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8901U - 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8901U
CN218948901U CN202223205745.0U CN202223205745U CN218948901U CN 218948901 U CN218948901 U CN 218948901U CN 202223205745 U CN202223205745 U CN 202223205745U CN 218948901 U CN218948901 U CN 218948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late
link
vehicle
doo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57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广生
周杰
姜明
王武
隆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57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8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8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8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及车辆。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包括侧围、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侧围形成有门洞,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上下设置于所述门洞: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门洞顶部的侧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门洞底部的侧围转动连接。本公开通过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下设置独立开启,可以减小车门开启的占用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旋转门,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可以减小开启过程中占用Y向空间。

Description

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车门的启闭方式为绕与地面垂直的轴线做水平旋转的形式打开或者关闭车门。也即常见的车门开启时向外旋转打开的方式。
现有旋转式车门在开启时会占用Y向较大的开启空间,开启空间受限,容易撞到周边物体,因而给驾乘人员的进出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门及车辆。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侧围、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
所述侧围形成有门洞,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上下设置于所述门洞:
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门洞顶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门洞顶部的侧围;
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门洞底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门洞底部的侧围。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包括上边梁、下边梁、B柱和C柱,所述B柱的顶部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所述B柱的底部与所述下边梁连接,所述C柱的顶部与所述上边梁连接,所述C柱的底部与所述下边梁连接,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B柱和所述C柱围成所述门洞;
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上边梁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下边梁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B柱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B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C柱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沿所述C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二滑道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四销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门板Y向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门板的顶部抵接。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包括侧围、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侧围形成有门洞,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下设置于门洞:第一门板与门洞顶部的侧围转动连接;第二门板与门洞底部的侧围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上下设置、独立开启,可以减小车门开启的占用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旋转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可以减小开启过程中占用Y向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车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车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车门中第二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门板;12、第二门板;21、上边梁;22、下边梁;23、B柱;24、C柱;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一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5、第一滑轨;36、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包括侧围、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侧围形成有门洞,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上下设置于门洞:第一门板11与门洞顶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门洞底部的侧围;第二门板12与门洞底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门洞底部的侧围。通过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上下设置独立开启,可以减小车门开启的占用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旋转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可以减小开启过程中占用Y向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车门从上、下进行分体,形成两个部分;上部分第一门板11可以向上旋转开启,实现较大开启空间;下部分的第二门板12可以向下滑动折叠,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侧围包括上边梁21、下边梁22、B柱23和C柱24,B柱23的顶部与上边梁21连接,B柱23的底部与下边梁22连接,C柱24的顶部与上边梁21连接,C柱24的底部与下边梁22连接,上边梁21、下边梁22、B柱23和C柱24围成门洞;第一门板11与上边梁21转动连接;第二门板12与下边梁22连接。通过将车门从上、下进行分体,形成两个部分;上部分第一门板11可以向上绕上边梁21旋转开启,实现较大开启空间;下部分的第二门板12可以向下绕下边梁22旋转展开,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其中,上部分第一门板11通过但不仅限于旋转铰链与上边梁21连接,实现向上开启运动;下部第二门板12充当踏板,第二门板12通过但不仅限于滑块连杆机构与B柱23和C柱24连接,实现旋转滑动收放第二门板12。
旋转铰链设置在上部第一门板11与侧围(上边梁21)之间,也即第一门板11与上边梁21之间,一端固定在上部第一门板11,一端固定在侧围即上边梁21上,实现上部第一门板11绕侧围旋转运动;第一连杆31和第三连杆设置在下部第二门板12稍下位置,一端固定在第二门板12,一端固定在侧围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第二连杆32设置在第二门板12稍上位置,一端固定在第二门板12稍,一端连接车身第一滑块36和第二滑块上,并在车身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里滑动。
参考图1中a处以及图3所示,车门还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31的两端分别与B柱23和第二门板12通过第一连接件3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2的两端分别与B柱23和第二门板12通过第二连接件34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C柱24和第二门板12通过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C柱24和第二门板12通过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可以实现第二门板12可以向下翻转展开,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B柱23设有第一滑道,第一滑道沿B柱2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滑道设有第一滑块36,第一滑块36与第一滑道滑动配合,第二连杆32与第一滑块36转动连接,可以第二门板12向下滑动折叠,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C柱24设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沿C柱24的延伸方向延伸,二滑道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道滑动配合,第四连杆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可以第二门板12向下滑动折叠,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别固定在B、C柱24侧围下端,用于连接第一连杆31,承载第二连杆32滑块(第一滑块36)上下滑行;以及连接第三连杆的,承载第四连杆的滑块(第二滑块)上下滑行。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含第一滑块36)与第二门板12上下端连接件、以及第二门板12本体一起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实现下部第二门板12旋转运动,同时通过第二连杆32滑块(第一滑块36)在车身第一滑道内进行滑动,实现折叠动作,最终实现第二门板12旋转折叠动作。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含第二滑块)与第二门板12上下端连接件、以及第二门板12本体一起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实现下部第二门板12旋转运动,同时通过第四连杆滑块(第二滑块)在车身第二滑道内进行滑动,实现折叠动作,最终实现第二门板12旋转折叠动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3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门板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杆31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4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二门板1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二连杆32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第二门板12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三连杆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连接;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与第二门板12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板与第四连杆通过第四销轴转动连接。可以使下部分的第二门板12可以向下翻转、滑动折叠,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32的长度和第四连杆的长度均小于第二门板12Y向的厚度,使第二门板12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31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之间的距离;第三连杆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使第二门板12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同时针对行动不便人员,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门板11和第二门板12关闭后,第一门板11的底部和第二门板12的顶部抵接,可以使第一门板11与第二门板12贴合更加紧密。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车门从上、下进行分体,形成两个部分;上部分第一门板11可以向上旋转开启,实现较大开启空间;下部分的第二门板12可以向下滑动折叠,展开后可以充当迎宾踏板,可以实现上部第一门板11开启、下部第二门板12折叠开启和收放,提升进出空间,适应不同乘客上下车以及取放物的便利性,并具有迎宾科技感、符合未来智能进出使用需求。相对于旋转门,开启过程中可减小开启占用Y向空间;相对于门槛踏板,此发明可满足老人、小孩以及行动不便人员,无障碍上下车,并可以将轮椅、推车等辅助工具直达车内,无需抬高搬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
所述侧围形成有门洞,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上下排布设置于所述门洞:
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门洞顶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门洞顶部的侧围;
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门洞底部的侧围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门洞底部的侧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上边梁、B柱、下边梁和C柱,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所述B柱和所述C柱围成所述门洞;
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上边梁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下边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B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和所述第二门板通过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B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沿所述C柱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二滑道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四销轴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门板Y向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门板的顶部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CN202223205745.0U 2022-11-29 2022-11-29 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18948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5745.0U CN218948901U (zh) 2022-11-29 2022-11-29 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5745.0U CN218948901U (zh) 2022-11-29 2022-11-29 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8901U true CN21894890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7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5745.0U Active CN218948901U (zh) 2022-11-29 2022-11-29 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8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8762B2 (ja) ホースボックス、パネルトラック、またはステーションワゴン型車両用引き込み可能ルーフ
CN201826694U (zh) 车门的同步移动装置
CN211969275U (zh) 一种车顶可升降式房车
CN101495336B (zh) 敞篷车体
US7726723B2 (en) Slide door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EP1745957B1 (en) Vehicle door opening system
US6899374B1 (en) Multiple door coupe
CN101487374A (zh) 折叠式登车梯
CN218948901U (zh) 车门及车辆
CN201972522U (zh) 助残式公交车门
CN207449726U (zh) 一种客车用轮椅升降装置
CN111252004B (zh) 智能座舱侧部收纳结构
CN217892475U (zh) 一种汽车上掀式折叠门
CN217099635U (zh) 车门及车辆
CN113492757B (zh) 车辆
CN215425612U (zh) 一种伸缩式轮椅导板
US20070018478A1 (en) Motor assisted simultaneous movement of convertible top with trunk and method
CN2719628Y (zh) 可使乘客快速上下车的人员运输车辆的车门装置
CN219427910U (zh) 一种新型车门
CN219487309U (zh) 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N210343101U (zh) 一种客车车门机构
CN219096464U (zh) 一种车用遮雨装置及车辆
CN218558516U (zh) 旋摆式车门及车辆
CN214164862U (zh) 折叠式越野车尾门上车踏步结构
CN216139925U (zh) 一种带踏步梯的汽车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