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8077U -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8077U
CN219058077U CN202320249644.9U CN202320249644U CN219058077U CN 219058077 U CN219058077 U CN 219058077U CN 202320249644 U CN202320249644 U CN 202320249644U CN 219058077 U CN219058077 U CN 219058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izing
assembly
suction
glu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96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
宋雷
陈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96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8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8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8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贴胶机构包括:装配座;中部吸胶组件,能够吸附并将胶带粘贴于待贴胶件的第一表面;以及端部吸胶组件,布设于中部吸胶组件相对的两侧;各端部吸胶组件包括端部驱动件及与端部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端部吸胶件;端部滑动组件设置于装配座上;其中,各端部吸胶件被配置为能够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的驱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滑动合拢,且能够分别吸附并将胶带弯折粘贴至待贴胶件的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的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能够缓解依靠弹性形变产生的压紧力不稳定所引起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贴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贴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常需要对产品的表面进行贴胶。传统的贴胶方式是通过吸胶件吸取胶带朝向产品移动,吸胶件依靠弹性形变来夹紧产品,以使得胶带能够被压紧。
然而,由于依靠弹性形变产生的压紧力不稳定,导致贴胶机构贴胶的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能够缓解依靠弹性形变产生的压紧力不稳定所引起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贴胶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胶机构,贴胶机构包括:
装配座;
中部吸胶组件,设置于装配座上且能够吸附并将胶带粘贴于待贴胶件的第一表面;
端部吸胶组件,设置于装配座上且布设于中部吸胶组件相对的两侧;各端部吸胶组件均包括端部驱动件及与端部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端部吸胶件;以及
端部滑动组件,设置于装配座上; 其中,各端部吸胶件均被配置为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的驱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滑动合拢,且能够分别将胶带弯折粘贴至待贴胶件的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均与第一表面相邻设置,且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相对设置。
在这样的贴胶机构中,各端部驱动件提供至与各自连接的端部吸胶件的作用力可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变化程度小,因此,在将胶带压紧在裸电芯的表面的过程中,各端部吸胶件施加的压紧力也比较稳定。故而,裸电芯能够在胶带的作用下被压实,品质也随之提升。此外,各端部吸胶件还可在与各自连接的端部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中部吸胶组件合拢或张开,还可以满足不同厚度的产品的需求,具有更优的贴胶兼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装配座的端部滑动组件,各端部吸胶件均被配置为能够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的驱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的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端部滑动组件的引导作用下,各端部吸胶件可以稳定且顺畅地滑动,使得各端部吸胶件能够流畅的张开或合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端部吸胶件均被配置为具有朝向中部吸胶组件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且各端部吸胶件均被配置为具有背向中部吸胶组件运动的第二极限位置,各第一极限位置位于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极限位置及中部吸胶组件之间;
贴胶机构还包括端部限位组件,端部限位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极限位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在端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受端部限位组件的作用,至少部分端部吸胶件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相对中部吸胶组件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包括支撑件及中部吸胶件,支撑件连接于中部吸胶件与装配座之间;
中部吸胶件面向待贴胶件的表面被配置为中部吸胶端面,支撑件面向待贴胶件的表面被配置为支撑面;
其中,中部吸胶端面相较于支撑面靠近待贴胶件。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部吸胶端面相较于支撑面靠近裸电芯,则在中部吸胶件将胶带的压紧于裸电芯的第一表面的过程中,支撑面与裸电芯的第一表面不接触,从而降低了支撑面挤压裸电芯的第一表面而导致裸电芯脱碳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装配座上,支撑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支撑面所受的外力作用下带动中部吸胶件相对各端部吸胶件回缩。
在该设计下,支撑件因支撑面所受的外力作用下带动中部吸胶件相对各端部吸胶件回缩,能够降低中部吸胶件对裸电芯的第一表面造成过压的风险,如此,裸电芯脱碳的概率也随之降低,使得裸电芯在贴胶完成后仍具有较高的品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抵接于装配座与中部吸胶件之间,并被配置为用于在中部吸胶件回缩时储存驱动中部吸胶件复位的弹性势能。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弹性件,回缩后的中部吸胶件可以自动复位,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使用更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配接于装配座上,并用于在中部吸胶件复位后阻止中部吸胶件沿其复位方向滑动。
通过设置阻挡件,在中部吸胶件复位后,阻挡件可以阻止中部吸胶件沿复位方向继续滑动,从而使得中部吸胶件可以精准地复位,进而能够稳定且可靠地吸附胶带并带动胶带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还包括可滑动设置于装配座的辅助件,中部吸胶件设置于辅助件上,辅助件能够跟随中部吸胶件沿中部吸胶件的回缩方向相对装配座移动。
结合辅助件及支撑件,中部吸胶件可以稳定且顺畅地相对各端部吸胶件回缩或者复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件为管状结构,中部吸胶件具有负压腔,中部吸胶端面上开设有吸附孔,负压腔连通于吸附孔与辅助件的内部之间,辅助件用于输出负压腔内的气体。
在该实施例中,辅助件具有一件多用的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胶装置,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贴胶机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贴胶装置还包括承载主体及平移机构,贴胶机构为至少一个,平移机构及全部贴胶机构均设置于承载主体上,且平移机构与至少一个贴胶机构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贴胶机构沿与端部吸胶组件的布设方向及中部吸胶组件的贴胶方向均相交的方向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移机构,可以调整与平移机构传动连接的贴胶机构在第三方向的位置,以满足不同位置贴胶或者不同宽度贴胶的需求,兼容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贴胶装置还包括贴胶限位机构,贴胶限位机构设置于承载主体,并用于限制至少一个贴胶机构的单向或者双向滑动距离。
在贴胶限位机构的作用下,至少部分贴胶机构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滑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贴胶装置。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组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胶机构的左视图;
图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胶带与裸电芯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3所示的胶带与裸电芯贴合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贴胶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
1000、贴胶装置;2000、裸电芯;3000、胶带;
100、贴胶机构;200、承载主体;300、平移机构;400、贴胶限位机构;500、平移滑动机构;
10、装配座;20、中部吸胶组件;30、端部吸胶组件;40、端部滑动组件;50、第一限位组件;60、第二限位组件;
21、支撑件;211、支撑面;22、中部吸胶件;221、中部吸胶端面;23、弹性件;24、辅助件;
31、端部驱动件;32、端部吸胶件;321、端部吸胶端面;
41、端部滑轨;42、端部滑块;
51、第一限位件;52、第一限位座;53、第一座体;
61、第二限位件;62、第二限位座;
310、平移驱动件;320、平移安装座;
410、第三限位组件;411、第三限位件;412、第三限位座;420、第四限位组件;421、第四限位件;422、第四限位座;
510、平移滑轨;520、平移滑块;
2100、第一表面;2200、第二表面;2300、第三表面;2400、极耳;
3100、第一段;3200、第二段;3300、中间段;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Z1、第一子方向;Z2、第二子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接于,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贴胶机构对产品的表面进行贴胶,以使得产品内部的各组件之间能够进行粘连。以产品为裸电芯为例,在裸电芯(又称为电极组件)成型后,贴胶机构在裸电芯上贴胶,使得胶带可以包裹在裸电芯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其中,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均与第一表面相邻且连接设置,且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相对设置。
其中,裸电芯平放时,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如图1中双向箭头M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沿其宽度方向(如图1中双向箭头N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小侧面及第二小侧面,以及沿其厚度方向(如图1中双向箭头P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大侧面及第二大侧面。
第一端面是指裸电芯的极耳(如图3中标号为2400的结构所示)突出设置的表面,第二端面是指与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表面。第一大侧面、第二大侧面、第一小侧面及第二小侧面均连接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且第一大侧面及第二大侧面的面积均大于第一小侧面的面积,且大于第二小侧面的面积。
一般地,第一表面由第二端面构造形成,而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可以分别由第一大侧面及第二大侧面构造形成,或者,由第一小侧面及第二小侧面构造形成,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为方便说明,以下均以裸电芯平放时,贴胶机构在由第二端面构造形成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一大侧面及第二大侧面分别构造形成的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贴胶为例进行说明。
贴胶完成后,在胶带的胶黏作用下,裸电芯被压实,使得内外层之间紧密贴合。
具体地,胶带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中间段及第二段,中间段是指胶带的中心点所在的一段,第一段及第二段分布在中间段的两侧,并均与中间段连接。
贴胶前,贴胶机构在外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朝向待贴胶件滑动。在此过程中,中部吸胶件吸附胶带的中间段,中部吸胶件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吸附胶带的第一段,中部吸胶件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吸附胶带的第二段并带动胶带滑动。且此时,胶带为一条直线延伸的带状结构。
当中部吸胶件将胶带的中间段粘贴于待贴胶件的第一表面后,在外部驱动结构的继续驱动下,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继续滑动,位于中部吸胶件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将胶带的第一段相对中间段弯折并粘贴至第二表面,位于中部吸胶件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将胶带的第二段相对中间段弯折并粘贴至第三表面,以实现U型贴胶(即直线延伸的胶带贴胶后形成U型的胶带)。
在传统的贴胶机构中,位于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通过一弹性构件连接。且位于中部吸胶件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将胶带的第一段粘贴至第二表面,以及位于中部吸胶件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将胶带的第二段弯折并粘贴至第三表面的作用力,均因该弹性构件的形变而产生。弹性构件形变不可控,导致位于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粘贴胶带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抖动并撞击裸电芯的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造成裸电芯损伤,裸电芯的品质降低。而且,使用一端时间后,弹性构件存在不可恢复的形变,导致弹性构件收紧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的作用力减小。在该种情况下,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无法夹紧裸电芯,则胶带的第一段及第二段也无法紧贴在裸电芯上。故而,裸电芯在贴胶后仍然较为蓬松,内外层之间的间隙较大,品质进一步降低。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贴胶机构中,各端部吸胶件在各自对应的端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滑动,以使得位于中部吸胶件两侧的端部吸胶件能够共同配合以夹紧裸电芯。
在这样的贴胶机构中,端部驱动件提供至与各自连接的端部吸胶件的作用力可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变化的程度较小,因此,各端部吸胶件能够稳定地施压以将第一段及第二段分别压紧在裸电芯的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如此,贴胶后的裸电芯可以在整个胶带的作用下被压实,裸电芯的品质随之提升。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机构的左视图,图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胶带与裸电芯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胶带与裸电芯贴合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贴胶机构100,贴胶机构100用于对待贴胶件进行贴胶。其中,待贴胶件即为上述产品。待贴胶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池生产线上的裸电芯2000,也可以为其他对象。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待贴胶件为电池生产线上的裸电芯2000为例进行说明。
贴胶机构100包括装配座10、中部吸胶组件20及端部吸胶组件30及端部滑动组件40。中部吸胶组件20设置于装配座10上且能够吸附并将胶带3000粘贴于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端部吸胶组件30设置于装配座10上且布设于中部吸胶组件20相对的两侧;各端部吸胶组件30均包括端部驱动件31及与端部驱动件31传动连接的端部吸胶件32。端部滑动组件40设置于装配座10上。其中,各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能够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驱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40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合拢,且能够分别吸附并将胶带3000弯折粘贴至裸电芯2000的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均与第一表面2100相邻设置,且第二表面2200与第三表面2300相对设置。
端部吸胶组件30沿第一方向X布设于中部吸胶组件20相对的两侧。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图1中贴胶机构100所处的状态下的竖直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为例进行说明。
贴胶机构100与裸电芯2000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布设,且贴胶机构100在外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Y往复运动,以使得贴胶机构100能够循环执行贴胶操作。
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为垂直设置,且第二方向Y为图1中贴胶机构100所处的状态下的一水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Y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贴胶的过程中,第一方向X可以与裸电芯2000平放时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也可以与裸电芯2000平放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第一方向X与裸电芯2000平放时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时,中部吸胶组件20将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二端面,中部吸胶组件20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将胶带3000的第一段31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一小侧面,中部吸胶组件20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将胶带3000的第二段32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二小侧面,以实现U型贴胶。
第一方向X与裸电芯2000平放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时,中部吸胶组件20将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二端面,中部吸胶组件20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将胶带3000的第一段31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一大侧面,中部吸胶组件20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将胶带3000的第二段32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二大侧面,以实现U型贴胶。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方向X与裸电芯2000平放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时为例进行说明。
端部吸胶组件30为两个,且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中部吸胶组件20相对的两侧。每个端部吸胶组件30中的端部吸胶件3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比如,以各端部吸胶件32均为一体式结构为例,各端部吸胶件32均具有端部吸胶端面321,且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面积相同或者接近。以其中一个端部吸胶件32为一体式结构,另一个端部吸胶件32的分体式结构为例,另一个端部吸胶件32可以由多个端部吸胶子件组成,各端部吸胶子件均具有端部吸胶子件端面,且各端部吸胶子件的端部吸胶子件端面的面积总和与其中一个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的面积相同或者接近。
其中,端部吸胶端面321是指端部吸胶件32朝向裸电芯2000的表面,端部吸胶子件端面是指端部吸胶子件朝向裸电芯2000的表面,端部吸胶端面321及端部吸胶子件端面均可以用于吸胶。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各端部吸胶件32为一体式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各端部吸胶件32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驱动下,因端部滑动组件40的引导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以实现各端部吸胶件32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的张开或者合拢。具体地,各端部吸胶件32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时,各端部吸胶件32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合拢,各端部吸胶件32背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时,各端部吸胶件32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张开。
端部滑动组件40的形式可以为多种,比如,端部滑动组件40可以为具有滑槽的导向结构,滑槽沿第一方向X延伸,各端部吸胶件32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并在滑槽的引导下沿第一方向X上滑动。
又比如,端部滑动组件40包括端部滑轨41及设置于端部滑轨41上的两个端部滑块42,两个端部滑块42均设置于端部滑轨41上,且两个端部滑块42与两组端部吸胶组件30中的两个端部吸胶件32一一对应。每个端部吸胶件32设置于与之对应的端部滑块42上,且两个端部滑块42还与两组端部吸胶组件30中的两个端部驱动件31一一对应连接。在各端部驱动件31的作用下,各端部滑轨41可带动设置于其上的端部吸胶件32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在端部滑动组件40的引导作用下,各端部吸胶件32可以稳定且顺畅地滑动,使得各端部吸胶件32能够流畅的张开或合拢。
合拢时,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均吸附胶带3000,并能够分别将胶带3000弯折并粘贴至裸电芯2000的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张开时,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释放贴胶后的裸电芯2000,以方便将裸电芯2000运输至下一道工序。
下面,对贴胶机构100的具体贴胶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贴胶机构100吸取胶带3000之前,贴胶机构100在第二方向Y上与裸电芯2000间隔设置。各端部吸胶件32在于各自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作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40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合拢,以使得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之间的间距与裸电芯2000的厚度匹配。此时,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以及中部吸胶组件20具有的中部吸胶端面221共面,以便于吸附直线延伸的胶带3000。
而后,中部吸胶组件20吸附于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分别吸附胶带3000的第一段3100及第二段3200,且在外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贴胶机构100带动胶带3000沿第二方向Y朝向裸电芯2000滑动,直至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与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抵接。
接着,外部驱动结构继续推动贴胶机构100前移,中部吸胶组件20将胶带3000粘贴于第一表面2100。与此同时,中部吸胶组件20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带动胶带3000的第一段3100相对中间段3300弯折并粘贴至第二表面2200,中部吸胶组件20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带动胶带3000的第二段3200相对中间段3300弯折并粘贴至第三表面2300,以实现U型贴胶。
之后,各端部吸胶件32在各自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作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40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张开,以释放裸电芯2000,最后,外部驱动结构驱动贴胶机构100沿第二方向Y背向贴胶后的待贴胶件运动,以进行下一次吸胶。
在这样的贴胶机构100中,各端部驱动件31提供至与各自连接的端部吸胶件32的作用力可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变化程度小,因此,在将胶带3000压紧在裸电芯2000的表面的过程中,各端部吸胶件32施加的压紧力也比较稳定。故而,裸电芯2000能够在胶带3000的作用下被压实,品质也随之提升。此外,各端部吸胶件32还可在与各自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作用下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合拢或张开,还可以满足不同厚度的产品的需求,具有更优的贴胶兼容性。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具有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且各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具有背向中部吸胶组件20运动的第二极限位置,各第一极限位置位于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极限位置及中部吸胶组件20之间;贴胶机构100还包括端部限位组件,端部限位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极限位置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极限位置。
具体地,各第一极限位置及各第二极限位置均设置于装配座10上。第一极限位置可以理解为:端部吸胶件32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时能够到达的距离中部吸胶组件20最近的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可以理解为:端部吸胶件32背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时能够到达的距离中部吸胶组件20最远的位置。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的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的第一极限位置不同,且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的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的第二极限位置也不同。
端部限位组件位于任一个第一极限位置时,具有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端部吸胶件32在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至该位置时与端部限位组件抵接,并停止滑动。端部限位组件位于任一个第二极限位置时,具有该第二极限位置的端部吸胶件32在背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至该位置时与端部限位组件抵接,并停止滑动。
端部限位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极限位置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极限位置包括多种实施例,比如,端部限位组件仅设置于其中一个端部吸胶件32的第一极限位置或者第二极限位置,端部限位组件同时设置于其中一个端部吸胶件32的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又或者,端部限位组件同时设置于各端部吸胶件32的第一极限位置及各端部吸胶件32的第二极限位置等等。端部限位组件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定义端部限位组件位于第一极限位置的部分为第一限位组件50,端部限位组件位于第二极限位置的部分为第二限位组件60,端部限位组件仅设置于一个第一极限位置时,端部限位组件仅由一个第一限位组件50组成。端部限位组件仅设置于一个第一极限位置及一个第二极限位置时,端部限位组件由一个第一限位组件50及一个第二限位组件60组成。端部限位组件设置于各第一极限位置及各第二极限位置时,端部限位组件由位于各第一极限位置的各第一限位组件50,以及位于各第二极限位置的各第二限位组件60组成。
以下实施例均以端部限位组件由位于各第一极限位置的各第一限位组件50,以及位于各第二极限位置的各第二限位组件60组成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限位组件5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 51及第一限位座52,第一限位座52连接于第一限位件 51与装配座10之间。或者,第一限位组件50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限位件 51,第一限位件 51直接安装于装配座10上。又或者,第一限位组件50也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51、第一安装座及第一座体53,第一限位件 51通过第一安装座安装于与之对应的端部吸胶件32上,第一座体53安装于装配座10上。端部吸胶件32滑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前,端部吸胶件32上安装的第一限位件 51与第一座体53抵接以止挡端部吸胶件32。
第一限位组件50为多个时,将各第一限位组件50内的第一座体53一体式设计形成一个第一限位座52,这样,无需分别安装各第一限位组件50内的第一座体53,装配更简单。
第二限位组件60可以与第一限位组件50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比如,第二限位件61可以包括第二限位件61及第二限位座62,第二限位座62连接于第二限位件61与装配座10之间。
各第一限位座52及各第二限位座62可以固接于(非可拆卸地安装)装配座10上,也可以为可拆卸地安装于装配座10上,固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在端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受端部限位组件的作用,至少部分端部吸胶件32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相对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20包括支撑件21及中部吸胶件22,支撑件21连接于中部吸胶件22与装配座10之间;中部吸胶件22面向裸电芯2000的表面被配置为中部吸胶端面221,支撑件21面向裸电芯2000的表面被配置为支撑面211;其中,中部吸胶端面221相较于支撑面211靠近裸电芯2000。
支撑件21可以为杆状、管状或者轨道结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限定,在此处不做限定。
支撑件21沿第二方向Y延伸,中部吸胶件22设置于支撑件21沿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均相交的第三方向Z设置的一侧面。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均垂直,且第三方向Z以图1中的与第二方向Y不同的另一水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部吸胶端面221相较于支撑面211靠近裸电芯2000,则在中部吸胶件22将胶带3000的压紧于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的过程中,支撑面211与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不接触,从而降低了支撑面211挤压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而导致裸电芯2000脱碳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支撑件21可滑动地设置于装配座10上,支撑件21被配置为能够在支撑面211所受的外力作用下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
支撑件21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可以理解为:支撑件21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收缩,以使得中部吸胶件22的中部吸胶端面221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靠近装配座10。
比如,可以设置支撑件21为伸缩杆,其通过收缩的方向带动中部吸胶件22回缩。或者,也可以设置支撑件21滑动安装于装配座10上,支撑件21通过相对装配座10滑动来带动中部吸胶件22回缩。
支撑面211所受的外力可以由人工、动力结构或者机械结构等来提供。比如,可以设置动力结构驱动支撑件21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装配座10滑动来实现回缩。或者,也可以在设置贴胶机构100及裸电芯2000的外部环境中设置机械机构来实现中部吸胶件22回缩。例如,在外部环境设置一机械推杆(机械结构的一种),当外部驱动结构驱动贴胶机构100沿第二方向Y运动,使得中部吸胶件22将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抵压于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时,机械推杆抵压支撑件21。随着贴胶机构100进一步地运动并进行折胶及贴胶的过程中,支撑件21受机械推杆的推动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
具体地,吸胶前,中部吸胶件22的中部吸胶端面221与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共面,中部吸胶件22与各端部吸胶件32能够共同吸附胶带3000。吸胶完成后,在外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贴胶机构100朝向裸电芯2000运动,且中部吸胶件22将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抵压在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而后,外部驱动结构继续驱动贴胶机构100运动,以使得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带动胶带3000的第一段3100相对中间段3300弯折并粘贴至裸电芯2000的第二表面2200,且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另一侧的端部吸胶件32带动胶带3000的第二段3200相对中间段3300弯折并粘贴至裸电芯2000的第三表面2300。在此过程中,支撑件21因支撑面211所受的外力作用下带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能够降低中部吸胶件22对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造成过压的风险,如此,裸电芯2000脱碳的概率也随之降低,使得裸电芯2000在贴胶完成后仍具有较高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外部驱动机构在此过程中始终作用在贴胶机构100上,因此,即使中部吸胶件22发生回缩,其仍可将胶带3000的中间段3300粘贴在裸电芯2000的第一表面2100。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弹性件23,弹性件23抵接于装配座10与中部吸胶件22之间,并被配置为用于在中部吸胶件22回缩时储存驱动中部吸胶件22复位的弹性势能。
中部吸胶件22复位可以理解为:中部吸胶件22回到其中部吸胶端面221与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共面的位置。
弹性件23可以为弹簧、硅胶或者其他高弹材料,弹性件23的具体结构在此处不作限定。
贴胶前,中部吸胶件22的中部吸胶端面221与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共面,此时,弹性件23可以为自然伸直状态或者压缩状态,但弹性件23并未存储驱动中部吸胶件22复位的弹性势能。在中部吸胶件22回缩的过程中,弹性件23储存驱动中部吸胶件22复位的弹性势能。
贴胶完成后,胶带3000粘贴在裸电芯2000上,外部驱动结构驱动贴胶机构100在第二方向Y上背向裸电芯2000运动,以使得贴胶机构100能够停止向裸电芯2000施力。此时,由于缺乏裸电芯2000的反作用力,中部吸胶件22可以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驱动中部吸胶件22复位,以进行下一次吸胶。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弹性件23,回缩后的中部吸胶件22可以自动复位,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使用更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配接于装配座10上,并用于在中部吸胶件22复位后阻止中部吸胶件22沿其复位方向滑动。
可以理解地,中部吸胶件22回缩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一子方向,中部吸胶件22的复位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另一子方向。
阻挡件可以为挡杆、挡块或者其他形式。阻挡件可以通过阻挡支撑件21或弹性件23运动等方式来实现对中部吸胶件22的阻挡,或者,阻挡件也可以直接对中部吸胶件22进行阻挡,以降低中部吸胶件22复位后沿其复位方向继续滑动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当中部吸胶件22回到其中部吸胶端面221与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的位置后,若弹性件23还存在并未释放的弹性势能,则中部吸胶件22可能继续运动并突出各端部吸胶件32的端部吸胶端面321设置,导致贴胶机构100后续无法平整地吸附直线延伸的胶带3000。
而通过设置阻挡件,在中部吸胶件22复位后,阻挡件可以阻止中部吸胶件22沿复位方向继续滑动,从而使得中部吸胶件22可以精准地复位,进而能够稳定且可靠地吸附胶带3000并带动胶带3000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可滑动设置于装配座10的辅助件24,中部吸胶件22设置于辅助件24上,辅助件24能够跟随中部吸胶件22沿中部吸胶件22的回缩方向相对装配座10移动。
其中,辅助件24可以为柱状、杆状、管状或者其他形状,具体在此处不作限定。
结合辅助件24及支撑件21,中部吸胶件22可以稳定且顺畅地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或者复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辅助件24为管状结构,中部吸胶件22具有负压腔,中部吸胶端面221上开设有吸附孔,负压腔连通于吸附孔与辅助件24的内部之间,辅助件24用于输出负压腔内的气体。
具体地,在外部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辅助件24将负压腔内的气体抽出,以在负压腔及吸附孔处形成负压,从而方便吸附胶带3000。
值的一提的是,本申请中的端部吸胶件32也为负压吸附件。
由此可见,在该实施例中,辅助件24具有一件多用的功能。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并同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装置10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贴胶装置1000的正视图。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贴胶装置1000,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贴胶机构100。
具体地,贴胶装置1000中贴胶机构100的数量可以根据产能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贴胶机构100均可以用于贴胶。比如,可以设置贴胶机构100为多个,全部贴胶机构100可以在同一个裸电芯2000的表面贴胶,或者,不同的贴胶机构100也可以在不同的裸电芯2000的表面贴胶,或者,也可以全部贴胶机构100两两为一组,同组内的贴胶机构100在同一个裸电芯2000的表面贴胶,不同组内的贴胶机构100在不同的裸电芯2000上贴胶。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贴胶机构100为一组,并均用于在同一个裸电芯2000上贴胶为例进行说明。贴胶完成后,裸电芯2000上具有两条U型胶带3000。
贴胶装置1000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贴胶机构100进行贴胶,具有更优的贴胶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贴胶装置1000还包括承载主体200及平移机构300,贴胶机构100为至少一个,平移机构300及全部贴胶机构100均设置于承载主体200上,且平移机构300与至少一个贴胶机构100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贴胶机构100沿与端部吸胶组件30的布设方向及中部吸胶组件20的贴胶方向均相交的方向滑动。
端部吸胶组件30的布设方向即为上述第一方向X,中部吸胶组件20的贴胶方向与上述中部吸胶件22的复位方向相同,定义与端部吸胶组件30的布设方向及中部吸胶组件20的贴胶方向均相交的方向为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均设置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均垂直,且第三方向Z为图1中贴胶机构100所处的状态下的另一水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平移机构300与至少一个贴胶机构100传动连接,可以理解为:平移机构300可以与部分贴胶机构100均传动连接,或者,也可以与各贴胶机构100传动连接。平移机构300可以驱动与之传动连接的各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上滑动,以调整与之传动连接的各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
其中,以各贴胶机构100分别用于在不同的裸电芯2000上贴胶为例,平移机构300驱动与之传动连接的各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上滑动,则各滑动的贴胶机构100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和与各自需要贴胶的待贴胶件对准,从而方便后续贴胶。
以贴胶机构100两两为一组,且每组中的两个贴胶机构100用于在同一裸电芯2000上贴胶为例,平移机构300驱动每组中的至少一个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上滑动,则能够调整同组内的两个贴胶机构100之间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从而能够匹配不同宽度的裸电芯2000的贴胶需求。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均以贴胶机构100为两个并形成一组,且平移机构300与两个贴胶机构100均传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平移机构300包括至少一组平移组件,不同的平移组件与不同的贴胶机构100传动连接。
平移组件可以仅包括单一的平移驱动件 310,平移驱动件 310可以为例如气缸、液压缸等直线驱动件。平移驱动件 310和贴胶机构100的装配座10传动连接,并驱动装配座10带动整个贴胶机构100滑动。
平移组件也可以包括平移驱动件 310及平移安装座320,平移驱动件 310通过平移安装座320固接于或者可拆卸地连接于承载主体200上。平移驱动件 310可以均为例如气缸、液压缸等直线驱动件。
为方便贴胶机构100沿第三方向Z滑动,承载主体200上还设置有平移滑动机构500。平移滑动机构500可以包括平移滑轨510及滑动设置于平移滑轨510上的多个平移滑块520,平移滑轨510沿第三方向Z延伸,不同的平移滑块520上设置有不同的贴胶机构100。各平移驱动件 310通过各平移滑动驱动各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滑动,以提升各贴胶机构100滑动的顺畅性及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平移机构300,可以调整与平移机构300传动连接的贴胶机构100在第三方向Z的位置,以满足不同位置贴胶或者不同宽度贴胶的需求,兼容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贴胶装置1000还包括贴胶限位机构400,贴胶限位机构400设置于承载主体200上,并用于限制至少一个贴胶机构100的单向或者双向滑动距离。
具体地,第三方向Z包括第一子方向Z1及第二子方向Z2,定义贴胶机构100由初始位置沿第一子方向Z1滑动至的最远位置为第三极限位置,贴胶机构100由初始位置沿第二子方向Z2滑动至的最远位置为第四极限位置,第三极限位置及第四极限位置均设置于承载主体200上,且与平移机构300传动连接的各贴胶机构100的第三极限位置不同,与平移机构300传动连接的各贴胶机构100的第四极限位置也不同。
单向滑动距离是指初始位置与第三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双向滑动距离是指第三极限位置与第四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初始位置是指贴胶装置1000装配完成且并未进行首次贴胶前,贴胶机构100所在的位置,其位于第三极限位置及第四极限位置之间。
贴胶限位机构400位于任一个第三极限位置时,具有该第三极限位置的贴胶机构100在运动至该第三极限位置时与贴胶限位机构400抵接,并停止滑动。贴胶限位机构400位于任一个第四极限位置时,具有该第四极限位置的贴胶机构100在运动至该第四极限位置时与贴胶限位机构400抵接,并停止滑动。
示例性地,贴胶限位机构400可以仅设置于其中一个贴胶机构100的第三极限位置或者第四极限位置,或者,贴胶限位机构400也可以同时设置于其中一个端部吸胶件32的第三极限位置及第四极限位置,又或者,贴胶限位机构400同时设置于各贴胶机构100的第三极限位置及各端部吸胶件32的第四极限位置等等。贴胶限位机构400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定义贴胶限位机构400位于第三极限位置的部分为第三限位组件410,贴胶限位机构400位于第四极限位置的部分为第四限位组件420,贴胶限位机构400仅设置于一个第三极限位置时,贴胶限位机构400仅由一个第三限位组件410组成。贴胶限位机构400仅设置于一个第三极限位置及一个第四极限位置时,贴胶限位机构400由一个第三限位组件410及一个第四限位组件420组成。贴胶限位机构400设置于各第三极限位置及各第四极限位置时,贴胶限位机构400由位于各第三极限位置的各第三限位组件410,以及位于各第四极限位置的各第四限位组件420组成。
其中,第三限位组件410可以包括第三限位件411及第三限位座412,第三限位座412连接于第三限位件411与装配座10之间。第四限位组件420可以包括第四限位件421及第四限位座422,第四限位座422连接于第四限位件421与装配座10之间。
当然,第三限位组件410及第四限位组件420的具体形式不限于上述一种,其还可为其他形式,仅需保证第三限位组件410及第四限位组件420可以对贴胶机构100的滑动进行限位即可。
在贴胶限位机构400的作用下,至少部分贴胶机构100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5及图6,第三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贴胶装置1000。
在裸电芯2000卷绕或者层叠完成后,贴胶装置1000对裸电芯2000进行U型贴胶,以使得裸电芯2000能够被压实。
具体地,电池生产线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贴胶装置1000。比如,电池生产线还包括机体及上述外部驱动结构,外部驱动结构、贴胶装置1000及裸电芯2000均设置于机体上,贴胶装置1000与裸电芯2000沿第二方向Y布设,外部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贴胶装置1000相对机体在第二方向Y上滑动,以对裸电芯2000进行贴胶。此外,机体上还可构造形成上述机械推杆,以推动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端部吸胶件32回缩。
其中,外部驱动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故对外部驱动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比如,外部驱动结构可以为伸缩气缸、三轴机械手等等。
而至于贴胶装置1000的吸胶及贴胶,比如,在机体上设置有吸胶位置及贴胶位置,吸胶位置及贴胶位置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裸电芯2000位于贴胶位置,胶带3000位于吸胶位置,贴胶机构100在平移机构300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Z运动至与吸胶位置对齐的位置并进行吸胶,吸胶完成后,贴胶机构100沿第三方向Z运动至与贴胶位置对齐的位置进行贴胶。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胶机构100,其包括装配座10、中部吸胶组件20、端部吸胶组件30及端部滑动组件40。中部吸胶组件20设置于装配座10上且能够吸附并将胶带3000粘贴于待贴胶件的第一表面2100,端部吸胶组件30设置于装配座10上且布设于中部吸胶组件20相对的两侧,各端部吸胶组件30均包括端部驱动件31及与端部驱动件31传动连接的端部吸胶件32。端部滑动组件40设置于装配座10上。其中,各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能够在与之连接的端部驱动件31的驱动下,由端部滑动组件40引导而朝向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合拢或张开,且能够分别吸附并将胶带3000弯折并粘贴至待贴胶件的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均与第一表面2100相邻设置,且第二表面2200与第三表面2300相对设置。
在这样的贴胶机构100中,各端部驱动件31提供至与各自连接的端部吸胶件32的作用力可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变化程度较小,因此,在各端部吸胶件32在将胶带3000压紧在裸电芯2000的表面的过程中所施加的压紧力也比较稳定。故而,裸电芯2000能够在胶带3000的作用下被压实,品质也随之提升。此外,由于位于中部吸胶组件20两侧的端部吸胶件32可以合拢或张开,还可以满足不同厚度的产品的需求,具有更优的贴胶兼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机构包括:
装配座(10);
中部吸胶组件(20),设置于所述装配座(10)上且能够吸附并将胶带(3000)粘贴于待贴胶件的第一表面(2100);
端部吸胶组件(30),设置于所述装配座(10)上且布设于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相对的两侧;各所述端部吸胶组件(30)均包括端部驱动件(31)及与所述端部驱动件(31)传动连接的端部吸胶件(32);以及
端部滑动组件(40),设置于所述装配座(10)上;
其中,各所述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能够在与之连接的所述端部驱动件(31)的驱动下,由所述端部滑动组件(40)引导而朝向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滑动合拢,且能够分别吸附并将胶带(3000)弯折粘贴至所述待贴胶件的第二表面(2200)及第三表面(2300),所述第二表面(2200)及所述第三表面(2300)均与所述第一表面(2100)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表面(2200)与所述第三表面(230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具有朝向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运动的第一极限位置,且各所述端部吸胶件(32)均被配置为具有背向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运动的第二极限位置,各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位于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极限位置及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之间;
所述贴胶机构还包括端部限位组件,所述端部限位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限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包括支撑件(21)及中部吸胶件(22),所述支撑件(21)连接于所述中部吸胶件(22)与所述装配座(10)之间;
所述中部吸胶件(22)面向所述待贴胶件的表面被配置为中部吸胶端面(221),所述支撑件(21)面向所述待贴胶件的表面被配置为支撑面(211);
其中,所述中部吸胶端面(221)相较于所述支撑面(211)靠近所述待贴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装配座(10)上,所述支撑件(21)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支撑面(211)所受的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中部吸胶件(22)相对各所述端部吸胶件(32)回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弹性件(23),所述弹性件(23)抵接于所述装配座(10)与所述中部吸胶件(22)之间,并被配置为用于在所述中部吸胶件(22)回缩时储存驱动所述中部吸胶件(22)复位的弹性势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配接于所述装配座(10)上,并用于在所述中部吸胶件(22)复位后阻止所述中部吸胶件(22)沿其复位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还包括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装配座(10)的辅助件(24),所述中部吸胶件(22)设置于所述辅助件(24)上,所述辅助件(24)被配置为能够跟随所述中部吸胶件(22)沿所述中部吸胶件(22)的回缩方向相对所述装配座(10)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24)为管状结构,所述中部吸胶件(22)具有负压腔,所述中部吸胶端面(221)上开设有吸附孔,所述负压腔连通于所述吸附孔与所述辅助件(24)的内部之间,所述辅助件(24)用于输出所述负压腔内的气体。
9.一种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贴胶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装置还包括承载主体(200)及平移机构(300),所述贴胶机构为至少一个,所述平移机构(300)及全部所述贴胶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200)上,且所述平移机构(300)与至少一个所述贴胶机构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所述贴胶机构沿与所述端部吸胶组件(30)的布设方向及所述中部吸胶组件(20)的贴胶方向均相交的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装置还包括贴胶限位机构(400),所述贴胶限位机构(400)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200),并用于限制至少一个所述贴胶机构的单向或者双向滑动距离。
12.一种电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贴胶装置。
CN202320249644.9U 2023-02-20 2023-02-20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Active CN219058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644.9U CN219058077U (zh) 2023-02-20 2023-02-20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644.9U CN219058077U (zh) 2023-02-20 2023-02-20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8077U true CN219058077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9644.9U Active CN219058077U (zh) 2023-02-20 2023-02-20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8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3734B (zh) 贴胶机构及贴胶方法
CN114084038B (zh) 换电设备解锁装置、换电设备及电池箱快速换电系统
CN219058077U (zh) 贴胶机构、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08806304U (zh) 贴胶机构
CN212485373U (zh) 自适应贴胶机构及贴胶装置
CN210897517U (zh) 一种片状锂电池侧面贴胶装置
CN214203762U (zh) 贴胶移送装置及电池极片生产线
CN217655935U (zh) 贴胶装置
CN116443647A (zh) 贴胶装置
CN210349990U (zh) 贴胶装置
CN209480724U (zh) 一种间距可调负压吸附机构
CN220491919U (zh) 一种贴胶机构
CN215266419U (zh) 贴胶装置
CN216182781U (zh) 一种u折贴胶治具
CN217848039U (zh) 一种电芯极耳贴胶装置
CN215283585U (zh) 全自动书型盒组装机
CN214866398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折极耳装置及极片成型设备
CN220131537U (zh) 胶带释放机构及胶带粘贴设备
CN218839895U (zh) 贴撕膜装置
CN219687684U (zh) 贴膜装置
CN209794807U (zh) 瓦楞纸板贴合装置中芯层的支撑机构
CN219534595U (zh) 一种极耳贴胶装置
CN216015461U (zh) 贴胶执行机构及贴胶装置
CN217458219U (zh) 贴膜保压装置
CN220412375U (zh) 一种平移贴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