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156U -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7156U
CN219257156U CN202123041560.6U CN202123041560U CN219257156U CN 219257156 U CN219257156 U CN 219257156U CN 202123041560 U CN202123041560 U CN 202123041560U CN 219257156 U CN219257156 U CN 219257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ing
frame
auxiliary frame
box
alum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15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彬
王传厚
张学拯
张楠
周阳
戴建成
左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15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7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7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7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的副车架(2)、设置在副车架(2)上的座圈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1)和副车架(2),实现了对座圈组部件的运输支撑,通过座圈组部件,实现了对高温铝水包的安装,实现了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因此保证铝水等高温重金属液体运输更安全、更高效,降低了铝水的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对铝水包进行运输周转是铝锭生产的重要工艺步骤,因此双铝水包运输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设备,在现有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中,还都是使用轨道运输设备对铝水包进行运输周转,还没有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从而保证铝水等高温重金属液体运输更安全、更高效,降低了铝水的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因此保证铝水等高温重金属液体运输更安全、更高效,降低了铝水的运输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设置在机动底盘上的副车架、设置在副车架上的座圈组部件。
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副车架和座圈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和副车架,实现了对座圈组部件的运输支撑,通过座圈组部件,实现了对高温铝水包的安装,实现了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因此保证铝水等高温重金属液体运输更安全、更高效,降低了铝水的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副车架和座圈组部件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轮胎行走系统实现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与副车架和座圈组部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座圈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置座圈和后置座圈。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把铝水包作为上装部件的运输转运。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圈组部件和副车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置接铝盒和后置接铝盒。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和副车架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前挡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副车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轮射灯。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底盘上设置有副车架,在副车架上分别设置有前置座圈、后置座圈、前置接铝盒、后置接铝盒和前挡板。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动底盘、副车架、前置座圈、后置座圈、前置接铝盒、后置接铝盒和前挡板,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底盘设置为具有抗磁性发动机和电路系统的8×4底盘并且机动底盘的车架设置为通过侧面连接板与副车架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多轴载货车辆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副车架设置为具有穿梁的梯形架状体并且副车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联接,副车架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座圈和前挡板联接并且副车架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后置座圈联接,副车架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接铝盒和后置接铝盒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前置座圈和后置座圈的支撑安装,保证了机动底盘的运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置座圈和后置座圈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座部和压钩部并且固定座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固定座部和压钩部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压钩部设置为包含有钩体、第一耳座体部、第二耳座体部和伸缩缸体并且第一耳座体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耳座体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钩体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体部联接并且伸缩缸体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耳座体部联接,伸缩缸体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钩体的竖部上端头联接,钩体设置为L字形钩状体并且第一耳座体部和第二耳座体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伸缩缸体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伸缩缸体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的液压装置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压钩对铝水包进行固定、圈座对铝水包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置座圈和后置座圈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架部和导向架部并且固定架部的下端端面部和导向架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固定架部和导向架部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架部设置为[字形槽状体并且压钩部设置为包含有下架体和上架体并且下架体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下架体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架体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下架体设置为[字形槽状体,上架体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上架体的斜面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β设置为45°,固定架部的高度与导向架部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82-1.98,固定架部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呈依次首尾相互连接方式分布并且四个导向架部设置在位于固定架部的圆周线上。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锥形敞口部对铝水包进行导入定位、台阶圈座对铝水包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置接铝盒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并且第一盒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盒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第一盒部设置在前置座圈的前侧面部并且第二盒部设置在前置座圈的后侧面部,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分别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置接铝盒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并且后置接铝盒设置在后置座圈的前侧面部,后置接铝盒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溢出的铝水进行储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挡板设置为人字形板状体并且前挡板的竖板下端端面部和前挡板的斜板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前挡板的竖板设置在机动底盘的驾驶室和前置座圈之间。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铝水包的热辐射进行隔断,保证了机动底盘的驾驶室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底盘与副车架、前置座圈、后置座圈、前置接铝盒和后置接铝盒设置为按照套装铝水包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副车架、前置座圈、后置座圈、前置接铝盒和后置接铝盒与前挡板设置为按照隔离热辐射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的中心线、副车架的中心线、前置座圈的中心线、第一盒部的中心线、后置接铝盒的中心线和前挡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后置座圈的中心点设置在机动底盘的后桥竖向中心线上,四个固定座部和四个压钩部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固定座部和压钩部设置为呈交错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位于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18-22°并且后置座圈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48-52mm。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偏移配置,提高了机动底盘在满载铝水包时的行驶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轮射灯的灯座设置为与副车架的上端端面侧中间部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提高了机动底盘在满载铝水包时的行驶安全性能。
在本技术方案中,机动底盘和副车架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前置座圈、后置座圈、前置接铝盒、后置接铝盒和前挡板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固定座部和压钩部、固定架部、导向架部、钩体、第一耳座体部、第二耳座体部、伸缩缸体、下架体、上架体、第一盒部和第二盒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机动底盘、副车架和座圈组部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副车架2和前置座圈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与副车架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主视图,
图7为固定架部3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向架部34的结构示意图,
机动底盘-1、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前挡板-7、固定座部-31、压钩部-32、固定架部-33、导向架部-34、
钩体-321、第一耳座体部-322、第二耳座体部-323、伸缩缸体-324、下架体-341、上架体-342、第一盒部-51、第二盒部-52。
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底盘1、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和前挡板7并且在机动底盘1上设置有副车架2,在副车架2上分别设置有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和前挡板7。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设置为具有抗磁性发动机和电路系统的8×4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设置为通过侧面连接板与副车架2联接。
通过机动底盘1,形成了对副车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底盘1,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副车架2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2设置为具有穿梁的梯形架状体并且副车架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座圈3和前挡板7联接并且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后置座圈4联接,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联接。
通过副车架2,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和前挡板7的支撑连接点,由副车架2,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置座圈3的连接,实现了与后置座圈4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置接铝盒5的连接,实现了与后置接铝盒6的连接,实现了与前挡板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和前挡板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并且固定座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座部3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压钩部32设置为包含有钩体321、第一耳座体部322、第二耳座体部323和伸缩缸体324并且第一耳座体部322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耳座体部32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钩体321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体部322联接并且伸缩缸体32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耳座体部323联接,伸缩缸体32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钩体321的竖部上端头联接,钩体321设置为L字形钩状体并且第一耳座体部322和第二耳座体部3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伸缩缸体32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伸缩缸体32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装置连接。
通过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和副车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伸缩缸体324,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由固定座部31、第一耳座体部322和第二耳座体部323,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由钩体321,实现了对铝水包进行挂接固定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铝水包安装在副车架2上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接铝盒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并且第一盒部51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盒部5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第一盒部51设置在前置座圈3的前侧面部并且第二盒部52设置在前置座圈3的后侧面部,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分别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通过前置接铝盒5,形成了对副车架2和前置座圈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置座圈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接受位于前置座圈3上铝水包溢出铝水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后置接铝盒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后置接铝盒6设置在后置座圈4的前侧面部,后置接铝盒6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通过后置接铝盒6,形成了对副车架2和后置座圈4的支撑连接点,由后置接铝盒6,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后置座圈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接受位于后置座圈4上铝水包溢出铝水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挡板7设置为人字形板状体并且前挡板7的竖板下端端面部和前挡板7的斜板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前挡板7的竖板设置在机动底盘1的驾驶室和前置座圈3之间。
通过前挡板7,形成了对机动底盘1、副车架2和前置座圈3的支撑连接点,由前挡板7,实现了与机动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置座圈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在机动底盘1的驾驶室和前置座圈3之间进行隔断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底盘1与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设置为按照套装铝水包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与前挡板7设置为按照隔离热辐射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的中心线、副车架2的中心线、前置座圈3的中心线、第一盒部51的中心线、后置接铝盒6的中心线和前挡板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后置座圈4的中心点设置在机动底盘1的后桥竖向中心线上,四个固定座部31和四个压钩部32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设置为呈交错方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18-22°并且后置座圈4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48-52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一,位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18°并且后置座圈4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48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二,位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22°并且后置座圈4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52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三,位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20°并且后置座圈4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50mm。
在对铝水包进行运输时,使伸缩缸体324处于收缩状态,使钩体321在第一耳座体部322上向外摆动,通过起重机,把其中一个铝水包放到位于前置座圈3上的固定座部31中,使其中一个铝水包的溢出口分别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相对应,把其中另一个铝水包放到位于后置座圈4上的固定座部31中,使其中另一个铝水包的溢出口与后置接铝盒6相对应,通过机动底盘1的液压装置,使伸缩缸体324处于伸长状态,带动钩体321在第一耳座体部322上向内摆动,把钩体321作用在铝水包的钩部上,通过前挡板7,把位于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上的铝水包散发热量进行隔离处理,通过机动底盘1,实现对铝水包运输,当达到目的地后,再使伸缩缸体324处于收缩状态,使钩体321在第一耳座体部322上向外摆动,钩体321与铝水包的钩部分开,由起重机,对位于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上的铝水包进行吊起。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还包含有包轮射灯8并且包轮射灯8的灯座设置为与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侧中间部联接。
通过包轮射灯8,形成了对副车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包轮射灯8,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机动底盘1的指示灯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架部33和导向架部34并且固定架部33的下端端面部和导向架部3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固定架部33和导向架部34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架部33设置为[字形槽状体并且压钩部32设置为包含有下架体341和上架体342并且下架体3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下架体3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架体34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下架体341设置为[字形槽状体,上架体342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上架体342的斜面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β设置为45°,固定架部33的高度与导向架部34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82-1.98,固定架部33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呈依次首尾相互连接方式分布并且四个导向架部34设置在位于固定架部33的圆周线上。
通过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形成了对副车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固定架部33和下架体341,实现了与副车架2的连接,由上架体342,实现了对铝水包进行定位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铝水包安装在副车架2上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一,固定架部33的高度与导向架部34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8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二,固定架部33的高度与导向架部34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 -1.9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三,固定架部33的高度与导向架部34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90。
当把铝水包放到固定架部33中时,由上架体342与铝水包接触,对铝水包进行定位,从而把铝水包准确地安装在固定架部33中,通过包轮射灯8的光线,指示机动底盘1的运动路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过轮胎行走系统实现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与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座圈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圈组部件和副车架2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和副车架2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前挡板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副车架2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轮射灯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机动底盘1、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通过机动底盘1和副车架2,实现了对座圈组部件的运输支撑,通过座圈组部件,实现了对高温铝水包的安装,实现了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因此保证铝水等高温重金属液体运输更安全、更高效,降低了铝水的运输成本。
2、由于设计了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实现了一次双铝水包运输。
3、由于设计了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实现了对溢出的铝水进行收集。
4、由于设计了前挡板7,实现了前后隔断处理,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性能。
5、由于设计了包轮射灯8,通过警示光线,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能。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机动底盘1、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的副车架2、设置在副车架2上的座圈组部件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输载体的机动底盘(1)、设置在机动底盘(1)上的副车架(2)、设置在副车架(2)上的座圈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按照通过轮胎行走系统实现对高温重金属液体的车辆转运的方式把机动底盘(1)与副车架(2)和座圈组部件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座圈组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座圈组部件和副车架(2)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机动底盘(1)和副车架(2)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前挡板(7),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副车架(2)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轮射灯(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在机动底盘(1)上设置有副车架(2),在副车架(2)上分别设置有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后置接铝盒(6)和前挡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设置为具有抗磁性发动机和电路系统的8×4底盘并且机动底盘(1)的车架设置为通过侧面连接板与副车架(2)联接,
或,副车架(2)设置为具有穿梁的梯形架状体并且副车架(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联接,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座圈(3)和前挡板(7)联接并且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后置座圈(4)联接,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联接,
或,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并且固定座部(3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座部(31)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压钩部(32)设置为包含有钩体(321)、第一耳座体部(322)、第二耳座体部(323)和伸缩缸体(324)并且第一耳座体部(322)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耳座体部(323)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钩体(321)的竖部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耳座体部(322)联接并且伸缩缸体(32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耳座体部(323)联接,伸缩缸体(32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钩体(321)的竖部上端头联接,钩体(321)设置为L字形钩状体并且第一耳座体部(322)和第二耳座体部(3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伸缩缸体(324)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伸缩缸体(324)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机动底盘(1)的液压装置连接,
或,前置座圈(3)和后置座圈(4)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固定架部(33)和导向架部(34)并且固定架部(33)的下端端面部和导向架部(3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固定架部(33)和导向架部(34)分别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固定架部(33)设置为[字形槽状体并且压钩部(32)设置为包含有下架体(341)和上架体(342)并且下架体(3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下架体(3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架体(34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下架体(341)设置为[字形槽状体,上架体(342)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上架体(342)的斜面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β设置为45°,固定架部(33)的高度与导向架部(34)的高度之间的比例设置为1:1.82-1.98,固定架部(33)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呈依次首尾相互连接方式分布并且四个导向架部(34)设置在位于固定架部(33)的圆周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前置接铝盒(5)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并且第一盒部(51)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盒部(5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第一盒部(51)设置在前置座圈(3)的前侧面部并且第二盒部(52)设置在前置座圈(3)的后侧面部,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分别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或,后置接铝盒(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并且后置接铝盒(6)设置在后置座圈(4)的前侧面部,后置接铝盒(6)设置为锥形盆状体,
或,前挡板(7)设置为人字形板状体并且前挡板(7)的竖板下端端面部和前挡板(7)的斜板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副车架(2)联接,前挡板(7)的竖板设置在机动底盘(1)的驾驶室和前置座圈(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机动底盘(1)与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设置为按照套装铝水包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底盘(1)、副车架(2)、前置座圈(3)、后置座圈(4)、前置接铝盒(5)和后置接铝盒(6)与前挡板(7)设置为按照隔离热辐射的方式分布,机动底盘(1)的中心线、副车架(2)的中心线、前置座圈(3)的中心线、第一盒部(51)的中心线、后置接铝盒(6)的中心线和前挡板(7)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后置座圈(4)的中心点设置在机动底盘(1)的后桥竖向中心线上,四个固定座部(31)和四个压钩部(32)设置为沿同一个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固定座部(31)和压钩部(32)设置为呈交错方式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位于第一盒部(51)和第二盒部(52)之间的连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夹角α设置为18-22°并且后置座圈(4)的横向中心线与副车架(2)的横向中心线之间距离D设置为48-5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轮射灯(8)的灯座设置为与副车架(2)的上端端面侧中间部联接。
CN202123041560.6U 2021-12-06 2021-12-06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Active CN219257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1560.6U CN219257156U (zh) 2021-12-06 2021-12-06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1560.6U CN219257156U (zh) 2021-12-06 2021-12-06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7156U true CN219257156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1560.6U Active CN219257156U (zh) 2021-12-06 2021-12-06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7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0594B2 (en) Chassis frame especially for a heavy vehicle
CN219257156U (zh) 基于单车的双铝水包运输装置
CN201179850Y (zh) 举升式罐车的车架及包含该车架的举升式罐车
CN101480985A (zh) 高转向灵活性、高稳定性的三轮车及其所用车架
CN105966455A (zh) 同轨迹牵引杆挂车列车
CN205292258U (zh) 一种吊挂装置
CN21408382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悬置软垫总成
CN201951180U (zh) 汽车后桥壳
CN211442206U (zh) 车载支架及车辆
CN104859716B (zh) 一种槽形梁车架及车辆
CN210258172U (zh) 轻薄型高强度轮胎托架及其道路清障车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CN112429089A (zh) 高度集成防爆炸冲击车架结构、集成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1677941U (zh) 一种油罐专用无大梁框架式半挂车
CN201334049Y (zh) 电解铝阳极搬运车的托车架
CN216833896U (zh) 一种装配式的空气悬挂与车架连接结构
CN219904331U (zh) 新型车载容器固定架
CN220430340U (zh) 一种整车道路试验用挂车
CN202071890U (zh) 汽车货厢支架安装结构
CN211391453U (zh) 一种载重卡车的车架连接结构
CN219406599U (zh) 一种牵引车底盘布置结构
CN216610737U (zh) 一种大过道支撑桥
CN102556529A (zh) 一种全地形车的运输包装方法
CN214145653U (zh) 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1327904U (zh) 一种便于城镇小型消防站使用的救援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