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7119U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7119U
CN219707119U CN202321231135.XU CN202321231135U CN219707119U CN 219707119 U CN219707119 U CN 219707119U CN 202321231135 U CN202321231135 U CN 202321231135U CN 219707119 U CN219707119 U CN 219707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que
trim
locating part
luggage
pilla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11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敏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11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7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7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车身包括:行李箱饰板;C柱饰板,C柱饰板包括:C柱饰板前段和C柱饰板后段,C柱饰板前段与C柱饰板后段相连接,C柱饰板后段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限位件与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的整体位置保持相对稳定,避免C柱饰板发生翘曲变形,并且与行李箱饰板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另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可以对C柱饰板进行不同方向上的限位,更好地提升C柱饰板的限位效果,提升C柱饰板限位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的后三角窗区内饰中,C柱饰板与行李箱饰板配合区域,由于后三角窗玻璃安装钉扣离C柱内饰板边界较近,为避让该安装钉扣,C柱饰板安装点和单一限位结构设计会远离边界布置,另外,C柱饰板边界区壁厚采用渐变薄壁弱化设计。
但是,C柱饰板边界单一限位结构失效结合壁厚结构上的弱化,容易导致C柱上饰板产生边界上翘和搭接间隙过大等装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车身,该车身可以避免C柱饰板发生翘曲变形,进而与行李箱饰板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行李箱饰板;C柱饰板,所述C柱饰板包括:C柱饰板前段和C柱饰板后段,所述C柱饰板前段与所述C柱饰板后段相连接,所述C柱饰板后段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以及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这样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对C柱饰板后段进行限位,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相对于行李箱饰板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的整体位置保持相对稳定,进而可以避免C柱饰板发生翘曲变形,并且与行李箱饰板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另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对C柱饰板进行不同方向上的限位,可以更好地提升C柱饰板的限位效果,提升C柱饰板限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部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上,在左右方向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行李箱饰板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卡头和支撑部,所述卡头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卡头与所述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行李箱饰板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卡头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所述支撑部设置有第三抵接面,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行李箱饰板抵接配合,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抵接面与所述行李箱饰板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C柱饰板前段设置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有第四抵接面,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四抵接面与所述行李箱饰板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C柱饰板前段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三限位件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四抵接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卡扣,所述C柱饰板前段和所述C柱饰板后段均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行李箱饰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凸起穿设所述卡接槽,且所述卡接凸起通过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接槽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C柱饰板前段和所述C柱饰板后段还均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卡接凸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行李箱饰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C柱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C柱饰板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C柱饰板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身;
10、行李箱饰板;11、卡接槽;20、C柱饰板;21、C柱饰板前段;211、第三限位件;2111、第四抵接面;212、第二加强筋;22、C柱饰板后段;221、第一限位件;222、第二限位件;223、限位部;2231、第一抵接面;224、第一加强筋;225、卡头;2251、第二抵接面;226、支撑部;2261、第三抵接面;30、卡扣;40、卡接凸起;50、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1,包括行李箱饰板10和C柱饰板20。行李箱饰板10为车辆的行李箱的主体结构,可以起到装饰和加固的作用,提升行李箱处的结构强度。而C柱饰板20则设置于C柱的位置处,也可以起到装饰和加固的作用,提升C柱处的结构强度。
如图4所示,C柱饰板20包括: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C柱饰板前段21与C柱饰板后段22相连接,C柱饰板后段22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第一限位件221与第二限位件222间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分别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限位件222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
也就是说,C柱饰板20由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两部分组成,而且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相连接,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可以提升C柱饰板20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一体式结构便于C柱饰板20的安装和设置。当然,C柱饰板2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可以设置在C柱饰板后段22的边缘位置,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均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在左右方向上,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可以分别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避免C柱饰板后段22发生翘曲变形,进而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此外,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限位板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板在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左右方向的限位的同时,还可以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上下方向上的限位,从而可以保持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地避免C柱饰板后段22发生翘曲变形,而且还可以压紧C柱饰板后段22和行李箱饰板10,避免C柱饰板后段22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间隔设置,这样便于限位结构在C柱饰板后段22上的布置,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可以对应于行李箱饰板10的不同位置处,这样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可以更好地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不同方向上的限位,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C柱饰板后段22的限位效果。
由此,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这样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限位,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20的整体位置保持相对稳定,进而可以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并且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另外,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对C柱饰板20进行不同方向上的限位,可以更好地提升C柱饰板20的限位效果,提升C柱饰板20限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图6所示,第一限位件221包括,限位部223和第一加强筋224,第一加强筋224连接于限位部223上,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部223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限位部223主要起到限位作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部223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2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稳定,可以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而第一加强筋224主要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将第一加强筋224连接在限位部223上,这样可以提升限位部223的结构强度,从而在第一限位件221与行李箱饰板10配合时不容易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限位部223远离第一加强筋2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2231,在左右方向上,第一抵接面223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第一抵接面2231起到抵接配合的作用,将第一抵接面2231设置在限位部223远离第一加强筋224的一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抵接面2231与第一加强筋224之间产生干涉,而且便于第一抵接面223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接面2231在左右方向上为倾斜结构,这样便于行李箱饰板10与C柱饰板后段22之间的装配,当第一抵接面2231与行李箱饰板10在抵接配合时,可以使第一抵接面2231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固和牢靠,可以利用第一抵接面2231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持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而可以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另外,如图4-图7所示,第二限位件222包括卡头225和支撑部226,卡头225连接于支撑部226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卡头225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在左右方向上,支撑部226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卡头225主要起到卡接配合的作用,而支撑部226则起到支撑的作用,将卡头225连接于支撑部226的一端,这样可以使第二限位件22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第二限位件222的安装和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将卡头225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2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在左右方向上,将支撑部226与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2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稳定,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另外,如图7所示,卡头225设置有第二抵接面2251,支撑部226设置有第三抵接面2261,在上下方向上,第二抵接面225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在左右方向上,第三抵接面226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第二抵接面2251和第三抵接面2261均可以起到抵接配合的作用,在上下方向上,将第二抵接面225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这样可以使第二抵接面2251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固和牢靠,可以利用第二抵接面2251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上下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持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而且在左右方向上,将第三抵接面226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这样可以使第三抵接面2261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固和牢靠,可以利用第三抵接面2261对C柱饰板后段22进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持C柱饰板后段22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如此,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同时对C柱饰板20进行限位,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持C柱饰板20的位置和结构,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进而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此外,如图4所示,C柱饰板前段21设置有第三限位件211,第三限位件211设置有第四抵接面2111,在前后方向上,第四抵接面211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第三限位件211也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在第三限位件211上设置第四抵接面2111,这样第三限位件211可以通过第四抵接面2111与行李箱饰板10进行配合,在前后方向上,第四抵接面211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这样可以使第四抵接面2111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固和牢靠,可以利用第四抵接面2111对C柱饰板前段21进行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持C柱饰板前段21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使C柱饰板20相对于行李箱饰板1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可以更好地保持C柱饰板20的位置和结构,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进而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当然,如图4所示,C柱饰板前段21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12,第二加强筋212与第三限位件211连接,而且第二加强筋212延伸至第四抵接面2111上。第二加强筋212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将第二加强筋212与第三限位件211连接,这样可以提升第三限位件211的结构强度,从而在第三限位件211与行李箱饰板10配合时不易损坏,另外,第二加强筋212延伸至第四抵接面2111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加强第四抵接面处的强度,在第四抵接面2111与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时更加牢固和稳定,进而可以使第三限位件211的限位配合更加稳定可靠,由于第三限位件211的加强作用,第三限位件211不易受到损坏,这样C柱饰板20可以通过第三限位件21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保持持续稳定,从而更好地避免C柱饰板20发生翘曲变形,进而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产生装配间隙。
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车身1还包括卡扣30,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均设置有卡接凸起40,行李箱饰板10上设置有卡接槽11,卡接凸起40穿设卡接槽11,而且卡接凸起40通过卡扣30卡设于卡接槽11处。其中,卡扣30、卡接凸起40和卡接槽11之间可以起到卡接配合的作用,在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均设置卡接凸起40,这样可以增加C柱饰板20上的卡接点,具体来说,先将卡接凸起40穿射卡接槽11,当部分卡接凸起40穿设卡接槽11后,再通过卡扣30将该部分卡接凸起40卡设在卡接槽11处,这样通过卡接槽11、卡接凸起40和卡扣30的配合可以使C柱饰板20和行李箱饰板10进行连接,而且可以使C柱饰板20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可靠,而且通过卡接槽11、卡接凸起40与卡扣30之间的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C柱饰板20进行限位,从而可以更好地使C柱饰板20与行李箱饰板10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除此之外,如图4所示,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还均设置有第三加强筋50,第三加强筋50与卡接凸起40连接。同样,第三加强筋50也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在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均设置有第三加强筋50,第三加强筋50与卡接凸起40连接,这样可以提升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处的卡接凸起40的结构强度,在卡接凸起40与卡扣30卡接配合的过程中,卡接凸起40不容易发生变形和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李箱饰板(10);
C柱饰板(20),所述C柱饰板(20)包括:C柱饰板前段(21)和C柱饰板后段(22),所述C柱饰板前段(21)与所述C柱饰板后段(22)相连接,所述C柱饰板后段(22)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22),所述第一限位件(221)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22)间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22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22)分别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以及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件(222)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21)包括:限位部(223)和第一加强筋(224),所述第一加强筋(224)连接于所述限位部(223)上,在左右方向上,所述限位部(223)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23)远离所述第一加强筋(2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2231),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面(2231)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22)包括:卡头(225)和支撑部(226),所述卡头(225)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26)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卡头(225)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支撑部(226)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225)设置有第二抵接面(2251),所述支撑部(226)设置有第三抵接面(2261),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抵接面(2251)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抵接面(2261)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饰板前段(21)设置有第三限位件(211),所述第三限位件(211)设置有第四抵接面(2111),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四抵接面(2111)与所述行李箱饰板(10)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饰板前段(21)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12),所述第二加强筋(212)与所述第三限位件(211)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四抵接面(21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30),所述C柱饰板前段(21)和所述C柱饰板后段(22)均设置有卡接凸起(40),所述行李箱饰板(10)上设置有卡接槽(11),所述卡接凸起(40)穿设所述卡接槽(11),且所述卡接凸起(40)通过所述卡扣(30)卡设于所述卡接槽(11)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饰板前段(21)和所述C柱饰板后段(22)还均设置有第三加强筋(50),所述第三加强筋(50)与所述卡接凸起(40)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CN202321231135.XU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707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1135.XU CN219707119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1135.XU CN219707119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7119U true CN21970711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1135.XU Active CN219707119U (zh) 2023-05-19 2023-05-19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7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145B (zh) 车门
US8979166B2 (e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EP1582421A2 (en) Roll ba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US11453280B2 (en) Insert for a run slide for a vehicle window
CN219707119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JP7085875B2 (ja) サイドバイザー及びサイドバイザーの取付構造
JP5307526B2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5437239B2 (ja) 窓ガラスの近傍に自動車本体表面ライナを固定するための構成
WO2019181567A1 (ja)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CN205524480U (zh) 汽车立柱护板和汽车
CN218228880U (zh) 车辆的b柱上饰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84267U (zh) 一种窗框、窗框装饰件及窗框组件
CN217917583U (zh) 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5971371U (zh) 一种汽车c柱内饰盖
CN219277418U (zh) 侧围饰板总成
CN210310202U (zh) A柱内饰板、汽车a柱及汽车
JPH08132986A (ja) 固定式ウィンドウガラスと内装トリムとの合わせ構造
CN108202676B (zh) 车辆下部结构
KR200160384Y1 (ko) 자동차의 헤드라이너와 필라트림 취부구조
JP2558531Y2 (ja) 車体ルーフ用モールの取付けクリップ
KR950009733Y1 (ko) 자동차 루프모울딩 장착구조
JPH08188092A (ja) サイドシルスカッフの取付構造
JP2515386Y2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3366748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JPS6121845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No. 888 Rainbow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37

Patentee after: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