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1677U -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01677U CN216601677U CN202123451140.5U CN202123451140U CN216601677U CN 216601677 U CN216601677 U CN 216601677U CN 202123451140 U CN202123451140 U CN 202123451140U CN 216601677 U CN216601677 U CN 2166016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enerating system
- operated aerosol
- inner shell
- aeros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8—Fluid transfer means, e.g. pumps
- A24F40/485—Valves; Aper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内壳组件、发热元件和外壳。发热元件设于内壳组件的安装腔内,用于对容纳部内的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外壳套设于内壳组件的外部,外壳的底部与内壳组件的底部密封连接,外壳与内壳组件限定形成进气道,外壳与内壳组件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分别与安装腔和进气道连通。本申请提供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在进行吸气溶胶生成制品时,外部的常温气体进入到气流通道内,将气流通道内的高温气体置换,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高温气体从气流通道内进入到安装腔内,将热量传递给发热元件,使发热元件的发热效率提高,有效地利用了发热元件的余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在香烟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烟民开始使用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中,有一种不燃烧烟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发热体对低温不燃烧烟进行烘烤,并利用烘烤产生烟雾,进而被吸食者吸食。加热不燃烧型雾化系统是一种通过低温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加热雾化材料形成可抽吸气雾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目前,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加热方式通常为管式外围加热或中心嵌入加热。管式外围加热是指加热管围绕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外。加热不燃烧系统的加热温度一般在220℃~450℃,当用户手握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抽吸时,气溶胶生成系统内部的高温会传递到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外壳上,从而产生烫手的触觉。另一方面,现有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内部发热体的余热通过壳体导热散发出去,导致其热能不能很好的利用,使其发热体的发热效率降低。这样在使用的情况下,吸食第一口口感很好,后面抽烟的时候,由于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发热量不够造成烟雾小,导致出现口味还原度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内壳组件,所述内壳组件具有安装腔和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容纳部,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下方;
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对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组件的外部,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组件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内壳组件的顶部限定形成进气道,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组件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道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气流通道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下方,以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经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安装腔内传递至所述发热元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保温件,所述保温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组件之间,且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保温件与所述外壳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件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内壳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内壳组件底部的所述弧形段将所述内壳组件上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通气孔的局部遮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件为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围设于所述内壳组件的周向,所述第二结构层围设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周向,并与所述第一结构层限定形成密封的环形空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空腔为真空腔;或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所述环形空腔内具有液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构层远离所述第一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降低热辐射的涂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朝向所述保温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垫块,所述保温件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垫块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由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保温件的外壁限定形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壁周向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或所述保温件外壁周向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所有的所述气流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小于0.5平方毫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组件上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密封圈抵接,以实现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组件的底部密封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包括内壳组件、发热元件和外壳。其中,发热元件安装在内壳组件的安装腔内,外壳与内壳组件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同时,气流通道与安装腔连通。发热元件发热后的余热从内壳组件传导至气流通道内,使气流通道内形成高温气体,并留存在气流通道内。这样使用者在进行吸气溶胶生成制品时,外部的常温气体从外壳与内壳组件的进气道内进入到气流通道内,将气流通道内的高温气体置换,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高温气体从气流通道内进入到安装腔内,将热量传递给发热元件,使发热元件的发热效率提高,有效地利用了发热元件的余热。另外,在外界的常温气体置换气流通道内的高温气体时,可以将内壳组件与外壳的温度进行冷却散热,同时实现了具有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与气溶胶生成制品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去掉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内壳组件;11-安装腔;12-容纳部;13-通气孔;14-环形挡板;141-垫块;20-外壳;21-进气道;22-螺旋槽;30-发热元件;40-气流通道;50-保温件;51-弧形段;52-套筒;521-第一结构层;522-第二结构层;523-环形空腔;60-密封圈;200-气溶胶生成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主要对不燃烧烟草(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加热,以便被使用者吸食。该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包括内壳组件10、发热元件30和外壳20。
一并参阅图6,具体的,所述内壳组件10具有安装腔11和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容纳部12,所述安装腔11与所述容纳部12的下方。这样将所述发热元件3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内,用于对放置的所述容纳部12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行加热。使用者使用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吸气溶胶生成制品时,该容纳部12主要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制品200,发热元件30对该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行直接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部12与安装腔11之间可以设置一个环形板,环形板的上方为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容纳空间,发热元件30的顶部边缘抵接在环形板的底部,气溶胶生成制品200放置在容纳部12上,以使气溶胶生成制品200的底部抵在环形板的顶部。这样在发热元件30发热时,热量通过环形板的中空部分直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行加热。另外,容纳部12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托盘状结构,用于支撑气溶胶生成制品。
所述外壳20套设于所述内壳组件10的外部,所述外壳20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组件10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外壳20的顶部与所述内壳组件10的顶部具有进气道21,且所述外壳20与所述内壳组件10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40,所述气流通道4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1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道2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道21可以由外壳20的顶部开设的通孔的孔壁与内壳组件10顶部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其包括内壳组件10、发热元件30和外壳20。其中,发热元件30安装在内壳组件10的安装腔11内,外壳20与内壳组件10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40,同时,气流通道40与安装腔11连通。发热元件30发热后的余热从内壳组件10传导至气流通道40内,使气流通道40内形成高温气体,并留存在气流通道40内。这样使用者在进行吸气溶胶生成制品200时,外部的常温气体从外壳20与内壳组件10的进气道21内进入到气流通道40内,将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置换,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高温气体从气流通道40内进入到安装腔11内,将热量传递给发热元件30,使发热元件30的发热效率提高,有效地利用了发热元件30的余热。这样,在使用时连续进行吸食时,可以避免因发热体热量不足导致的口感不佳的问题。另外,在外界的常温气体置换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时,如从进气道21进入的冷空气通过气流通道40带走外壳20的热量,可以将内壳组件10与外壳20的温度进行冷却散热,同时实现了具有散热的效果。
如图3和图8所示,可选的,所述内壳组件1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腔11和所述气流通道40的通气孔13,所述通气孔13位于所述发热元件30的下方,以使所述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经所述通气孔13进入所述安装腔11内传递至所述发热元件30。
具体的,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经过该通气孔13进入到安装腔11内,进而对发热体提升温度。进一步的,通气孔13靠近内壳组件10的底部开设。通气孔13可以是圆孔或多边形孔。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气孔13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多个通气孔13沿内壳组件10的周向设置。当设置两个通气孔13时,两个通气孔13可以相对设置在内壳组件10的两侧。当然,通气孔1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六个等,具体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布置。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所述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还包括保温件50,所述保温件50设置于所述外壳20与所述内壳组件10之间,且所述气流通道40位于所述保温件50与所述外壳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外壳20和内壳组件10之间设置保温件50。这样,发热元件30工作后,具有了温度,一部分热量用于直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热量会传递给保温件50,进而对保温件50进行加热。保温件50被加热后,实现了对热量的收集,起到了储存的作用。由于气流通道40位于保温件50与外壳20之间,所以保温件50吸热后可以将热量传递到气流通道40内。
可选的,所述保温件50为真空管。由于真空管的特殊性,其中间的腔体导热系数很低,大量的热都会通过不锈钢材料进行导热,从而使其真空管的内壁及外壁都会含有热量。当然,保温件50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吸热传递的部件。如相变材料制成的套管等。
如图9和图10所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选用保温件50为套筒52,所述套筒52包括第一结构层521和第二结构层522,所述第一结构层521围设于所述内壳组件10的周向,所述第二结构层522围设于所述第一结构层521的周向,并与所述第一结构层521限定形成密封的环形空腔523,该环形空腔523为密封的空腔。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环形空腔523设计成真空状态,这样可以加快整体保温件的热传导,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吸收热量,实现降温散热。当然,环形空腔523的内部还可以填充液体,该液体能够将保温件50靠近内壳组件10一侧的热量快速传递到保温件50上靠近外壳20一侧,以实现快速传递热量,进行降温。当然,该环形空腔523内也可以填充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层522远离所述第一结构层521的一侧设置有降低热辐射的涂层。可选的,套筒可以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在第二结构层522上设置涂层,即在套筒的最外侧表面涂设该涂层,可以降低热辐射,进而降低外壳20的温度。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所述保温件50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内壳组件10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段51。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件50的两端形成弧形段51,弧形段51的直径向远离保温件50的轴线方向逐渐减小,这样使保温件50的两端与外壳20之间的间隙增大,便于从内壳组件10与外壳20之间的进气道21中进入到气流通道40的一端,气流通道40的另一端的高温气体也方便进入到安装腔11内,也延长了气流通道40的长度。另外,弧形段51的设置,还可以使保温件50与外壳20之间装配时形成卡位,便于二者之间的限位装配,提高了二者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的,靠近所述内壳组件10底部的所述弧形段51将所述通气孔13的局部遮挡。
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内壳组件10的弧形段51即为保温件50底部的弧形段51。该弧形段51将通气孔13的局部遮挡,但可以保证气流通道40内高温气体可以经通气孔13进入到安装腔11内。将该弧形段51遮挡部分通气孔13的设置,可以使保温件50吸热的热量从遮挡通气孔13的那部分弧形段51直接从通气孔13散发到安装腔11内,减少热量的流失。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上述保温件50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所述内壳组件10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挡板14,所述环形挡板14朝向所述保温件5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垫块141,所述保温件50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垫块14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对保温件50的安装固定,在内壳组件10的底部沿内壳组件10的周向设置环形挡板14,同时,在环形挡板14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垫块141,两个垫块141间隔设置。进一步的,两个垫块141可以相对的设置在内壳组件10的两侧,这样,保温件50的底部抵在垫块141上,避免保温件50下移。同时,由于垫块141的设置,使环形挡板14与保温件50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气体从间隙中通过,进而从通气孔13进入到安装腔11内。这样的设计也避免了保温件50安装时完全将通气孔13覆盖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垫块141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垫块141沿内壳组件10的周向相间隔设置在环形挡板14上。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对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40由所述外壳20的内壁与所述保温件50的外壁限定形成。
具体的,所述气流通道40为开设于所述外壳20内壁周向的螺旋槽22,所述气流通道40也可以为开设于所述保温件50外壁周向的螺旋槽(图中未示出)。这样,可以使该气流通道40呈螺旋状设置,从而使气流在气流通道40内围绕外壳20的内壁周向,提高散热降温的均匀性。
如图8所示,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外壳20的轴线方向,所有的所述气流通道4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小于0.5平方毫米。
本实施例中,螺旋状的气流通道40的数量设置为四个,该四个气流通道40两两对称分布,当然,气流通道4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成三个、五个、六个等。另外,每个气流通道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均等,也可以不均等,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实施例三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对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内壳组件10上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60,所述外壳20的内壁与所述密封圈60抵接,以实现所述外壳20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组件10的底部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0的底部与内壳组件10的底部密封连接,可以通过在内壳组件10上设置密封圈60,外壳20套设内壳组件10后,靠近外壳20的底部位置抵接于密封圈60上,实现外壳20的底部与内壳组件10的底部密封连接。密封圈60可以选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20的底部与内壳组件10的底部也可以采用密封胶固定密封。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密封方式将外壳20的底部与内壳组件10的底部密封,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100,其包括内壳组件10、发热元件30和外壳20。其中,发热元件30安装在内壳组件10的安装腔11内,外壳20与内壳组件10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40,同时,气流通道40与安装腔11连通。发热元件30发热后的余热从内壳组件10传导至气流通道40内,使气流通道40内形成高温气体,并留存在气流通道40内。这样使用者在进行吸气溶胶生产制品200时,外部的常温气体从外壳20与内壳组件10的进气道21内进入到气流通道40内,将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置换,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高温气体从气流通道40内进入到安装腔11内,将热量传递给发热元件30,使发热元件30的发热效率提高,有效地利用了发热元件30的余热。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发热体后期发热效率低的问题,更有效地利用了其余热,避免使用者吸食第一口后抽烟时导致口感差的问题。另外,在外界的常温气体置换气流通道40内的高温气体时,可以将内壳组件10与外壳20的温度进行冷却散热,同时实现了具有散热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组件,所述内壳组件具有安装腔和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容纳部,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下方;
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对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
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组件的外部,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所述内壳组件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内壳组件的顶部限定形成进气道,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组件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件,所述保温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组件之间,且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保温件与所述外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壁周向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或所述保温件外壁周向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由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保温件的外壁限定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所有的所述气流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不小于0.5平方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组件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气流通道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下方,以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经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安装腔内传递至所述发热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件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内壳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弧形段。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件为套筒,所述套筒包括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围设于所述内壳组件的周向,所述第二结构层围设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周向,并与所述第一结构层限定形成密封的环形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腔为真空腔;或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或所述环形空腔内具有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层远离所述第一结构层的一侧设置有降低热辐射的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51140.5U CN216601677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
PCT/CN2022/142889 WO2023125680A1 (en) | 2021-12-31 | 2022-12-28 | Electrically heated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51140.5U CN216601677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01677U true CN216601677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8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51140.5U Active CN216601677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01677U (zh) |
WO (1) | WO202312568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6957A (zh) * | 2022-08-05 | 2022-10-25 |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
WO2024008162A1 (zh) * | 2022-07-08 | 2024-01-11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WO2024011393A1 (zh) * | 2022-07-12 | 2024-01-18 | 深圳华宝协同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79290B2 (ja) * | 2017-02-16 | 2020-11-04 | スミ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電子タバコ及び電子タバコの吸入回数検出方法 |
CN206776745U (zh) * | 2017-06-07 | 2017-12-22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雾化装置及其电子烟 |
CN208676375U (zh) * | 2018-07-11 | 2019-04-02 | 威滔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
CN111387566B (zh) * | 2020-03-25 | 2024-08-02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WO2021189799A1 (zh) * | 2020-09-28 | 2021-09-30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在烟支前端感应加热的发烟装置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23451140.5U patent/CN216601677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28 WO PCT/CN2022/142889 patent/WO2023125680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8162A1 (zh) * | 2022-07-08 | 2024-01-11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WO2024011393A1 (zh) * | 2022-07-12 | 2024-01-18 | 深圳华宝协同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N115226957A (zh) * | 2022-08-05 | 2022-10-25 |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
CN115226957B (zh) * | 2022-08-05 | 2024-09-17 |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25680A1 (en) | 2023-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01677U (zh) | 一种电操作气溶胶生成系统 | |
JP7514273B2 (ja) |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 |
CN211832831U (zh) |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 |
CN211832830U (zh) | 一种应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气流通道装置 | |
EP4399984A1 (en) |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
WO2023035852A1 (zh) | 导向部件、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JP2024000501A (ja) |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その加熱モジュール | |
WO2023035853A1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WO2023221611A1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
WO2022194279A1 (zh) | 加热机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687500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0538917U (zh) | 冷却构件及其低温烟具 | |
CN209788481U (zh) |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 | |
CN209768994U (zh) |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隔热装置 | |
CN214629887U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112205669A (zh) | 具有冷却构件的低温烟具 | |
CN214677554U (zh) | 双层真空隔热管及其应用的烘烤烟具 | |
CN110881695A (zh) | 低温烟具及其发热组件 | |
CN115997977A (zh) | 可抽吸制品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8921693U (zh) | 加热装置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 |
WO2024011393A1 (zh) | 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TW202122000A (zh) | 具有非直線性空氣流動通道的氣溶膠產生裝置 | |
CN220140812U (zh) | 烟雾发生装置 | |
WO2024007941A1 (zh) | 气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0000814U (zh) | 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