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0216U -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0216U
CN219020216U CN202222969624.7U CN202222969624U CN219020216U CN 219020216 U CN219020216 U CN 219020216U CN 202222969624 U CN202222969624 U CN 202222969624U CN 219020216 U CN219020216 U CN 219020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ir
microwaves
base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9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跃勇
赵贯云
赵波洋
孟繁轲
丁桐桐
陈杰
张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9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0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0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0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油仓,其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油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均连通的出气口;底座,其设于油仓中远离出气口的一端,底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底座与油仓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储液腔;雾化芯,其设于第一气道内并与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并加热雾化;第一导液体,其横置于第二气道上并用于吸取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磁控管,其用于发射微波以加热第一导液体,使第一导液体中的液态基质被加热后雾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中出雾量小、发热效率低、噪音大和存在辐射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加热气溶胶基材,并雾化产生气溶胶,目前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用于供电的主机构成。
目前的电阻雾化装置一般只采用一种单一加热雾化方式,导致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很好的满足出雾量大的需求,另外采用电阻加热方式的电子雾化装置,通过雾化芯的发热组件发热并雾化液态基质,形成气溶胶;发热组件有多种多样,一般包括陶瓷基体、发热丝和连接端子,发热丝缠绕在陶瓷基体上,该连接端子分别设置在陶瓷基体的两端,并均与发热丝电连接,该陶瓷基体设置有中空微孔,该连接端子包括与中空微孔相配合的端子通孔。
但是上述的发热组件有以下几个缺点:
1、电阻发热方式,发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低且费电、出雾速度慢;
2、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自动化生产;
3、与发热体电连接需要导线以及发热体的表面积大,致使发热速度慢的问题;
4、发热丝易断,使用寿命短;
5、电阻丝容易在第一导液体表面移动,造成螺距不均匀,受热不均匀,口感差。
同时,还有一些发热组件为金属片,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涡流发热,并在其表面设置一引导件,通过引导件将液态基质引至金属片表面并加热形成气溶胶;但是上述的发热组件有以下几个缺点:
1、发热效率低、气溶胶产生不充分;
2、液态基质与金属片接触瞬间易产生液体爆炸,损坏电子雾化装置和产生噪音;
3、存在电磁线圈发热和电磁辐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解决了现有中出雾量小、发热效率低、噪音大和存在辐射的问题。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包括:
油仓,其内设有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且所述油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均连通的出气口;
底座,其设于油仓中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第一气道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第二气道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底座与油仓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储液腔;
雾化芯,其设于所述第一气道内并与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并加热雾化;
第一导液体,其横置于所述第二气道上并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且所述第一导液体上贯穿设有若干连通第二气道和第二进气孔的通孔;
磁控管,其用于发射微波以加热所述第一导液体,使第一导液体中的液态基质被加热后雾化。
进一步的,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一设于底座内并连通所述通孔和第二进气孔的微波反射管,且所述微波反射管上端与第一导液体抵接,所述磁控管发射的微波先进入微波反射管后再传输至第一导液体处。
进一步的,所述磁控管设于所述底座内并位于所述微波反射管的一侧,且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用于将磁控管发射的微波导入至微波反射管内的导波管,所述微波反射管的一侧设有与导波管连通的孔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波管中远离微波反射管的一端内设有第一风扇,且所述第一风扇向所述微波反射管的方向吹拂,以加快微波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三角翼片或螺旋状的涡发生器,其设于所述导波管内并位于第一风扇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波管为内壁上具有波纹状凸起结构的波纹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雾化器还包括设于底座内的第二风扇,其位于所述第一导液体的下方并向上吹拂,以加快空气和微波的传输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芯包括:
第二导液体,其中心贯穿设有雾化孔,用于将液态基质从第二导液体的外表面导入至雾化孔;
采用多孔金属制成的发热体,其设于雾化孔内,用于加热并雾化导入至所述雾化孔的液态基质。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金属为金属毡、泡沫金属或发热布;所述第一导液体和第二导液体均采用棉或多孔陶瓷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油仓内设有中空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底座、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与油仓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气道形成于所述第一气管内,所述第一气管的壁面上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雾化芯的导液孔,所述第二气道形成于所述第二气管内,所述第一导液体设于所述第二气管和底座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阻雾化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为雾化器供电的主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油仓内部设置两个相互隔开的气道,并在每一气道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对液态基质进行雾化,从而通过双气道雾化和输出的结构可有效提高雾化时的出雾量;此外通过磁控管产生的微波作用在第一导液体中,极限分子高频振动第一导液体以实现加热的功能,从而将第一导液体中的液态基质经过加热后雾化,该微波加热的方式提高了发热效率并可进行快速发热;而设置的微波反射管,可将进入其内的微波均进行反射,一是有利于阻止微波向外辐射,解决辐射的问题,二是利用反射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三是利用其还可起到消音的效果,从而减小雾化时的噪音,四是第一导液体被加热时热量传导在微波反射管上,该热量可用于二次加热液体并进行雾化,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设置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可加快微波的传输速度,提高其对第一导液体的加热速度,同时在导波管处采用波纹状的流道或涡发生器结构,可减少流动阻力,加快微波的流速,减少能量损失,增加了微波的传送速度。
而雾化芯中采用多孔金属制成的发热件进行加热雾化,该发热件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有方向性的或随机的孔洞,使其同时具有吸液和加热的作用,从而在采用该雾化芯在加热雾化的过程中,液态基质会在发热件内部的微孔中流动,当液态基质被加热雾化后,同时气体可从发热体和导液体上的微孔中通过并进入储液腔中,以平衡储液腔的内外压力差,实现换气功能,确保供液通畅;且发热体利用其上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孔洞,加大了液态基质的流动性,进而保证了液态基质的雾化效果,雾化形成的气溶胶量大且口感一致性好,还有利于集中热量,提高了发热效率和提高了气溶胶的量。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发热体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中导波管内壁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三角翼片和涡发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包括油仓1、底座2、第一导液体3、磁控管4和雾化芯。
其中,油仓1的上端设有出气口10,在油仓1内设有两个中空的第一导气管51和第二导气管52,且第一导气管51和第二导气管52的上端均套装于油仓的上端并均与出气口10连通,该第一导气管51和第二导气管52中空的内部分别作为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12,用于雾化后的气溶胶在吸取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而底座2套装于油仓1的下端,底座2、油仓1、第一导气管51和第二导气管52四者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储液腔13,且底座2上设有与第一气道11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1,底座2上还设有与第二气道12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2,用于外部的空气分别通过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由下往上进入两气道内并从出气口处流出;雾化芯设于第一气道11内并与储液腔13连通,用于吸取储液腔13内的液态基质并加热雾化。
此外,第一导液体3采用多孔金属制成,即在第一导液体的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的有方向性的或随机的孔洞,使其具有吸液的功能;第一导液体3设于底座2和第二导气管52之间,且第一导液体3横置于第二气道12的下端孔口处,而第一导液体3的四周延伸至储液腔13内,用于吸取储液腔13内的液态基质;磁控管4则设于底座2内并用于发射微波以加热第一导液体3,从而使第一导液体3中的液态基质被加热后雾化,另外在第一导液体3上贯穿设有若干连通第二气道12和第二进气孔22的通孔31,以使气流向上经过第一导液体时顺便将雾化物带出;当然的是,第一导液体还可采用其它具有吸液功能但微波加热后不燃烧的材质,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的是,该第一导液体3优选为片状结构,其尺寸大于导气管的外径,以使其横置于导气管下端和底座之间时,其四周会与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接触,进而吸取液态基质。
上述中,首先在油仓内部设置两个相互隔开的气道,并在每一气道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对液态基质进行雾化,从而通过双气道雾化和输出的结构可有效提高雾化时的出雾量;此外通过磁控管产生的微波作用在第一导液体中,极限分子高频振动第一导液体以实现加热的功能,从而将第一导液体中的液态基质经过加热后雾化,该微波加热的方式提高了发热效率并可进行快速发热。
作为优选的是,为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该雾化器还包括一设于底座2内并连通通孔31和第二进气孔22的微波反射管6,微波反射管6为上下均为开口的中空管状,且微波反射管6上端与第一导液体3抵接,即微波反射管位于第一导液体的下端,且为了方便第二进气孔的连通,使第二进气孔上下贯穿底座设置并位于微波反射管正下方,即出气口、第二导气管、第一导液体和第二进气孔由上往下依次设置,以实现由上往下依次连通第二气道、通气孔、微波反射管和第二进气孔(如图1所示);另外为了实现微波反射管6内部对微波的反射功能,将磁控管4设于底座2内并位于微波反射管6的一侧,且底座2内还横置设有用于将磁控管4发射的微波导入至微波反射管6内的导波管7,即磁控管的发射端位于导波管7,当然,微波反射管6的一侧设有与导波管7连通的孔口61,用于微波传导后进入微波反射管6,再随气流向上流动至第一导液体中对第一导液体进行加热并雾化;另外,导波管优选为采用金属制成,避免微波向外辐射。
此处设置的微波反射管,可将进入其内的微波均进行反射,一是有利于阻止微波向外辐射,解决辐射的问题,二是利用反射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三是利用其还可起到消音的效果,从而减小雾化时的噪音,四是第一导液体被加热时热量传导在微波反射管上,该热量可用于二次加热液体并进行雾化,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作为优选的是,为了加快微波的传输速度,在导波管7中远离微波反射管6的一端内设有第一风扇71,且第一风扇71向微波反射管6的方向吹拂,以利用风扇的吹力加快微波传输进入微波反射管6内的传输速度。
作为优选的是,为了使微波在未存在吸力时也可向上流动并作用在第一导液体中,该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还包括设于底座2内的第二风扇72,其位于第一导液体下方并向上吹拂,且第二风扇72位于微波反射管范围内并低于孔口61处的高度,从而利用第二风扇使空气始终向上流动,从而带动进入微波反射管6内的微波向上流动并作用在第一导液体上,确保持续加热雾化,其还可以进一步加快空气和微波的传输速度。
作为优选的是,该雾化芯包括第二导液体81和发热体82,第一导气管在对应雾化芯的位置处设有连通雾化芯和储液腔的导液孔83;其中,在第二导液体81的中心设有上下贯穿的雾化孔,以使第二导液体形成为中空柱状结构,当然的是,第二导液体还可以为中空的多边形或圆台形等结构;该第二导液体81用于将液态基质从第二导液体的外表面导入至雾化孔,即第二导液体的外周面为吸液面,内周面为雾化面,而发热体82贴合设于雾化孔内,用于加热并雾化导入至雾化孔的液态基质;发热体82采用多孔金属制成,即发热体的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有方向性的或随机的孔洞,使该发热体上在加热雾化的同时可吸取液态基质,在雾化的过程中可提升雾化芯中液态基质的流动性,进而保证液态基质的雾化效果,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口感一致性好,还有利于集中热量,提高了发热效率和提高了气溶胶的量。
上述中,采用多孔金属制成的发热件,其内部弥散分布着大量有方向性的或随机的孔洞,使其同时具有吸液和加热的作用,从而在采用该雾化芯在加热雾化的过程中,液态基质会在发热件内部的微孔中流动,当液态基质被加热雾化后,同时气体可从发热体和导液体上的微孔中通过并进入雾化器的储液腔中,以平衡储液腔的内外压力差,实现换气功能,确保供液通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多孔金属可优选为金属毡、泡沫金属或发热布;其中,金属毡由多根金属纤维编织形成,使金属毡本体具有多个编织孔,用于实现吸液和导液作用的同时,也在抽吸过程中,使抽吸气流能够将编织孔内的气溶胶带出,进一步的保证气溶胶的口感;泡沫金属具有多个泡沫气孔(即上述中的细孔和/或微小孔洞),该泡沫气孔的直径可达至毫米级,且泡沫金属上的各泡沫气孔几乎或全部相互连通,同样可实现导液作用以及使泡沫金属上的气溶胶可尽可能被带出。
作为优选的是,第一导液体3和第二导液体81可优选为采用棉或多孔陶瓷制成,其不具有导电性,液体和气体均可在其内部流动,采用多孔金属制成的发热体一般比较柔软,刚度不足,从而利用第二导液体可起到对发热体的支撑和固定作用。
在一具体的实施案例中,如图2所示,该雾化芯还包括中空柱状的发热体支架84,发热体支架84设于雾化孔内,用于向外支撑发热体,即发热体位于发热体支架和导液体之间,以利用导液体和发热体支架配合分别从内外夹紧发热体,确保发热体紧贴在导液体的内表面上,避免因发热体的刚度不够导致其与导液体之间贴合不良而影响雾化的效果,还可改善雾化噪音和糊芯等问题;而为了实现雾化后的气溶胶向外流出,在发热体支架84的周身上贯穿设有若干散热孔85。
作为优选的是,为了实现该雾化器与外部主机的电连接,在底座2上还设有与外部主机电连接的正极弹针23和负极弹针24,其中、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磁控管和发热体的正负极均分别与正极弹针23和负极弹针24电连接。
在一具体的实施案例中,底座2由位于油仓内的密封件25和盖合设于密封件25外侧的底盖26组成,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二风扇、正极弹针和负极弹针均设于底盖上,在密封件和底盖之间形成有用于连通雾化芯和第一进气孔的第一空腔27,即第一导气管的一端插入至第一空腔内,在密封件、第一导液体和底盖之间还形成有用于连通第二气道和第二进气孔的第二空腔28,第一风扇、导波管、微波反射管和磁控管均设于密封件上。
于其它的具体实施案例中,不同于上述波纹流道的方案,还可在导波管内设置一位于第一风扇前方的三角翼片和/或螺旋状的涡发生器(如图4所示),可增大涡流强度和旋涡大小,也可加速微波的流速,减少能量损失。
于其它的具体实施案例中,不同于上述中将磁控管设置于微波反射管侧边的方案,还可将磁控管设于第一导液体的下方,并与第二风扇呈上下设置,即其可以设于微波反射管内并位于第二风扇的上侧,也可以设于底座外部并位于第二风扇下方,此时该磁控管通常朝上设置,以使其发射的微波向上传输至第一导液体中,当然的是,在磁控管设于底座外部时,为了确保磁控管发射的微波通过进气孔进入微波反射管内并避免向外产生辐射,在底座与磁控管之间也会设有对微波进行导向的导波管;相比将磁控管设于底座内的结构,将磁控管和导波管设置在雾化器的主机中,可简化底座的结构,在底座上不需要设置容置磁控管和导波管的空间,从而可降低底座的厚度,以使其与油仓之间形成的储液腔的空间更大,可储存更多的液态基质;另外磁控管和导波管的中心布置方式,只需采用一个风扇即可确保对微波的向上传输,同时减短了微波的传输距离,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了微波加热雾化时的爆发力,雾化效果更好。
于其它的具体实施案例中,导波管可采用内壁上具有波纹状凸起结构的波纹管(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使其内部形成波纹流道,以减少流动阻力,加速微波流速,减少能量损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气溶胶基材并雾化气溶胶基材的雾化器以及用于为雾化器供电的主机,该雾化器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仓,其内设有两个相互隔开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且所述油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均连通的出气口;
底座,其设于油仓中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底座与所述油仓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储液腔;
雾化芯,其设于所述第一气道内并与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并加热雾化;
第一导液体,其横置于所述第二气道上并用于吸取所述储液腔内的液态基质,且所述第一导液体上贯穿设有若干连通第二气道和第二进气孔的通孔;
磁控管,其用于发射微波以加热所述第一导液体,使第一导液体中的液态基质被加热后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于底座内并连通所述通孔和第二进气孔的微波反射管,且所述微波反射管上端与第一导液体抵接,所述磁控管发射的微波先进入微波反射管后再传输至第一导液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设于所述底座内并位于所述微波反射管的一侧,且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用于将磁控管发射的微波导入至微波反射管内的导波管,所述微波反射管的一侧设有与导波管连通的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波管中远离微波反射管的一端内设有第一风扇,且所述第一风扇向所述微波反射管的方向吹拂,以加快微波的传输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导波管内并位于第一风扇前方的三角翼片和/或螺旋状的涡发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波管为内壁上具有波纹状凸起结构的波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底座内的第二风扇,其位于所述第一导液体的下方并向上吹拂,以加快空气和微波的传输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
第二导液体,其中心贯穿设有雾化孔,用于将液态基质从第二导液体的外表面导入至雾化孔;
采用多孔金属制成的发热体,其设于雾化孔内,用于加热并雾化导入至所述雾化孔的液态基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金属为金属毡、泡沫金属或发热布;所述第一导液体和第二导液体均采用棉或多孔陶瓷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仓内设有中空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底座、第一气管、第二气管与油仓之间围合形成有用于储液的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气道形成于所述第一气管内,所述第一气管的壁面上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雾化芯的导液孔,所述第二气道形成于所述第二气管内,所述第一导液体设于所述第二气管和底座之间。
1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为雾化器供电的主机。
CN202222969624.7U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020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9624.7U CN219020216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9624.7U CN219020216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0216U true CN21902021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9624.7U Active CN219020216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0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9687A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片及雾化器
CN219020216U (zh)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5053995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215329U (zh) 雾化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657385U (zh) 一种导油陶瓷及超声波雾化器
CN115553508A (zh) 一种以电阻和微波相结合加热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20U (zh) 烟弹及电子烟
WO2023273508A1 (zh) 雾化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19179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87670A (zh) 一种超声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826782U (zh) 雾化装置
CN115281391A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3721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08963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896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94298U (zh) 一种用于雾化可抽吸材料的陶瓷雾化芯及电子雾化器
CN21937379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支架组件和进气机构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211948U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67516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雾化结构
WO2023179104A1 (zh) 气溶胶产生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185256U (zh)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26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906946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