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9576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9576U
CN218939576U CN202220842877.5U CN202220842877U CN218939576U CN 218939576 U CN218939576 U CN 218939576U CN 202220842877 U CN202220842877 U CN 202220842877U CN 218939576 U CN218939576 U CN 218939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contact
limiting
circuit break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28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尚靖
李志强
何双武
徐永富
吴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428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9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9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9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其壳体包括接触腔,灭弧室位于接触腔内,接触腔包括分别与灭弧室的入口和出口相对的避让口和排气口,动触头一端转动设置,另一端设有动触点且穿过避让口进入接触腔与静触头配合,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向避让口第一端摆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向避让口第二端摆动;所述断路器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一驱动结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向避让口第二端摆动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向避让口第二端移动,使第一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位于动触头与避让口第一端之间的部分;所述断路器,其遮挡结构有利于提高灭弧性能和绝缘性能。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的自动气吹技术,主要依靠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电弧的能量,使灭弧室的压力增高,与外界的大气压存在压力差,从而形成由灭弧室至排气口的气流通道,一则对电弧产生冷却作用,二来对电弧产生驱动力,迫使电弧进入灭弧栅片,从而加速灭弧熄灭。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断路器,其包括壳体H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H内的灭弧室6、配合使用的动触头10和静触头8、与动触头10驱动相连的操作机构9、用于触发操作机构9脱扣的脱扣机构12;所述壳体H包括上下扣合在一起的中盖7和基座3,设有接触腔H0,灭弧室6设置在接触腔H0内,接触腔H0设有分别与灭弧室6的出口和入口相对的排气口7-0和避让口H2,动触头10一端转动设置且与操作机构9驱动相连,另一端设有动触点并穿过避让口H2进入接触腔H0内与静触头8闭合或断开;由于接触腔H0两侧分别设有排气口7-0和避让口H2,使接触腔H0与外界大气压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差,形成的气流不够强烈,不利于电弧的冷却及顺利的进入灭弧栅片,进而造成电弧熄灭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其遮挡结构有利于提高灭弧性能和绝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灭弧室、静触头和动触头,壳体包括接触腔,灭弧室位于接触腔内,接触腔包括分别与灭弧室的入口和出口相对的避让口和排气口,动触头一端转动设置,另一端设有动触点且穿过避让口进入接触腔与静触头配合,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向避让口第一端摆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向避让口第二端摆动;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一驱动结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向避让口第二端摆动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向避让口第二端移动,使第一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位于动触头与避让口第一端之间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向避让口第一端摆动时,动触头抵压第一挡板结构使其向避让口第一端移动,且使第一驱动结构储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相抵,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联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且与第一驱动结构驱动配合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为向第一挡板施加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二遮挡结构,第二遮挡结构包括第二挡板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向避让口第一端摆动时,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挡板结构向第一端移动,使第二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位于避让口第二端和动触头之间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挡板滑动设置在接触腔的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第一挡块与第一挡板限位配合限定其向第二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的第一挡板主体和第一挡板导向部,接触腔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一限位臂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第一壳体导向槽和第一限位导向槽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第一挡板导向部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包括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两组第一挡板导向筋分别与第一挡板主体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导向槽,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臂,两个第一限位臂的第一限位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壳体导向槽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一导向槽,分别与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配合。
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均包括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第一壳体导向槽包括两个第一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一挡板导向部的两个第一挡板导向筋配合,第一限位导向槽与第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和/或第二挡板结构为多级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多级可伸缩结构包括多级挡板,其中,第一级挡板滑动设置,各级挡板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最末一级挡板受动触头挤压,能使多级可伸缩结构收缩且能使第一级挡板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结构为二级可伸缩结构,其包括一级挡板、一级弹性件、二级挡板和二级弹性件,一级挡板滑动设置,一级弹性件驱动一级挡板滑动,二级挡板滑动设置在一级挡板上,二级弹性件驱动二级挡板从一级挡板上伸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一级挡板滑动设置在接触腔的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块,第一挡块与一级挡板限位配合阻止其继续向动触头移动。
优选的,所述一级挡板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的一级挡板主体和一级挡板导向部,接触腔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臂,第一限位臂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第一壳体导向槽和第一限位导向槽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一级挡板导向部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所述一级挡板主体中部设置伸缩腔;所述二级挡板滑动插置在伸缩腔内且与动触头配合。
优选的,动触头位于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挡板结构的与动触头相抵,第二挡板结构与动触头联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且与第二驱动结构驱动配合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为向第二挡板施加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
优选的,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的移动方向平行于避让口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二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第二挡板滑动设置在接触腔的侧壁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挡块,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第二挡块与第二挡板限位配合限定其向第一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的第二挡板主体和第二挡板导向部,接触腔的侧壁设有第二壳体导向槽,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臂,第二限位臂设有第二限位导向槽,第二壳体导向槽和第二限位导向槽相对组合为第二导向槽,第二挡板导向部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包括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分别与第二挡板主体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导向槽,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臂,两个第二限位臂的第二限位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二壳体导向槽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二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导向部配合。
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包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第二壳体导向槽包括两个第二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二挡板导向部的两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第二限位导向槽与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由上而下扣合在一起的中盖和基座,遮挡结构的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分别设置在基座和中盖内;所述接触腔包括设置在中盖上的中盖半腔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基座半腔,中盖半腔和基座半腔相对扣合形成接触腔。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遮挡结构,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断时,也即是动触头位于分断位置时,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位于动触头和避让口下端之间的部分,以增大电弧气体造成的接触腔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从而迫使电弧气体进入灭弧室并经由排气口排出壳体,提高了断路器灭弧性能,遮挡结构还避免或显著减少电弧气体经由避让口进入断路器内部,提高了断路器绝缘性能。
此外,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和/或第二挡板结构采用多级伸缩结构,使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在有限空间内具有更大的移动距离,可以更有效地阻止断路器分断产生的电弧气体由避让口外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出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脱扣机构、操作机构和动触头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9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图13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级挡板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级挡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二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遮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0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包括壳体H以及设置在壳体H内的灭弧室6、静触头8和动触头10,壳体H包括接触腔H0,灭弧室6位于接触腔H0内,接触腔H0包括分别与灭弧室6的入口和出口相对的避让口H2和排气口7-0,避让口H2和排气口7-0分别设置在接触腔H0的垂直于壳体H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动触头10一端转动设置,另一端设有动触点且穿过避让口H2进入接触腔H0与静触头8配合,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向避让口H2第一端摆动,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向避让口H2第二端摆动;本实施例中避让口H2第一端为下端,避让口H2第二端为上端,当然第一端也可以为下端或左端、右端,第二端也可以为相对的上端或右端、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点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H内的遮挡结构,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向避让口H2第二端摆动时,遮挡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与避让口H2第一端之间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遮挡结构,在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也即是动触头10位于分断位置时,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和避让口H2下端之间的部分,以增大电弧气体造成的接触腔H0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从而迫使电弧气体进入灭弧室6并经由排气口7排出壳体H,提高了断路器灭弧性能,遮挡结构还避免或显著减少电弧气体经由避让口H2进入断路器内部,提高了断路器绝缘性能,降低了对于断路器内部结构(例如操作机构9、触头弹簧和脱扣机构12等)的损害。
需要指出的,所述“遮挡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与避让口H2第一端之间的部分”指的是遮挡结构完全或未完全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和避让口H2下端之间的部分。
如图2-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断路器,其包括壳体H以及设置在壳体H内的灭弧室6、静触头8、动触头10和遮挡结构,壳体H包括接触腔H0,灭弧室6位于接触腔H0内,接触腔H0包括分别与灭弧室6的入口和出口相对的避让口H2和排气口7-0,避让口H2和排气口7-0分别设置在接触腔H0的垂直于壳体H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动触头10一端转动设置,另一端设有动触点且穿过避让口H2后进入接触腔H0与静触头8配合,动触头10在避让口H2内上下摆动以与静触头8闭合或断开,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动触头10位于闭合位置且摆动至避让口H2下端,动触头10和静触头8分断时,动触头10位于分断位置且摆动至避让口H2上端,遮挡结构与动触头10配合,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遮挡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与避让口H2下端之间的部分。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一驱动结构,第一挡板结构设置在动触头10下方,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向避让口H2上端摆动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向上移动,使第一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和避让口H2下端之间的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向避让口H2下端摆动时,动触头10抵压第一挡板结构使其向下滑动,且使第一驱动结构形变储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的上端与动触头10相抵,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也即是,第一挡板结构的上端与动触头10始终保持接触,并随着动触头10的上下摆动而上下移动。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第一挡板结构的上端与动触头10之间具有间隙,动触头10向下摆动第一预设角度后与第一挡板结构的上端接触,然后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第二遮挡结构,动触头10位于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之间。第二遮挡结构包括第二挡板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二挡板结构位于动触头10上方,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向避让口H2下端摆动时,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挡板结构向下移动,使第二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口H2的位于避让口H2上端和动触头10之间的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向避让口H2上端摆动时,动触头10抵压第二挡板结构使其向上滑动,且使第二驱动结构形变储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挡板结构的下端与动触头10相抵,第二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也即是,第二挡板结构的下端与动触头10始终保持接触,并随着动触头10的上下摆动而上下移动。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第二挡板结构的上端与动触头10之间具有间隙,动触头10向上摆动第二预设角度后与第二挡板结构的上端接触,然后第二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向上(第一端)移动,或第一挡板结构向下(第二端)移动,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挡板结构向下(第二端)移动,或第二挡板结构向上(第一端)移动,可以为竖直移动也可以为倾斜的移动,只需移动遮挡动触头移动后的避让口H2即可。
优选的,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平行于避让口H2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能够最快遮挡避让口H2。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断路器,其遮挡结构优选同时包括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H包括沿壳体的高度方向由上而下扣合在一起的中盖7和基座3,遮挡结构的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分别设置在基座3和中盖7内。进一步的,如图2、9、13所示,所述接触腔H0包括设置在中盖7上的中盖半腔7-00和设置在基座3上的基座半腔3-0,中盖半腔7-00和基座半腔3-0相对扣合形成接触腔H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还包括与动触头10驱动相连的操作机构9和用于触发操作机构9脱扣的脱扣机构12,操作机构9和脱扣机构12位于壳体H的后端,接触腔H0位于壳体H的前端,接触腔H0、操作机构9和脱扣机构12沿壳体H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避让口H2连通接触腔H0和壳体H的用于装配操作机构9和脱扣机构12的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9优选为储能操作机构,基座3上设有与操作机构9的机构支架配合的支架固定孔3-2,支架固定孔3-2优选为4个且位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处。脱扣机构12优选为热磁脱扣机构且通过软导体11与动触头10相连,二者均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2-3所示,为所述灭弧室6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灭弧室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灭弧板6-0、并排间隔设置在两块灭弧板6-0之间的多块灭弧栅片6-1、上引弧板6-3和入口护板6-4,每块灭弧栅片6-1均与两块灭弧板6-0相连,上引弧板6-3设置在多块灭弧板6-0上端且一端向灭弧室6的入口折弯,两个入口护板6-4并排间隔设置在灭弧室6的入口处且与灭弧板6-0配合包括灭弧栅片6-1的位于灭弧室6入口的一端。
如图5所示,为所述静触头8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静触头8包括静导电板8-0、静触点8-1和下引弧板8-2,静导电板8-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第一段与第二段折弯相连且相对于第二段向第三段所在侧折弯,第二段和第三段相对设置且通过弧形折弯相连,第四段与第三段垂直相连,第一段、第二段和第四段均位于第三段同一侧,第五段与第四段垂直相连,第三段和第五段分别向第四段两侧折弯,静触点8-1设置在第二段的与第一端相连的一端上侧,静触点8-1和第三段分别位于第二段两侧,下引弧板8-2一端与静触点8-1相抵,另一沿第一段上侧延伸至灭弧室6入口。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排气口7-0处的出气挡板5,出气挡板5设有多排出气孔5-0,每排出气孔5-0均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出气孔5-0,出气孔5-0与排气口7-0相对。
如图2、7-10、15所示,为所述第一遮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2和15所示,所述第一遮挡结构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一驱动结构。
如图2和15所示,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且与第一驱动结构驱动配合的第一挡板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第一挡板1滑动设置在接触腔H0的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2之间。
结合图2、7-10、15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第一挡板主体1-0和第一挡板导向部1-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臂2-1,第一限位臂2-1设有第一限位臂导向槽2-1-0,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和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第一挡板导向部1-1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1包括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1-1,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1-1分别与第一挡板主体1-0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臂2-1,两个第一限位臂2-1的第一限位导向槽2-1-0分别与两个第一壳体导向槽3-1-2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一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导向部1-1配合。
如图7所示,每组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1-1均包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如图9-1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包括两个第一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一挡板导向部1-1的两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配合,第一限位导向槽2-1-0与第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配合。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1-1中,相邻第一挡板导向筋1-1-0之间还设有第一辅助导向筋;如图9-10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导向单槽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导向单槽,与第一辅助导向筋对应配合。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1-1还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方柱形等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和第一限位导向槽2-1-0做适应性改进即可。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0一侧中部设有第一挡板减重槽1-0-0。
如图2、8、1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挡块2-2,动触头10和静触头8分断时,第一挡块2-2与第一挡板1限位配合限定其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以限定第一挡板1上端的最高位置。进一步的,如图2和8所示,所述第一挡块2-2设置在第一限位臂2-1的上端。
如图8和1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还包括第一限位挡板2-0,第一限位挡板2-0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臂2-1的下端相连,第一挡板主体1-0与第一限位挡板2-0错位层叠,第一挡板主体1-0位于第一限位挡板2-0和接触腔H0的侧壁之间,三者沿壳体H的前后方向层叠设置。
如图8和15所示,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臂2-1、第一限位挡板2-0、第一挡块2-2,两个第一限位臂2-1并排间隔设置,上端均设有第一挡块2-2,下端均与第一限位挡板2-0相连,第一限位臂2-1面向接触腔H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2-1-0,两个第一限位臂2-1的下端各设置一个第一安装孔2-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臂2-1和第一限位挡板2-0整体呈凵字形结构,两个第一挡块2-2位于在两个第一限位臂2-1同一侧且均向接触腔H0所在侧延伸。
如图2和1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为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向第一挡板1施加作用力使其向上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4为第一压簧,设置在第一挡板1和壳体H之间。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还包括第一挡板弹簧柱1-2,第一压簧一端套设在第一挡板弹簧柱1-2上,另一端套设在基座3的第一基座弹簧柱3-1-1上。
优选的,如图7所示,每个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1-1上均设置一个第一挡板弹簧柱1-2,第一挡板弹簧柱1-2与第一挡板主体1-0并排间隔设置;如图9-10所示,所述基座3的基座安装腔3-1的基座安装腔底壁3-1-0上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基座弹簧柱3-1-1,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弹簧柱1-2对应配合。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4还可以为拉簧或弹片,只要能够向第一挡板1施加作用力使其向上移动即可。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4还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挡板1下端与壳体H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件4直接设置在第一挡板1下端与基座安装腔3-1的基座安装腔底壁3-1-0之间。
如图2、9-10所示,所述基座3包括基座安装腔3-1,第一挡板1、第一限位结构2和第一弹性件4均设置在基座安装腔3-1内,第一压簧(也即是第一弹性件4)设置在第一挡板1和基座安装腔3-1的基座安装腔底壁3-1-0之间,第一基座弹簧柱3-1-1设置在基座安装腔底壁3-1-0上。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安装腔底壁3-1-0上设有基座安装孔3-1-3,基座安装孔3-1-3优选为2个,第一限位结构2的下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3,第一安装孔2-3优选为2个,第一安装孔2-3与基座安装孔3-1-3对应配合以将第一限位结构2固定在基座安装腔3-1内。
如图2、11-15所示,为所述第二遮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2和15所示,所述第二遮挡结构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二挡板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
如图2和15所示,所述第二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二挡板13。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14,第二挡板13滑动设置在接触腔H0的侧壁和第一限位结构2之间。
结合图2、11-15所示,所述第二挡板13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第二挡板主体13-0和第二挡板导向部13-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二壳体导向槽7-1-2,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二限位臂14-1,第二限位臂14-1设有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第二壳体导向槽7-1-2和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相对组合为第二导向槽,第二挡板导向部13-1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13包括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13-1,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13-1分别与第二挡板主体13-0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导向槽7-1-2,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臂14-1,两个第二限位臂14-1的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分别与两个第二壳体导向槽7-1-2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二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导向部13-1配合。
如图11所示,每组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13-1均包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如图13-1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导向槽7-1-2包括两个第二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二挡板导向部13-1的两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与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13-1中,相邻第二挡板导向筋之间还设有第一辅助导向筋;如图13-14所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导向单槽之间设有第二辅助导向单槽,与第二辅助导向筋配合。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13-1还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方柱形等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导向槽7-1-2和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做适应性改进即可。
如图2、12、15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二挡块14-2,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第二挡块14-2与第二挡板13限位配合限定其向下移动的最大距离,以限定第二挡板13下端的最低位置。进一步的,如图2、8、15所示,所述第二挡块14-2设置在第二限位臂14-1的下端,阻止第二挡板13进一步向下移动。
如图2、12、15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还包括第二限位挡板14-0,第二限位挡板14-0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臂14-1的下端相连,第二挡板主体13-0与第二限位挡板14-0错位层叠,第二挡板主体13-0位于第二限位挡板14-0和接触腔H0的侧壁之间,三者沿壳体H的前后方向层叠设置。
如图12和15所示,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二限位臂14-1、第二限位挡板14-0、第二挡块14-2,两个第二限位臂14-1并排间隔设置,上端均设有第二挡块14-2,下端均与第二限位挡板14-0相连,第二限位臂14-1面向接触腔H0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两个第二限位臂14-1的下端各设置一个第二安装孔14-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臂14-1和第二限位挡板14-0整体呈凵字形结构,两个第二挡块14-2位于在两个第二限位臂14-1同一侧且均向接触腔H0所在侧延伸。
如图2、15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为第二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7向第二挡板13施加作用力使其向下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17为第二压簧,设置在第二挡板13和壳体H之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挡板13还包括第二挡板弹簧柱13-2,第二压簧一端套设在第二挡板弹簧柱13-2上,另一端套设在中盖7的中盖弹簧柱7-1-1上。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每个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13-1上均设置一个第二挡板弹簧柱13-2,第二挡板弹簧柱13-2与第二挡板主体13-0并排间隔设置;如图13-14所示,所述中盖7的中盖安装腔7-1的中盖安装腔底壁7-1-0上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中盖弹簧柱7-1-1,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弹簧柱13-2对应配合。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件17还可以为拉簧或弹片,只需要能够向第二挡板13施加作用力使其向上移动即可。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件17还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挡板13的上端和壳体H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二弹性件17之间设置在第二挡板13上端和上盖安装腔7-1的上盖安装腔底壁7-1-0之间。
如图2、13-14所示,所述中盖7包括中盖安装腔7-1,第二挡板13、第二限位结构14和第二弹性件17均设置在中盖安装腔7-1内,第二压黄(也即是第二弹性件17)设置在第二挡板13和中盖安装腔7-1的中盖安装腔底壁7-1-0之间,中盖弹簧柱7-1-1设置在中盖安装腔底壁7-1-0上。进一步的,所述中盖安装腔底壁7-1-0上设有中盖安装孔7-1-3,中盖安装孔7-1-3优选为2个,第二限位结构14的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14-3,第二安装孔14-3优选为2个,第二安装孔14-3与中盖安装孔7-1-3对应配合以将第二限位结构14固定在中盖安装腔7-1内。
以下将结合图1对遮挡结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断路器,其动触头10和静触头8分断,动触头10摆动至避让口H2的上端且同时抵压第二挡板13使其移动至最高位置,第二弹性件17处于储能状态;所述第一挡板1位于最高位置且第一挡板1上端与第一限位结构2的第一挡块2-2限位配合,第一弹性件4处于释能状态,第一挡板1遮挡了避让口H2位于避让口H2下端和动触头10之间的部分。所述动触头10和静触头8闭合时,动触头10摆动至避让口H2的下端且抵压第一挡板1上端使其向下滑动至最低位置,第一弹性件4切换至储能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17释能并驱动第二挡板13向下移动,使第二挡板13下端与第二限位结构14的第二挡块14-2限位配合,将第二挡板13限制在最低位置,第二挡板13则遮挡了避让口H2位于避让口H2上端和动触头10之间的部分。
如图16-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断路器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和/或第二挡板结构为多级可伸缩结构,多极可伸缩结构包括多级挡板,其中,第一级挡板滑动设置,各级挡板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最末一级挡板受动触头10挤压,能使多级可伸缩结构收缩且能使第一级挡板滑动。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和/或第二挡板结构采用多级伸缩结构,使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在有限空间内具有更大的移动距离,可以更有效地阻止断路器分断产生的电弧气体由避让口H2进入断路器内部。
以下以第一挡板结构为例,对多极可伸缩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6、20-21所示,所述第一挡板结构优选为二级可伸缩结构,其包括一级挡板15、一级弹性件、二级挡板16和二级弹性件18,一级挡板15滑动设置,一级弹性件驱动一级挡板15向上滑动,二级挡板16滑动设置在一级挡板15上,二级弹性件驱动二级挡板16从一级挡板15上伸出。
如图17-18所示,所述一级挡板15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一级挡板主体15-0和一级挡板导向部15-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的第一限位臂2-1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和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一级挡板导向部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挡板15还包括一级挡板弹簧柱15-2,一级弹性件为第一压簧(也即是第一弹性件4),第一压簧一端套设在一级挡板弹簧柱15-2上,另一端套设在基座3的基座弹簧柱3-1-1上。
所述一级挡板导向部15-2优选采用与第一挡板导向部1-1相同结构。
如图16-18、20-21所示,所述一级挡板主体15-0还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伸缩腔15-3,二级挡板16滑动插置在伸缩腔15-3内且与动触头10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弹性件18为二级压簧,二级压簧设置在伸缩腔15-3内,一端与二级挡板16配合,另一端与伸缩腔15-3的底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腔15-3的底壁上设有伸缩腔弹簧柱15-4,二级挡板16的面向伸缩腔15-3的底壁的一端上设有二级挡板弹簧限位孔16-2,二级压簧一端套设在伸缩腔弹簧柱15-4上,另一端插置在二级挡板弹簧限位孔16-2内。如图19所示,所述二级挡板16包括二级挡板主体16-0和二级挡板限位部16-1,二级挡板限位部16-1两端分别凸出在二级挡板主体16-0两侧,与第一限位结构2的第一挡块2-2限位配合,阻止二级挡板16继续向动触头10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挡板16呈T字形结构。
第二实施例断路器中,第一挡板结构优选采用多级伸缩结构。
第二实施例断路器的遮挡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断路器的遮挡结构工作过程类同,区别在于:动触头10抵压第一挡板结构使不仅会使一级挡板15向下滑动,还会使二级挡板16收缩进一级挡板15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断路器,其包括壳体(H)以及设置在壳体(H)内的灭弧室(6)、静触头(8)和动触头(10),壳体(H)包括接触腔(H0),灭弧室(6)位于接触腔(H0)内,接触腔(H0)包括分别与灭弧室(6)的入口和出口相对的避让口(H2)和排气口(7-0),动触头(10)一端转动设置,另一端设有动触点且穿过避让口(H2)进入接触腔(H0)与静触头(8)配合,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向避让口(H2)第一端摆动,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向避让口(H2)第二端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H)内的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一驱动结构,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向避让口(H2)第二端摆动时,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向避让口(H2)第二端移动,使第一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动触头(10)与避让口(H2)第一端之间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向避让口(H2)第一端摆动时,动触头(10)抵压第一挡板结构使其向避让口(H2)第一端移动,且使第一驱动结构储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相抵,第一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且与第一驱动结构驱动配合的第一挡板(1);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为向第一挡板(1)施加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二遮挡结构,第二遮挡结构包括第二挡板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向避让口(H2)第一端摆动时,第二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挡板结构向第一端移动,使第二挡板结构至少部分遮挡避让口(H2)位于避让口(H2)第二端和动触头(10)之间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第一挡板(1)滑动设置在接触腔(H0)的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挡块(2-2),动触头(10)与静触头(8)分断时,第一挡块(2-2)与第一挡板(1)限位配合限定其向第二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第一挡板主体(1-0)和第一挡板导向部(1-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臂(2-1),第一限位臂(2-1)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和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第一挡板导向部(1-1)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包括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1-1),两组第一挡板导向筋(1-1-0)分别与第一挡板主体(1-0)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臂(2-1),两个第一限位臂(2-1)的第一限位导向槽(2-1-0)分别与两个第一壳体导向槽(3-1-2)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一导向槽,分别与两组第一挡板导向部(1-1)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挡板导向部(1-1)均包括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包括两个第一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一挡板导向部(1-1)的两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配合,第一限位导向槽(2-1-0)与第三个第一挡板导向筋(1-1-0)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和/或第二挡板结构为多级可伸缩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级可伸缩结构包括多级挡板,其中,第一级挡板滑动设置,各级挡板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最末一级挡板受动触头(10)挤压,能使多级可伸缩结构收缩且能使第一级挡板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为二级可伸缩结构,其包括一级挡板(15)、一级弹性件、二级挡板(16)和二级弹性件,一级挡板(15)滑动设置,一级弹性件驱动一级挡板(15)滑动,二级挡板(16)滑动设置在一级挡板(15)上,二级弹性件驱动二级挡板(16)从一级挡板(15)上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一级挡板(15)滑动设置在接触腔(H0)的侧壁与第一限位结构(2)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挡块(2-2),第一挡块(2-2)与一级挡板(15)限位配合阻止其继续向动触头(10)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挡板(15)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一级挡板主体(15-0)和一级挡板导向部(15-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一壳体导向槽(3-1-2),第一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臂(2-1),第一限位臂(2-1)设有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第一壳体导向槽(3-1-2)和第一限位导向槽(2-1-0)相对组合为第一导向槽,一级挡板导向部(15-1)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所述一级挡板主体(15-0)中部设置伸缩腔(15-3);所述二级挡板(16)滑动插置在伸缩腔(15-3)内且与动触头(10)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动触头(10)位于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挡板结构的与动触头(10)相抵,第二挡板结构与动触头(10)联动。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且与第二驱动结构驱动配合的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为向第二挡板(13)施加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17)。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结构和第二挡板结构的移动方向平行于避让口(H2)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14),第二挡板(13)滑动设置在接触腔(H0)的侧壁与第二限位结构(14)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二挡块(14-2),动触头(10)与静触头(8)闭合时,第二挡块(14-2)与第二挡板(13)限位配合限定其向第一端移动的最大距离。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包括用于遮挡避让口(H2)的第二挡板主体(13-0)和第二挡板导向部(13-1),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第二壳体导向槽(7-1-2),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第二限位臂(14-1),第二限位臂(14-1)设有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第二壳体导向槽(7-1-2)和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相对组合为第二导向槽,第二挡板导向部(13-1)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包括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13-1),两组第二挡板导向部(13-1)分别与第二挡板主体(13-0)两端相连;所述接触腔(H0)的侧壁设有两组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导向槽(7-1-2),第二限位结构(14)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臂(14-1),两个第二限位臂(14-1)的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分别与两个第二壳体导向槽(7-1-2)配合,组合为两个第二导向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导向部(13-1)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二挡板导向部(13-1)包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第二壳体导向槽(7-1-2)包括两个第二壳体导向单槽,分别与第二挡板导向部(13-1)的两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第二限位导向槽(14-1-0)与第三个第二挡板导向筋配合。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H)包括沿壳体(H)的高度方向由上而下扣合在一起的中盖(7)和基座(3),遮挡结构的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分别设置在基座(3)和中盖(7)内;所述接触腔(H0)包括设置在中盖(7)上的中盖半腔(7-00)和设置在基座(3)上的基座半腔(3-0),中盖半腔(7-00)和基座半腔(3-0)相对扣合形成接触腔(H0)。
CN202220842877.5U 2022-04-11 2022-04-11 断路器 Active CN218939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2877.5U CN218939576U (zh) 2022-04-11 2022-04-11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2877.5U CN218939576U (zh) 2022-04-11 2022-04-11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9576U true CN218939576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2877.5U Active CN218939576U (zh) 2022-04-11 2022-04-11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9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4045B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CN218939576U (zh) 断路器
CN110212424B (zh) 防火配电柜
CN214411106U (zh) 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
CN109087832B (zh) 小型断路器
CN219226209U (zh) 塑壳断路器用引弧机构
CN116153733A (zh) 塑壳断路器用拼接式灭弧系统
CN116666150A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及开关设备
CN110047715B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消游离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4956603U (zh) 开关装置及旋转开关
CN114914131A (zh) 断路器
CN219226210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用拼接式灭弧系统
CN115036184A (zh) 用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323413C (zh) 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CN219321271U (zh) 塑壳断路器
CN220710229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2105735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648165U (zh) 一种液压电磁式断路器
CN1396610A (zh) 用于插接件的排气系统
CN218602370U (zh) 断路器的盖组件及塑壳断路器
CN215869233U (zh) 连接器的驱动机构和断路器
CN215342477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CN214505420U (zh) 一种自动重合闸小型断路器的n极开关模块
CN220172051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2006553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