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1701U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1701U
CN218921701U CN202223002790.6U CN202223002790U CN218921701U CN 218921701 U CN218921701 U CN 218921701U CN 202223002790 U CN202223002790 U CN 202223002790U CN 218921701 U CN218921701 U CN 218921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heat
film
generating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27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波
唐俊杰
张钊
罗洪梁
肖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27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1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1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1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导液件包括雾化面,发热膜设于导液件的雾化面;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与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不同,降低了第一子发热膜与第二子发热膜的热场叠加,避免了发热膜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雾化过程中出现焦糊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由发热体、电池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发热体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元件,其特性决定了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和使用体验。
现有的一种发热体是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大多为在陶瓷体表面形成金属发热膜。随着电子雾化装置的超薄化的趋势,陶瓷发热体的宽度也越来越小,若采用现有的金属发热膜外形布局,易出现部分区域温度过高产生焦糊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避免发热体雾化过程中出现焦糊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所述导液件包括雾化面;所述发热膜设于所述导液件的雾化面;所述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不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发热膜,两个所述第二子发热膜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两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为零;
或,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为零。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所述发热膜轴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在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发热膜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子发热膜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轴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连接,所述第一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部连接;所述第二分部位于所述第一分部远离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形成夹角。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
和/或,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分别沿直线延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发热膜为四边形,包括两条相对的长边、两条相对的短边和四个角;所述短边沿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一个角连接,所述第一分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边之间呈锐角;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宽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沿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发热膜相对的两端;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长度小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所述雾化面的宽度小于3mm;所述发热膜沿着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正电极和/或所述负电极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或,所述导液件为致密陶瓷,所述导液件还包括与所述雾化面相对的吸液面,所述导液件具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通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发热体;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腔液体连通,所述发热体用于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主机;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用于为所述发热体工作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发热体工作。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导液件和发热膜;导液件包括雾化面,发热膜设于导液件的雾化面;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与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不同,降低了第一子发热膜与第二子发热膜的热场叠加,避免了发热膜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雾化过程中出现焦糊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雾化器1和主机2。
其中,雾化器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雾化器1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在一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用于休闲吸食。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器1存储的是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
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主机2包括电池(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的工作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1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控制器用于控制雾化器1工作。主机2还包括电池支架、气流传感器等其他元件。
雾化器1与主机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包括壳体10、发热体11、雾化座12。雾化座12具有安装腔(图未标),发热体11设于该安装腔内;发热体11同雾化座12一起设于壳体10内。壳体10形成有出雾通道13,壳体10的内表面、出雾通道13的外表面与雾化座12的顶面配合形成储液腔14,储液腔14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其中,发热体11与储液腔14液体连通,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体11与主机2电连接,以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雾化座12包括上座121和下座122,上座121与下座122配合形成安装腔。发热体11背离储液腔14的表面与安装腔的腔壁配合形成雾化腔120。上座121上设有下液通道1211;储液腔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下液通道1211流入发热体11。下座122上设有进气通道15,外界气体经进气通道15进入雾化腔120,携带发热体11雾化好的气溶胶流至出雾通道13,用户通过出雾通道13的端口吸食气溶胶。
请参阅图3-图5,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发热体11包括导液件111和发热膜112,导液件111包括雾化面(图未标),发热膜112设于导液件111的雾化面。其中,发热膜112与主机2电连接,主机2为发热膜112的雾化提供电能并控制发热膜112工作。
具体地,导液件111还包括与雾化面相对的吸液面,吸液面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导液件111的毛细作用力导引至雾化面,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面的发热膜112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11为多孔陶瓷,其自身具有多个无序的通孔,且该通孔具有毛细作用力。在一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11为致密陶瓷,导液件111具有多个贯穿吸液面和雾化面的通孔,该多个通孔为有序孔,且该通孔具有毛细作用力。
发热膜1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不相同。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雾化面的温度分布形成梯度,满足气溶胶生成基质中不同组分的雾化温度。另外,相对于发热膜112全部为致密膜,降低了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热场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热场叠加,避免雾化面的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雾化过程中出现焦糊味,提升口感的层次感,及延长了发热体11的使用寿命;其中,通过对发热膜112的孔隙率进行上述设置,降低了热场叠加,使其能够适用于雾化面的宽度W1较小的发热体11,例如,雾化面的宽度W1小于3mm,利于实现雾化器1的超薄化。
在一实施方式中,发热膜112包括一个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两个第二子发热膜1122,两个第二子发热膜1122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分别位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两侧。也就是说,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依次连接有第二子发热膜1122、第一子发热膜1121、第二子发热膜1122。下面均以此为例对发热膜112的孔隙率和形状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发热膜112轴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可选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均为多孔膜,且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可选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为多孔膜,第二子发热膜1122为致密膜,即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为零。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在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第一侧边a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第二侧边b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能够使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之间的距离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即可。第一子发热膜1121沿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轴对称设置;和/或,第一子发热膜1121沿平行于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轴对称设置。
可选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为四边形,包括两条相对的长边、两条相对的短边和四个角。示例性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呈腰鼓型;两条相对的长边分别为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均为曲线,第一侧边a和第二侧边b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对称设置,两条相对的短边呈直线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发热膜1122包括第一分部1122a和第二分部1122b。第一分部1122a的一端与第一子发热膜1121连接,第一分部1122a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部1122b连接。第二分部1122b位于第一分部1122a远离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一侧,且第二分部1122b与第一分部1122a之间形成夹角。
可选的,第一分部1122a与第二分部1122b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和/或,第一分部1122a和第二分部1122b分部沿直线延伸。
可选的,第一分部1122a与第二分部1122b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例如,大于15°且小于90°。
示例性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为四边形,包括两条相对的长边、两条相对的短边和四个角,其中,短边沿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呈直线延伸。第一分部1122a的一端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一个角连接,第二分部1122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短边之间呈锐角,例如,15°-45°。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宽度W2小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宽度。具体地,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最小宽度W3大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宽度W2;和/或,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最大宽度W4等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宽度的2.5倍-3.5倍。
可以理解,通过对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形状做上述设置,并使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可以避免高温集中现象,解决温度过高导致醛酮类析出的问题,针对超薄的产品口感表现上无焦味,同时提高了发热体11的可靠性。
发热体11还包括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沿着雾化面的长度方向X,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分别设于发热膜1122相对的两端。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的长度小于雾化面的宽度W1。可选的,雾化面的宽度W1小于3mm。需要说明的是,正电极113和负电极114的长度指的是其沿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
发热膜112沿着雾化面的宽度方向Y的尺寸小于等于正电极113和/或负电极114的长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丝印的方式形成上述发热膜112。示例性的,先丝印正电极113、负电极114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烘干后再丝印第一子发热膜1121。其中,丝印时使用的浆料根据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分别对孔隙率的要求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浆料中添加造孔剂,并调整造孔剂的比例和粒径等参数来调整发热膜112的孔隙率及孔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膜112的孔隙率还可以通过激光打孔等机械打孔的方式制备。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或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可以为10%-7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形状、孔隙率及其覆盖雾化面的面积进行设计,可满足不同温场及口感需求。根据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温度,选择不同的浆料进行复合形成上述的发热膜112,使其出现不同的温度区间。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从雾化面一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发热体11的实施例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发热体11的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发热膜112的孔隙率具体设置不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具体地,图3所示的发热体11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大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而在图6所示的发热体11中,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大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均为多孔膜,且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大于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发热膜1122为多孔膜,第一子发热膜1121为致密膜,即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为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体11、雾化器1和电子雾化装置100,发热体11包括导液件111和发热膜112;导液件111包括雾化面,发热膜112设于导液件111的雾化面;发热膜1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1121和第二子发热膜1122,第一子发热膜1121的孔隙率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孔隙率不同,降低了第一子发热膜1121与第二子发热膜1122的热场叠加,避免了发热膜112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雾化过程中出现焦糊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液件,包括雾化面;
发热膜,设于所述导液件的雾化面;所述发热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发热膜和第二子发热膜,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膜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发热膜,两个所述第二子发热膜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为零;
或,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孔隙率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所述发热膜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在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着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所述第二侧边呈直线或曲线或折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轴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子发热膜沿平行于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连接,所述第一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部连接;所述第二分部位于所述第一分部远离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形成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
和/或,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分别沿直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为四边形,包括两条相对的长边、两条相对的短边和四个角;所述短边沿平行于雾化面的宽度方向呈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一个角连接,所述第一分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边之间呈锐角;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热膜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发热膜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沿所述雾化面的长度方向,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设于所述发热膜相对的两端;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长度小于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所述雾化面的宽度小于3mm;所述发热膜沿着所述雾化面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正电极和/或所述负电极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或,所述导液件为致密陶瓷,所述导液件还包括与所述雾化面相对的吸液面,所述导液件具有贯穿所述吸液面和所述雾化面的通孔。
14.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储液腔液体连通,所述发热体用于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发热体为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
主机,用于为所述发热体工作提供电能和控制所述发热体工作。
CN202223002790.6U 2022-11-10 2022-11-10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921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790.6U CN2189217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790.6U CN2189217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1701U true CN21892170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2790.6U Active CN218921701U (zh) 2022-11-10 2022-11-10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1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51344U (zh) 电磁线圈、雾化结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8702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159057A2 (en) Heating bod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114916708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21701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21694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021672A (zh) 一种电子雾化组件及其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613043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368044A1 (en) Heating body,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728792U (zh) 一种电子雾化组件及其装置
CN21830344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568630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326821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2017449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336801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39729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19975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776109U (zh) 夹层式气雾发生装置
CN2210119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93477A1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73810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磁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