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9677A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9677A
CN111109677A CN202010053419.9A CN202010053419A CN111109677A CN 111109677 A CN111109677 A CN 111109677A CN 202010053419 A CN202010053419 A CN 202010053419A CN 111109677 A CN111109677 A CN 111109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liquid absorbing
heat generating
atom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4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34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9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9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9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复合式吸液结构以及发热体,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包括硬质的第一吸液体、以及软质的与所述第一吸液体组合一起的第二吸液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的至少部分以宽度方向嵌设于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液体和所述第一吸液体接触。该雾化组件通过将发热体的发热部至少部分以宽度方向嵌设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中并分别与第二吸液体和第一吸液体接触,进而可增加片状发热体的发热部与烟液的接触面积,防止干烧,减少能量浪费,避免焦味产生,并可提高锁液效果、换气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的雾化组件40通常包括吸液棉412以及绕设于该吸液面412上的发热元件42。当该吸液棉412吸液时,吸液棉412的表面上会形成油膜A,吸液棉412吸液后膨胀,外凸明显,从而使得吸液棉412上的油膜A厚度增加,油膜A高出发热元件42外表面,当用户抽吸时,电子雾化装置的液体向吸液棉412补给,由于油膜A内外侧温差较大,会出现炸油现象,不仅导致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部件被污染,而且影响用户体验感。
目前烧结式雾化组件被广泛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雾化组件40一般包括导液的硬质的吸液体及设置吸液体的发热元件42,该硬质的吸液体可以为烧结式多孔体411。目前的有些发热元件42是通过冲压或激光切割等工艺形成的片状结构,发热元件42设置于烧结式多孔体411的一个表面上,发热元件42与烧结式多孔体411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由于烧结式多孔体411的表面张力,烧结式多孔体411的表面也会形成油膜A,由于烧结式多孔体411不易变形,因为油膜A厚度在吸液前后均不变,且厚度比较低,一般小于发热元件42的厚度,当用户抽吸时,电子雾化装置的液体向吸液棉412补给,油膜A内外温度相差较小,进而不会出现炸油现象。
但是,由于在烧结成型过程中,烧结式多孔体411会在高温烧结过程中,蒸发掉造孔剂等材料,以及本身会有化学反应等综合原因,导致烧结式多孔体411会有较大收缩,从而容易出现成型的烧结式多孔体411上发热元件42会有部分相对于烧结式多孔体411表面翘起的现象,或者与烧结式多孔体411之间存在间隙B,参见图3。发热元件翘42起部分或者存在间隙B部分由于不与烧结式多孔体411接触,在发热元件42加热过程中,烟液难以到达发热元件42翘起部分上,导致翘起部分干烧,浪费能量同时会产生焦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组件,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复合式吸液结构以及发热体,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包括硬质的第一吸液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吸液体组合一起软质的第二吸液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的至少部分以宽度方向嵌设于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液体和所述第一吸液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
所述弯曲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吸液体接触,所述弯曲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吸液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呈纵长的片状。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直部;至少一个所述弯曲部将至少两个平直部串联。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液体包括供雾化汽逸出的第一雾化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雾化面相互平行的第一吸液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液体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第一吸液体的第一吸液面贯通至所述第一吸液体的第一雾化面;
所述第二吸液体包括对应插设于所述通孔中的至少一个插接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
所述至少一个插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液体包括供雾化汽逸出的第二雾化面以及所述第二吸液体包括与所述第二雾化面相互平行的第二吸液面;
所述第二吸液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液体一侧的导液部,所述导液部覆盖所述第一吸液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液体为烧结式多孔体;
和/或,所述第二吸液体为纤维状或海绵状或泡沫状材料。
优选地,所述烧结式多孔体为陶瓷多孔体、玻璃多孔体、或者玻璃陶瓷多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面与所述第二雾化面齐平或者略低于所述第二雾化面。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在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雾化面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雾化面齐平、或者顶面低于所述第一雾化面、或者顶面凸出所述第一雾化面。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整体嵌设于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发热部的两端。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电连接部分别沿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穿出设置。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还包括本发明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组件的复合式吸液结构包括与雾化面相对设置的吸液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下座体以及设置于该下座体上的上座体;
所述雾化组件夹持于所述下座体和所述上座体之间。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本发明所述的雾化器。
实施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组件通过将发热体的发热部至少部分以宽度方向嵌设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中并分别与第二吸液体和第一吸液体接触,进而可增加片状发热体的发热部与烟液的接触面积,防止干烧,减少能量浪费,避免焦味产生,并可提高锁液效果、换气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
该雾化器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雾化组件,具有使用寿命长,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该电子雾化装置通过设置本发明的雾化器,具有使用寿命长,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另一现有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雾化组件的第一吸液体与发热体烧结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雾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平衡油膜厚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第二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雾化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雾化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雾化组件的第一吸液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第三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雾化组件的底面朝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雾化组件的第一吸液体与第二吸液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雾化组件的第一吸液体与发热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图15所示雾化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差别,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图4及图5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应用于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其可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供电装置200;该雾化器100可部分置于该供电装置200的外壳中,其可在通电的状态下对烟油进行加热雾化。该供电装置200可与该雾化器100导电连接,以给该雾化器100供电。
如图6所示,该雾化器100可包括储液装置10、下座体20、上座体30、雾化组件40。该储液装置10可用于储存烟液,以供应至该雾化组件40。该储液装置10内侧可形成储液腔,该储液腔可用于储存烟液。该下座体20和该上座体30可置于该储液装置10中,且位于该储液腔的下部,该下座体20和该上座体30可通过设置卡扣结构以实现卡接,其可用于夹持固定该雾化组件40。该雾化组件40可被紧密地夹持在该下座体20和该上座体30之间,其可用于加热从该储液腔供应过来的烟油,并使其雾化形成雾化汽供用户抽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座体20和该下座体30可以省去。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还可包括第一密封套50;该第一密封套50可套设于该雾化组件40外周,该第一密封套50的存在可以实现雾化组件40与该下座体20之间的密封,防止漏液,并使得该雾化组件40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更为紧密。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还可包括第二密封套60,该第二密封套60可套设于该上座体30上,其可以为硅胶套,其可用于密封该上座体30与该储液装置20之间的间隙。
如图7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40可包括复合式吸液结构41以及发热体42。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可用于吸取和储存储液腔中的烟液。该发热体42可设置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上,其可通过发热而对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上的烟液进行加热雾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可包括硬质的第一吸液体411以及软质的第二吸液体412。该第一吸液体411和该第二吸液体412可组合一起,其均可以用于吸收烟液。该第一吸液体411和该第二吸液体412可导液连接,该第二吸液体412和该第一吸液体411中的烟液可以相互流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吸液体411可呈碗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吸液体411可不限于呈碗状,其可以为柱状或者其他形状。该第一吸液体411可以为烧结式多孔体,具体地,该烧结式多孔体为陶瓷多孔体。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烧结式多孔体,可以不限于陶瓷多孔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以为玻璃多孔体或者玻璃陶瓷多孔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吸液体411上可设置通孔4111,该通孔4111可沿纵向从第一吸液面4114贯穿至第一雾化面4113设置。通孔4111可以为一个,其可用于供该第二吸液体412安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通孔4111可以不限于一个,其也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吸液体411可包括第一雾化面4113以及第一吸液面4114。该第一雾化面4113可设置于该第一吸液体411相背于储液腔的一端的端面上。该第一雾化面4113为雾化汽逸出一面。该第一吸液面4114可与该第一雾化面4113相互平行。该第一吸液面4114可与该第二吸液体412导液连接,其可吸收从该第二吸液体412流出的烟液。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吸液体412与该第一吸液体41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该第二吸液体412可与该多孔体411相互嵌套设置。该第二吸液体412可为吸液棉,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吸液体可以具有纤维状或海绵状或泡沫状材料。例如由纺制或挤出纤维制造的纤维状材料,如醋酸纤维素、聚酯或粘合聚烯烃、聚乙烯、涤纶或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玻璃纤维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吸液体412可包括导液部4121以及插接部4122。该导液部4121可覆盖在该第一吸液体411与该第一雾化面4113相对设置的一面上,即其可设置于该第一吸液面4114上,且覆盖该第一吸液面4114设置,其与该第一吸液面4114可导液连接,其可将储液腔中的液体导至该第一吸液体411和该插接部4122上。该插接部4122可设置于该导液部4121上,其可插入该通孔4111中,其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通孔4111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当,在本实施例中,该插接部4122可与该导液部4121一体成型,其可不仅可以用于吸液,其还可用于换气,以便于储液腔的烟液流向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吸液体412可包括第二雾化面4123以及第二吸液面4124。该第二雾化面4123可设置于该插接部4122远离该导液部4121一端的端面上,其可供雾化汽逸出。该第二雾化面4123可以位于该第一吸液体411与储液腔相背设置的端面的中部,该第一雾化面4113可以位于该第二雾化面4123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雾化面4113和该第二雾化面4123可导液连接,该第一雾化面4113和该第二雾化面4123可位于同一方向上,且其可以齐平设置并可相互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也可不限于位于同一方向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雾化面4113也可以略低于该第二雾化面4123设置。该第二吸液面4124可设置于导液部4121与该插接部4122相背设置的端面上,且与该第二雾化面4123相互平行,其与该储液腔导液连接,其可供烟液进入该导液部4121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42可设置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上,且沿该第一吸液体41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分别与该第一雾化面4113和第二雾化面4123接触。该发热体4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不锈钢、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金属钛等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42可与该第一吸液体411一体成型。具体地,该发热体42可通过烧结的方式与该多孔体411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以第一吸液体411为陶瓷多孔体为例,可以先用高岭土泥团形成第一吸液体411的坯体,再将该发热体42贴设于该坯体一端或者埋设于该坯体中,再将坯体烘干、烧结即可。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42与该第一吸液体411可以为分体结构,不限于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42可包括发热部421。该发热部421可以呈纵长片状,其可置于该第一雾化面4113和第二雾化面4123上,其在长度方向可被设置呈S型。该发热部421可包括多个平直部4211以及将多个平直部4211串联的多个弯曲部4212。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部421的平直部4211可平躺在该第二雾化面4123上,该弯曲部4212可平躺于该第一雾化面4113上,每一弯折部4212与相邻设置的两个平直部4211连接,当第二吸液体412可填充该发热部421与该第一吸液体411因烧结形成的间隙,从而可使得该发热部421与烟液接触,进而可防止干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平直部4211不限于多个,其可以为两个。该弯折部4212不限于多个,其可以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弯折部4212可以省去,该发热部421不限于S型,其可根据需要其也可以设置成平直长条状、卷尺状、波浪状、螺旋状等其他形状。且一个复合式吸液结构40中不限于只设置一条发热体122的片状发热部,两条或两条以上也可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42还可包括导电连接部422。该导电连接部422可以为两个,其分别设置于该发热部421的两相对侧。该导电连接部422可以呈片状,其可与该发热部421一体成型。具体地,该导电连接部422可与该发热部421通过铸造一体成型。该导电连接部422可设置于该第一雾化面4113上。该导电连接部422可与该供电装置200导电连接。
如图10所示,当储液腔中的烟液向第二吸液体412补给,因该第二吸液体412变形量大于该第一吸液体411的变形量,该第一雾化面4113会凸出该第二雾化面4123设置,从而可填充该发热部421与该第一吸液体411之间的间隙,并使得该第二雾化面4123上形成的油膜的厚度大于该第一雾化面4113上形成的油膜的厚度,该第二雾化面4123上的油膜中的油会向该第一雾化面4113上的油膜流动,进而可以平衡该第一雾化面4113和该第二雾化面4123之间油膜的厚度,从而可防止炸油、以及防止设置于其上的发热体干烧,减少能量浪费,避免焦味产生,并可提高锁液效果、换气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感。
图11及图12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可呈柱状,该发热体42可呈螺旋状。第一吸液体411和该第二吸液体412可以呈柱状,该第二吸液体412可套设于该第一吸液体411的外周。该第二吸液面4124可形成于该第二吸液体412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如图12至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上的通孔4111可沿轴向设置,且其为两端贯通结构,其可用于供该发热体42安装。该通孔4111的内侧壁可形成第一雾化面4113,该发热体42可部分与该第一雾化面4113接触。该通孔4111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可设置过孔4112,该过孔4112可与该通孔4111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吸液体412可包括导液部4121以及插接部4122。该导液部4121可呈柱状,其可套设于该第一吸液体411外围。该插接部4122可设置于该导液部4121的内侧壁,其可以为两个,其与该过孔4112对应设置,其可穿入该过孔4112设置,其凸出的端面可形成第二雾化面4123。该发热体42的发热部421可部分与该第二雾化面4123接触。该发热体42的导电连接部422可从该第一吸液体411和该第二吸液体412穿出设置,以与供电装置200导电连接。
图15及图16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通孔4111可以为多个,该多个通孔4111可间隔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吸液体41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第一吸液体411设置。该插接部4122可以为多个,其与该通孔4111一一对应设置,其可一一对应插设于该通孔4111中,且每个插接部4122可以呈柱状。每个插接部4122的横截面形状以及尺寸与该发热体42的弯折部4212内侧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部421整体以宽度方向嵌设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中,该发热部421的顶面与该第一雾化面4223齐平,该发热部421的宽度方向可与该第一雾化面4113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一方面可以使得烟液在第一吸液体复合式吸液结构41流动更加流畅,另一方面可便于制作,降低制成成本。并且,将该发热部421整体以宽度方向嵌设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中,可以使得该发热部421的大部分表面均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接触,进而可提高雾化效率,减少热量损失,防止干烧或大大减少干烧效果。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部421也可以部分嵌设于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中,且其顶面可以凸出该第一雾化面411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顶面也可以低于该第一雾化面4113。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部421均与该第二吸液体412和该第一吸液体411接触。具体地,该弯曲部4212的内表面可与该第二吸液体412接触。该弯曲部4212的外表面可与该第一吸液体411接触。当该第一吸液体411烧结收缩时,因该第二吸液体412的存在,该发热部421可避免因间隙的存在而无法与烟液接触进而导致干烧。
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连接部422可呈柱状,其可位于该发热部421的两端,且分别一体连接于该发热421的两端,其可分别沿该复合式吸液结构41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穿出设置,以与该供电装置20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式吸液结构(41)以及发热体(42),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41)包括硬质的第一吸液体(411)、以及与所述第一吸液体组合一起软质的第二吸液体(412);所述发热体(42)包括发热部(421),所述发热部(421)的至少部分以宽度方向嵌设于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液体(412)和所述第一吸液体(41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4212);
所述弯曲部(42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吸液体(412)接触,所述弯曲部(421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吸液体(411)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呈纵长的片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直部(4211);至少一个所述弯曲部(4212)将至少两个平直部(4211)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体(411)包括供雾化汽逸出的第一雾化面(4113)以及与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相互平行的第一吸液面(4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体(411)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4111);所述通孔(4111)由所述第一吸液体(411)的第一吸液面(4114)贯通至所述第一吸液体(411)的第一雾化面(4113);
所述第二吸液体(412)包括对应插设于所述通孔(4111)中的至少一个插接部(41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411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4111),
所述至少一个插接部(412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部(412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液体(412)包括供雾化汽逸出的第二雾化面(4123)以及与所述第二雾化面(4123)相互平行的第二吸液面(4124);
所述第二吸液体(41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液体(411)一侧的导液部(4121),所述导液部(4121)覆盖所述第一吸液面(41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体(411)为烧结式多孔体;
和/或,所述第二吸液体(412)为纤维状或海绵状或泡沫状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式多孔体(411)为陶瓷多孔体、玻璃多孔体、或者玻璃陶瓷多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与所述第二雾化面(4123)齐平或者略低于所述第二雾化面(4123)。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在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齐平、或者顶面低于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或者顶面凸出所述第一雾化面(411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421)整体嵌设于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41)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42)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部(422),所述导电连接部(422)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发热部(421)的两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连接部(422)分别沿所述复合式吸液结构(41)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壁穿出设置。
17.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40);所述雾化组件(40)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座体(20)以及设置于该下座体(20)上的上座体(30);
所述雾化组件夹持于所述下座体(20)和所述上座体(30)之间。
1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至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0)。
CN202010053419.9A 2020-01-17 2020-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Pending CN111109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419.9A CN111109677A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419.9A CN111109677A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9677A true CN111109677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419.9A Pending CN111109677A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967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9450A (zh) * 2021-05-28 2021-09-07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42654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WO202207735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95006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下座
WO2022252479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芯和电子烟
WO2023019764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芯和电子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2654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WO2022077359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95006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下座
CN113349450A (zh) * 2021-05-28 2021-09-07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252479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芯和电子烟
WO2023019764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芯和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110967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2697666U (zh) 一种储液元件
CN212117077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5303022U (zh) 一种三维雾化组件及其雾化器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614722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3973798A1 (en) Atomizing device for liquid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CN216088865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8889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191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215189453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744667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453359U (zh) 一种气液交换元件和气雾弹
CN11479453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1171534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9396279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WO202114277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