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9201U -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9201U
CN219279201U CN202223099845.XU CN202223099845U CN219279201U CN 219279201 U CN219279201 U CN 219279201U CN 202223099845 U CN202223099845 U CN 202223099845U CN 219279201 U CN219279201 U CN 219279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shaft
wall
bear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98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世平
胡鹏飞
黄光兴
谢倩
孙婷婷
张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98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9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9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9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包括轿厢部分和承载支架,轿厢部分包括轿壁和轿顶,轿壁底端设有较底,承载支架呈十字结构安装在轿顶,承载支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轿壁与承载支架相连接,本专利采用内中外三层独立运动圆形轿壁,利用轿壁中间开的缺口的相对位置,实现开门和关门,并用一种离合机构,通过该机构,控制传动轴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实现三块轿壁的独立运动。最终实现电梯异层异向开门来解决轿厢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向开门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背景技术
圆形观光电梯具有外形简洁美观,空间大,视野好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景区,酒店,商场内部。现有的圆形观光电梯,某些产品能实现单通,双通的切换,但其仅能在固定方向上开门,无法实现异层异向开门。为了实现电梯的异层异向开门,尤其是针对塔式建筑,提高电梯轿厢的运行效率,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新型控制电梯开门的结构。
中国专利文献CN103058037B公开了一种“一种双向开门电梯”。采用了正方形的底部托盘,底部托盘的四个角上均设有垂直的立柱,立柱顶部设有顶部横梁,底部托盘、立柱和顶部横梁构成轿厢系统的外部框架;所述立柱内表面为圆弧状,立柱内设有圆筒状的轿厢壁,轿厢壁设有两个相同的缺口,两个缺口的大小及位置分别对应两个电梯层门,两个电梯层门设置在电梯井道上,并对应底部托盘的两个相邻边分别设置;所述立柱和轿厢壁之间设有圆筒状的轿厢门,轿厢门开设有一个大小与电梯层门对应的缺口,轿厢门在立柱和轿厢壁转动,当缺口转至与电梯层门对应,即可实现其中一个方向的开门。但是专利的电梯开门方向较为单一且边缘结构依旧为矩形无法适应塔式建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原有电梯开门方向固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在轿顶安装有十字承重支架,十字承重支架中心设有电机作为整个装置的驱动源,其中三个支架端点安装有承重轮,剩下一端设有驱动部分,轿壁通过滚轮与十字承重支架相连接,驱动部分内通过传动轴与中心电机相连接,传动轴内包括固定轴与动轴,动轴分为长短轴,控制环连接动轴的长短轴,并使用二号电机驱动控制环来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连接,通过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连接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轿壁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以此来实现轿厢实现任意角度的双通或者单通开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轿厢部分和承载支架,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壁和轿顶,所述轿壁底端设有轿底,所述承载支架呈十字结构安装在轿顶,所述承载支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所述轿壁与承载支架相连接。轿厢整体呈圆柱形,十字型承载支架设置在轿厢顶端,电机驱动部分设置在轿顶中心并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中心相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部分来带动十字型承载支架运动,而轿壁上存在的卡槽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上的滚轮相适配,因此轿壁也会随着十字型承载支架的运动而运动,以此来实现电梯的运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承载支架包括两根承载钢梁,所述承载钢梁相互垂直拼接,所述承载钢梁三端的边缘设各有一个承重轮支架,所述承重轮支架垂直安装在承载钢梁底面,所述承重轮支架中心设有空槽,空槽内设有承重轮,所述承载钢梁的剩余一端设有驱动部分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承载支架内的两根承载钢梁互相出垂直连接作为整个支架的主体刚性结构,承载钢梁主要使用槽型钢,在两根钢梁构成的十字型支架的三个端点处设置带有承重轮的承重支架,承重支架上通过三段不同长短的连接材料与承重轮相固定,装可以使得承重轮能运动在内中外三层轿壁的卡槽内。十字型承载支架剩下一端设有驱动部分,驱动部分受电机驱动部分带动使得整个轿厢运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轿壁呈弧形,每块轿壁的圆心角取值为120°~150°,轿壁旋转到同一位置,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由于本轿厢整体呈圆柱体,因此轿壁也均为弧形,为了能够使得内中外三层轿壁全面覆盖整个圆柱形轿厢,因此弧形轿壁的圆心角必须大于120°才能确保3层轿壁能够完覆盖整个圆形。同时为了使得轿厢打开时开口更加宽敞,轿壁的弧长由外至内逐渐缩小,才能确保当三层轿壁旋转至同一角度时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不妨碍人员进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离合组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固定轴和动轴,所述动轴分布在固定轴两侧,所述安装有驱动部分的承载钢梁边缘底面设有动力轮支架,所述动力轮支架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动力轮,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所述动轴分为长短轴两段。在承载钢梁的一端设置的驱动部分通过传动轴与十字型承载支架中心的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传动轴来带动动力轮支架运动,动力轮支架分为上中下三层动力轮,通过长短不一的连接件连接上中下三层动力轮,动力轮支架底端的动力轮卡在轿壁顶端的卡槽内,卡槽内设有粗糙面或者凸起与动力轮相适配,以此实现电机驱动轿壁围绕十字型承载支架旋转运动,最终实现任意方向的单通、双通或者单双通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动力轮支架靠近承载钢梁中心一侧设有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组件支架,所属组件支架内设有空槽,所述组件支架侧面上下两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拉杆相连接,所述拉杆与二号电机相连接,所述组件支架空槽内设有控制环并与连杆相连接,所述控制环连接动轴的长轴与短轴的一端,所述短轴的另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动力轮支架与电机之间设有组件支架和传动轴,传动轴纵向排布分为三根,上下两根为动轴,中间为固定轴,固定轴直接连接电机穿过离合组件与动力轮相连接,而动轴分为长短两根轴,在离合组件的组件支架外侧面两侧上设有的连杆一端连接组件支架内的控制环,另一端依次连接拉杆以及二号电机。动轴的短轴一端连接动力轮,动轴的长轴一端连接电机,而短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环上。通过二号电机驱动控制环可以控制动轴的长短轴是否相连接,进而控制动力轮支架上的动力轮是否运动,最终实现对不同位置的轿壁是否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包括中心轴和电机,所述中心轴安装在电机中心,所述中心轴上设有三个齿轮,所述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动轴长轴一端相连接,所述中间位置的齿轮与固定轴相连接。电机中心上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中下三层齿轮分别连接三根传动轴。电机带动中心轴上的齿轮来驱动传动轴运动,最终实现对动力轮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轿壁包括内壁和中壁,所述内壁和中壁均为双层壁,所述中壁外还设有单层外壁,所述轿壁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尺寸与承重轮相适配。轿厢分为内中外三层轿壁,每一层轿壁顶端都有与承重轮和动力轮相适配的凹槽轨道,三层轿壁中仅有外层轿壁为单层轿壁,三层轿壁在轿顶中心电机的控制下可以实现正向双通、正向单通、异向双通、异向单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轿厢可以实现单通、双通的切换,且可同时实现异层异向开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的轿厢整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开合方向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的轿厢开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的承载支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传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合传动轿厢离合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环与动轴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轿顶,2.轿壁,3.轿底,1.1承载支架,1.2传动组件,1.1.1承载钢梁,1.1.2承重轮支架,1.1.3承重轮,1.1.4动力轮支架,1.1.5动力轮,1.2.1离合组件,1.2.2传动轴,1.2.3中心轴,1.2.4电机,1.2.1.1组件支架,1.2.1.2二号电机,1.2.1.3拉杆,1.2.1.4连杆,1.2.1.5控制环,1.2.1.6固定轴,1.2.1.7动轴,2.1内壁,2.2中壁,2.3外壁,2.4圆形承载环,2.5玻璃轿壁,2.6上下衬板,2.7底部的靴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轿厢部分和承载支架1.1,轿厢整体为圆柱状,轿厢部分包括轿壁2和轿顶1,轿壁2分为内中外三层,最内层轿壁2高度最低,往外轿壁2依次增高。轿壁2顶端设有圆形承载环2.4与承载支架1.1相连接。圆形承载环2.4根据轿壁2也分为内中外三层,最外层的圆环最大,向内直径依次递减,不同层的圆形承载环2.4之间构成空槽。在轿壁2底端设有靴衬与较底3相连接,靴衬卡在较底3上的凹槽轨道内。承载支架1.1呈十字结构安装在轿顶1并在承载支架1.1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不同层轿壁2顶端卡接在圆形承载环2.4不同层内并与承载支架1.1通过承重轮1.1.3以及动力轮1.1.5相连接。承载支架1.1中心电机驱动部分驱动动力轮1.1.5在圆形承载环2.4空槽和轿壁2顶端凹槽共同构建的轨道内滑动。轿壁2包括内壁2.1和中壁2.2,内壁2.1和中壁2.2均为双层壁,中壁2.2外还设有单层外壁2.3,因为轿厢分成三层轿壁2,为了能够在控制轿壁2上下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完全覆盖整个圆柱形轿厢,因此每片轿壁2均设计成呈弧形,同时每块轿壁2的圆心角取值为120°~150°。轿壁2内壁2.1和中壁2.2为双层轿壁,旋转时两层轿壁2会同时运动,因此每层轿壁的圆心角为120°时最佳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实现全面覆盖轿厢。但也因为内壁2.1与中壁2.2为双层轿壁2,因此每层轿壁2的圆心角不宜超过150°,若轿壁2圆心角过大,会造成轿厢开口过小,同时也会造成轿壁2旋转路程增加,降低轿厢的运行效率。当同一层的轿壁2在受动力轮1.1.5驱动旋转到同一位置时,为了保证开口大小足够,需要使内中外轿壁2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因此最外层轿壁2的弧长最长,最内层轿壁2的弧长最短,这样当三层轿壁2旋转到同一角度时,开口大小不会因为轿壁2边缘层次不齐而致使开口大笑不均,最终导致使用者进出不便。同样三层轿壁2围绕电机进行旋转实现轿厢正向双通、正向单通、异向双通、异向单通等不同开门方式。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承载支架1.1包括两根垂直拼接在一起的承载钢梁1.1.1,承载支架1.1任意三端的边缘设各有一个承重轮支架1.1.2,承重轮支架1.1.2垂直安装在承载钢梁1.1.1的底面。承重轮支架1.1.2中心设有空槽,空槽内设有承重轮1.1.3,承载钢梁1.1.1的剩余一端设有驱动部分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在承载支架1.1的三端设置承重轮支架1.1.2来固定承重轮1.1.3,每一个承重轮支架1.1.2上设有三层承重轮1.1.3,承重轮1.1.3与承重轮支架1.1.2通过连接件固定,最上层承重轮1.1.3的连接件最长与外壁2.3凹槽相连接在一起,最下层承重轮1.1.3的连接件最短与内壁2.1凹槽相连接在一起,中间的承重轮1.1.3与中壁2.2的凹槽相连接在一起,承重轮1.1.3与轿壁2凹槽相连接,当轿壁2需要滑动时,承重轮起到从动作用,既能够支撑整个承载支架1.1固定在轿壁2上方,也能够在轿壁顶端的凹槽内滑动使得轿壁2能够正常旋转。承载支架1.1剩下一端上设有驱动部分,在驱动部分包括离合组件1.2.1和传动轴1.2.2,传动轴1.2.2包括固定轴1.2.1.6和动轴1.2.1.7,动轴1.2.1.7分布在固定轴1.2.1.6两侧,安装有驱动部分的承载钢梁1.1.1边缘底面设有动力轮支架1.1.4,动力轮支架1.1.4中间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动力轮1.1.5,固定轴1.2.1.6的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而动轴1.2.1.7分为长短轴两段。动力轮支架1.1.4靠近承载钢梁1.1.1中心一侧设有离合组件1.2.1,离合组件1.2.1包括组件支架1.2.1.1,所属组件支架1.2.1.1内设有空槽,组件支架1.2.1.1侧面上下两端设有连杆1.2.1.4,连杆1.2.1.4与拉杆1.2.1.3相连接,拉杆1.2.1.3与二号电机1.2.1.2相连接,组件支架1.2.1.1空槽内设有控制环1.2.1.5并与连杆1.2.1.4相连接,控制环1.2.1.5连接动轴1.2.1.7的长轴与短轴。固定轴一端与动力轮1.1.5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而为了实现不同层轿壁2的不同步运动,因此动轴1.2..1.7分为长轴与短轴,长轴与短轴之间通过控制环1.2.1.5相连接,在无需旋转控制时,控制环1.2.1.5会使二者断开,电机驱动部分在驱动长轴旋转时,短轴不会发生旋转,因此短轴所连接的动力轮1.1.5也不会工作,所对应的轿厢外壁2.3和内壁2.1也不会旋转,当需要动轴1.2.1.7进行工作时,上方二号电机1.2.1.2工作推动拉杆1.2.1.3并动迫使连杆1.2.1.4逆时针旋转,下方的二号电机1.2.1.2工作推动拉杆1.2.1.3并动迫使连杆1.2.1.4顺时针旋转,与连杆1.2.1.4相连接的控制环1.2.1.5会使得长轴与短轴相接触,从而旋转的长轴会带动短轴运动,进而实现短轴所连接的动力轮1.1.5正常工作,进而带动所对应的轿壁进行工作,当不需要短轴运动时,上方二号电机1.2.1.2工作拉动拉杆1.2.1.3并动迫使连杆1.2.1.4顺时针旋转,下方的二号电机1.2.1.2工作拉动拉杆1.2.1.3并动迫使连杆1.2.1.4逆时针旋转,最终达成轿壁2分类控制的目的。传动轴1.2.2贯穿连接传动组件1.2、离合组件1.2.1以及动力轮支架1.1.4.在轿顶1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并与承载支架1.1中心相连接,电机驱动部分包括中心轴1.2.3和电机1.2.4,中心轴1.2.3安装在电机1.2.4中心,中心轴1.2.3上设有三个齿轮,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动轴1.2.1.7的长轴一端相连接,中间位置的齿轮与固定轴1.2.1.6的一端相连接。轿顶1中心的电机1.2.4旋转带动中心轴上的齿轮进行旋转,齿轮则会带动传动轴1.2.2运动,电机1.2.4作为整个轿壁2旋转运动源,控制整个轿壁进行运动。
工作时:在电梯有开关门需求时,轿顶(1)中心的电机1.2.4开始工作带动中心轴1.2.3上的齿轮运动,齿轮旋转控制三根传动轴1.2.2旋转,传动轴中间的固定轴1.2.1.6连通电机齿轮与中壁2.2所对应连接的动力轮1.1.5,电机转动时,中壁2.2正常工作运转。而固定轴1.2.1.6上下两侧的动轴1.2.1.7分为长短轴,长短轴一端通过控制环1.2.1.5相连接,短轴另一端连接动力轮1.1.5,长轴另一端连接电机1.2.4,当电机1.2.4直接驱动长轴旋转,当需要对应短轴旋转时,二号电机1.2.1.2推动拉杆带动连杆运动,与连杆相连接的控制环会使得动轴1.2.1.7的长短轴相对接,长轴会带动短轴旋转,短轴则带动所对应的动力轮1.1.5运动,动力轮1.1.5驱动轿壁2运动。当不需要短轴旋转时,仅需要通过二号电机1.2.1.2反向拉动拉杆带动连杆,连杆会带动控制环使得长轴和短轴分离,使得长轴空转并不带动短轴运动,与短轴相连的动力轮停止运动,与动力轮对应连接的轿壁2也停止运动,最终实现对不同层的轿壁分开控制,实现三层轿壁多方向上的单双通开门。

Claims (7)

1.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包括轿厢部分,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壁(2)和轿顶(1),所述轿壁(2)底端设有轿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1)设有承载支架(1.1),所述轿顶中心设有电机驱动部分并与承载支架(1.1)连接,所述驱动部分内通过传动轴(1.2.2)与中心电机相连接,传动轴(1.2.2)内包括固定轴(1.2.1.6)与动轴(1.2.1.7),动轴(1.2.1.7)分为长短轴,控制环(1.2.1.5)连接动轴(1.2.1.7)的长短轴,并使用二号电机(1.2.1.2)驱动控制环(1.2.1.5)来控制动轴(1.2.1.7)的长短轴是否连接,所述轿壁(2)设有三层并与承载支架(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1.1)包括两根承载钢梁(1.1.1),所述承载钢梁(1.1.1)相互垂直拼接,所述承载钢梁(1.1.1)三端的边缘设各有一个承重轮支架(1.1.2),所述承重轮支架(1.1.2)垂直安装在承载钢梁(1.1.1)底面,所述承重轮支架(1.1.2)中心设有空槽,空槽内设有承重轮(1.1.3),所述承载钢梁(1.1.1)的剩余一端设有驱动部分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壁(2)呈弧形,每块轿壁(2)的圆心角取值为120°~150°,轿壁旋转到同一位置,轿壁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离合组件(1.2.1)和传动轴(1.2.2),所述传动轴(1.2.2)包括固定轴(1.2.1.6)和动轴(1.2.1.7),所述动轴(1.2.1.7)分布在固定轴(1.2.1.6)两侧,所述安装有驱动部分的承载钢梁(1.1.1)边缘底面设有动力轮支架(1.1.4),所述动力轮支架(1.1.4)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动力轮(1.1.5)所述固定轴(1.2.1.6)和的一端与动力轮相连接,所述动轴(1.2.1.7)分为长短轴两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支架(1.1.4)靠近承载钢梁(1.1.1)中心一侧设有离合组件(1.2.1),所述离合组件(1.2.1)包括组件支架(1.2.1.1),所属组件支架(1.2.1.1)内设有空槽,所述组件支架(1.2.1.1)侧面上下两端设有连杆(1.2.1.4),所述连杆(1.2.1.4)与拉杆(1.2.1.3)相连接,所述拉杆(1.2.1.3)与二号电机(1.2.1.2)相连接,所述组件支架(1.2.1.1)空槽内设有控制环(1.2.1.5)并与连杆(1.2.1.4)相连接,所述控制环(1.2.1.5)连接动轴(1.2.1.7)的长轴与短轴的一端,所述短轴的另一端与动力轮(1.1.5)相连接,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部分包括中心轴(1.2.3)和电机(1.2.4),所述中心轴(1.2.3)安装在电机(1.2.4)中心,所述中心轴(1.2.3)上设有三个齿轮,所述上下两端的齿轮与动轴(1.2.1.7)长轴一端相连接,所述中间位置的齿轮与固定轴(1.2.1.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壁(2)包括内壁(2.1)和中壁(2.2),所述内壁(2.1)和中壁(2.2)均为双层壁,所述中壁(2.2)外还设有单层外壁(2.3),所述轿壁(2)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尺寸与承重轮(1.1.3)相适配。
CN202223099845.X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Active CN219279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9845.XU CN21927920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9845.XU CN21927920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9201U true CN219279201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9845.XU Active CN21927920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9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5320B (zh) 独立的空中停车装置
MXPA03004344A (es) Instalacion de ascensores con varias cabinas autopropulsadas y como minimo tres cajas de ascensor dispuestas una junto a otra.
CN105645226A (zh) 家用楼道吊杆座椅电梯
CN201560601U (zh) 免避让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N219279201U (zh) 一种离合传动的全开门轿厢
CN110921462B (zh) 一种用于海洋水族馆的旋转式观光电梯
CN106121311B (zh) 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CN100519975C (zh) 藏塔式停车设备
CN208502356U (zh) 抽拉组合移动框架立体泊车设备
CN103726698B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107816240B (zh) 一种无避让停车装置
CN202117369U (zh) 双层停车位升入机
CN1140690C (zh) 一种智能型高层立体车库
CN112249836A (zh) 高层建筑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
CN106379795B (zh) 一种齿轮传动的循环式电梯
CN205527186U (zh) 家用楼道吊杆座椅电梯
CN107060438B (zh) 小区停车位改造立体停车库
CN208251725U (zh) 悬挂式拱形自行车棚
CN102229396A (zh) 单井双道上下独立运行垂直升降电梯
CN212689695U (zh) 一种内置升降调节支架的车库
CN104444713B (zh) 一种小型旋转电梯
JPH0723664B2 (ja) 電動式移動間仕切装置
CN109797998A (zh) 位于道路上方的立体停车库
CN213806848U (zh) 位于道路上方的立体停车库
CN208718465U (zh) 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