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9845U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供热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89845U CN219789845U CN202321333308.9U CN202321333308U CN219789845U CN 219789845 U CN219789845 U CN 219789845U CN 202321333308 U CN202321333308 U CN 202321333308U CN 219789845 U CN219789845 U CN 219789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vehicle
- heat exchanger
- main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及车辆,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车内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和通风换气组件;车外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巴车的采暖系统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供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巴空调多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采暖,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显著缺点;而大巴车自身空气能优势(尤其是运行过程中,空气能优势明显)可以加以开发利用,大巴车内部的换热形式也可以进行创新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巴车的采暖系统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车内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和通风换气组件;车外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
进一步地,车内换热器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地板的下方,地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地板的上下两侧连通的内换热回风口和内换热出风口,车内换热器包括: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并联设置;内部换热流入管路,内部换热流入管路的入口与压缩机连接,内部换热流入管路的出口与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的入口均连接;内部换热流出管路,内部换热流出管路的入口与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的出口均连接,内部换热流出管路的出口与节流阀连接。
进一步地,各条内部换热主管路上均设置有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沿相应的内部换热主管路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组内部换热支管路均包括多个内部换热管段,多个内部换热管段环绕相应的内部换热主管路的周侧间隔设置且均与内部换热主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通风换气组件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车辆的底部;风道部件,风道部件设置在车辆的底部,且风道部件的入口与风机的风机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风机主体和罩设在风机主体外的风机保护罩,风机保护罩上间隔设置有风机回风口、风机新风口和风机出风口,风机回风口与车辆的内部车厢连通,风机新风口与车辆的外部连通,风机出风口与风道部件的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风道部件包括:多条风道支管路,多条风道支管路并联设置;风道主管路,风道主管路的入口与压缩机连接,风道主管路的出口与多条风道支管路的入口均连接;其中,各条风道支管路上均设置有多个风道出风孔。
进一步地,车外换热器包括:外部换热器主体,外部换热器主体的入口与节流阀连通,外部换热器主体的出口与压缩机连通;外部换热罩,外部换热罩罩设在外部换热器主体外,外部换热罩上间隔设置有外部换热进风口和外部换热出风口。
进一步地,外部换热器主体包括:多个单元换热器,多个单元换热器并联设置;外换热器总进管,外换热器总进管的入口与节流阀连通,外换热器总进管的出口与各个单元换热器的入口均连接;外换热器总出管,外换热器总出管的入口与各个单元换热器的出口均连接,外换热器总出管的出口与压缩机连通。
进一步地,外换热器总进管和外换热器总出管相互平行设置;各个单元换热器与外换热器总进管或外换热器总出管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供热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压缩机、车内换热部件、节流阀和车外换热部件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车内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和通风换气组件;车外换热部件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省去了外风机,利用大巴车运行过车中的风能优势,实现了热泵采暖系统的车外高效换热以及内换热部分的通风换热相结合的目的,提升了车内的采暖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提升,降低了车辆的噪音,减少了驱动压缩机需要的能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巴车的采暖系统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热系统的车内换热器和车辆的地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车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热系统的通风换气组件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热系统的通风换气组件的风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供热系统的车外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车外换热部件的单元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压缩机;
2、车内换热部件;21、车内换热器;22、通风换气组件;211、内部换热主管路;212、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3、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4、内部换热支管路;2140、内部换热管段;221、风机;2211、风机主体;2212、风机保护罩;2213、风机回风口;2214、风机新风口;2215、风机出风口;222、风道部件;2221、风道支管路;2222、风道主管路;2223、风道出风孔;
3、节流阀;
4、车外换热部件;41、车外换热器;411、外部换热器主体;412、外部换热罩;4111、单元换热器;4112、外换热器总进管;4113、外换热器总出管;4121、外部换热进风口;4122、外部换热出风口;
5、地板;51、内换热回风口;52、内换热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1、车内换热部件2、节流阀3和车外换热部件4,压缩机1、车内换热部件2、节流阀3和车外换热部件4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车内换热部件2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21和通风换气组件22;车外换热部件4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41。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省去了外风机,利用大巴车运行过车中的风能优势,实现了热泵采暖系统的车外高效换热以及内换热部分的通风换热相结合的目的,提升了车内的采暖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提升,降低了车辆的噪音,减少了驱动压缩机需要的能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巴车的采暖系统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
如图2所示,车内换热器21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地板5的下方,地板5上设置有用于将地板5的上下两侧连通的内换热回风口51和内换热出风口52,车内换热器21包括: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并联设置;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的入口与压缩机1连接,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的出口与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入口均连接;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的入口与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出口均连接,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的出口与节流阀3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各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上均设置有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214,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214沿相应的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组内部换热支管路214均包括多个内部换热管段2140,多个内部换热管段2140环绕相应的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周侧间隔设置且均与内部换热主管路211连通,以加强换热,提升采暖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通风换气组件22包括:风机221,风机221设置在车辆的底部;风道部件222,风道部件222设置在车辆的底部,且风道部件222的入口与风机221的风机出风口2215连通。
如图5所示,风机221包括风机主体2211和罩设在风机主体2211外的风机保护罩2212,风机保护罩2212上间隔设置有风机回风口2213、风机新风口2214和风机出风口2215,风机回风口2213与车辆的内部车厢连通,风机新风口2214与车辆的外部连通,风机出风口2215与风道部件222的入口连通。
具体地,风机回风口2213设置在靠近车头部分的位置处,风机新风口2214从车辆前面设置开口并安装滤网,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与车辆运行方向相反的风会从风机新风口2214引入车辆内。
如图6所示,风道部件222包括: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并联设置;风道主管路2222,风道主管路2222的入口与压缩机1连接,风道主管路2222的出口与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的入口均连接;其中,各条风道支管路2221上均设置有多个风道出风孔2223。以与车内换热器21配合,以提升采暖能力和舒适性,并提升空气品质。
如图7和图8所示,车外换热器41包括:外部换热器主体411,外部换热器主体411的入口与节流阀3连通,外部换热器主体411的出口与压缩机1连通;外部换热罩412,外部换热罩412罩设在外部换热器主体411外,外部换热罩412上间隔设置有外部换热进风口4121和外部换热出风口4122。
其中,外部换热罩412为长方体形状,外部换热进风口4121和外部换热出风口4122处均设置有格栅。
具体地,外部换热器主体411包括:多个单元换热器4111,多个单元换热器4111并联设置;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的入口与节流阀3连通,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的出口与各个单元换热器4111的入口均连接;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的入口与各个单元换热器4111的出口均连接,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的出口与压缩机1连通。
如图7所示,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和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相互平行设置;各个单元换热器4111与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或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换热的相关公式如下:
Q=Um·A·ΔTm;其中,Q——总换热量,W;Um——平均换热系数,W/(m2·k);A——换热面积,m2;ΔTm——平均换热温差,℃。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风量的相关公式如下:
V=(π·D2·u)/4;其中,V——风量,m3/h;D——出风口直径,m;u——风速,m2/s。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供热系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1、车内换热部件2、节流阀3和车外换热部件4,压缩机1、车内换热部件2、节流阀3和车外换热部件4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车内换热部件2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21和通风换气组件22;车外换热部件4包括设置在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41。这样,本实用新型的供热系统省去了外风机,利用大巴车运行过车中的风能优势,实现了热泵采暖系统的车外高效换热以及内换热部分的通风换热相结合的目的,提升了车内的采暖舒适性和空气品质的提升,降低了车辆的噪音,减少了驱动压缩机需要的能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巴车的采暖系统存在噪音大、能耗高、舒适性差、车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设置于车辆,所述供热系统包括:
压缩机(1)、车内换热部件(2)、节流阀(3)和车外换热部件(4),所述压缩机(1)、所述车内换热部件(2)、所述节流阀(3)和所述车外换热部件(4)沿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连接;
其中,所述车内换热部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车内换热器(21)和通风换气组件(22);所述车外换热部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外部的车外换热器(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换热器(21)设置在所述车辆内部的地板(5)的下方,所述地板(5)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地板(5)的上下两侧连通的内换热回风口(51)和内换热出风口(52),所述车内换热器(21)包括:
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所述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并联设置;
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所述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内部换热流入管路(212)的出口与所述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入口均连接;
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所述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的入口与所述多条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出口均连接,所述内部换热流出管路(213)的出口与所述节流阀(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内部换热主管路(211)上均设置有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214),所述多组内部换热支管路(214)沿相应的所述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组所述内部换热支管路(214)均包括多个内部换热管段(2140),所述多个内部换热管段(2140)环绕相应的所述内部换热主管路(211)的周侧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内部换热主管路(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气组件(22)包括:
风机(221),所述风机(221)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底部;
风道部件(222),所述风道部件(222)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底部,且所述风道部件(222)的入口与所述风机(221)的风机出风口(221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21)包括风机主体(2211)和罩设在所述风机主体(2211)外的风机保护罩(2212),所述风机保护罩(2212)上间隔设置有风机回风口(2213)、风机新风口(2214)和风机出风口(2215),所述风机回风口(2213)与所述车辆的内部车厢连通,所述风机新风口(2214)与所述车辆的外部连通,所述风机出风口(2215)与所述风道部件(222)的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222)包括:
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所述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并联设置;
风道主管路(2222),所述风道主管路(2222)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风道主管路(2222)的出口与所述多条风道支管路(2221)的入口均连接;
其中,各条所述风道支管路(2221)上均设置有多个风道出风孔(22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换热器(41)包括:
外部换热器主体(411),所述外部换热器主体(411)的入口与所述节流阀(3)连通,所述外部换热器主体(411)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
外部换热罩(412),所述外部换热罩(412)罩设在所述外部换热器主体(411)外,所述外部换热罩(412)上间隔设置有外部换热进风口(4121)和外部换热出风口(41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器主体(411)包括:
多个单元换热器(4111),所述多个单元换热器(4111)并联设置;
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所述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的入口与所述节流阀(3)连通,所述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的出口与各个所述单元换热器(4111)的入口均连接;
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所述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的入口与各个所述单元换热器(4111)的出口均连接,所述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和所述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相互平行设置;各个所述单元换热器(4111)与所述外换热器总进管(4112)或所述外换热器总出管(4113)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为锐角。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3308.9U CN219789845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33308.9U CN219789845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89845U true CN219789845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79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33308.9U Active CN219789845U (zh) | 2023-05-29 | 2023-05-29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89845U (zh) |
-
2023
- 2023-05-29 CN CN202321333308.9U patent/CN2197898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79454U (zh) | 一种高速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 | |
CN205853818U (zh) | 车辆除霜风道、车辆空调除霜系统和车辆 | |
CN219789845U (zh)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
CN207875333U (zh) | 一种汽车空调总成 | |
CN116476601A (zh) | 供热系统及车辆 | |
CN106240289A (zh) | 用于机动车的空调系统的空气分配的装置 | |
CN203623326U (zh) | 一种利用阶梯冷量的蒸发式车载空调机 | |
CN203783932U (zh) | 暖通空调鼓风机组件 | |
CN201272356Y (zh) |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 | |
CN215621969U (zh) | 机车空调送风装置及机车空调 | |
JPS5855695A (ja) | ヒ−タコア | |
CN207825881U (zh) | 一种车辆通风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1357573A (zh) | 汽车车厢内空气交换装置 | |
FI125885B (fi) | Menetelmä palamisilman järjestämiseksi lämpimässä sisätilassa olevalle polttomoottorille | |
CN210591286U (zh) |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085020U (zh) |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 |
CN206129363U (zh) | 一种发动机及废气冷却组件 | |
CN219914072U (zh) | 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 |
CN220562508U (zh) | 汽车空调双层流进风系统 | |
CN106159372A (zh) | 电池包温度调节装置 | |
CN2190770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 | |
CN211969112U (zh) | 客车 | |
CN203876721U (zh) | 车辆除霜器及使用该除霜器的车辆 | |
CN202608785U (zh) | 铁路车辆司机室回风装置 | |
CN21164177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改装的后吹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