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038U - 一种折叠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手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038U
CN214776038U CN202121411194.6U CN202121411194U CN214776038U CN 214776038 U CN214776038 U CN 214776038U CN 202121411194 U CN202121411194 U CN 202121411194U CN 214776038 U CN214776038 U CN 214776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inged
rod
vertical surfac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11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天夏
郑世平
范克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4111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体框架、储物袋、车轮和推拉杆总成;车体框架的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包含一组以上交叉铰接的斜杆,相邻立面的斜杆上端部间相互铰接、下端部铰接在铰接座上,并在铰接座上安装有车轮;其中:车体框架的底平面由两条呈左右分布的折叠杆组支撑,该折叠杆组包括前杆件、后杆件和桥接件,所述桥接件连接前杆件与后杆件的一端部,前杆件和后杆件的另一端部对应铰接在前、后立面的铰接座上;铰接座对应成型有水平槽,车体框架打开到位,前、后杆件局部搭在水平槽中并被顶托着,同时也对铰接座形成导正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独特、结构简单、操作流畅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手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装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手推车,尤其能折叠成束的方案。
背景技术:
现有折叠手推车的方案很多,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为一维的平面折叠方案,左右两侧由伸缩杆件支撑,车体前、后立面能折叠并拢和展开。如:
CN2014800420171,公开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其具有可定位在打开位置和收折位置处的可收折框架,联接到可收折框架的多个轮,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收折框架的多个大致刚性座椅,和围绕可收折框架形成用于手推车的侧壁的挠性壳体。每个大致刚性座椅都具有大致刚性座椅靠背和铰接地联接到座椅靠背的大致刚性座椅底部。收折框架两侧的支撑由两个铰接成四边形杆件组成,并能顺着中立面提起收折。
以及CN201922213235.X,公开一种使用方便的折叠式手推车,包括车架主体、车轮组件以及拉手组件,所述车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均采用可前后伸缩的伸缩结构使得所述车架主体可前后折叠或者展开。该前后伸缩结构,其实是两交叉斜杆组,上下两端与前后立面相铰接,形成前后立面往中立面伸缩结构。
第二类为二维折叠,能折叠成束,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均能折叠并拢和展开操作,也称之立体折叠,较前者更易收藏。如:
CN201310648758.1,公开一种可折叠式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体框架及储物袋,车体框架包括侧面支架及支撑底架;侧面支架由两个交叉且中心铰接的连杆组成,支撑底架包括支撑底杆与中心铰接座;其特征在于:侧面支架包含至少两对对应的铰接的连杆组成相应的多级连杆结构,且对应连杆端部铰接形成袋体支撑端,储物袋上设置对应开口向下的固定袋口,所述储物袋内侧底部设置与中心铰接座位置对应且通过提拉对车体进行折叠的提拉件。另外,该结构中,还在车体框架四角处的上、下铰接座间设置伸缩式连接支杆,用来增强整体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又如CN201720694972.4,公开一种聚拢收折式手拉车,包括车架总成、拉杆总成和车轮;拉杆总成设置在车架总成的前方,所述侧架均包括同平面X交叉管组件,同平面X交叉管组件包括长斜管、短斜管和中空座,所述中空座的中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长条孔,所述中空座的前后两端分别沿着竖向设有朝向相反的管接口,所述长斜管穿过长条孔并通过铰接轴在其中心与长条孔的中部铰接,所述短斜管设置有两个,两个短斜管分别安装在所述中空座的前后两端的管接口内,两个短斜管相互平行设置并与长斜管形成交叉X型,所述长斜管、两个短斜管和中空座均在同一个平面上。该结构主要对交叉管件结构及铰接方式做改良,整体结构与上述在先专利一致,也包含设置在四角处上、下支座间由内、外导向管配合的伸缩支撑,以及前、后底梁铰接在车底中心位置的翻转座上,呈X结构可从翻转座提起收折的做法。
现有二维折叠方案中,均在四角处的上、下铰接座间设置有伸缩杆件支撑,因杆件承重后易于变形,导致伸缩不畅影响使用体验;另外推拉杆也需通过两连接支杆铰接在前立面两铰接座上,满足与前立面同步打开和收折功能,无疑多使用杆件势必增加了整体重量。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通过底平面上折叠杆组与铰接座配合导正,折叠更流畅的折叠手推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体框架和套设在车体框架上的储物袋;车体框架具有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以及底平面,其中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包含一组以上中部交叉铰接的斜杆,相邻立面的斜杆上端部间相互铰接、下端部铰接在铰接座上,并在铰接座上安装有车轮,车体框架前立面还设置有推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车体框架的底平面由两条呈左右分布的折叠杆组支撑,该折叠杆组包括前杆件、后杆件和桥接件,所述桥接件连接前杆件与后杆件的一端部,前杆件和后杆件的另一端部对应铰接在前、后立面的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对应成型有水平槽,车体框架打开到位,前、后杆件局部搭在所述水平槽中并被顶托着。
所述铰接座在铰接相邻立面斜杆的铰接位置,对应成型有斜槽,该斜槽底部在槽口处设置有凸档,车体框架打开到位,斜杆能被所述凸档顶托着。
所述铰接座上的水平槽和斜槽的槽长度大于3cm,且两侧槽壁均能对相应的前、后杆件或斜杆形成约束。
所述后立面两铰接座上安装的车轮为定向轮,该车轮通过轮架直接锁固在铰接座上;前立面两铰接座上安装的车轮为转向轮,该转向车轮的轮架通过回转轴定位在铰接座上,对应该铰接座上的水平槽槽长度在8cm-12cm之间。
所述前、后杆件和斜杆均采用类方形管件,至少用于铰接的两面具有平面结构,能与水平槽和斜槽两槽壁相对贴合且被约束;用来桥接前、后杆件端部的桥接件,成型为上部具有连接部的夹槽,借助夹槽夹设在前、后杆件端部的两侧,并通过铆钉可转动铆接,后杆件打开至水平位置,其上部被所述连接部抵触及,限制继续下行。
所述车体框架前立面两斜杆中部交叉铰接有一塑件座,该塑件座成型有错位且能供两斜杆穿过的槽孔,在两斜杆打开至设计角度,斜杆局部抵触在槽孔底部,形成约束和加强支撑;所述塑件座朝前还成型有弹性夹口,借助该弹性夹口夹持送入的推拉杆总成,维持推拉杆总成呈直立状态。
所述推拉杆总成,包括拉杆和滑套座,该滑套座通过铆接轴可转动定位在塑件座上,并设置有与塑件座弹性夹口对应的缩腰部,推拉杆总成摆动至直立状态,所述弹性夹口能夹持在缩腰部形成定位结构;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滑套座,下端部锁固有限位套、上端部折弯有手柄,拉杆向上拉出设计高度,所述限位套抵触在滑套座下沿形成拉力传递作用。
所述拉杆下端近端部还设置有双向弹簧销,包括横穿拉杆通孔中的弹簧和设置在弹簧两端部的球头销,拉杆向上拉出设计高度,所述球头销弹入滑套座两侧预留的销孔中,形成锁定结构。
所述滑套座上的销孔为穿透的孔,在滑套座两侧设置有解锁簧片,该解锁簧片内表面上的凸柱伸入所述销孔中;压迫解锁簧片,凸柱往内运动并抵触在双向弹簧销的球头销上,强迫球头销后退解锁。
所述储物袋套设在车体框架上,是指上沿悬挂在斜杆上端部各铰接点上,下沿套固在前、后杆件上,底部由两侧的折叠杆组绷紧,并在对应桥接件位置上的储物袋内底部缝制有一提拉织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独特、结构简单、操作流畅的特点;尤其利用铰接座上水平槽与杆件间的配合,形成合理的车轮导正作用,省掉现有技术中在四角处设置伸缩杆件的缺陷,大大提高打开的流畅性;再则,对推拉杆总成做优化,在不改变使用体验前提下,克服传统技术中需两下部杆件关联的不足,进一步减轻整体重量,使得手推车更为紧凑和轻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折叠手推车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折叠车体框架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铰接座示意图
图7为车体框架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8为车体框架底平面与推拉杆总成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拉杆与滑套座关系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车体框架底平面与推拉杆总成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折叠杆组示意图
图13为折叠杆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其中
100—车体框架 1—斜杆 2—铰接座 21—水平槽
22—斜槽 221—凸档 3—车轮 31—轮架
32—回转轴 4—推拉杆总成 41—拉杆 411—限位套
412—手柄 413—通孔 42—滑套座 421—缩腰部
422—销孔 43—双向弹簧销 431—弹簧 432—球头销
44—解锁簧片 441—凸柱 5—折叠杆组 51—前杆件
52—后杆件 53—桥接件 531—连接部 532—倒边
6—塑件座 61—槽孔 62—弹性夹口 7—铆接轴
200—储物袋 201—提拉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和图7,折叠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体框架100和套设在车体框架外的储物袋200两大部分;车体框架100具有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以及底平面,构成一开口朝上的一个框架;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包含一组以上中部交叉铰接的斜杆1,相邻立面的斜杆1上端部间相互铰接、下端部铰接在铰接座2上,并在铰接座2上安装有车轮3,推拉杆总成4安装在车体框架100前立面;车体框架100借助四个立面中的交叉斜杆1形成支撑,并能并拢收折成束。一般车体框架100的前后两立面为一组交叉的斜杆1、左右两立面为两组交叉的斜杆1,该两组交叉的斜杆1端部间直接铰接,组成长方形框架,实用性最强。当然不排除左右两侧立面采用三组交叉的斜杆,组合成较长的车体结构,满足运载特殊产品之需。
参照图3、图7、图8和图11,本结构独特之处是框架1的底平面采用两条呈左右分布的折叠杆组5支撑,该折叠杆组5包括前杆件51、后杆件52和桥接件53,桥接件53连接前杆件51与后杆件52的一端部,前杆件51和后杆件52的另一端部对应铰接在前、后立面的铰接座2上;铰接座2对应成型有水平槽21,车体框架100打开到位,前、后杆件51、52局部搭在所述水平槽21中并被顶托着。也就是说,前、后杆件51、52即使在没桥接件53连接的条件下,借助一交接点和局部的顶托就能保持一端悬空状态,在该悬空端通过桥接件53形成关联,并提供向上提起联动收折便利。也可以说车体框架100的底平面是框架打开到位的约束机构,折叠杆组5两杆件打开后,桥接端自然呈过盈下摆,实现自锁状态,只有外力提起桥接端时,即可由前、后杆件51、52牵引前后立面内缩并拢。
如图6,铰接座2在铰接相邻立面斜杆1的铰接位置,对应成型有斜槽22,该斜槽22底部在槽口处设置有凸档221,车体框架100打开到位,斜杆1能被凸档221顶托着,反向也限制了铰接座2自由偏摆空间;凸档221也可以为倾斜的底部,形成内深而槽口处浅的结构,但以凸档221设计为佳,可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进一步,铰接座2上的水平槽21和斜槽22的槽长度大于3cm,以3cm-15cm槽长范围为佳,恰好槽壁能直到约束作用,大了增加铰接座体积和重量;也就是说,水平槽21和斜槽22两侧的槽壁均能对相应的前、后杆件51、52或斜杆1形成约束,与槽底部形成三面约束,使得铰接座2在打开过程,能逐渐往设计角度导正,在车体框架100打开到位后能维持在设计状态,继而维持车轮3的角度不变,保证推拉行走的顺畅。
如图3和图11,一般情况,车体框架100的后立面两铰接座2上安装的是定向车轮3,该车轮3通过轮架31直接锁固在铰接座2上;前立面两铰接座2上安装的车轮3为转向轮,该转向车轮的轮架31通过回转轴32定位在铰接座2上,使得车轮3和轮架31整体能相对铰接座2自由旋转,以满足手推车转向之需;对应定位有转向车轮的铰接座2上的水平槽21槽长度在8cm-12cm之间,加强该铰接座2的导正作用,并增强其稳定性。同理,如果是在车体框架100的后立面设置具有转向功能的车轮3,同样该安装的车轮为转向轮的铰接座也就加长水平槽21的长度。
为了加强铰接座2水平槽21和斜槽22与杆件间的约束力,对杆件也做一限定,但不排除传统圆形杆件,但以下面举例的杆件为佳。
如图3、图7、图8和图11,前、后杆件51、52和斜杆1均采用类方形管件,如标准长方形型材,至少用于铰接的两面具有平面结构,能与水平槽21和斜槽22的两槽壁相对贴合且被约束,也即进一步消除运动间隙;用来桥接前、后杆件51、52端部的桥接件53,成型为上部具有连接部531的夹槽,借助夹槽夹设在前、后杆件51、52端部的两侧,并通过铆钉可转动铆接,后杆件52打开至水平位置,其上部被所述连接部531抵触及,限制继续下行。这种处理方式,一是保持桥接件53整体性,方便装配;二是连接部531附加限制后杆件52端部下摆作用;三是与后杆件53配合的水平槽21可设计的更短。为了加强桥接件53的强度,在四棱边上冲压有倒边532。除此之外,桥接件也可直接采用两对称的夹片,直接夹持在杆件两侧并铆固,但会失去对后杆件52的约束作用,此结构中,需配置较长的水平槽21来约束后杆件52。
如图11,在本实例中桥接件53采用铆钉可转动铆接,尤其与前杆件51端可直接铆固成一体,可减少一活动铆接产生运动间隙,且可加强连接部531对后杆件52的约束作用。另外,在前杆件51或后杆件端部下侧可加工成斜面,避免出折叠的空间。除了铆固之外,桥接件53与前杆件51可采用焊接成一体,如图12和图13,进一步提高折叠杆组5的刚性强度,结构更简洁,也利于装配。
如图1、图8和图11,车体框架100前立面两斜杆1中部交叉铰接有一塑件座6,该塑件座6成型有错位且能供两斜杆穿过的槽孔61,在两斜杆1打开至设计角度,斜杆1局部抵触在槽孔61底部,形成约束和加强支撑,也可以减轻对该铰接点的受力;塑件座6朝前还成型有弹性夹口62,借助该弹性夹口62夹持送入的推拉杆总成4,维持推拉杆总成4呈直立状态,这也是本申请另一关键点。
推拉杆总成4,包括拉杆41和滑套座42,该滑套座42通过铆接轴7可转动定位在塑件座6上,并设置有与塑件座弹性夹口62对应的缩腰部421,推拉杆总成4摆动至直立状态,所述弹性夹口62能夹持在缩腰部421形成定位结构;拉杆41穿过滑套座42,下端部锁固有限位套411、上端部折弯有手柄412,拉杆41向上拉出设计高度,限位套411抵触在滑套座42下沿形成拉力传递作用。拉动手推车时,拉杆41往前使力,滑套座42脱离夹口62的约束,能绕铆接轴7迎合使力角度;而释放握持手柄的力后,拉杆41自由摆动,一是顺着滑套座42下滑,限位套411落到地面,此种状态较为特殊;二是拉杆41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滑套座42绕铆接轴7摆动,直到限位套411抵触在塑件座6底部,而保持手柄412端处于翘起状态,如图1状态,方便二次拉动之需。
进一步,在拉杆41下端近端部还设置有双向弹簧销43,包括横穿拉杆通孔413中的弹簧431和设置在弹簧两端部的球头销432,拉杆41向上拉出设计高度,球头销432弹入滑套座42两侧预留的销孔422中,形成锁定结构,也即锁定在拉杆41处于设计高度,方便再次使用时,顺手使力;另外,锁定也解决了拉杆41可以用来推的动作。
双向弹簧销43作用有两种,一种是作为一般性的定位,对球头销的分力大于弹簧力时,自动解锁;另一种,球头销弹入较深,即需人为解锁,为此需设置解锁装置。本实例中,滑套座上的销孔422为穿透的孔,在滑套座42两侧设置有解锁簧片44,该解锁簧片44内表面上的凸柱441伸入所述销孔422中;压迫解锁簧片44,凸柱441往内运动并抵触在双向弹簧销的球头销432上,强迫球头销432后退解锁。采用后一种的锁定方式,拉杆41可使用斜向后的推力,推动手推车向前走。也由于球头销432较为凸出,容易被卡在滑套座42下沿,在滑套座42下沿入口处设计成喇叭口或对应的斜面423,利用斜面423迫使球头销432回缩,如图10。
参照图1,储物袋套200设在车体框架100上,是指上沿悬挂在斜杆1上端部各铰接点上,下沿套固在前、后杆件51、52上,底部由两侧的折叠杆组5绷紧,且由折叠杆组5和斜杆1上端部铰接点提供承重之需,较传统技术中框架底部采用交叉折叠杆件支撑来的合理,相对底部更为平坦,中部无交叉杆件顶托;在对应桥接件53位置上的储物袋内底部缝制有一提拉织带201,收折时只需向上提起该提拉织带201,各斜杆即会并拢在一起。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体框架(100)和套设在车体框架上的储物袋(200);车体框架(100)具有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以及底平面,其中前后和左右四个立面包含一组以上中部交叉铰接的斜杆(1),相邻立面的斜杆(1)上端部间相互铰接、下端部铰接在铰接座(2)上,并在铰接座(2)上安装有车轮(3),车体框架(100)前立面还设置有推拉杆总成(4);其特征在于:车体框架(100)的底平面由两条呈左右分布的折叠杆组(5)支撑,该折叠杆组(5)包括前杆件(51)、后杆件(52)和桥接件(53),所述桥接件(53)连接前杆件(51)与后杆件(52)的一端部,前杆件(51)和后杆件(52)的另一端部对应铰接在前、后立面的铰接座(2)上;所述铰接座(2)对应成型有水平槽(21),车体框架(100)打开到位,前、后杆件(51、52)局部搭在所述水平槽(21)中并被顶托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铰接座(2)在铰接相邻立面斜杆(1)的铰接位置,对应成型有斜槽(22),该斜槽(22)底部在槽口处设置有凸档(221),车体框架(100)打开到位,斜杆(1)能被所述凸档(221)顶托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铰接座(2)上的水平槽(21)和斜槽(22)的槽长度大于3cm,且两侧槽壁均能对相应的前、后杆件(51、52)或斜杆(1)形成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后立面两铰接座(2)上安装的车轮(3)为定向轮,该车轮通过轮架(31)直接锁固在铰接座(2)上;前立面两铰接座(2)上安装的车轮(3)为转向轮,该车轮的轮架(31)通过回转轴(32)定位在铰接座(2)上,对应该铰接座(2)上的水平槽(21)槽长度在8cm-12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前、后杆件(51、52)和斜杆(1)均采用类方形管件,至少用于铰接的两面具有平面结构,能与水平槽(21)和斜槽(22)两槽壁相对贴合且被约束;用来桥接前、后杆件(51、52)端部的桥接件(53),成型为上部具有连接部(531)的夹槽,借助夹槽夹设在前、后杆件(51、52)端部的两侧,并通过铆钉可转动链接,后杆件(52)打开至水平位置,其上部被所述连接部(531)抵触及,限制继续下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车体框架(100)前立面两斜杆(1)中部交叉铰接有一塑件座(6),该塑件座(6)成型有错位且能供两斜杆(1)穿过的槽孔(61),在两斜杆(1)打开至设计角度,斜杆(1)局部抵触在槽孔(61)底部,形成约束和加强支撑;所述塑件座(6)朝前还成型有弹性夹口(62),借助该弹性夹口(62)夹持送入的推拉杆总成(4),维持推拉杆总成(4)呈直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推拉杆总成(4),包括拉杆(41)和滑套座(42),该滑套座(42)通过铆接轴(7)可转动定位在塑件座(6)上,并设置有与塑件座弹性夹口(62)对应的缩腰部(421),推拉杆总成(4)摆动至直立状态,所述弹性夹口(62)能夹持在缩腰部(421)形成定位结构;所述拉杆(41)穿过所述滑套座(42),下端部锁固有限位套(411)、上端部折弯有手柄(412),拉杆(41)向上拉出设计高度,所述限位套(411)抵触在滑套座(42)下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拉杆(41)下端近端部还设置有双向弹簧销(43),包括横穿拉杆通孔(413)中的弹簧(431)和设置在弹簧两端部的球头销(432),拉杆(41)向上拉出设计高度,所述球头销(432)弹入滑套座(42)两侧预留的销孔(422)中,形成锁定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滑套座上的销孔(422)为穿透的孔,在滑套座(42)两侧设置有解锁簧片(44),该解锁簧片(44)内表面上的凸柱(441)伸入所述销孔(422)中;压迫解锁簧片(44),凸柱(441)往内运动并抵触在双向弹簧销的球头销(432)上,强迫球头销(432)后退解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储物袋(200)套设在车体框架(100)上,是指上沿悬挂在斜杆(1)上端部各铰接点上,下沿套固在前、后杆件(51、52)上,底部由两侧的折叠杆组(5)绷紧,并在对应桥接件(53)位置上的储物袋(200)内底部缝制有一提拉织带(201)。
CN202121411194.6U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折叠手推车 Active CN214776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1194.6U CN214776038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折叠手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1194.6U CN214776038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折叠手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038U true CN214776038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4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1194.6U Active CN214776038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折叠手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5527B (zh) 折叠车
CN107914741B (zh) 折叠车
US20110204598A1 (en) Folding Wagon
KR20110114571A (ko) 개선된 접이식 유모차
US20230001973A1 (en) Folding push cart
CN106037347B (zh) 折叠床
CN115465342A (zh) 折叠车
CN104273978A (zh) 旅行床
CN113135211B (zh) 一种折叠车及其折叠方法
CN214776038U (zh) 一种折叠手推车
CN110723191A (zh) 折叠儿童推车
CN113753115B (zh) 儿童推车
CN115520253A (zh) 一种折叠手推车
CN113511251B (zh) 儿童拖车
CN214296094U (zh) 儿童推车
CN209719692U (zh) 座椅可连动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11984713U (zh) 一种支架及儿童用品装置
CN209336782U (zh) 儿童推车
CN209142211U (zh) 可折叠儿童推车
CN108583669B (zh) 双向折叠推车
CN108407876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6468040U (zh) 手推车
CN219056342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2243510U (zh) 儿童推车
CN216761789U (zh) 折叠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