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4580U -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4580U
CN219154580U CN202320146523.1U CN202320146523U CN219154580U CN 219154580 U CN219154580 U CN 219154580U CN 202320146523 U CN202320146523 U CN 202320146523U CN 219154580 U CN219154580 U CN 219154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ide wall
outer panel
planking
wall p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65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长一
陈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65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4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包括:第一侧围外板,第一侧围外板形成有车辆A柱和车辆B柱;第二侧围外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二侧围外板位于第一侧围外板的后侧,且第一侧围外板与第二侧围外板固定连接,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共同形成车辆C柱和车辆D柱。由此,通过使第一侧围外板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以使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共同形成车辆C柱和车辆D柱,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区域更大,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具有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部分车型的车辆外观凹凸明显,棱线分明,导致侧围外板的Y向落差大,侧围外板难以加工为一体件,现有的侧围外板组件中,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将侧围外板分割为两部分,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在车辆C柱处进行连接,如此会造成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处强度降低,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处容易断裂,从而导致车辆的使用安全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该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的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包括:第一侧围外板,所述第一侧围外板形成有车辆A柱和车辆B柱;第二侧围外板,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二侧围外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的后侧,且所述第一侧围外板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围外板和所述第二侧围外板共同形成车辆C柱和车辆D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二侧围外板的前端设置,且所述密封件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件适于密封所述第一侧围外板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间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向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适于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止抵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适于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止抵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围外板的前端设有第一搭接结构,所述第一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搭接且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地遮挡所述第一搭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围外板设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侧围外板设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围外板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侧围外板的上端设有第二搭接结构,所述第二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搭接且固定连接,所述装饰件的部分结构适于遮挡所述第二搭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侧围外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围外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C柱和所述车辆D柱间形成有车辆侧窗框,所述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设有减振膨胀件,所述减振膨胀件环绕所述车辆侧窗框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通过使第一侧围外板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以使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共同形成车辆C柱和车辆D柱,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区域更大,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侧围外板和第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侧围外板组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侧围外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D-D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围外板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侧围外板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侧围外板组件100;
第一侧围外板10;车辆A柱101;车辆B柱102;避让孔103;第一定位孔104;
第二侧围外板20;车辆C柱201;车辆D柱202;第一搭接结构203;安装孔204;第二搭接结构205;第二定位孔206;车辆侧窗框207;
密封件30;固定部301;第一密封部302;第二密封部303;
紧固件40;装饰件50;密封条501;减振膨胀件60;注胶槽60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100,侧围外板组件100设置于车辆,每辆车辆中侧围外板组件100可以设置为两个,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个侧围外板组件100可以对称设置,侧围外板组件100包括: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第一侧围外板10形成有车辆A柱101和车辆B柱10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二侧围外板20位于第一侧围外板10的后侧,车辆的前后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且第二侧围外板20位于第一侧围外板10的外侧,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固定连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与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后焊接连接,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共同形成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其中,通过使第一侧围外板10朝向车辆的后端延伸设置,第一侧围外板10可以延伸至与第二侧围外板20共同形成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由于第二侧围外板20固定于第一侧围外板10的外侧,通过增大第一侧围外板10的延伸范围,可以增大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大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焊接面积,有效地提高了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车辆的强度和刚度设计要求,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不需要设置加强板,减少了车辆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重量,有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由此,通过使第一侧围外板10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以使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共同形成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区域更大,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侧围外板组件100还包括:密封件30,密封件30靠近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设置,且密封件30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密封件30适于密封第一侧围外板10的前端部与第二侧围外板20间的间隙。其中,通过在第二侧围外板20上设置密封件30,密封件30可以限制积水从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一侧围外板10之间的间隙渗入车辆内,从而可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且,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与第一侧围外板10连接,通过将密封件30靠近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设置,密封件30可以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一侧围外板10之间的焊缝,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直视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与第一侧围外板10之间的焊缝,进而可以满足车辆的外观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密封件30包括:固定部301、第一密封部302和第二密封部303,固定部301固定于第二侧围外板20,以实现密封件30与第二侧围外板20固定连接的技术效果。第一密封部302和第二密封部303分别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向固定部301的两侧延伸,第一密封部302适于与第一侧围外板10止抵配合,第二密封部303适于与第二侧围外板20止抵配合。其中,第一密封部302和第二密封部303均可以构造为橡胶唇边,第一密封部302可以朝向第一侧围外板10延伸,通过第一密封部302与第一侧围外板10止抵配合,第一密封部302可以密封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一密封部302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液体依次从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一密封部302之间的间隙、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间隙渗入车内,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密封有效性。
并且,第二密封部303可以朝向第二侧围外板20延伸,通过第二密封部303与第二侧围外板20止抵配合,第二密封部303可以密封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二密封部303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液体依次从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二密封部303之间的间隙、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间隙渗入车内,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密封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设有第一搭接结构203,第一搭接结构203与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且固定连接,密封件30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一搭接结构203,具体而言,第一搭接结构203与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后可以焊接连接,通过第一搭接结构203与第一侧围外板10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一侧围外板10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密封件30可以完全遮挡第一搭接结构203,其中,通过密封件30遮挡第一搭接结构203,可以避免用户直接目视第一搭接结构203,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目视第一搭接结构203上的焊接痕迹,有助于满足车辆的外观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部301与第二侧围外板20间通过紧固件40固定连接,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与紧固件40对应的安装孔204,第一侧围外板10可以设置有与紧固件40对应的避让孔103。其中,紧固件40可以为螺栓或者卡接件等,通过在第二侧围外板20设置安装孔204,紧固件40可以依次穿过第二侧围外板20的安装孔204、固定部301后将固定部301固定于第二侧围外板20,并且通过在第一侧围外板10上设置避让孔103,避让孔103可以避让紧固件40,从而可以避免紧固件40与第一侧围外板10发生干涉,这样密封件30仅与第一侧围外板10连接配合,可以避免紧固件40同时与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连接时发生卡滞,有利于提高侧围外板组件10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侧围外板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装饰件50,装饰件50靠近第一侧围外板10的上端设置,其中,装饰件50可以构造为装饰条,装饰件50可以对第一侧围外板10的上端进行装饰,从而可以使车辆满足用户的外观设计需求。装饰件50可以包括装饰件50本体,装饰件50本体通过卡接件与第一侧围外板10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装饰件50固定于第一侧围外板10的技术效果。
并且,第二侧围外板20的上端设有第二搭接结构205,第二搭接结构205与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且固定连接,具体而言,第二搭接结构205与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后可以焊接连接,通过第二搭接结构205与第一侧围外板10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二侧围外板20与第一侧围外板10的连接强度。装饰件50的部分结构适于遮挡第二搭接结构205,其中,通过装饰件50遮挡第二搭接结构205,可以避免用户直接目视第二搭接结构205,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目视第二搭接结构205上的焊接痕迹,有助于满足车辆的外观设计要求。另外,第二搭接结构205可以安装有多个密封条501,多个密封条501分别可以与第二侧围外板20、第一侧围外板10止抵,多个密封条501分别可以限制积水从密封条501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间隙、密封条501与第一侧围外板10之间的间隙渗入装饰件50、第二侧围外板20和第一侧围外板10共同限定出的空间内,从而可以避免积水进一步地渗入第二侧围外板20和第一侧围外板10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了车辆的密封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所示,第一侧围外板1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04,第一定位孔104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侧围外板10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孔104,三个第一定位孔104分别位于第一侧围外板10的形成有车辆A柱101、车辆B柱102和车辆D柱202的部分结构上,装配夹具可以对应设置有定位销,在侧围外板组件100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定位孔的内壁可以与定位销发生干涉,定位销和定位孔配合可以限制第一侧围外板10相对装配夹具运动,从而可以使第一侧围外板10与装配夹具之间的安装精度更高,也可以避免车辆在装配时第一侧围外板10发生晃动,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装配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8所示,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206,第二定位孔206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优选地,如图8所示,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二定位孔206,三个第一定位孔104分别位于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下侧、后端上侧和后端下侧,装配夹具可以对应设置有定位销,在侧围外板组件100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定位孔的内壁可以与定位销发生干涉,定位销和定位孔配合可以限制第二侧围外板20相对装配夹具运动,从而可以使第二侧围外板20与装配夹具之间的安装精度更高,也可以避免车辆在装配时第二侧围外板20发生晃动,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装配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间形成有车辆侧窗框207,车辆侧窗可以安装于车辆侧窗框207内,车辆侧窗用于增大车辆的视窗范围,从而可以增大车内人员朝向车外的可视范围。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可以设置有减振膨胀件60,减振膨胀件60环绕车辆侧窗框207设置,其中,第一侧围外板10和/或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注胶槽601,通过在注胶槽601内填充减振膨胀胶,减振膨胀件60可以由减振膨胀胶凝固后形成,具体而言,减振膨胀件60可以设置于车辆侧窗框207的下边框和后边框,减振膨胀件60可以将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远离连接处的部分结构分隔开,减振膨胀件60可以避免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干涉后产生异响,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噪声,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乘坐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围外板10和/或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夹具夹紧面,在车辆的装配过程中,装配夹具可以与夹具夹紧面夹持配合,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均设置有多个夹具夹紧面,其中第一侧围外板10可以设置有25个夹具夹紧面,第二侧围外板20可以设置有14个夹具夹紧面,通过将夹具夹紧面设置为多个,可以提高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焊接面定位精度,从而可以使第一侧围外板10与第二侧围外板20焊接后产品一致性更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产品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侧围外板组件100,侧围外板组件100设置于车辆,通过使侧围外板组件100的第一侧围外板10朝向车辆的后侧延伸以使侧围外板组件100的第一侧围外板10和侧围外板组件100的第二侧围外板20共同形成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区域更大,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围外板(10),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形成有车辆A柱(101)和车辆B柱(102);
第二侧围外板(20),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位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的后侧且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和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共同形成车辆C柱(201)和车辆D柱(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30),所述密封件(30)靠近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设置,且所述密封件(30)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密封件(30)适于密封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0)包括:固定部(301)、第一密封部(302)和第二密封部(303),所述固定部(301)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所述第一密封部(302)和第二密封部(303)分别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朝向所述固定部(301)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部(302)适于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止抵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303)适于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止抵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的前端设有第一搭接结构(203),所述第一搭接结构(203)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且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件(30)至少部分地遮挡所述第一搭接结构(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01)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间通过紧固件(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设有与所述紧固件(40)对应的安装孔(204),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设有与所述紧固件(40)对应的避让孔(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件(50),所述装饰件(50)靠近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的上端设有第二搭接结构(205),所述第二搭接结构(205)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搭接且固定连接,所述装饰件(50)的部分结构适于遮挡所述第二搭接结构(2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04),所述第一定位孔(104)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外板(20)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206),所述第二定位孔(206)适于与装配夹具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C柱(201)和所述车辆D柱(202)间形成有车辆侧窗框(207),所述第一侧围外板(10)和第二侧围外板(20)之间设有减振膨胀件(60),所述减振膨胀件(60)环绕所述车辆侧窗框(207)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
CN202320146523.1U 2023-02-03 2023-02-03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154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6523.1U CN219154580U (zh) 2023-02-03 2023-02-03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6523.1U CN219154580U (zh) 2023-02-03 2023-02-03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4580U true CN219154580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6523.1U Active CN219154580U (zh) 2023-02-03 2023-02-03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4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076B2 (en) Roll ba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same
JP251496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KR102371245B1 (ko) 차량의 센터 필러 구조
KR102082837B1 (ko) 차량 측부 구조
KR101123778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용접부 가림구조
JP3147965B2 (ja) 自動車のキャブサイド構造
CN219154580U (zh) 车辆的侧围外板组件以及车辆
WO2016051867A1 (ja) 自動車車体
JP2010143453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US4440438A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4098273B2 (ja) スライドドア付き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JP2006205984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14215949U (zh) 挖掘z向空间的双排卡接式汽车背门槛总成
CN212861626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
CN211032751U (zh) 汽车a柱结构以及汽车
JPS5851098Y2 (ja) 自動車用リヤフロア構造
CN220430304U (zh) 一种轮罩外封板结构
CN217374426U (zh) 一种安全带下安装点遮蔽结构及车辆
CN219029578U (zh) 一种车箱后板结构及车辆
CN107933697B (zh) 车辆
KR900001828Y1 (ko) 자동차의 차체구조
KR100535595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실스트립의 장착 구조
KR0123050B1 (ko) 차체의 전면구조
CN117022453A (zh) 一种车身后部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