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243U - 一种车架及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拉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35243U CN219635243U CN202320476560.9U CN202320476560U CN219635243U CN 219635243 U CN219635243 U CN 219635243U CN 202320476560 U CN202320476560 U CN 202320476560U CN 219635243 U CN219635243 U CN 2196352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hassis
- group
- side frame
- hi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架及拉车,涉及小型运载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端部架,设置有两个,分别作为车架的一个端部;底架组,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端部架下部铰接;侧架组,每一侧的所述侧架组包括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设置铰接的交叉部;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交叉部和底架组之间,一端与所述交叉部转动连接,且限位件与底架组滑动连接。本方案通过改变车架的结构,以端部架、底架组、侧架组形成折叠式结构,从而可以满足收纳时占空间小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增加限位件将底架组的受力分担至侧架组上,从而提升载重时底架组铰接位置的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运载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车架及拉车。
背景技术
手拉车作为一种常用的小型运载工具,其有着轻便、占空间小、易操作、使用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工厂、商超、居住区、交通运输站等不同的场合都有手拉车的应用。
手拉车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不同,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以轮子数量来分,常见的有二轮车和四轮车。其中四轮车载货量较大,相对的,在车体放置时也会占用更大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可折叠的四轮拉车方案。在使用时将车体展开,可以满足载货需求,在收纳时将车体折起,节省存放空间。
但是作为折叠结构的拉车来说,虽然可以满足收纳的便捷性需求,但是因为其车体不是固定结构,所以坚固度方面会有所损失,尤其是四轮车,在折叠时需要考虑将底板进行折叠,这就致使底板无法采用整体式的结构,导致如果载重过高时,可能会有底板变形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解决折叠式拉车底部折叠结构载重过高时容易形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架,包括,
端部架,设置有两个,分别作为车架的一个端部;
底架组,设置在端部架之间,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端部架下部铰接;
侧架组,设置有两组,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端部架之间,且位于底架组两侧;每一侧的所述侧架组包括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设置铰接的交叉部,且交叉部位于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铰接处的上方;
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交叉部和底架组之间,一端与所述交叉部转动连接,且限位件与底架组滑动连接。
优选为,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底架组的两侧。
优选为,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架组还包括,
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铰接处,滑块朝向底架外侧延伸;滑块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铰接轴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为,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均包括,
第一侧杆,一端与一个所述端部架的上部铰接,另一端朝向车架中部延伸,且位于车架中部的一端与第二侧杆的一端铰接;
第二侧杆,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端部架的下部铰接,另一端朝向车架中部延伸;
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位于车架中部的端部相互铰接,以该铰接端为侧架铰接端。
优选为,位于底架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第二侧杆交叉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部。
优选为,在车架展开至折叠过程中,所述侧架铰接端始终位于所述交叉部的上方。
优选为,所述侧架组位于端部架的外侧;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所述限位件均位于所述交叉部和底架组之间;
所述端部架为门形,其两侧的竖直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架组和侧架组之间。
优选为,所述限位件整体为长条状,沿限位件长度方向开设贯通槽作为滑槽;限位件为弯折板,其弯折部靠近所述交叉部设置,限位件包括,
上板,与所述交叉部连接部,呈竖直状设置;
中板,上端与上部连接,下端连接下板,中板朝向车架内部方向倾斜设置;
下板,呈竖直状设置,其上开设所述通槽,通过通槽与底架组滑动连接。
一种拉车,使用如前所述的车架,还包括,
车轮组,设置在所述端部架的下部;以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铰接轴连线所在的竖直面为参考面,车轮组中的车轮在该参考面上的投影交错。
优选为,还包括,
拉手,与其中一个所述端部架连接;包括,
伸缩杆,包括套接的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的连接处设置锁止机构,伸缩杆下端与一个端部架的下部铰接;
环形部,与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改变车架的结构,以端部架、底架组、侧架组形成折叠式结构,从而可以满足收纳时占空间小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增加限位件将底架组的受力分担至侧架组上,从而提升载重时底架组铰接位置的承重能力。结合特定的侧架组结构,在车体展开时,侧架组分别以两个端部架的上部和下部作为支撑点,从单一侧架来看,形成稳定的直角梯形结构体。一方面满足了侧架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为底架组的支撑力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图中:
1、端部架;2、底架组;21、第一底架;22、第二底架;23、滑块;3、侧架组;31、第一侧架;32、第二侧架;33、交叉部;34、第一侧杆;35、第二侧杆;36、侧架铰接端;4、限位件;41、上板;42、中板;43、下板;5、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架,包括两个分别作为车架的一个端部的端部架1,在端部架1之间设置底架组2,在底架组2两侧设置侧架组3,从而形成车架结构,也就是可以用载货的框体结构。
底架组2具体包括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的一端相互铰接,该铰接端为车架底部的中部位置,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端部架1下部铰接,以此形成车架的底面,也就是使用时的承重面。
侧架组3设置有两组,均设置在两个端部架1之间,两个侧架组3分别位于底架组2一侧。每一侧的侧架组3均包括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其中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之间设置铰接的交叉部33,且交叉部33位于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处的上方,即交叉部33位于底架组2的边缘中部上方。
在交叉部33和底架组2之间设置限位件4,限位件4一端与交叉部33转动连接,且限位件4与底架组2滑动连接。限位件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底架组2的两侧,两个限位件4分别对应一侧的侧架组3。通过限位件4的结构,将侧架组3和底架组2进行受力关联,当底架组2受力时,其中部铰接处会将受到的力通过限位件4传递给侧架组3,避免单纯以底架组2受力时可能导致其形变的问题,从而提高底架组2的载重能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限位件4上开设有滑槽;底架组2还包括,滑块23,滑块23设置在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的铰接处,滑块23朝向底架2外侧延伸;滑块23的中心线与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轴的中心线重合。滑块23可选用圆柱状块体,滑槽需满足,当车架展开时,底架组2中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成水平状,即二者成180°角。此时侧架组3同样处于展开状态,滑块位于限位件4滑槽的最底部,以此来确保底架组2可以正常展开,且在载重时可以将力直接通过限位件4分担至侧架组3。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均包括两根铰接的杆体。具体可分为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有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端部架1铰接。其中第一侧杆34与端部架1上部铰接,第二侧杆35与另外一个端部架1的下部铰接。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二者之间的铰接端为侧架铰接端36。位于底架组2同一侧的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的第二侧杆35交叉铰接形成交叉部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杆35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杆34。侧架组3满足,在车架展开至折叠过程中,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侧架铰接端36始终位于交叉部33的上方。这一结构的效果即为,车架展开状态下,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朝向下的夹角为钝角。因为考虑到要将底架组2的受力传递给侧架组3来进行分担。因此令限位件4和交叉部33这一位置连接,从而将限位件4受到的力直接传递给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两个支架结构。而因为限位件4对侧架组3施加的力是竖直向下的,因此采用本结构的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的下夹角为钝角的设计结构,这一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力,除非侧杆或者其连接处损坏,不然的话一般不会超过安全范围的形变。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侧架组3位于端部架1的外侧;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限位件4均位于交叉部33和底架组2之间;端部架1为门形,其两侧的竖直部分别位于底架组2和侧架组3之间。以车架单侧来看,由外至内分别为侧架组3、端部架1、底架组2。通过这一结构形式,在完成折叠收纳后,侧架组3位于最外侧,这一形式的主要优点是,因为侧架组3在折叠时期高度会发生变化,如果令端部架1在最外侧,可能会出现侧架组3和端部1之间折叠与收纳过程中出现结构干涉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限位件4整体为长条状,沿限位件4长度方向开设贯通槽作为滑槽;限位件4为弯折板,其弯折部靠近交叉部33设置,限位件4为一个整体零件,从结构上来说,其自上而下包括上板41、中板42和下板43,其中上板41与交叉部33连接部,呈竖直状设置;中板42上端与上部41连接,下端连接下板43,中板42朝向车架内部方向倾斜设置;下板43呈竖直状设置,其上开设通槽,通过通槽与底架组2滑动连接。
限位件4的这一结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侧架组3和底架组2之间的水平距离差。另一方面,因为限位件4中部开有贯通槽,且在进行折叠式,滑块23难免对限位件4施加除竖直方向之外的力。如果限位件4为直板体,其可能会因为贯通槽导致整体强度有损耗,从而受力过程中存在发生扭曲的可能,而增加折弯结构,则一定程度的加强了限位件4通槽至交叉部33这一段的结构强度,减少其被扭曲的可能;此外,滑块23外端螺纹连接锁紧螺栓,当折叠收纳后,可以通过锁紧螺栓锁定滑块23和限位件4的相对位置,另折叠状态存放时车体保持相对稳固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还提供一种拉车,使用如前的车架,还包括设置在端部架1的下部车轮组;以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轴连线所在的竖直面为参考面,车轮组中的车轮在该参考面上的投影交错。因为需要考虑到折叠后尽可能减少空间,将两个端部架1的车轮错开,便不会出现车轮之间折叠时的干涉问题。
在其中一个端部架1上设置拉手5;拉手5的结构包括伸缩杆和环形部。伸缩杆包括套接的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的连接处设置锁止机构,伸缩杆下端与一个端部架1的下部铰接;锁止结构为伸缩杆的常见锁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环形部与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环形部则用于手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部架(1),设置有两个,分别作为车架的一个端部;
底架组(2),设置在端部架(1)之间,包括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端部架(1)下部铰接;
侧架组(3),设置有两组,均设置在两个所述端部架(1)之间,且位于底架组(2)两侧;每一侧的所述侧架组(3)包括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之间设置铰接的交叉部(33),且交叉部(33)位于所述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处的上方;
限位件(4),设置在所述交叉部(33)和底架组(2)之间,一端与所述交叉部(33)转动连接,且限位件(4)与底架组(2)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底架组(2)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架组(2)还包括,
滑块(2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的铰接处,滑块(23)向所述底架组(2)的外侧延伸;滑块(23)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轴的中心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均包括,
第一侧杆(34),一端与一个所述端部架(1)的上部铰接,另一端朝向车架中部延伸;
第二侧杆(35),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端部架(1)的下部铰接,另一端朝向车架中部延伸;
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位于车架中部的端部相互铰接,以第一侧杆(34)和第二侧杆(35)位于车架中部的连接端为侧架铰接端(3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位于底架组(2)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侧架(31)和第二侧架(32)的第二侧杆(35)交叉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部(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展开至折叠过程中,所述侧架铰接端(36)始终位于所述交叉部(33)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组(3)位于端部架(1)的外侧;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所述限位件(4)均位于所述交叉部(33)和底架组(2)之间;
所述端部架(1)为门形,其两侧的竖直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架组(2)和侧架组(3)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整体为长条状,沿限位件(4)长度方向开设贯通槽作为滑槽;限位件(4)为弯折板,其弯折部靠近所述交叉部(33)设置,限位件(4)包括,
上板(41),与所述交叉部(33)连接部,呈竖直状设置;
中板(42),上端与上板(41)连接,下端连接下板(43),中板(42)朝向车架内部方向倾斜设置;
下板(43),呈竖直状设置,其上开设所述通槽,通过通槽与底架组(2)滑动连接。
9.一种拉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车架,还包括,
车轮组,设置在所述端部架(1)的下部;以所述第一底架(21)和第二底架(22)铰接轴连线所在的竖直面为参考面,车轮组中的车轮在该参考面上的投影交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拉手(5),与其中一个所述端部架(1)连接;包括,
伸缩杆,包括套接的内杆和外杆,内杆和外杆的连接处设置锁止机构,伸缩杆下端与一个端部架(1)的下部铰接;
环形部,与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560.9U CN21963524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车架及拉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560.9U CN21963524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车架及拉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35243U true CN219635243U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22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76560.9U Active CN21963524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车架及拉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35243U (zh) |
-
2023
- 2023-03-13 CN CN202320476560.9U patent/CN2196352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73610B1 (en) | Collapsible trunk-accessible carts | |
CN219635243U (zh) | 一种车架及拉车 | |
CN203094124U (zh) | 一种沙滩推车 | |
CN220682423U (zh) | 一种车架及运输车 | |
CN113460134A (zh) | 一种折叠车架 | |
EP1755333A2 (en) | Pram | |
CN215475216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手推车 | |
CN216185261U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 | |
CN103587562A (zh) | 一种捆式行李车 | |
CN210882169U (zh) | 一种可延展平板车 | |
CN205311656U (zh) | 一种折叠手推车 | |
CN209505820U (zh) | 一种减震物流台车 | |
CN208198540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3085919A (zh) | 运输车 | |
CN218141616U (zh) | 承载装置 | |
CN210083272U (zh) | 一种新型折叠车 | |
CN217415803U (zh) | 一种折叠行李车 | |
CN220349739U (zh) | 一种手推车车架 | |
CN212022489U (zh) | 一种轿运车上车踏板 | |
CN212637743U (zh) | 拖车 | |
CN220743078U (zh) | 折叠车 | |
CN214776038U (zh) | 一种折叠手推车 | |
CN220053855U (zh) | 一种多用途折叠小车 | |
CN215284881U (zh) | 一种折叠式工具车 | |
CN209956714U (zh) | 一种台车牵引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