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5020U -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5020U
CN209085020U CN201821816406.7U CN201821816406U CN209085020U CN 209085020 U CN209085020 U CN 209085020U CN 201821816406 U CN201821816406 U CN 201821816406U CN 209085020 U CN209085020 U CN 209085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nue
return air
connect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64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凤君
杜海滨
邹明霞
周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chuang Gree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chuang Gree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chuang Gree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chuang Green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64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5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5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5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包括分布于场馆看台座椅下侧的送风器以及分布于场馆顶棚下侧的回风口,送风器与送风支管连接,送风支管与分风箱连接,分风箱通过送风干管与送风主管连接;所述回风口与回风支管连接,回风支管与回风干管连接,回风干管与回风主管连接,送风主管和回风主管分别与空调机组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布置容易、送风均匀、节能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大空间场馆的下送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的基础设施。对于体育馆、影剧院、会堂等高大空间的建筑而言,现在的空调系统多采用上送风下回风的结构形式,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夏季送风过程中,因送风口向下吹风速度的逐步衰减,会形成温度梯度,容易造成空间内上部过冷下部较热的现象。在冬季送风过程中,因热空气上浮现象,致使热空气很难送达空间的底部区域,影响了温度的均衡性。同时,在送风过程中会将空气中的漂浮物质压下,影响了人员活动区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布置容易、送风均匀、节能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包括分布于场馆看台座椅下侧的送风器以及分布于场馆顶棚下侧的回风口,所述送风器与送风支管连接,送风支管与分风箱连接,分风箱通过送风干管与送风主管连接;所述回风口与回风支管连接,回风支管与回风干管连接,回风干管与回风主管连接,所述送风主管和回风主管分别与空调机组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送风支管与分风箱的连接处设有风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送风支管和分风箱布置在场馆看台座椅下侧;所述送风干管布置在场馆看台中,所述送风主管布置在场馆看台或/和地面中,所述回风支管布置在场馆顶棚下侧,所述回风干管横向布置在场馆顶部四周,所述回风主管竖向布置在场馆四周,所述空调机组设置在空调机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送风器包括连接管接头,连接管接头的下端同轴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下侧同轴固定有内筒,内筒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封堵盘,所述内筒采用孔板制作,内筒的内周壁上设有消音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环的外径和封堵盘的直径均大于内筒的外径,内筒的外侧套设有采用孔板制作的外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内筒中设有均流器,所述均流器由多块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竖板构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接头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周向的安装沟槽,连接管接头的内径等于连接环的内径,连接环的内径大于内筒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布于场馆看台座椅下侧的送风器以及分布于场馆顶棚下侧的回风口,让送风器与送风支管连接,让送风支管与分风箱连接,让分风箱通过送风干管与送风主管连接;同时让回风口与回风支管连接,回风支管与回风干管连接,让回风干管与回风主管连接,且使送风主管和回风主管分别与空调机组连接。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布置容易、送风均匀、节能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场馆看台座椅下侧布置的送风器,在场馆顶棚下侧布置回风口,充分利了场馆看台的结构特点,降低了风道的设计和施工难度,且在场馆空间内部形成了下部阶梯送风上部回风的结构,一方面,可使经空调处理后的新风(新鲜空气)快速送到人员活动区域,且保证了温度的均匀性和人员的舒适性。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上送风下回风的结构形式,降低了空调系统所需负荷和能耗,减少了运行费用。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热空气上浮原理,无论是冬夏季均使脏空气(低含氧量、漂浮物较多的空气)呈上升态势,可保证人员始终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的局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的A-A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分布于场馆看台座椅下侧的送风器1,以及分布于场馆顶棚下侧的回风口2,让送风器1与送风支管11连接,让送风支管11与分风箱12连接,让分风箱12通过送风干管13与送风主管14连接;同时,让回风口2与回风支管21连接,让回风支管21与回风干管22连接,让回风干管22与回风主管23连接,并使送风主管14和回风主管23分别与空调机组3连接。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布置容易、送风均匀、节能效果好的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场馆看台座椅下侧布置送风器1,在场馆顶棚下侧布置回风口2,充分利了场馆看台的结构特点,降低了风道的设计和施工难度,且在场馆空间内部形成了下部阶梯送风上部回风的结构,一方面,可使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新风(新鲜空气)快速送到人员活动区域,且保证了温度的均匀性和人员的舒适性。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上送风下回风的结构形式,降低了空调系统所需负荷和能耗,减少了运营费用。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热空气上浮原理,无论是冬夏季均使脏空气呈上升态势,可保证人员始终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送风支管11与分风箱12的连接处设置了风阀15,通过调节风阀15的开度可实现对送风支管11的风量调节,且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系统噪音。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通常让送风支管11和分风箱12布置在场馆看台座椅下侧,让送风干管13布置在场馆看台中,让送风主管14布置在场馆看台或/和地面中,让回风支管21布置在场馆顶棚下侧,让回风干管22横向布置在场馆顶部四周,让回风主管23竖向布置在场馆四周,且使空调机组3设置在空调机房,进一步降低了风道的设计和施工难度。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送风器1采用了以下结构形式:包括连接管接头101,在连接管接头101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环102,在连接环102的下侧同轴固定内筒103,在内筒103的下端同轴固定封堵盘104,让内筒103采用孔板制作,并在内筒103的内周壁上设置了采用消音材料制作的消音层105。这一结构的送风器1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降噪效果好的优点,通过连接管接头101可实现与送风支管11的快速连接,通过内筒103上的微孔及消音层105可实现阻隔噪音、吸收噪音的目的。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连接环102的外径和封堵盘104的直径均大于内筒103的外径,并在内筒103的外侧套设置了采用孔板制作的外筒106,通过让外筒106相对于内筒103旋转,可实现调节通风面积(内筒103和外筒106的微孔重合面积)的目的。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在内筒103中设置均流器107,并使均流器107由多块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竖板构成,提高了送风的均衡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还在连接管接头101的外周壁上设置了沿周向的安装沟槽,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造性,并使连接管接头101的内径等于连接环102的内径,使连接环102的内径大于内筒103的内径,以保证送风的平稳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于场馆看台座椅下侧的送风器(1)以及分布于场馆顶棚下侧的回风口(2),所述送风器(1)与送风支管(11)连接,送风支管(11)与分风箱(12)连接,分风箱(12)通过送风干管(13)与送风主管(14)连接;所述回风口(2)与回风支管(21)连接,回风支管(21)与回风干管(22)连接,回风干管(22)与回风主管(23)连接,所述送风主管(14)和回风主管(23)分别与空调机组(3)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支管(11)与分风箱(12)的连接处设有风阀。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支管(11)和分风箱(12)布置在场馆看台座椅下侧;所述送风干管(13)布置在场馆看台中,所述送风主管(14)布置在场馆看台或/和地面中,所述回风支管(21)布置在场馆顶棚下侧,所述回风干管(22)横向布置在场馆顶部四周,所述回风主管(23)竖向布置在场馆四周,所述空调机组(3)设置在空调机房。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器(1)包括连接管接头(101),连接管接头(101)的下端同轴固定有连接环(102),连接环(102)的下侧同轴固定有内筒(103),内筒(103)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封堵盘(104),所述内筒(103)采用孔板制作,内筒(103)的内周壁上设有消音层(10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02)的外径和封堵盘(104)的直径均大于内筒(103)的外径,内筒(103)的外侧套设有采用孔板制作的外筒(106)。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3)中设有均流器(107),所述均流器(107)由多块呈中心对称分布的竖板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接头(101)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周向的安装沟槽,连接管接头(101)的内径等于连接环(102)的内径,连接环(102)的内径大于内筒(103)的内径。
CN201821816406.7U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Active CN209085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6406.7U CN209085020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6406.7U CN209085020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5020U true CN209085020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2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6406.7U Active CN209085020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50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199A (zh) * 2022-06-20 2022-09-23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看台送风座椅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199A (zh) * 2022-06-20 2022-09-23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看台送风座椅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5095199B (zh) * 2022-06-20 2023-10-24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看台送风座椅安装体系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5912B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亭个性化环境控制系统
CN105546778A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105444265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968513B (zh) 一种基于床位的局部送风系统
CN107421039A (zh) 一种组合式热泵系统
CN106642419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09085020U (zh) 一种大空间场馆下送风空调系统
CN105783123B (zh) 一种强化辐射供冷/供热顶板换热的吊顶装置
CN106091110A (zh) 采用纤维布风器的对流辐射空调室内机
CN105674465B (zh) 一种可调节诱导式新风系统的出风装置
CN207584951U (zh) 全新风吊顶式空调系统
CN104315690B (zh) 一种用于坐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3883059B (zh) 隐装功能模块集成吊顶
CN215216571U (zh) 利用活塞风的地铁站台换气装置及地铁站台
CN104315688B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4315691B (zh) 一种用于跑动状态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7621035B (zh) 一种新风分配箱及包含其的双向流新风系统
CN208186589U (zh) 一种经济型风管式空调系统
CN208566970U (zh) 适用于广告牌的干空气能蒸发冷却空调
CN20941558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3323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711304U (zh) 一种具有双系统的立杆式风雾一体机
CN206817657U (zh) 一种厨、卫双用一体空调机
CN205980210U (zh) 一种导风装置
CN208920254U (zh) 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