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3043U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13043U CN219613043U CN202223015604.2U CN202223015604U CN219613043U CN 219613043 U CN219613043 U CN 219613043U CN 202223015604 U CN202223015604 U CN 202223015604U CN 219613043 U CN219613043 U CN 2196130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generating
- sub
- main body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导液件包括雾化面;发热膜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至少两个子发热膜相互间隔设于雾化面;子发热膜之间的形状不同。通过使子发热膜之间并联设置且其形状不同,使得温场分布更有层次,降低了热场叠加,避免发热膜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在发热膜上积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由发热体、电池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发热体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元件,其特性决定了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和使用体验。
现有的一种发热体是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大多为在陶瓷体表面形成金属发热膜。金属发热膜通常设计为单一的S型膜,存在局部的高温区域,在高温区域易积垢,大大降低了发热体的使用寿命,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抽吸表面均小于300口。且抽吸过程中,常常因金属发热膜上的积垢导致出现气溶胶量衰减或不生成气溶胶或焦味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避免发热膜积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所述导液件包括雾化面;所述发热膜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相互间隔设于所述雾化面;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形状不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热场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膜包括两个子发热膜,分别为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第二子发热膜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至多部分重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轴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直线延伸;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最大宽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的2.5倍-3.5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孔隙率;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贯穿其自身的通孔。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发热膜至少部分呈曲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段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二段呈弧线延伸,所述第二段将相邻的所述第一段连接使所述第二主体部整体呈曲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形成夹角。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形成90°夹角;或,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呈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主体部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二主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正电极,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负电极;
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面积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或,所述导液件为致密陶瓷,所述导液件还包括与所述雾化面相对设置的吸液面,所述导液件具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通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发热体;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腔液体连通,所述发热体用于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主机;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用于为所述发热体工作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发热体工作。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导液件包括雾化面,发热膜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至少两个子发热膜相互间隔设于雾化面;子发热膜之间的形状不同。通过使子发热膜之间并联设置且其形状不同,使得温场分布更有层次,降低了热场叠加,避免发热膜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在发热膜上积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
图9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
图11是现有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
图14是现有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
图15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
图16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雾化器1和主机2。
其中,雾化器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雾化器1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在一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用于休闲吸食。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器1存储的是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
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主机2包括电池(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的工作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1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控制器用于控制雾化器1工作。主机2还包括电池支架、气流传感器等其他元件。
雾化器1与主机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包括壳体10、发热体11、雾化座12。雾化座12具有安装腔(图未标),发热体11设于该安装腔内;发热体11同雾化座12一起设于壳体10内。壳体10形成有出雾通道13,壳体10的内表面、出雾通道13的外表面与雾化座12的顶面配合形成储液腔14,储液腔14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其中,发热体11与储液腔14液体连通,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体11与主机2电连接,以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雾化座12包括上座121和下座122,上座121与下座122配合形成安装腔。发热体11背离储液腔14的表面与安装腔的腔壁配合形成雾化腔120。上座121上设有下液通道1211;储液腔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下液通道1211流入发热体11。下座122上设有进气通道15,外界气体经进气通道15进入雾化腔120,携带发热体11雾化好的气溶胶流至出雾通道13,用户通过出雾通道13的端口吸食气溶胶。
请参阅图3-图5,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发热体11包括导液件111和发热膜112,导液件111包括雾化面(图未标),发热膜112设于导液件111的雾化面。其中,发热膜112与主机2电连接,主机2为发热膜112的雾化提供电能并控制发热膜112工作。
具体地,导液件111还包括与雾化面相对设置的吸液面,吸液面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导液件111的毛细作用力导引至雾化面,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面的发热膜112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11为多孔陶瓷,其自身具有多个无序的通孔,且该通孔具有毛细作用力。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11为致密陶瓷,导液件111具有多个贯穿吸液面和雾化面的通孔,该多个通孔为有序孔,且该通孔具有毛细作用力。
发热膜112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1121,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相互间隔设于雾化面;子发热膜1121之间的形状不同。通过将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并联设置且设计为不同的形状,降低热场叠加,避免发热膜112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在发热膜112上积垢,降低了雾化过程中气溶胶量衰减或不生成气溶胶或产生焦味的可能性,及提高了发热体11的使用寿命。将子发热膜1121并联设置,使得温场分布更有层次。另外,并联结构降低了发热膜112的阻值,可适配电阻率高的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之间的热场错位设置。通过使子发热膜1121之间的热场错位设置,避免热场叠加,防止部分区域温度过高,减少积垢。
在一实施方式中,发热膜112包括两个子发热膜1121,分别为第一子发热膜1121a和第二子发热膜1121b。第一子发热膜1121a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1121a-1和第一连接部1121a-2,第一主体部1121a-1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第二子发热膜1121b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1121b-1和第二连接部1121b-2,第二主体部1121b-1和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宽度相同。其中,宽度指的是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连接部1121a-2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延伸,第一连接部1121a-2在垂直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上包括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下面以发热膜112包括两个子发热膜1121为例对子发热膜1121的设计进行具体介绍。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第一主体部1121a-1在第二子发热膜1121b上的投影与第二主体部1121b-1至多部分重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a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轴对称设置,便于加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a包括一个第一主体部1121a-1和两个第一连接部1121a-2,两个第一连接部1121a-2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分别位于第一主体部1121a-1的两侧。也就是说,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第一连接部1121a-2、第一主体部1121a-1、第一连接部1121a-2依次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121a-1在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第一侧边a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第二侧边b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使得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壁b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即可。第一主体部1121a-1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轴对称设置;和/或,第一主体部1121a-1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轴对称设置。
可选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a为四边形,包括两条相对的长边、两条相对的短边和四个角。示例性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a呈腰鼓型;两条相对的长边分别为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均为曲线,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对称设置,两条相对的短边呈直线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通过使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呈曲线延伸,较大程度降低了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1a-2呈直线延伸;和/或,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平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121a-1的最小宽度W1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和/或第一主体部1121a-1的最大宽度W2等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的2.5倍-3.5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121a-1的孔隙率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孔隙率。可选的,第一连接部1121a-2为致密膜,第一主体部1121a-1为多孔膜。由于第一主体部1121a-1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通过使第一主体部1121a-1的孔隙率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孔隙率,避免高温集中,提高了发热体11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121a-1设有贯穿其自身的通孔M。由于第一主体部1121a-1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通过在第一主体部1121a-1设置贯穿其自身的通孔M,避免高温集中,提高了发热体11的可靠性。可选的,通孔M的中心与第一主体部1121a-1的中心重合;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通孔M的最大尺寸等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宽度。可选的,第一主体部1121a-1d的孔隙率大于等于第一连接部1121a-2的孔隙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发热膜1121b至少部分呈曲线延伸,较大程度降低了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热应力,降低了应力导致开裂的风险。可选的,第二主体部1121b-1呈曲线延伸,第二连接部1121b-2呈直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121b-2呈直线延伸,和/或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平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部1121b-1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段c和连接相邻的第一段c的第二段d;也就是说,第一段c和第二段d首尾相连且交替设置。第一段c呈直线延伸,第二端d呈弧线延伸,第二段d将相邻的第一段c连接使第二主体部1121b-1整体呈曲线延伸。可选的,第二连接部1121b-2呈直线延伸,第一段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形成夹角。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主体部1121b-1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段c和连接四个第一段c的三个第二段d,第一段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形成90度夹角,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平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发热膜1121b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1121b-1和两个第二连接部1121b-2,两个第二连接部1121b-2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分别位于第二主体部1121b-1的两侧。也就是说,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第二连接部1121b-2、第二主体部1121b-1、第二连接部1121b-2依次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1a-2和第二连接部1121b-2均呈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示例性的,延伸方向与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平行。
继续参阅图3,发热体11还包括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的一端分别连接正电极113,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电极114。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之间的面积相同;也就是说,每个子发热膜1121覆盖导液件111雾化面的面积相同,以使每个子发热膜1121流经的电流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发热膜112包括第一子发热膜1121a和第二子发热膜1121b;第一子发热膜1121a和第二子发热膜1121b分别连接于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示例性的,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一个第二连接部1121b-2远离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侧边与正电极113的侧边平齐,另一个第二连接部1121b-2远离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侧边与负电极114的侧边平齐;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一个第一连接部1121a-2远离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侧边与正电极113的侧边之间的距离L1大于零,另一个第一连接部1121a-2远离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侧边与负电极114的侧边之间的距离L2大于零,L1等于L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第一子发热膜1121a和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形状做如上设置;且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第一主体部1121a-1在第二子发热膜1121b上的投影与第二主体部1121b-1至多部分重合,以实现热场错位,避免局部高温,进而避免发热膜112积垢,解决了积垢导致的焦味或不产生气溶胶等问题。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发热体11的实施例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发热体11的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结构不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具体地,图3所示的发热体11中,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第一段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垂直;而在图6所示的发热体11中,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第一段c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21b-2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子发热膜1121b的一个第二连接部1121b-2远离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侧边与正电极113的侧边平齐,另一个第二连接部1121b-2远离第一子发热膜1121a的侧边与负电极114的侧边之间的距离为L3。
本申请还对图3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发热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请参阅图7-图16,图7是现有技术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现有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图9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图10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在8W-抽20S停8S的15口后的实验图,图11是现有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图12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图13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在2.5W干烧的温度场图,图14是现有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图15是图3所示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图16是图6所示的发热体6.5W裸片的温度场图。
现有技术中,发热体31包括导液件311和设于其雾化面上的发热膜312,发热膜312的形状为单一的S型。
表1实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验中现有的发热体、图3所示的发热体11和图6所示的发热体11采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相同,均为含有陈皮香气或物质的固态植物茎叶类。根据图8-图10所示,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本申请提供的图3和图6所示的发热体11,发热膜112上的积垢明显减少。根据图11-图13所示,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本申请提供的图3和图6所示的发热体11,温场分布更有层次,利于避免局部高温。根据图14-图16所示及结合表1,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本申请提供的图3和图6所示的发热体11,裸片温度场的最高温明显降低,但其气溶胶量并未衰减,可满足350℃国标的要求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根据表1可知,相对于现有的发热体,本申请提供的图3和图6所示的发热体11,寿命(干烧可抽吸口数)可提高2倍以上,气溶胶量和气溶胶浓度均有明显提升,同时可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11、雾化器1和电子雾化装置100,发热体11包括导液件111和发热膜112;导液件111包括雾化面,发热膜112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1121,至少两个子发热膜1121相互间隔设于雾化面;子发热膜1121之间的形状不同。通过使子发热膜1121之间并联设置且其形状不同,使得温场分布更有层次,降低了热场叠加,避免发热膜1121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在发热膜1121上积垢。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件,包括雾化面;
发热膜,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膜,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相互间隔设于所述雾化面;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热场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包括两个子发热膜,分别为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第二子发热膜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至多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在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沿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直线延伸;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最大宽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的2.5倍-3.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孔隙率;和/或,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贯穿其自身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至少部分呈曲线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段和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二段呈弧线延伸,所述第二段将相邻的所述第一段连接使所述第二主体部整体呈曲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或形成夹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形成90°夹角;或,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呈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主体部和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二主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正电极,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负电极;
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子发热膜之间的面积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或,所述导液件为致密陶瓷,所述导液件还包括与所述雾化面相对设置的吸液面,所述导液件具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通孔。
1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发热体用于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为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2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雾化器;
主机,用于为所述发热体工作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发热体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5604.2U CN21961304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15604.2U CN21961304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13043U true CN219613043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7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15604.2U Active CN219613043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13043U (zh)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23015604.2U patent/CN2196130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59057A2 (en) | Heating bod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 |
CN114794566A (zh) | 一种导液玻璃基体以及发热体的制备方法 | |
CN114794568A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794567A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794565A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5177025A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613043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EP4368044A1 (en) | Heating body,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 |
CN115191661A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921694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US20230320425A1 (en) |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 |
JP7449335B2 (ja) | 電子霧化装置及びそのアトマイザー | |
CN217089626U (zh) |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8921701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3123250A1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853813U (zh) |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939729U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4093477A1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174490U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343691U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326821U (zh) | 雾化芯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
CN218303440U (zh) |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545819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958769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921698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