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2206U - 车载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2206U
CN211442206U CN201922387360.2U CN201922387360U CN211442206U CN 211442206 U CN211442206 U CN 211442206U CN 201922387360 U CN201922387360 U CN 201922387360U CN 211442206 U CN211442206 U CN 211442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ixing plate
tray
flang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73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73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2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2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2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的悬挂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托盘主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托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挂支架,所述托盘主体可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载部件,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所述车载支架通过三处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和所述悬挂架结合形成稳固的结构,有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Description

车载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蓄电池支架大多连接方式通过焊点将蓄电池支架固定在汽车纵梁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剧烈振动,这种蓄电池支架结构简单、模态较低、NVH振动性能差,极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的悬挂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托盘主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托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挂支架,所述托盘主体可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载部件,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及车辆,通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托盘主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托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挂支架,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从而所述车载支架通过三处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和所述悬挂架结合形成稳固的结构,有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和纵梁以及悬挂支架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和纵梁以及悬挂支架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支架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200。所述车辆200包括车载支架100。所述车辆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201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201的悬挂支架202。所述车载支架100包括托盘主体10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20,所述托盘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车辆200的悬挂支架202,所述托盘主体10可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载部件30,所述两个固定架20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10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20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20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车辆200可以是载货车辆、越野车辆、自卸车辆、牵引车、专用车辆、客车、轿车等的任意一种,在此不作限定。
通过所述车载支架100包括托盘主体10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20,所述托盘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车辆200的悬挂支架202,所述两个固定架20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10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20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201,从而所述车载支架100通过三处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201和所述悬挂架结合形成稳固的结构,有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主体10作为较大面积的承载平台,所述托盘主体10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载部件30,所述至少一个车载部件30可以包括蓄电池和空气滤清器等,所述托盘主体10可以对所述蓄电池和所述空气滤清器等提供安装位置,从而所述车载支架100可以对多个车载部件30起到稳固承载的作用,可以提高零部件的集中度,减少承载件的数量。
其中,所述托盘主体10包括第一子托盘11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托盘11的第二子托盘12。所述第一子托盘11与所述第二子托盘12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子托盘11和所述第二子托盘12均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悬挂支架202。所述第一子托盘1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二子托盘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托盘11用于承载车载电池,所述车载电池可以是蓄电池,所述车载电池可以为车辆200上的电器提供电能,所述第一子托盘11可以为所述车载电池提供安装位置;所述第二子托盘12用于承载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各种杂质,以保证清洁的空气进入发动机,所述第二子托盘12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子托盘11的边缘处,从而所述第二子托盘12与所述第一子托盘11拼接形成更大面积的承载平台,所述第二子托盘12为所述空气滤清器提供额外的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子托盘11和所述第二子托盘12均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悬挂支架202,可以增加所述托盘主体10与所述悬挂支架202的结合强度。
所述第一子托盘11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子托盘11设有第一侧边111和相对所述第一侧边111设置的第二侧边112。所述第一固定架40固定于所述第一侧边111,所述第二子托盘12固定于所述第二侧边112。所述第二子托盘12自所述第二侧边112朝远离所述第一侧边111方向延展开,从而增大所述托盘主体10的承载面积。所述第二子托盘12设有连接所述第二侧边112的第三侧边121以及相对所述第三侧边121设置的第四侧边122。所述第二固定架50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托盘12远离所述第一子托盘11的边缘处,即所述第二固定架50固定于所述第四侧边122。
所述两个固定架20包括第一固定架40和第二固定架50。所述第一固定架40与所述第二固定架5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架40和所述第二固定架50均竖立于所述托盘主体10上。所述第一固定架4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纵梁201,所述第二固定架5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纵梁201,又通过所述第一子托盘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车辆200的悬挂支架202,以及所述第二子托盘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车辆200的悬挂支架202,从而所述车载支架100与所述两个纵梁201以及所述悬挂支架202形成三处联接,有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固定架20包括固定主体21和固定侧板22,所述固定主体21设有第一固定板211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呈直角设置的第二固定板212,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托盘主体10,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固定于所述纵梁201,所述固定侧板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以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主体21为“L”型支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二固定板212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大致呈直角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托盘主体10,并贴合所述托盘主体10。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相垂直,并与所述托盘主体10相垂直。所述两个固定架20的第二固定板2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201,从而实现所述两个固定架20分别相对所述两个纵梁201稳固,可以提高所述托盘主体10和安装于所述托盘主体10上的车载部件30的稳固性。所述固定侧板2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从而对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和所述固定侧板22组成的整体结构性能(包括刚度、强度和模态等)良好,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避免局部开裂问题。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板22与所述托盘主体10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为30°至6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侧板22相对所述托盘主体10倾斜设置。发明人通过反复试验,将所述固定侧板22与所述托盘主体1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0°至60°,所述固定架20的整体结构性能(包括刚度、强度和模态等)达到最优,有效提升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212设有安装孔213,所述安装孔213用于安装螺接所述悬挂支架202的螺栓,所述安装孔213与所述固定侧板2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一端间隔设置,所述间隔H为10毫米至30毫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21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连接所述托盘主体10一端。所述安装孔213与所述固定侧板2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一端间隔设置,即所述固定侧板2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2搭接位置与所述安装孔213保持间隔H,并且将所述间隔H设置为10毫米至30毫米,有利于抵消模态振动时的应变能集中。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主体21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一体设置的第三固定板214,所述第一固定板211、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弯折,所述第二固定板212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弯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弯折,使得所述第三固定板21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三固定板214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的连接处设置过渡圆角,以避免振动应力集中。所述第二固定板212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弯折,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和所述第三固定板214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与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的连接处设置过渡圆角,以避免振动应力集中。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固定连接所述悬挂支架20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固定连接所述纵梁201,又通过所述第三固定板214过渡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12,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相对所述托盘主体10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处于悬空位置,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并未接触所述悬挂支架202或所述纵梁201,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具有较大的面积可以分散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传递的振动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传递的振动应力,有利于抵消模态振动时的应变能集中,因此,所述第三固定板214提高所述固定架20的整体刚度、强度和模态。并且,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相对所述托盘主体10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占用高度尺寸小,且无需占用所述托盘主体10上的排布空间,从而所述固定架20整体结构占用排布空间少,结构紧凑。
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在边缘处设有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在边缘处设有第二翻边222,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在边缘处设有第三翻边223,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三翻边223和所述第二翻边222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翻边221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翻边222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二翻边222和所述第三翻边223均位于所述固定主体21的同一侧边缘。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二翻边222和所述第三翻边223均为弯曲状翻边,通过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三翻边223和所述第二翻边222依次连接,则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三翻边223和所述第二翻边222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所述固定主体21的刚度和强度。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二翻边222和所述第三翻边223为不等高翻边,其中,所述第一翻边221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翻边222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直接与所述托盘主体10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和所述托盘主体10可以同步跟随所述悬挂支架202振动,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将振动应力传递至所述第三固定板214,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受到的振动应力相对较小,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的第一翻边221的高度尺寸可以适当减少,以满足轻量化要求。类似的,所述第二固定板212直接与所述纵梁201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可以跟随所述纵梁201振动,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可以将振动应力传递至所述第三固定板214,所述第二固定板212受到的振动应力相对较小,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上的第二翻边222的高度尺寸可以适当减少,以满足轻量化要求。由于所述第三固定板214分担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传递的振动应力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212传递的振动应力,通过增加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的第三翻边223的高度尺寸,以增加所述第三固定板214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抵消模态振动时的应变能集中。
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221的高度为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翻边222的高度为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具体的,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可以为10毫米至20毫米,所述第一翻边221的高度可以为3.3毫米至10毫米,所述第二翻边222的高度可以为3.3毫米至10毫米,从而既能保证支架刚度、强度和模态等性能,又能有效的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221、所述第二翻边222和所述第三翻边223的高度尺寸可以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支架及车辆,通过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托盘主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托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挂支架,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从而所述车载支架通过三处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和所述悬挂架结合形成稳固的结构,有效增加了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升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性能,提升整车品质。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和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的悬挂支架,所述车载支架包括托盘主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架,所述托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挂支架,所述托盘主体可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车载部件,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主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纵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主体包括第一子托盘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托盘的第二子托盘,所述第一子托盘用于承载车载电池,所述第二子托盘用于承载空气滤清器,所述两个固定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托盘和所述第二子托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托盘与所述第二子托盘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子托盘和所述第二子托盘均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悬挂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主体和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主体设有第一固定板和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呈直角设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并贴合所述托盘主体,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纵梁,所述固定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以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体设置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弯折,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三固定板弯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在边缘处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固定板在边缘处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三固定板在边缘处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翻边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三翻边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为所述第三翻边的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翻边的高度为所述第三翻边的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板与所述托盘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为30°至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螺接所述悬挂支架的螺栓,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侧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间隔设置,所述间隔为10毫米至30毫米。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支架。
CN201922387360.2U 2019-12-26 2019-12-26 车载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1442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7360.2U CN211442206U (zh) 2019-12-26 2019-12-26 车载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7360.2U CN211442206U (zh) 2019-12-26 2019-12-26 车载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2206U true CN211442206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2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7360.2U Active CN211442206U (zh) 2019-12-26 2019-12-26 车载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22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685A (zh) * 2021-11-30 2022-04-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式换电车辆的装配式电池包托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685A (zh) * 2021-11-30 2022-04-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吊装式换电车辆的装配式电池包托架
WO2023098014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吊装式换电车辆的装配式电池包托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0526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10112470B2 (en)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0272759B2 (en)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11241948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5924692B2 (ja) 車両の車軸の近傍に配設された電動パワートレーンおよびその電源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自動車車両
US9533711B2 (en) Chassis for utility vehicles
US10589789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US9290091B2 (en) Modularized structure of fuel device and rear suspension
US20170113533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3253120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970329A (zh) 载货车的汽车车架
CN203651907U (zh) 一种可拆卸式副车架结构
CN211442206U (zh) 车载支架及车辆
CN106864241A (zh) 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
CN212401351U (zh) 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204526784U (zh) 电动车动力总成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05292258U (zh) 一种吊挂装置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09037665U (zh) 全框式副车架和车辆
US20110198890A1 (en) Closed-section structural member for a vehicle
KR101114371B1 (ko)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 프레임
JP2004330942A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マウント構造
CN110758080B (zh) 悬置安装结构
CN215322857U (zh) 一种phev汽车后副车架
CN215552408U (zh) 汽车减震安装点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