸材料存在一定空隙。使用者在给与可抽吸材料吸力时,加热筒1外侧的空气可经该空隙进入到进气口41内,并经进气口41进入气流通道4内,使气流通道4内的热气可经出气口42吸入到可抽吸材料内,并连同生成的气溶胶被使用者吸出。另外,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的外形不限制于长方形,也可以用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
锁热单元5环绕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且锁热单元5位于加热件2和隔热单元3之间,锁热单元5靠近加热件2的侧面上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具体地,锁热单元5呈管状形状,并沿加热筒1的径向方向套设在加热筒1的外表面上。加热件2位于锁热单元5的内侧,隔热单元3位于锁热单元5的外侧。加热筒1的中轴线与锁热单元5的中轴线及隔热单元3的中轴线重合。由于加热件2在对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时,气流通道4内的热量会经沿径向往外围传导,因此通过锁热单元5可对热量进行阻挡,减少热量沿径向往外围的传导,辅助隔热单元3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锁热单元5为内部中空结构,锁热单元5套设在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锁热单元5的内周面上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完全覆盖在锁热单元5的内周面上。具体地,红外反射涂层可采用红外反射材料喷涂在锁热单元5的内表面上固化得到。红外反射涂层在被加热件2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时可辐射具有加热效用的远红外线,进而辅助加热组件对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红外反射薄膜可以采用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薄膜,比如氧化锌薄膜、石墨烯薄膜、或者掺杂有稀土金属的氧化铟薄膜等。红外反射薄膜可贴附在锁热单元5的内侧面上。红外反射薄膜在被加热组单元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时可辐射具有加热效用的远红外线,进而辅助加热组件对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将加热件2贴附在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使加热件2散发的热量可直接传导到加热筒1上,进而对夹持在加热筒1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直接加热,减少热量传播路径,提高加热效果;通过在加热筒1上套设隔热单元3和锁热单元5,使隔热单元3和锁热单元5可协同减少气流通道4内的热量沿径向往外围的传导;同时通过使加热件2位于气流通道4内,使加热件2在对加热筒1进行加热的同时也对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后续使用者在给与可抽吸材料吸力时,气流通道4内的热气可经出气口42进入到可抽吸材料内部,使热气对可抽吸材料的内部进行加热。即,本申请采用气流加热及传导加热结合的方式,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另外,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可以在接收加热件2散发的热量的同时被激发,进而辐射出具有加热效果的远红外线,辅助加热组件对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加加热组件的热利用率,减少热量流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单元3包括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第一隔热件31套设在加热筒1上,第二隔热件32套设在第一隔热件31上,第一隔热件31为透明材质,第二隔热件32的内侧也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具体地,第一隔热件31呈管状形状,第二隔热件32包括套筒结构、第一环形连接结构和第二环形连接结构。套筒结构的内径大于第一隔热件31的外径,套筒结构套设在第一隔热件31外侧,套筒结构的中轴线与第一隔热件31的中轴线一致。使得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间具有空隙。第一环形连接结构和第二环形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套筒结构的两个开口上,且第一环形连接结构和第二环形连接结构分别与第一隔热件31的两侧连接。使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间的具有一密封的腔体。该腔体可设置为真空腔体,进一步保证隔热单元3的隔热效果。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设置双层隔热结构,可提高隔热效果,同时可使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间的空间为真空状态,进一步保证隔热单元3的隔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11的外侧面上环绕设有凸边结构14,气流通道4由相邻两个凸边结构14之间的间隙配合形成,加热件2设置在气流通道4的内侧。即,相邻两个凸边结构14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筒体111的外侧面围成槽结构15,加热件2设置在槽结构15内,气流通道4由槽结构15和锁热单元5的内壁配合围成。具体地,气流通道4为弯折形状,且气流通道4沿加热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采用在管状的锁热单元5或隔热单元3的内壁加工形成气流通道4。参阅图4,基于更加优选的形状和构造,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通道4螺旋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面上。采用沿围绕加热筒1的螺旋方向延伸的形状设计,提升与扩散热量的接触面积。参阅图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将加热筒1沿圆周方向展开后,气流通道4采用迂回、弯折的方式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面上。有效增加气流流动的距离,提升对热量回收的利用效果。另外,锁热单元5的外侧面和隔热单元3的内侧面间具有间隙。
上述加热组件,弯折形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气体在气流通道4内流动时的路径长度,以及气体与加热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2具有与供电组件7电连接的连接引脚,当供电组件7位于隔热单元3外侧时,该连接引脚穿过隔热单元3并与供电组件7电连接,使供电组件7可对加热件2进行供电。加热件2沿加热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且加热件2位于气流通道4的内侧。基于更加优选的形状和构造,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44螺旋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面上,加热件2螺旋设置在气流通道4的内侧。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加热筒1沿圆周方向展开后,气流通道4采用迂回、弯折的方式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面上,加热件2采用迂回、弯折的方式设置在气流通道4的内侧。参阅图6,又一实施例中,加热件2螺旋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侧面上,气流通道4由螺旋状的加热件2与加热筒1配合形成。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使加热件2位于气流通道4的内侧,使加热件2可对流经气流通道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气流通道4可起到对加热件2进行支撑固定的作用,保证加热件2在加热筒1上的稳固性。
重新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隔热单元3具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内,并对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封闭,加热筒1设置在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之间。具体地,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分别设置在隔热单元3的顶面和底面上,顶部密封件12上设有供可抽吸材料插入的插口,可抽吸材料可通过该插口插入至加热筒1内部。加热件2设置在加热筒1的外表面上,锁热单元5两端分别与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连接,隔热单元3的两端分别与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连接。其中,加热筒1可采用碳化硅陶瓷,也可以各种绝缘处理后的金属和其它非金属的材料。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保证隔热单元3与加热筒1间的密封效果,使气流通道4处于密封空间内,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散发和热量流失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筒体11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体结构,且第二筒体112的顶面与顶部密封件12连通,顶部密封件12的内径和第二筒体112的内径均大于第一筒体111的内径。具体地,顶部密封件12、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第二筒体112具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二筒体112通过第一通口与顶部密封件12连通,第一通口的内径与顶部密封件12的内径一致。第二筒体112通过第二通口与第一筒体111连通,第二通口的内径与第一筒体111的内径一致及可抽吸材料的内径一致。第一通口的面积大于第二通口的面积。顶部密封件12的中轴线与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的中轴线重合。另外,顶部密封件12包括第一密封座121和第二密封座122,第一密封座121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口的内侧面抵接,第二密封座122设置在第一密封座121的底部,且第二密封座122的底面与加热筒1的顶面及锁热单元5的顶面抵接,第二密封座122的外侧面与隔热单元3的内侧面抵接。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使锥形体上宽下窄的结构,并使顶部密封件12的内径大于第一筒体111的内径,使可抽吸材料在夹持在加热筒1内后,第二筒体112可不与可抽吸材料接触,顶部密封件12内的空气可经第二筒体112进入到进气口41内,进而进入到气流通道4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筒1为内部中空结构,底部密封件13的顶面插入至加热筒1的底部。具体地,底部密封件13的顶部具有内部中空的凸台结构,第一筒体的底部具有固定槽,且固定槽的深度小于凸台结构的高度,凸台结构的内径小于加热筒1的内径,凸台结构的顶部插入至固定槽内部,出气口42位于凸台结构与第一筒体11之间。
上述加热组件,通过使凸台结构的内径小于加热筒1的内径,使可抽吸材料在夹持在加热筒1内后,底部密封件13顶面的凸台结构可对夹持在加热筒1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支撑,保证可抽吸材料在加热筒1内的稳固性。同时通过将出气口42设置在凸台结构与第一筒体11之间,使出气口42与加热筒1相通,气流通道4内的加热气体可经出气口42进入到加热筒1内部,进而使加热气体经可抽吸材料的底面进入到可抽吸材料的内部。且由于凸台结构的内径小于加热筒1的内径,因此经出气口42进入的热气可从可抽吸材料的底面中部进入。
一并参阅图7至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顶部密封件12包括第一密封座121和第二密封座122,第一密封座121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口的内侧面抵接,第二密封座122设置在第一密封座121的底部,且第二密封座122的底面与加热筒1的顶面及锁热单元5的顶面抵接,第二密封座122的外侧面与隔热单元3的内侧面抵接。其中,第一密封座121包括第一密封环1211、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和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套设在第一密封环1211的外侧面中部,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套设在第一密封环1211的外侧面底部,第二密封座122包括第二密封环1221、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的外侧面与第二密封环1221的内侧面顶部连接,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的外侧面与第二密封环1221的内侧面底部连接,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抵接在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固定帽8之间,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抵接在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之间。该结构可有效保证顶部密封件12的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部密封件13包括第三密封座131和第四密封座132,第三密封座131的底部设有插件135,第四密封座132的顶部设有插槽136,插件135卡固在插槽136上,第三密封座131和第四密封座13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33和第二密封圈134,且第一密封圈133与锁热单元5的内侧壁抵接,锁热单元5的底面与第三密封座131抵接,第二密封圈134与隔热单元3的内侧壁抵接,隔热单元3的底面与第四密封座132抵接。其中,第三密封座131为环形阶梯结构,且第三密封座131从上到下具有第一环形阶梯面1311、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和第三环形阶梯面1313,第一密封圈133的内侧壁上设有卡件137,第一密封圈133套设在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上,且卡件137卡固在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上,第一筒体111的底部具有固定槽16,第三密封座131的第一环形阶梯面1311插入至固定槽16内部,第三密封座131的顶部设有狭槽17,出气口42由狭槽17与第一密封圈133的顶部及加热筒1的底壁配合围成,第一筒体111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凸环结构18,凸环结构18沿纵向开设有通气槽19,通气槽19连通狭槽17。该结构可有效保证底部密封件13的密封效果。
一并参阅图10至图12,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6及上述加热组件,外壳6内设有安装腔,外壳6上设有与安装腔相通的固定口61,加热组件设置在外壳6内部,且加热筒1与固定口61连通。具体地,固定口61设置在外壳6的顶部,外壳6通过固定口61与顶部密封件12连通。固定口61的中轴线与顶部密封件12的中轴线重合,固定口61的内径与顶部密封件12的内径一致。另外,固定帽8抵接在外壳6的内顶壁上,并与固定口61相通,使顶部密封件12可不会直接与外壳6接触。
上述雾化装置,通过外壳6对加热组件进行容纳,使加热组件通过外壳6得到遮挡保护。使用者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可将可抽吸材料的一端穿过固定口61并插入至加热筒1的加热筒1内,然后通过加热件2对气流通道4及加热筒1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使可抽吸材料受热产生气溶胶。之后使用者可将可抽吸材料的另一端置于口腔内,并给与可抽吸材料吸力。将气流通道4内的热气经出气口42吸入到可抽吸材料内部,使热气在对可抽吸材料内部进行加热的同时,可携带气溶胶被使用者吸出。同时,外壳6外部的空气可依次经固定口61和进气口41进入到气流通道4内,对气流通道4内缺失的空气进行补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筒(1),所述加热筒(1)包括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所述第一筒体(111)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112)的底部,所述第一筒体(111)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筒体(112)内径;
加热件(2),所述加热件(2)沿所述加热筒(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加热筒(1)的外周面上;
隔热单元(3),所述隔热单元(3)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隔热单元(3)套设在所述加热件(2)的外侧面上,所述隔热单元(3)与所述加热筒(1)间设有气流通道(4),所述加热件(2)位于所述气流通道(4)内,所述气流通道(4)具有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所述进气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1)上,所述出气口(42)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112)的底部;
锁热单元(5),所述锁热单元(5)环绕设置在所述加热筒(1)的外侧,且所述锁热单元(5)位于所述加热件(2)和所述隔热单元(3)之间,所述锁热单元(5)靠近所述加热件(2)的侧面上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单元(3)包括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2),所述第一隔热件(31)和所述第二隔热件(3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隔热件(31)套设在所述加热筒(1)上,所述第二隔热件(32)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热件(31)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热件(31)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隔热件(32)的内侧也设有红外反射涂层或红外反射薄膜(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11)的外侧面上环绕设有凸边结构(14),相邻两个所述凸边结构(14)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筒体(111)的外侧面围成槽结构(15),所述加热件(2)设置在所述槽结构(15)内,所述气流通道(4)由所述槽结构(15)和所述锁热单元(5)的内壁配合围成,所述锁热单元(5)的外侧面和所述隔热单元(3)的内侧面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所述隔热单元(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顶部密封件(12)和底部密封件(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内,并对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封闭,所述加热筒(1)设置在所述顶部密封件(12)和所述底部密封件(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11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体结构,且所述第二筒体(112)的顶面与所述顶部密封件(12)连通,且所述顶部密封件(1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111)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密封件(12)包括第一密封座(121)和第二密封座(122),所述第一密封座(12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的内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座(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121)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密封座(122)的底面与所述加热筒(1)的顶面及所述锁热单元(5)的顶面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座(122)的外侧面与所述隔热单元(3)的内侧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座(121)包括第一密封环(1211)、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和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所述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1211)的外侧面中部,所述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1211)的外侧面底部,所述第二密封座(122)包括第二密封环(1221)、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所述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221)的内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221)的内侧面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延伸部(1212)抵接在所述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固定帽(8)之间,第二环形延伸部(1213)抵接在所述第三环形延伸部(1222)和所述第四环形延伸部(12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密封件(13)包括第三密封座(131)和第四密封座(132),所述第三密封座(131)的底部设有插件(135),所述第四密封座(132)的顶部设有插槽(136),所述插件(135)卡固在所述插槽(136)上,所述第三密封座(131)和所述第四密封座(132)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133)和第二密封圈(134),且所述第一密封圈(133)与所述锁热单元(5)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锁热单元(5)的底面与所述第三密封座(131)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圈(134)与所述隔热单元(3)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隔热单元(3)的底面与所述第四密封座(132)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座(131)为环形阶梯结构,且所述第三密封座(131)从上到下具有第一环形阶梯面(1311)、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和第三环形阶梯面(1313),所述第一密封圈(133)的内侧壁上设有卡件(137),所述第一密封圈(133)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上,且所述卡件(137)卡固在所述第二环形阶梯面(1312)上,所述第一筒体(111)的底部具有固定槽(16),所述第三密封座(131)的第一环形阶梯面(1311)插入至所述固定槽(16)内部,所述第三密封座(131)的顶部设有狭槽(17),所述出气口(42)由所述狭槽(17)与所述第一密封圈(133)的顶部及所述加热筒(1)的底壁配合围成,所述第一筒体(111)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凸环结构(18),所述凸环结构(18)沿纵向开设有通气槽(19),所述通气槽(19)连通所述狭槽(17)。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6)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外壳(6)内设有安装腔,外壳(6)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相通的固定口(61),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部,且所述加热筒(1)与所述固定口(61)连通。
CN202210939594.7A 2022-08-05 2022-08-05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115226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9594.7A CN115226957B (zh) 2022-08-05 2022-08-05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9594.7A CN115226957B (zh) 2022-08-05 2022-08-05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6957A true CN115226957A (zh) 2022-10-25
CN115226957B CN115226957B (zh) 2024-09-17

Family

ID=8367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9594.7A Active CN115226957B (zh) 2022-08-05 2022-08-05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69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021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南昌大学 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艾灸针灸联合治疗仪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35710A1 (en) * 2016-08-03 2018-02-08 David Desi ROBLES Water pipe converter
WO2018214065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储油组件和雾化器
CN209677358U (zh) * 2019-01-23 2019-11-26 深圳市盛祥同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雾化芯上盖
WO2022003946A1 (ja) * 2020-07-03 2022-01-06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デバイスおよび加熱システム
CN216601677U (zh) * 2021-12-31 2022-05-27 深圳华宝协同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DE202022000890U1 (de) * 2022-04-08 2022-07-22 Benedikt Thomas Kraft Vaporizer zur Verdampfung eines Inhalationsmediums zur Inhal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35710A1 (en) * 2016-08-03 2018-02-08 David Desi ROBLES Water pipe converter
WO2018214065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储油组件和雾化器
CN209677358U (zh) * 2019-01-23 2019-11-26 深圳市盛祥同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雾化芯上盖
WO2022003946A1 (ja) * 2020-07-03 2022-01-06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デバイスおよび加熱システム
CN216601677U (zh) * 2021-12-31 2022-05-27 深圳华宝协同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DE202022000890U1 (de) * 2022-04-08 2022-07-22 Benedikt Thomas Kraft Vaporizer zur Verdampfung eines Inhalationsmediums zur Inhal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021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南昌大学 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艾灸针灸联合治疗仪
CN116270212B (zh) * 2023-05-17 2023-10-24 南昌大学 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艾灸针灸联合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6957B (zh) 202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8364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18441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O2023231649A1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EP336043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3133559A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CN21191054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5067565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114158776A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06886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US20220287367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thereof
WO2022194279A1 (zh) 加热机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70166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03056U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CN21716110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112617285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7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2233280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270615U (zh) 雾化芯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847409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2956750A (zh) 雾化芯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EP4156998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CN22108274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37452A1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