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2118U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92118U CN219692118U CN202320237371.6U CN202320237371U CN219692118U CN 219692118 U CN219692118 U CN 219692118U CN 202320237371 U CN202320237371 U CN 202320237371U CN 219692118 U CN219692118 U CN 219692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vibration isolation
- vibration
- mounting frame
- lifting 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减振器包括:滑柱;隔振块,所述隔振块安装于所述滑柱的上端,且所述隔振块用于与车身部分相连;吊耳,所述吊耳安装于所述滑柱的下端,且所述吊耳用于与车轮部分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通过在滑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隔振块和吊耳,从而便于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且通过在滑柱的下端设置吊耳,便于降低减振器的装卸难度,提高减振器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减振器作为汽车的主要阻尼元件,具有衰减振动、保证汽车良好平顺性和舒适性等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一端设有隔振块,而减振器的另一端直接与车轮相连,但是这样的结构无法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的刚度,导致减振器的隔振、降噪作用较差,无法有效提高整车舒适性,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振器,能够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滑柱;隔振块,所述隔振块安装于所述滑柱的上端,且所述隔振块用于与车身部分相连;吊耳,所述吊耳安装于所述滑柱的下端,且所述吊耳用于与车轮部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通过在滑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隔振块和吊耳,从而便于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且通过在滑柱的下端设置吊耳,便于降低减振器的装卸难度,提高减振器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隔振块具有定位部和连接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车身部分定位配合,且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部分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定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定位部构造为敞开的定位口,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周向封闭的第一连接孔,且所述定位口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侧敞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隔振块包括安装架和连接套,所述安装架套设于所述滑柱的上端,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安装架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设于所述连接套且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连接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朝上延伸设置,所述主体部套设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定位口设于所述延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定位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正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滑柱的轴线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所述吊耳的外周壁与所述滑柱的端面相连,且所述吊耳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车轮部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滑柱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减振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隔振块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隔振块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减振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减振器100,
滑柱1,隔振块2,安装架21,连接套22,主体部221,延伸部222,吊耳3,第二连接孔31,定位口41,第一连接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00,包括:滑柱1、隔振块2和吊耳3。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隔振块2安装于滑柱1的上端(如图1中的上端),且隔振块2用于与车身部分相连,吊耳3安装于滑柱1的下端(如图1中的下端),且吊耳3用于与车轮部分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滑柱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隔振块2和吊耳3,从而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可由下向上对减振器100进行安装,使得减振器100连接于车身部分和车轮部分之间,其中,减振器100通过吊耳3与车轮部分相连,便于降低减振器100的装卸难度,且便于通过调整吊耳3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2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100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
由此,在轮胎受到路面的冲击后,冲击能量依次通过吊耳3、滑柱1向上传递,且在传递过程中消耗一部分,进一步地通过滑柱1的上端传递至隔振块2,优选地,隔振块2可为橡胶材料制成,从而便于隔振块2吸收部分冲击能量,极大地降低车身的振动能量,有效地缓解车身的振动,提升驾驶体验。
其中,隔振块2可与滑柱1的上端为螺纹连接,当然,隔振块2也可与滑柱1的上端为其它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00,通过在滑柱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隔振块2和吊耳3,从而便于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2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100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且通过在滑柱1的下端设置吊耳3,便于降低减振器100的装卸难度,提高减振器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振块2具有定位部和连接部。
具体地,定位部用于与车身部分定位配合,且连接部用于与车身部分可拆卸地相连,定位部的高度大于连接部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在竖直方向上,定位部位于连接部的上方,从而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由下向上对减振器100进行安装,使得定位部先与车身部分对应的结构进行定位,使得连接部与车身部分对应的连接结构对齐,然后再通过连接部实现隔振块2与车身部分的连接。
由此,通过将定位部设于连接部的上方,使得在安装减振器100时,其隔振块2能够先与车身部分定位再连接,从而便于连接部能够准确与车身部分的连接结构对齐,进而提高减振器100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定位部构造为敞开的定位口41,连接部构造为周向封闭的第一连接孔42,且定位口41在远离第一连接孔42的一侧敞开。换言之,定位口41朝向背离第一连接孔42的方向敞开。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口41的开口宽度大于等于第一连接孔42的直径,从而便于提高定位口41与车身部分的定位效率。
举例而言,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车身部分预设由定位柱或螺纹柱等定位结构,此时,由下而上对减振器100进行装配,先控制定位口41与定位柱配合,即当定位柱位于定位口41内时,此时,通过微调减振器100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孔42与车身部分的对应的连接结构相对,然后可通过连接件贯穿第一连接孔42以实现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
由此,便于通过敞开的定位口41实现对减振器100的定位,且通过周向封闭的第一连接孔42增强减振器100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预防减振器100冲击、或零件质量偏差造成的安装点滑移、脱落,进而造成减振器100失效等问题,如此设置的减振器100更加结实、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隔振块2包括安装架21和连接套22。
优选地,安装架21可套设于滑柱1的上端,连接套22套设于安装架21外。举例而言,在滑柱1的上端形成有传动杆,安装架21可套设于传动杆上,且将连接套22套设在安装架21外,然后通过在安装架21的上端安装螺栓,且螺栓与传动杆螺纹连接,以将安装架21安装于滑柱1的上端,且利于增强隔振块2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孔42可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孔42均设于连接套22且分别位于安装架21的两侧。
由此,便于减振器100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孔42同时与车身部分相连,增强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两个第一连接孔42便于分散冲击能量,进而减少冲击能量对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处的损坏,利于延长减振器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第一连接孔42也可设置为三个或四个,即第一连接孔42也可设置为其它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连接套22包括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相连,且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为一体结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延伸部222从主体部221朝上延伸设置,主体部221套设于安装架21,且第一连接孔42设于主体部221,定位口41设于延伸部222。
优选地,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之间为弧形连接,从而便于避免在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且便于缓解冲击能量进而起到保护减振器100的作用,且定位口41设于延伸部222背离主体部221的一端,从而便于定位口41先与车身部分进行定位,再通过第一连接孔42实现隔振块2与车身部分的连接,进而便于提高减振器100的安装效率。
其中,定位口41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42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孔42的正上方,便于提高定位口41对减振器100的定位准确性,且利于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同时利于定位口41与第一连接孔42的生产,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定位口41也可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42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孔42的斜上方,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孔42对称分布于安装架21的两侧,换言之,两个第一连接孔42在通过高度处,且两个第一连接孔42到安装架21的距离相同,其中,两个第一连接孔42中位于安装架21左侧的第一连接孔42位于主体部221的端部,且两个第一连接孔42中位于安装架21右侧的第一连接孔42位于主体部221与延伸部222的连接处。
由此,便于增强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稳定性,且利于避免在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且便于缓解冲击能量进而起到保护减振器100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孔42的轴线与滑柱1的轴线垂直。优选地,定位口4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连接孔42的径向在同一水平面内。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口41的轴线和第一连接孔42的轴线在滑柱1的轴向上的投影均与滑柱1的轴线垂直,从而便于隔振块2可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滑柱1上,且利于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进而使得减振器100的安装位置更加多元化。
由此,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车身部分预设由定位柱或螺纹柱等定位结构,此时,由下而上对减振器100进行装配,此时,先控制定位口41与定位柱配合,即当定位柱位于定位口41内时,此时,通过微调减振器100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孔42与车身部分的对应的连接结构相对,然后可通过连接件贯穿定位口41和第一连接孔42以实现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
换言之,连接件沿与滑柱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实现在定位口41和第一连接孔42处对减振器100与车身部分的连接,从而避免减振器100向下滑落,且利于缓解冲击能量进而起到保护减振器100的作用,利于延长减振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耳3的外周壁与滑柱1的端面相连,且吊耳3具有第二连接孔31,第二连接孔31用于与车轮部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二连接孔31的轴线与滑柱1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第二连接孔31可位于吊耳3的中部,从而便于第二连接孔31通过连接件与车轮部分可拆卸地相连,进而降低减振器100与车轮部分的安装难度,且第二连接孔31的轴线与滑柱1的轴线垂直,换言之,在吊耳3通过第二连接孔31与车轮部分相连时,贯穿第二连接孔31的连接件的轴向与滑柱1的轴线垂直,进而便于增强吊耳3与车轮部分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通过调整吊耳3的位置,从而实现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2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100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100,其通过在滑柱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隔振块2和吊耳3,从而便于根据整车的要求调节隔振块2的刚度,以增强减振器100的隔振和降噪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整车舒适性,且通过在滑柱1的下端设置吊耳3,便于降低减振器100的装卸难度,提高减振器10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柱(1);
隔振块(2),所述隔振块(2)安装于所述滑柱(1)的上端,且所述隔振块(2)用于与车身部分相连;
吊耳(3),所述吊耳(3)安装于所述滑柱(1)的下端,且所述吊耳(3)用于与车轮部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块(2)具有定位部和连接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车身部分定位配合,且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部分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定位部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构造为敞开的定位口(41),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周向封闭的第一连接孔(42),且所述定位口(41)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42)的一侧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块(2)包括安装架(21)和连接套(22),所述安装架(21)套设于所述滑柱(1)的上端,所述连接套(22)套设于所述安装架(21)外;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孔(42)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2)均设于所述连接套(22)且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2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2)包括主体部(221)和延伸部(222),所述延伸部(222)从所述主体部(221)朝上延伸设置,所述主体部(221)套设于所述安装架(21),且所述第一连接孔(42)设于所述主体部(221),所述定位口(41)设于所述延伸部(2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口(4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2)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2)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42)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架(2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2)的轴线与所述滑柱(1)的轴线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3)的外周壁与所述滑柱(1)的端面相连,且所述吊耳(3)具有第二连接孔(31),所述第二连接孔(31)用于与所述车轮部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孔(31)的轴线与所述滑柱(1)的轴线垂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37371.6U CN219692118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37371.6U CN219692118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92118U true CN219692118U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796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37371.6U Active CN219692118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92118U (zh) |
-
2023
- 2023-02-01 CN CN202320237371.6U patent/CN2196921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2262B2 (en) | Hybrid ar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CN210478324U (zh) | 汽车悬架的h臂总成结构 | |
CN219692118U (zh)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20180154718A1 (en) | Hybrid lower arm | |
CN210050252U (zh) | 一种解决汽车轮胎声腔模态问题的吸振器 | |
KR20090128769A (ko) | 캠버 조절용 마운트 | |
US6536789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attachment assembly | |
CN212386263U (zh) | 用于车辆的减震塔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364187U (zh) | 一种后下臂及汽车悬架 | |
WO2021184258A1 (zh) | 一种滑柱总成及应用其的车辆 | |
KR101371733B1 (ko) | 차량의 스트럿 타입 현가장치 | |
CN114435047A (zh) | 一种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 | |
CN214492444U (zh) | 板簧托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441889U (zh) | 一种纵向减震稳定装置 | |
CN220378773U (zh) | 一种新型高轴向刚度控制臂衬套 | |
CN210257898U (zh) | 一种汽车用右螺旋簧安装支座总成 | |
CN220517974U (zh) |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 |
CN216374091U (zh) | 车辆前悬架的拉杆机构及车辆 | |
CN210502156U (zh) | 一种汽车双减震稳定器 | |
CN215752395U (zh) | 轨道车辆的减震装置及轨道车辆 | |
CN210153129U (zh) | 一种车辆减震器衬套 | |
CN215321839U (zh) | 前悬挂座 | |
CN216240902U (zh) | 一种消声器吊耳结构及汽车 | |
CN215323139U (zh) | 用于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 |
CN220889899U (zh) | 一种前舱盖铰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