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4021U - 一种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4021U
CN219454021U CN202223208391.5U CN202223208391U CN219454021U CN 219454021 U CN219454021 U CN 219454021U CN 202223208391 U CN202223208391 U CN 202223208391U CN 219454021 U CN219454021 U CN 219454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ing portion
fixing hole
thermocoup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83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贤德
谭争鸣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83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4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4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4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属于厨热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燃气灶的点火装置固定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燃气灶包括定位盘、分火器、引射管和固定件,引射管穿过定位盘与分火器连接,且引射管固定于定位盘,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二固定部与定位盘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间隔设置,点火装置固定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间隔设置,使得点火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孔后,点火装置的多个部分均可被固定支撑,以使点火装置的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厨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一种燃烧装置,其通过点燃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生成火焰,以对放置于燃气灶上的待加热件如锅具进行加热。燃气灶中的点火针可用于点燃燃料气体,热电偶可用于检测燃气灶的火焰温度。
相关技术中,为了将燃气灶的点火装置固定于燃气灶,可通过将燃气灶上开孔,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将点火装置固定,但这样涉及螺栓的拆装,导致点火装置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燃气灶的点火装置固定不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包括:
定位盘;
分火器;
引射管,穿设于所述定位盘并与所述分火器连接,且所述引射管固定于所述定位盘;
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定位盘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间隔设置,点火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燃气灶中,固定件与定位盘连接,使得定位盘可以为固定件提供安装基础,以使固定件可保持稳定。固定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间隔设置,使得点火装置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后点火装置的多个部分均可被固定支撑,以使点火装置的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所述连接部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盘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定位盘为一体结构,且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间距为5cm-12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热电偶,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热电偶均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固定键,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五固定孔,所述固定键插入所述第五固定孔并抵接于所述热电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固定孔的朝向与所述热电偶的侧壁相垂直,以使所述固定键可垂直抵接于所述热电偶的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点火针,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开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开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点火针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底壳,至少部分所述引射管设置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定位盘与所述底壳的内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盘包括盘体和支脚,所述引射管穿过所述盘体且与所述盘体固定,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盘体连接,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内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脚的数量为两个,两本所述支脚分布于所述固定件的两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定位盘和固定件在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定位盘和固定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底壳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和固定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定位盘,110-盘体,120-支脚,121-定位孔,
200-分火器,
300-引射管,310-固定环,
400-固定件,410-第一固定部,411-第一固定孔,412-第三固定孔,420-第二固定部,421-第二固定孔,422-第四固定孔,430-连接部,431-第五固定孔,440-固定键,
500-热电偶,
600-点火针,
700-底壳,710-底板,720-顶板,73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定位盘100、分火器200、引射管300和固定件400。该燃气灶的结构也可应用于其它的燃烧设备中。
应理解的是,燃气灶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气体而生成火焰的装置,燃料气体通入至燃气灶内,并且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点燃后可形成火焰,因此,燃气灶需要与燃气管路连接,以向燃气灶输入燃料气体,并且燃气灶还需要开设用于使空气进入的空气口,使得空气可与燃料气体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
本申请的引射管300穿过定位盘100与分火器200连接,其中,引射管300为燃烧装置的供气机构,引射管300还与燃气管路连通,燃气管路可将燃料气体输入至引射管300内。燃料气体进入至引射管300后,再进入至分火器200内。引射管300可开设一次空气口,燃烧装置外部的空气可通过一次空气口进入至引射管300内,使得引射管300内的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以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的空气使得燃料气体可处于含氧量丰富的环境中,混合气体输入至分火器200内后,通过点火针600将分火器200内的混合气体点燃,以形成火焰。
分火器200内设置有气路,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后所形成的混合气体进入至分火器200内后,可分布于分火器200的气路中,将分火器200的气路中的混合气体点燃可形成火焰。当然,还可直接向分火器200内注入燃料气体,使燃料气体分布于分火器200的气路的过程中与空气混合,这样也可达到使燃料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目的。分火器200内的气路可使得进入至分火器200内的混合气体可均匀分布于分火器200内。
定位盘100为盘体110结构件,具体可采用金属件通过冲压工艺制备,这样使得定位盘100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引射管300穿过定位盘100,定位盘100可为引射管300提供安装基础,使得定位盘100可支撑固定引射管300,进而使得引射管300与分火器200的连接效果稳定可靠。
相关技术中,燃气灶的点火装置如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固定于燃气灶的分火器200或引射管300上,这样需要在分火器200和引射管300上设置额外的用于固定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的结构,从而导致分火器200和引射管300的结构复杂,进而导致引射管300和分火器200制备不便。本申请中,固定件400可用于固定燃气灶的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固定件400与定位盘100连接,这样定位盘100可以为固定件400提供安装基础。由于定位盘100为盘体110结构件,因此定位盘100的结构相对简单,使得固定件400可方便地设置于定位盘100上,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燃气灶制备工艺更简单。
参考图2和图3,固定件400具体包括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为片状结构件,并且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相连接,此外第二固定部420还与定位盘100连接,使得固定件400可与定位盘10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间隔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21,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对应设置,使得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内。具体来说,当点火针600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内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可同时对点火针600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可使得点火针600的多个不同部位可被固定,进而使得点火针600不会晃动偏斜。
当热电偶500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内后,热电偶500的多个不同部位也可被固定,从而使得热电偶500也可稳定可靠地设置于固定件400。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燃气灶中,固定件400与定位盘100连接,使得定位盘100可以为固定件400提供安装基础,以便于固定件400安装。固定件400的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相对间隔设置,使得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后,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多个部分均可被固定支撑,以使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固定件400还包括连接部430,其中,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均与连接部430连接,并具体与连接部430相背的两端连接,以使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可相互平行设置。具体的,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均相对连接部430弯折设置,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可相对设置,这样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内后,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可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同轴设置,这样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的内径可设置为与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外径匹配,以使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可紧密地固定于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此外,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平行设置后,还可使得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可垂直于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第一固定部410可设置为与定位盘100的边沿连接,并且第一固定部410、第二固定部420、连接部430和定位盘100可采用一体结构,并且为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固定部410、第二固定部420和连接部430一体成型可使得固定件400具有更佳的结构强度,相应的,可使得设置于固定件400的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可保持稳定。固定件400与定位盘100一体成型,可使得固定件400与定位盘100的连接效果稳定可靠,进而使得设置于固定件400的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更进一步地保持稳定。具体来说,在制备定位盘100时,可通过将一个板材结构件的边沿通过钣金工艺弯折形成第一固定部410,并且在第一固定部410留有余量;随后通过钣金工艺再次弯折第一固定部410的边沿使得第一固定部410的边沿可形成连接部430,并在连接部430上留有余量;最后可通过钣金工艺弯折连接部430以形成第二固定部420。这样使得本申请的定位盘100和固定件400可通过钣金工艺一次制备成形,使得定位盘100和固定件400的制备工艺的工序更为简单。当然,定位盘100也可通过冲压工艺一次制备成形。
本申请中,为了使固定件400对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固定效果稳定可靠,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可设置为在5cm-12cm之间,相应的,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与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连接处的间距也在5cm-12cm之间,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在这一范围内时,可使得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不会过大,以使固定件400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同时可使得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被更可靠地固定。
具体的,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可根据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外径和长度尺寸决定,当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内径相对更大,且长度尺寸相对更长时,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可设置相对更大,从而使得热电偶500或点火针600可被更加稳定地固定;当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的内径相对更小,且长度尺寸相对更短时,可将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之间的间距也设置相对较小,这样可在将点火针600或热电偶500相对可靠地固定的情况下,使得固定件400的结构相对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燃气灶还可设置包括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可同时设置于固定件400上,以使点火针600和热电偶500均可被固定。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一固定部410还可开设第三固定孔412,第二固定部420还可开设第四固定孔422,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三固定孔412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四固定孔422对应设置。点火针600具体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内,热电偶500可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三固定孔412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四固定孔422内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三固定孔412可并排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和第四固定孔422可并排设置于第二固定部420。
此外,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上还可设置更多数量的固定孔,用于固定本申请的燃气灶的其它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为了使本申请的热电偶500的固定效果更加可靠,本申请的连接部430可设置第五固定孔431,应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平行设置,且连接部430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之间,因此穿过第一固定部410的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部420的第二固定孔421的热电偶500的侧壁与连接部430相对,相应的,开设于连接部430的第五固定孔431也与热电偶500的侧壁相对。本申请的燃气灶还设置有固定键440,固定键440可穿设于连接部430的第五固定孔431并与热电偶500的侧壁相抵,这样固定键440可作用于热电偶500使得热电偶500可紧密贴合于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21的内壁,使得热电偶500固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为了更进一步地使固定键440固定热电偶500的方式可靠,连接部430的第五固定孔431的朝向可设置为垂直于热电偶500的侧壁,这样固定键440可垂直于热电偶500的侧壁与热电偶500相抵,以使固定键440的端部可充分地与热电偶500的侧壁相抵,进而使得热电偶500的固定效果更好。此外,还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点火针600也可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的,连接部430上还可开设两个第五固定孔431,固定键440的数量也可设置为两个,连接部430的两个第五固定孔431的朝向可分别与热电偶500和点火针600的侧壁相垂直,以使两个固定键440可分别垂直抵接于热电偶500和点火针600的外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本申请的燃气灶的引射管300等部件,燃气灶还可设置底壳700,底壳700为半封闭的内部具有腔体的结构件,当本申请的燃气灶放置于灶台上时,底壳700可与灶台接触,引射管30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底壳700内,定位盘100也设置于底壳700内,定位盘100与底壳700固定连接,以使底壳700可支撑定位盘100,且由于引射管300与定位盘10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底壳700也可支撑于引射管300,以使引射管300可保持稳定。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4,定位盘100可设置为包括盘体110和支脚120,盘体110上开设有供引射管300穿过的通孔,支脚120与盘体110连接,且支脚120与底壳700的底壁连接,这样支脚120可支撑盘体110,使得盘体110与底壳700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距。支脚120和底壳700的内壁可开设对应的定位孔121,具体的,定位孔121可设置为螺孔,这样可通过将螺栓旋入支脚120和底壳700的定位孔121内来将支脚120与底壳700固定。支脚120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支脚120均与盘体110连接,这样可使得盘体110的多个部位均可被支脚120支撑,从而使得盘体110保持稳定平衡。
盘体110与支脚120可采用一体结构,并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制备,具体的,可通过将一块金属板材结构件通过钣金工艺形成盘体110和支脚120。盘体110与支脚120一体成型可使得定位盘100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也避免了采用额外的工艺将盘体110和支脚120相连接。
参考图4,本申请的底壳700具体可设置为包括底板710、顶板720和侧板730,底板710和顶板720相对间隔设置,侧板730设置于底板710和顶板720之间,底板710、顶板720和侧板730共同围设形成底壳700,支脚120可与底板710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本申请的引射管3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火器200内可设置内环气道以及围设于内环气道的外环气道,两个引射管300可分别与分火器200的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连通,相应的,定位盘100可开设供两个引射管300穿过的两个通孔。此外,本申请的引射管300还可采用弯管工艺制备,具体的,可将一个直管结构件通过弯管工艺形成弯管结构,这样使得引射管300可水平设置且引射管300的出气端朝向分火器200的底部,从而使得引射管300在具有相对更长的长度的情况下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引射管300邻近其出气端的一侧可套设固定环310,具体的,在引射管300还未弯曲成型之前,即可将固定环310套设于直管,这样在将直管弯曲形成引射管300的过程中,固定环310可防止直管的端部因应力作用而变形。此外,固定环310套设于引射管300上,还可使得固定环310支撑分火器200,从而使得分火器200设置于引射管300上时可保持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2)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盘(100);
分火器(200);
引射管(300),穿设于所述定位盘(100)并与所述分火器(200)连接,且所述引射管(300)固定于所述定位盘(100);和
固定件(400),包括第一固定部(410)和第二固定部(420),所述第一固定部(41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部(420)与所述定位盘(10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0)相对间隔设置,点火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00)还包括连接部(430),所述第一固定部(410)通过所述连接部(43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42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0)相对所述连接部(430)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0)的一侧与所述定位盘(100)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410)、所述第二固定部(420)、所述连接部(430)和所述定位盘(100)为一体结构,且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0)的间距为5cm-12c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热电偶(500),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11),所述第二固定部(42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21),所述热电偶(500)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41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4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固定键(440),所述连接部(430)开设有第五固定孔(431),所述固定键(440)穿设于所述第五固定孔(431)并抵接于所述热电偶(5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孔(431)的朝向与所述热电偶(500)的侧壁相垂直,以使所述固定键(440)可垂直抵接于所述热电偶(500)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点火针(600),所述第一固定部(410)还开设有第三固定孔(412),所述第二固定部(420)还开设有第四固定孔(422),所述点火针(600)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孔(412)和所述第四固定孔(4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20)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固定孔(41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421)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固定孔(412)和所述第四固定孔(422)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底壳(700),至少部分所述引射管(300)设置于所述底壳(700)内,所述定位盘(100)与所述底壳(700)的内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100)包括盘体(110)和支脚(120),所述引射管(300)穿过所述盘体(110)且与所述盘体(110)固定,所述支脚(120)的一端与所述盘体(110)连接,所述支脚(12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700)的内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20)的数量为两个,两本所述支脚(120)分布于所述固定件(400)的两侧。
CN202223208391.5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燃气灶 Active CN219454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8391.5U CN2194540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8391.5U CN2194540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4021U true CN219454021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8391.5U Active CN21945402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4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25280B1 (ko) 오븐 또는 그릴용 가스 버너
JPS6317306A (ja) 燃焼器
US20140011142A1 (en) Gas burner for premixed combustion
WO2011027639A1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気処理装置
CN219454021U (zh) 一种燃气灶
US20130252185A1 (en) Igniter air shield
CN219177773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9177702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20205741U (zh) 一种炉头组件及燃气灶
CN219453937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US9915425B2 (en) Igniter and flame sensor assembly with opening
CN218348653U (zh) 燃烧器及精炼炉
CN217031620U (zh) 一种便于组装静音装置及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116105135A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JPH05172313A (ja) 表面燃焼バーナ
US10520221B2 (en) Refractory for heating system
CN219640250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20355405U (zh) 一种燃烧器组件
CN219557027U (zh) 烤箱和烤箱灶
CN114234185B (zh) 一种燃烧腔体结构及燃气灶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JP5930296B2 (ja) 温度感知部材の固定構造、並びに、熱源機
KR20190057741A (ko) 휴대용 화로 어셈블리
CN220169501U (zh) 双功能燃气炉芯及燃气炉
JP3947514B2 (ja) メタルニットバ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