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6703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6703U
CN217446703U CN202220338798.0U CN202220338798U CN217446703U CN 217446703 U CN217446703 U CN 217446703U CN 202220338798 U CN202220338798 U CN 202220338798U CN 217446703 U CN217446703 U CN 217446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tomizing
wall
section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87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后全
陈伟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87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6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6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6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含:端部组件和油杯,所述端部组件设于所述油杯的一端;所述油杯内设有:通气管和雾化组件,所述通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包含雾化表面和第二直气道,所述通气管的内壁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二直气道的第一直气道;所述雾化表面与所述端部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直气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所述端部组件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和第二直气道、第一直气道形成完整的气流通道,气体最终从第一直气道的另一端流出。结构简单,拐弯较少,可避免雾化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的冷凝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电子烟与普通的香烟有着近似的外观和相同的味道,电子烟通过对烟油进行加热进而产生可吸食的烟气,不需要明火点燃,使用更加方便,越来越受到吸烟者的欢迎。
电子烟包括油腔、雾化器和电池杆,电池杆用于给雾化器供电以使雾化器工作。在现有采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器中,陶瓷发热体对烟液加热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需要从陶瓷发热体的底部通过气道绕到顶部再输送到雾化器的吸嘴,该种方式,雾化器内的气道弯曲复杂,使得气道较长并且拐弯较多,导致很容易在气道内产生冷凝油,当长时间使用后气道会出现内壁挂油的现象,累计过多就会被使用者吸入口腔,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旨在解决现有的雾化器由于气道弯曲复杂且较长,容易产生冷凝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含:
端部组件;
油杯,所述端部组件设于所述油杯的一端;所述油杯内设有:
通气管和雾化组件,所述通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包含雾化表面和第二直气道,所述通气管的内壁设有第一直气道,所述第一直气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直气道,所述第一直气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油杯的另一端以形成出气端;所述雾化表面与所述端部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直气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所述端部组件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含导油件,所述导油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雾化液接触,所述第二侧设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所述雾化表面,所述第二直气道设于所述导油件且从所述第一侧贯穿至所述第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包括出气段和雾化段,所述雾化段远离所述出气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组件和/或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出气段连接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下油口;
所述导油件安装于所述雾化段内且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覆盖所述下油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连接于所述导油件和所述雾化段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表面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段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壁与所述油杯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进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密封部以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件外侧壁围设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用于隔离所述导油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为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导油件的外壁,所述金属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件在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凹设有与所述下油口连通的环槽,所述环槽间隔且环绕所述第二直气道外周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侧形成与所述出气段连接所述雾化段一端面密封抵接的凸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出气段连接所述雾化段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组件包括螺杆和绝缘套接于所述螺杆内的转接件,所述螺杆的一端套接于所述雾化段和所述油杯的内壁,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
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三直气道,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密封部且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三直气道的两端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所述雾化表面分别与所述螺杆和所述转接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转接件的侧壁,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靠近所述雾化表面的一端的内壁设有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引流向所述雾化表面的导流斜面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段的外壁与所述油杯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和上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组件设于油杯的一端,通气管的内壁设有第一直气道,通气管的外壁与油杯的内壁形成容纳腔雾化组件包含雾化表面和第一直气道相互连通的第二直气道。第二直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供气流流出,雾化表面与端部组件之间形成与第二直气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容纳腔中雾化组件的雾化液经过雾化表面的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汇聚在雾化腔中,气溶胶跟随气流经过第二直气道到达第一直气道,缩短了雾化器整个气道的长度,并且减少了整个气道的拐弯位置,可有效减少在气道形成冷凝液,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油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通气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油杯;10、通气管;101、第一直气道;102、第三密封件;11、容纳腔;12、下油口;2、雾化组件;20、第二直气道;201、第二密封件;21、导油件;211、第一侧;212、第二侧;22、雾化表面;23、遮挡件;24、环槽;25、凸台;3、转接件;30、第二进气口;32、第三直气道;40、雾化腔;5、螺杆;50、第一进气口;6、第一密封件;60、导流斜面部;61、第一密封部;62、第二密封部; 7、绝缘环;8、吸嘴;80、第四密封件;91、端部组件;92、进气通道;103、出气段;104、雾化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含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包含端部组件91和油杯1。其中,端部组件91设于油杯1的一端。油杯1内设有:通气管10和雾化组件2。通气管10的外壁与油杯1的内壁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用于盛放雾化组件2的雾化原液,雾化原液包括但不限于烟油、药液等雾化基质。雾化组件2包含雾化表面22(如图4所示)和第二直气道20,通气管10的内壁设有第一直气道101,第一直气道10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直气道20,第一直气道101的另一端贯穿油杯1的另一端以形成出气端;雾化表面22与端部组件91之间形成与第二直气道20相互连通的雾化腔40,端部组件91设有与雾化腔40连通的进气通道92 (如图3所示)。
在雾化时,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道92进入雾化腔40,容纳腔11的雾化原液在雾化表面22雾化生成气溶胶,外部大气空气通过进气通道92进入雾化腔 40内与气溶胶混合,然后沿着第二直气道20流向第一直气道101并经出气端向外输出。可以理解的是,进气通道92可以包含端部组件91中的通道以及雾化腔40,第二直气道20和第一直气道101形成雾化器的出气通道。其中,进气通道92和出气通道(第二直气道20和第一直气道101)构成气道。雾化表面22 位于进气通道92和出气通道之间,也即进气通道92、雾化腔40、第二直气道20和第一直气道101依次连通形成雾化器的气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雾化后的气溶胶从雾化腔40随着气流直接从雾化组件 2的第二直气道20进入第一直气道101流向外部,该种方式,气流不需要从外侧绕过雾化组件2,缩短了整个气道的长度,并且减少了整个气道的拐弯位置,从而减少冷凝液生成,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包含导油件21,导油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可选地,第一侧211至少部分与容纳腔11的雾化液接触,也就是第一侧211只需要部分雾化原液接触,雾化原液就会从第一侧211 渗透至第二侧212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211与雾化原液接触的接触面积越大,雾化原液在导油件21上的导油速率越快。可选地,导油件21可以采用具有毛细作用的多孔硬质材料制成,作为优选的导油件21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第二侧212设有导电材料以形成雾化表面22,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蚀刻、印刷等方式设置在第二侧212上的金属发热体,此处不做具体限制。第二直气道20设于导油件21且从第一侧211贯穿至第二侧212,也即,第二直气道20贯穿至雾化表面22。
上述的导电材料在通电发热时,在第二侧212表面的雾化原液会被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随着第二侧212表面的雾化原液被雾化,第一侧211的雾化原液会不断的渗透补充到第二侧212,以使雾化过程能够持续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管10包括出气段103和雾化段104(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直气道101的一部分位于出气段103内,另一部分位于雾化段104 内;出气段103远离雾化段104的一端贯穿油杯1远离端部组件91的另一端以形成出气端,也就是出气端为第一直气道101的出气口,该出气口且和外界相互连通,以用于供气体流出。雾化段104远离出气段103的另一端(也就是第二直气道20的进气端)与端部组件91、油杯1的内壁同时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雾化段104远离出气段103的另一端的外壁和油杯1的内壁密封连接,雾化段104远离出气段103的另一端的内壁和端部组件91连接。可选地,雾化段 104远离出气段103的另一端也可以只和端部组件91和油杯1的内壁中的其中一个密封连接。雾化段104与出气段103连接的端面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下油口12,其中,导油件21安装于雾化段104内且第一侧211至少部分覆盖下油口12,容纳腔11内的雾化原液经过下油口12流经至导油件21上的第一侧211,在导油件21的雾化表面22上雾化形成气溶胶,最后汇聚于雾化腔4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导油件21的第一侧211覆盖于下油口12的面积大小,可以调整雾化器的出油量。作为示例的,下油口12越大,导油件21与吸收的雾化原液越多,有利于提高雾化量;下油口12越小,导油件21与吸收的雾化原液越少,雾化量也变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油口12 的大小应当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以防止下油口12过小而导致导油不畅发生干烧,或下油口12过大而产生漏液等问题。
可选地,出气段103和雾化段104(如图5所示)均为内部中空的柱状结构,并且,出气段103的口径大小小于雾化段104的口径大小,以使出气段103与雾化段104的连接处形成与导油件21的第一侧211相抵接的端面(即雾化段104 的顶部的内壁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部组件91包括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部61和第二密封部62,第一密封部61至少连接于导油件21和雾化段104的内壁之间,第二密封部62的内壁与雾化表面22围合形成雾化腔 40,并且,雾化段104和第二密封部62的外壁分别与油杯1内壁同时密封连接。进气通道92贯穿第二密封部62设置,具体的,进气通道92可以设置在第二密封部62上,用于与雾化腔40连通,供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40。
可选地,雾化段104的外壁和第二密封部62的外壁中的其中一者和油杯1 内壁密封连接。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6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密封件。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6可以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柔性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耐热硅胶、橡胶等。
可选地,导油件21和雾化段104的内壁之间设有与第一密封部61相互适配的卡槽或者其他固定结构,用于对第一密封部61进行定位;雾化段104和第二密封部62的外壁之间设有与第二密封部62相互适配的卡槽或者其他固定结构,以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受到挤压进而形变产生位移,避免了密封实效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油件21外侧壁围设有遮挡件23,遮挡件23用于隔离导油件21与第一密封部61。
可选地,遮挡件23为金属环,金属环套设于导油件21的外壁,金属环的外壁与第一密封部61密封连接。可选地,遮挡件23可以是食品级不锈钢304。由于雾化器在雾化过程中,雾化表面22的热量会传递至导油件21和第一密封件6,雾化腔40内的热气流也会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一密封件6,使得第一密封件6的化学分子或者其他杂质分解出来,游离化学分子或杂质会堵塞在导油件21的毛细孔中,导油件21的毛细孔被堵塞后,导致雾化原液无法及时补充道雾化表面22上,如果雾化表面22一直处于加热状态,则会发生干烧,因此,通过在导油件21和第一密封件6接触的位置之间设置遮挡件23将第一密封件6 和导油件21之间隔离,避免雾化组件2中的导油件21由于堵塞毛细孔而产生干烧的问题。
可选地,遮挡件23和导油件21是整体烧结成型,遮挡件23套设在导油件 21的周侧,形成闭合的遮挡件23。可选地,遮挡件23也可以为其他食品级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316等。
可选地,遮挡件23也可以设置在导油件外侧的耐高温的防渗透膜或其他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致密涂层,只需要能够将导油件21和第一密封件6 (具体位置为第一密封件6上的第一密封部61)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分解物质、杂质分子隔分离开来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油件21在第一侧211朝向第二侧212的方向凹设有与下油口12连通的环槽24(如图4所示),环槽24间隔且环绕第二直气道20外周设置,以在第一侧211形成与出气段103连接雾化段104一端面密封抵接的凸台25。可以理解的是,雾化腔40内部的雾化原液通过下油口12后缓存在环槽24的中,环槽24朝向第二侧212的方向凹设,减小雾化原液到雾化表面22 之间距离,提高了导油速率,避免导油件21因导油不畅发生干烧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台25与出气段103连接雾化段104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102。第二密封件201防止容纳腔11的雾化原液直接渗透至第一直气道101。
可选地,在出气段103连接雾化段104的端面或凸台25上设有与第三密封件102相互适配的定位槽(未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部组件91包括螺杆5和绝缘套接于螺杆5内的转接件 3,具体的,螺杆5和转接件3之间设有绝缘环7。其中,螺杆5的一端套接于雾化段104和油杯1的远离出气段103的一端,螺杆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50。在本实施例中,螺杆5的内部侧壁和转接件3的外壁之间通过绝缘环7 实现绝缘密封连接,螺杆5的外侧壁和油杯1的内壁相互连接(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转接件3设有第三直气道32,转接件3的一端贯穿第二密封部 62且设有连通雾化腔40的第二进气口30,第二进气口30、第一进气口50分别连通于第三直气道32的两端以形成进气通道9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50位于螺杆5的侧壁,转接件3位于螺杆5的内,并且转接件3上的和第二进气口30相对的一段的开口(未图示)和第一进气口50相互连通。雾化表面22分别与螺杆5和转接件3电连接,具体的,雾化表面22设有分别用于与螺杆5和转接件3电连接的连接端子。螺杆5和转接件3作为正负极,用于与外部供电组件电连接,以对雾化表面22进行通电。其中,螺杆5和转接件3可以均为导电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转接件3和螺杆5的情况下,雾化表面22可以直接通过设置电极端子与外部供电组件电连接,此时,进气通道92可以设置设置在第一密封件6的第二密封部62上,当然,进气通道92也可以为第三直气道32。
可选地,第二进气口30和第一进气口50可以直接是设置在第三直气道32 的两端进出口,也就是,进气通道92也可以设置直接设置在转接件3或第二密封部6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油杯1为圆柱状结构。对应地,内部的导油件 21、通气管10、螺杆5等部件均为柱状结构,导油件21套设于通气管10中,螺杆5套设在通气管10中,第三直气道32、第二直气道20、雾化腔40和第一直气道101形成的气流通道均位于油杯1的中轴位置,整个气流通道拐弯较少,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冷凝液形成。同时利用遮挡件23和导油件21烧结而成,避免了导油件21的毛细孔被第一密封件6加热后的游离出来的化学分子或杂质堵塞,进而防止发生干烧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直气道32设于螺杆5的中轴线位置,并且第一直气道 101和第二直气道20也位于油杯1的中轴线位置。第一进气口50可以和外界空气相互连通,第一进气口50的空气可通过第三直气道32后,从第二进气口30 进入雾化腔40,进入雾化腔40中气流可以将雾化表面22的气溶胶带进第二直气道20中,最后穿过第一直气道101出气端向外输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气流通道,减少冷凝液产生,并且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口30设置于转接件3的侧壁,第二密封部62 的靠近雾化表面22的一端的内壁设有用于将从第二进气口30进入的气流引流向雾化表面22的导流斜面部60。导流斜面部60用于对第二进气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雾化表面22。可选地,导流斜面部60自第二进气口30朝向导油件 21的方向上呈渐渐扩大的形状设置。
由于从第二进气口30进入的气流进入雾化腔40后,雾化腔40可以是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气流(外界气流)会聚集在雾化腔40内部循环流动。导流斜面部60是朝向导油件21的雾化表面22设置,有利于气流将雾化形成的气溶胶从雾化表面22带走,也就是气流减少了在雾化腔40内部的循环,加快将雾化表面22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带出到第二直气道20。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段104的外壁与油杯1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201,第三密封件102用于密封通气管10和雾化组件2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油杯1远离端部组件91的一端设有吸嘴8,通气管10的远离端部组件91的一端连通于吸嘴8,并与吸嘴8形成出气端,吸嘴8用于供用户抽吸,以吸食雾化器内生成的气溶胶。可选的,吸嘴8可拆卸安装于油杯1 远离端部组件91的一端,吸嘴8与油杯1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80,其中,第四密封件80部分位于吸嘴8与油杯1内壁之间,部位位于吸嘴内壁与通气管的出气端之间,以密封吸嘴8与通气管10的出气段103和油杯1之间的连接间隙,也即通气管10远离端部组件91的一端(即出气段103远离雾化段104的一端) 贯穿第四密封件80并与吸嘴8连通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嘴8与油杯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第四密封件80只需用于密封通气管10与油杯1之间的连接间隙。当然,油杯1、吸嘴8和通气管10也可以均为一体式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嘴8位于油杯1上和端部组件91相对设置的一端上,并且吸嘴8和第一直气道101相互连通,流经第一直气道101的气溶胶从吸嘴8 流通至外界。用户通过对吸嘴8进行吸气,使得雾化器内部的气体流通,随之通气管10内部的雾化段104内的雾化组件2开始工作产生气溶胶,从第一进气口50流入的外界气体,将雾化腔40中的气溶胶带入出气段103,即第一直气道 101内部,进而从吸嘴8进入用户的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含电池杆(图未示)和上述的雾化器,电池杆与雾化器电连接。具体的,雾化器通过螺杆5与电池杆螺接固定,并且电池杆的正负分别与螺杆5和转接件3 电连接,以使电池杆给雾化器供电。
可选场景中,电子雾化装置运用于医疗雾化产品。
可选场景中,电子雾化装置运用于家用或者共共雾化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设计减少了气道拐弯结构,缩短气道长度,减少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冷凝生成,从而减少因冷凝堵住气道造成雾化器无法使用的不良现象;
2、利用遮挡件和微孔陶瓷烧结为一体,避免了气道中的第一密封件由于温度较高会游离出细小的化学分子或杂质堵住导油件的毛细孔导致导油不畅而发生干烧的问题;
3、气流通过导流斜面导向和雾化表面充分接触,增加了雾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含:
端部组件;
油杯,所述端部组件设于所述油杯的一端;所述油杯内设有:
通气管和雾化组件,所述通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包含雾化表面和第二直气道,所述通气管的内壁设有第一直气道,所述第一直气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直气道,所述第一直气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油杯的另一端以形成出气端;所述雾化表面与所述端部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直气道相互连通的雾化腔,所述端部组件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含导油件,所述导油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雾化液接触,所述第二侧设有导电材料以形成所述雾化表面,所述第二直气道设于所述导油件且从所述第一侧贯穿至所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包括出气段和雾化段,所述雾化段远离所述出气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部组件和/或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出气段连接的端面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下油口;
所述导油件安装于所述雾化段内且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覆盖所述下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连接于所述导油件和所述雾化段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表面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段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壁与所述油杯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进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密封部以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外侧壁围设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用于隔离所述导油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导油件的外壁,所述金属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在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凹设有与所述下油口连通的环槽,所述环槽间隔且环绕所述第二直气道外周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侧形成与所述出气段连接所述雾化段一端面密封抵接的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出气段连接所述雾化段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组件包括螺杆和绝缘套接于所述螺杆内的转接件,所述螺杆的一端套接于所述雾化段和所述油杯的内壁,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
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三直气道,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密封部且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三直气道的两端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所述雾化表面分别与所述螺杆和所述转接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转接件的侧壁,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靠近所述雾化表面的一端的内壁设有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引流向所述雾化表面的导流斜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段的外壁与所述油杯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杆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CN202220338798.0U 2022-02-18 2022-0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446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8798.0U CN217446703U (zh) 2022-02-18 2022-0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8798.0U CN217446703U (zh) 2022-02-18 2022-0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6703U true CN217446703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8798.0U Active CN217446703U (zh) 2022-02-18 2022-02-1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6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7621A1 (zh) * 2023-03-14 2024-09-19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7621A1 (zh) * 2023-03-14 2024-09-19 爱奇迹(香港)有限公司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692A1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8010483A1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3587425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299478U (zh) 一种底部进气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7874323B (zh) 陶瓷雾化芯及其组成的雾化器
WO2022083697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8576939A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芯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EP4091464A1 (en) Atomis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same
CN205321207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0492615U (zh) 一种推盖式注油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144930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74467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642459U (zh) 一种防干烧的雾化芯、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165911A (zh) 一种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
CN213695701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EP4104693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thereof
CN216723145U (zh) 具有横置雾化芯的雾化器
WO2022111358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05801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234530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1794341U (zh) 一种防止漏油和冷凝的雾化装置
CN113142664A (zh) 一种电子烟
CN210382616U (zh) 一种陶瓷发热体新型电子烟
CN217906329U (zh) 雾化设备和具有其的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