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4303U -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4303U
CN219404303U CN202320086342.4U CN202320086342U CN219404303U CN 219404303 U CN219404303 U CN 219404303U CN 202320086342 U CN202320086342 U CN 202320086342U CN 219404303 U CN219404303 U CN 219404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pulator
worm
sliding
spacing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63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unlil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unlil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unlil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unlil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63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4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4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4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支撑座、驱动机构和调节组件;支撑座:其左侧面设有L型连接板,支撑座的上表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匚型板;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匚型板的内部,驱动机构的右端对称设有连杆,连杆的右端均设有夹持组件,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电机、蜗杆组件、转轴和蜗轮,连接板分别对称设置于匚型板的上下内壁之间,最前侧的连接板前侧面设有旋转电机,蜗杆组件分别与四个连接板的内部转动连接;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的中部,调节组件分别与两个匚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可根据工件大小快速调整机械手间距,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指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在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对一些物件进行夹持,以对这些物件进行转运或者是固定完成焊接等加工工艺,对物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就会使用到机械手,目前所使用的机械手虽然可以稳定的将工件夹持,但是其夹持范围大多是固定不变的,然而由于目标物件的尺寸不同,这就需要更换不同的机械手来进行使用,十分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可根据工件大小快速调整机械手间距,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适用范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支撑座、驱动机构和调节组件;
支撑座:其左侧面设有L型连接板,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匚型板;
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匚型板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的右端对称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端均设有夹持组件;
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的中部,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与两个匚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可根据工件大小快速调整机械手间距,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电机、蜗杆组件、转轴和蜗轮,所述连接板分别对称设置于匚型板的上下内壁之间,最前侧的连接板前侧面设有旋转电机,所述蜗杆组件分别与四个连接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组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匚型板的上下板体之间,所述转轴的外弧面均设有蜗轮,蜗轮均与蜗杆组件配合设置,所述蜗轮的右端均设有连杆,旋转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两个连杆同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六棱柱和滑筒,所述蜗杆分别与位于同一个匚型板内的两个连接板内部转动连接,前侧的蜗杆后端设有六棱柱,后侧的蜗杆前端设有滑筒,所述六棱柱和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前侧的蜗杆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分别与横向相邻的蜗轮啮合连接,使两个蜗杆同步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限位筒、滑板、弹簧和T型夹板,所述限位筒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杆的右端相对内侧面,所述限位筒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的相对内侧面均设有T型夹板,所述T型夹板分别与限位筒侧壁设置的开口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板的相背离外侧面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板的端头均与限位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旋转电机受力过度。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滑板的相背离外侧面,所述导向杆分别与限位筒上的滑动孔滑动连接并延伸至限位筒外部,所述弹簧分别套接于导向杆的外弧面,对滑板进行限位,避免滑板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分别阵列设置于两个T型夹板的相对内侧面,提高防滑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电机和燕尾滑块,所述丝杆电机设置于支撑座的前侧面,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轴与支撑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燕尾滑块分别设置于匚型板的下表面,所述燕尾滑块均与支撑座上表面设置的燕尾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燕尾滑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轴前后两端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两个匚型板同步反向移动,从而调节两个T型夹板之间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具有以下好处:
将L型连接板的竖直板体与外部直线导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外部的单片机启动丝杆电机,丝杆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两个燕尾滑块相对移动,燕尾滑块分别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匚型板移动,匚型板通过转轴带动蜗轮和连杆移动,从而调整两个连杆之间的间距,同时六棱柱在滑筒的内壁滑动,通过外部单片机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前侧的蜗杆转动,前侧的蜗杆通过六棱柱带动滑筒转动,进而带动后侧的蜗杆转动,两个蜗杆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蜗轮转动,两个蜗轮带动连杆同步反向转动对工件进行夹持,在夹持的过程中,T型夹板受到工件的反向推力,T型夹板推动滑板在限位筒的内部滑动,弹簧通过滑板对T型夹板进行缓冲,避免旋转电机受力过大而损坏,防滑槽可增大与工件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效果,该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可根据工件大小快速调整机械手间距,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L型连接板、3匚型板、4驱动机构、41连接板、42旋转电机、43蜗杆组件、431蜗杆、432六棱柱、433滑筒、44转轴、45蜗轮、5连杆、6夹持组件、61限位筒、62滑板、63弹簧、64T型夹板、65导向杆、66防滑槽、7调节组件、71丝杆电机、72燕尾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支撑座1、驱动机构4和调节组件7;
支撑座1:其左侧面设有L型连接板2,支撑座1的上表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匚型板3;
驱动机构4:分别设置于两个匚型板3的内部,驱动机构4的右端对称设有连杆5,连杆5的右端均设有夹持组件6,驱动机构4包括连接板41、旋转电机42、蜗杆组件43、转轴44和蜗轮45,连接板41分别对称设置于匚型板3的上下内壁之间,最前侧的连接板41前侧面设有旋转电机42,蜗杆组件43分别与四个连接板41的内部转动连接,旋转电机42的输出轴与蜗杆组件43的前端固定连接,转轴44分别转动连接于匚型板3的上下板体之间,转轴44的外弧面均设有蜗轮45,蜗轮45均与蜗杆组件43配合设置,蜗轮45的右端均设有连杆5,旋转电机42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两个连杆5同时转动,蜗杆组件43包括蜗杆431、六棱柱432和滑筒433,蜗杆431分别与位于同一个匚型板3内的两个连接板41内部转动连接,前侧的蜗杆431后端设有六棱柱432,后侧的蜗杆431前端设有滑筒433,六棱柱432和滑筒433的内壁滑动连接,旋转电机42的输出轴与前侧的蜗杆431前端固定连接,蜗杆431分别与横向相邻的蜗轮45啮合连接,使两个蜗杆431同步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滑动,旋转电机42带动前侧的蜗杆431转动,前侧的蜗杆431通过六棱柱432带动滑筒433转动,进而带动后侧的蜗杆431转动,两个蜗杆431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蜗轮45转动,两个蜗轮45带动连杆5同步反向转动对工件进行夹持,夹持组件6包括限位筒61、滑板62、弹簧63和T型夹板64,限位筒61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杆5的右端相对内侧面,限位筒6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62,两个滑板62的相对内侧面均设有T型夹板64,T型夹板64分别与限位筒61侧壁设置的开口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板62的相背离外侧面均设有弹簧63,弹簧63远离滑板62的端头均与限位筒61的内壁固定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避免旋转电机42受力过度,夹持组件6还包括导向杆65,导向杆65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滑板62的相背离外侧面,导向杆65分别与限位筒61上的滑动孔滑动连接并延伸至限位筒61外部,弹簧63分别套接于导向杆65的外弧面,对滑板62进行限位,避免滑板62倾斜,夹持组件6还包括防滑槽66,防滑槽66分别阵列设置于两个T型夹板64的相对内侧面,提高防滑性能,在夹持的过程中,T型夹板64受到工件的反向推力,T型夹板64推动滑板62在限位筒61的内部滑动,弹簧63通过滑板62对T型夹板64进行缓冲。
调节组件7:设置于支撑座1的中部,调节组件7分别与两个匚型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调节组件7包括丝杆电机71和燕尾滑块72,丝杆电机71设置于支撑座1的前侧面,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与支撑座1的中部转动连接,燕尾滑块72分别设置于匚型板3的下表面,燕尾滑块72均与支撑座1上表面设置的燕尾槽内壁滑动连接,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燕尾滑块72的内部螺纹连接,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前后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丝杆电机71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带动两个燕尾滑块72相对移动,燕尾滑块72分别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匚型板3移动,驱动两个匚型板3同步反向移动,从而调节两个T型夹板64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L型连接板2的竖直板体与外部直线导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外部的单片机启动丝杆电机71,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带动两个燕尾滑块72相对移动,燕尾滑块72分别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匚型板3移动,匚型板3通过转轴44带动蜗轮45和连杆5移动,从而调整两个连杆5之间的间距,同时六棱柱432在滑筒433的内壁滑动,通过外部单片机启动旋转电机42,旋转电机42带动前侧的蜗杆431转动,前侧的蜗杆431通过六棱柱432带动滑筒433转动,进而带动后侧的蜗杆431转动,两个蜗杆431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蜗轮45转动,两个蜗轮45带动连杆5同步反向转动对工件进行夹持,在夹持的过程中,T型夹板64受到工件的反向推力,T型夹板64推动滑板62在限位筒61的内部滑动,弹簧63通过滑板62对T型夹板64进行缓冲,避免旋转电机42受力过大而损坏,防滑槽66可增大与工件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旋转电机42和丝杆电机71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旋转电机42建议选用86系列步进电机,丝杆电机71可选用57系列丝杆步进电机,外部单片机控制旋转电机42和丝杆电机71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驱动机构(4)和调节组件(7);
支撑座(1):其左侧面设有L型连接板(2),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匚型板(3);
驱动机构(4):分别设置于两个匚型板(3)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4)的右端对称设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右端均设有夹持组件(6);
调节组件(7):设置于支撑座(1)的中部,所述调节组件(7)分别与两个匚型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连接板(41)、旋转电机(42)、蜗杆组件(43)、转轴(44)和蜗轮(45),所述连接板(41)分别对称设置于匚型板(3)的上下内壁之间,最前侧的连接板(41)前侧面设有旋转电机(42),所述蜗杆组件(43)分别与四个连接板(41)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2)的输出轴与蜗杆组件(43)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4)分别转动连接于匚型板(3)的上下板体之间,所述转轴(44)的外弧面均设有蜗轮(45),蜗轮(45)均与蜗杆组件(43)配合设置,所述蜗轮(45)的右端均设有连杆(5),旋转电机(42)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组件(43)包括蜗杆(431)、六棱柱(432)和滑筒(433),所述蜗杆(431)分别与位于同一个匚型板(3)内的两个连接板(41)内部转动连接,前侧的蜗杆(431)后端设有六棱柱(432),后侧的蜗杆(431)前端设有滑筒(433),所述六棱柱(432)和滑筒(43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2)的输出轴与前侧的蜗杆(43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431)分别与横向相邻的蜗轮(45)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6)包括限位筒(61)、滑板(62)、弹簧(63)和T型夹板(64),所述限位筒(61)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杆(5)的右端相对内侧面,所述限位筒(6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62),两个滑板(62)的相对内侧面均设有T型夹板(64),所述T型夹板(64)分别与限位筒(61)侧壁设置的开口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滑板(62)的相背离外侧面均设有弹簧(63),所述弹簧(63)远离滑板(62)的端头均与限位筒(61)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6)还包括导向杆(65),所述导向杆(65)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滑板(62)的相背离外侧面,所述导向杆(65)分别与限位筒(61)上的滑动孔滑动连接并延伸至限位筒(61)外部,所述弹簧(63)分别套接于导向杆(65)的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6)还包括防滑槽(66),所述防滑槽(66)分别阵列设置于两个T型夹板(64)的相对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丝杆电机(71)和燕尾滑块(72),所述丝杆电机(71)设置于支撑座(1)的前侧面,所述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与支撑座(1)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燕尾滑块(72)分别设置于匚型板(3)的下表面,所述燕尾滑块(72)均与支撑座(1)上表面设置的燕尾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燕尾滑块(72)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电机(71)的输出轴前后两端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丝杆电机(71)的输入端与外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CN202320086342.4U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Active CN219404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6342.4U CN21940430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6342.4U CN21940430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4303U true CN21940430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6342.4U Active CN219404303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4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2667A (zh) * 2023-07-31 2023-08-29 南通固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夹取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2667A (zh) * 2023-07-31 2023-08-29 南通固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夹取设备
CN116652667B (zh) * 2023-07-31 2024-03-08 南通固邦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夹取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04303U (zh)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CN109894897B (zh) 一种可自动夹紧旋转的五金扳手
CN216912648U (zh) 一种汽车零件焊接用可调节式夹持座
CN206780209U (zh) 一种手摇式夹紧装置
CN2843680Y (zh) 卧式车床c形中心架
CN207953243U (zh) 一种可适用于平面和曲面工件的钻床夹具
CN116493975A (zh) 一种三轴机械联控的自动铣床工装
CN209380585U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夹具
CN109746314B (zh) 一种可调离散辊滚压成形机
CN215148344U (zh) 一种旋转式装夹装置
CN214421679U (zh) 一种键盘平衡杆夹持推送装置
CN108620883A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用切割及去毛刺一体机
CN112092000B (zh) 一种装卸机械手钳口调节杆
CN210115719U (zh) 新型直联式自定心夹具
CN217192372U (zh) 一种可多向同步夹紧的轴承座锻压加工用限位装置
CN208342223U (zh) 铝合金型材用切割及去毛刺一体机
CN220903329U (zh) 一种高灵敏循环传动加工单轴机械手
CN221111851U (zh) 一种气动夹紧抓具
CN219616845U (zh) 铝合金加工用截断装置
CN110355249A (zh) 一种丝杠驱动双肘杆机构的伺服包边压力机
CN209648216U (zh) 一种通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壳体夹具
CN220903015U (zh) 一种用于手柄多方位加工的定位治具
CN216829630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的直线导轨滑块
CN217702437U (zh) 一种铸件精加工用多角度定位夹具
CN220943339U (zh) 一种用于铝棒加工的铣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