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7351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7351U
CN221057351U CN202323126823.2U CN202323126823U CN221057351U CN 221057351 U CN221057351 U CN 221057351U CN 202323126823 U CN202323126823 U CN 202323126823U CN 221057351 U CN221057351 U CN 221057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late
wall
arc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268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华忠
黄东
曹译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268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57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7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7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属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断路器的灭弧室、触头组件、接线板和脱扣器设在壳体内。灭弧室的排气侧设有排气孔。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的动触点和静触头的静触点位于灭弧室的进弧侧。接线板与壳体的第一内壁之间设有减压口,减压口靠近排气侧。脱扣器的磁轭、静触头、脱扣器的线圈和接线板依次电连接,磁轭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与第一内壁之间具有回流通道。排气孔、减压口、回流通道、灭弧室的进弧侧依次连通。本申请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依次经过减压口和回流通道回流至进弧侧,可以增大进弧侧的气压,将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从进弧侧推进灭弧室内,提高了电弧向灭弧室内转移的速度以及电弧的熄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力机构中重要的开关设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回路中的电流。当断路器所接入的电路中出现漏电、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可以通过分闸来实现对电路的切断,以防止故障扩大。断路器在分闸时,断路器的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会产生电弧。通常这些电弧被转移至断路器的灭弧室中进行熄灭。
然而,相关技术中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向灭弧室转移的速度较低,导致电弧熄灭效率不高,如此,会对动触点和静触点造成损伤,甚至会影响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可以提高电弧向灭弧室的转移速度,提高电弧的熄灭效率,减小了动触点和静触点被电弧损伤的可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壳体、灭弧室、触头组件、接线板和脱扣器。灭弧室、触头组件、接线板和脱扣器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内壁。灭弧室包括位置相对的进弧侧和排气侧,排气侧设置有排气孔。触头组件包括互相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的动触点和静触头的静触点位于灭弧室的进弧侧。接线板与第一内壁之间设置有减压口,减压口靠近排气侧设置。脱扣器包括磁轭和线圈,磁轭、静触头、线圈和接线板依次电连接,磁轭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与第一内壁之间具有回流通道。排气孔、减压口、回流通道、进弧侧依次连通;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依次经过减压口和回流通道回流至进弧侧,以增大进弧侧的气压,从而将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从进弧侧推进灭弧室内。
通过上述方案,在接线板与第一内壁之间设置减压口,减压口靠近灭弧室的排气侧设置,且减压口与排气侧的排气孔连通。并且,在脱扣器的磁轭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与第一内壁之间设置回流通道,回流通道不仅与减压口连通,还与进弧侧连通。这样,灭弧室的内部空间、排气孔、减压口、回流通道和进弧侧相互连通。基于此,灭弧室熄灭电弧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从排气孔排出,从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可以依次经过减压口和回流通道回流至灭弧室的进弧侧。可见,本申请的断路器为灭弧室排出的气体提供了气体回流的通道,本申请灭弧室排出的气体不仅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经过壳体上的排气孔排出至断路器之外,还可以回流至灭弧室的进弧侧。如此,可以减小从灭弧室排出的大量气体聚集在灭弧室与壳体之间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壳体内气流紊乱的可能,从而减小电弧不能进入灭弧室或反复进出灭弧室,导致断路器的分断试验失败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回流至灭弧室的进弧侧的气体可以增大进弧侧的气压,便于将进弧侧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向灭弧室内推进,从而便于提高电弧向灭弧室内转移的速度,以及电弧的熄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二内壁,第二内壁与第一内壁的位置相对,接线板与第二内壁接触,以阻碍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从接线板与第二内壁之间流过。
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接线板与第二内壁之间没有空隙,或者说,接线板与第二内壁之间没有供气体流过的通道。这样,从排气侧排出的气体如果要回流至进弧侧,只能从接线板与第一内壁之间的减压口流过,而不会从接线板与第二内壁之间流过,这使得回流的气体比较集中,不至于因回流的气体沿多个通道回流而无法保持较大的能量流至排气侧。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断路器还包括中座,中座包括第一板,第一板朝向排气侧,第一板与排气侧之间具有间隙。接线板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安装于中座内,第二部分位于中座外,减压口形成于第二部分与第一内壁之间。排气孔排出的气体穿过间隙与第一板发生碰撞,以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气体朝减压口流动。
通过上述方案,中座的第一板朝向排气侧,且第一板与排气侧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穿过该间隙与第一板发生碰撞。与第一板发生碰撞的气体会改变流动路径,一方面,增大了气体朝减压口流动的几率,便于气体经过减压口和回流通道回流至进弧侧,另一方面,减小了气体直接冲击壳体或冲出至断路器外,对壳体或断路器外的结构件造成损伤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一板与第一部分相对的位置朝排气侧设置有凸台,凸台与排气侧接触,使得第一板未设凸台的位置与排气侧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上述方案,不仅可以在第一板朝向中座内的一侧形成支撑面,以便第一部分可以支撑于该支撑面,固定接线板相对中座的位置。而且,凸台的设置使得第一板不用整体与排气侧接触,而是可以仅凸台与排气侧接触,这样,便于通过凸台将第一板未设凸台的位置与排气侧隔开,以在第一板与排气侧之间形成前述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一板相对排气侧倾斜设置,使得间隙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的尺寸大于间隙远离第一内壁的一侧的尺寸。
通过上述方案,使得第一板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排气侧之间的空间,大于第一板远离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排气侧之间的空间。基于空间越小,气体越容易聚集,气压越容易增大的理论,第一板远离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排气侧之间的空间的气压,容易大于第一板靠近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排气侧之间的空间的气压。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具有由高气压的空间向低气压的空间流动的趋势。加之倾斜的第一板的引导作用,使得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在与第一板发生碰撞之后更容易朝靠近减压口的方向流动,从而可以提高气体回流至进弧侧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中座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二板和第三板连接于第一板的相对两侧。第二板与第一板可拆卸连接,第三板与第一板可拆卸连接,以便调节第一板相对于排气侧的倾斜程度。
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板从第二板和第三板上拆卸下来,再将调节好倾斜程度的第一板连接于第二板和第三板,便于实现对第一板相对排气侧的倾斜程度的调节,该调节方式简单易行。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二板与第一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壳体与排气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口依次连通。第一内壁设置有第一引流筋,第一引流筋位于第一排气通道内,第一引流筋的一端朝向第一排气口,第一引流筋与第二板相接触。
通过上述方案,从排气侧排出的气体在第一引流筋的引导下,可以沿着第一引流筋朝靠近第一排气口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气体向第一排气口流动的速度,继而提高了气体排出至断路器的外部空间的效率,减小了气体在第一排气通道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另外,第一引流筋与第二板相接触,使得第一引流筋与第二板之间没有间隙,从而第一排气通道内的气体仅可以沿第一排气通道流动,而不会从第一引流筋与第二板之间流出第一排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气体从壳体内的第一排气通道流出至壳体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一引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引流筋间隔分布于第一内壁,至少一个第一引流筋的端部伸入第一排气口内。
通过上述方案,该多个第一引流筋均可以对排气侧排出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得第一排气通道内的气体可以在多个第一引流筋的引导下快速流动至第一排气口,继而从第一排气口排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气体在第一排气通道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另外,将至少一个第一引流筋的端部伸入第一排气口内,使得伸入第一排气口内的第一引流筋可以将气体直接引导至第一排气口,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排气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至第一排气口,继而从第一排气口流出的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二内壁,第二内壁与第一内壁的位置相对;第三板与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通道,壳体与排气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排气孔、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口依次连通。第二内壁设置有第二引流筋,第二引流筋位于第二排气通道内,第二引流筋的一端朝向第二排气口,第二引流筋与第三板相接触。
通过上述方案,从排气侧排出的气体在第二引流筋的引导下,可以沿着第二引流筋朝靠近第二排气口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气体向第二排气口流动的速度,继而提高了气体排出至断路器的外部空间的效率,减小了气体在第二排气通道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另外,第二引流筋与第三板相接触,使得第二引流筋与第三板之间没有间隙,从而第二排气通道内的气体仅可以沿第二排气通道流动,而不会从第二引流筋与第三板之间流出第二排气通道,因此,可以减小气体从壳体内的第二排气通道流出至壳体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二引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引流筋间隔分布于第二内壁,至少一个第二引流筋的端部伸入第二排气口内。
通过上述方案,该多个第二引流筋均可以对排气侧排出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得第二排气通道内的气体可以在多个第二引流筋的引导下快速流动至第二排气口,继而从第二排气口排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气体在第二排气通道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另外,将至少一个第二引流筋的端部伸入第二排气口内,使得伸入第二排气口内的第二引流筋可以将气体直接引导至第二排气口,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排气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至第二排气口,继而从第二排气口流出的速度。
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中气体回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座与接线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座与接线板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可以展示第一引流筋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可以展示第二引流筋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第一内壁;111、第一引流筋;120、第二内壁;121、第二引流筋;130、第一排气口;140、第二排气口;
200、灭弧室; 210、进弧侧; 220、排气侧;
300、触头组件; 310、动触点; 320、静触点;
400、接线板; 410、第一部分; 420、第二部分;
500、脱扣器; 510、磁轭;
600、中座;610、第一板;611、凸台;612、支撑面;620、第二板;630、第三板;
K、减压口;T1、回流通道;J、间隙;T2、第一排气通道;T3、第二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流模块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诸如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等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机械连锁装置及可逆接触器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机械连锁装置及可逆接触器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改变。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隔档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隔档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做以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爆炸图,图3为图1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中气体回流方向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该断路器包括壳体100、灭弧室200、触头组件300、接线板400和脱扣器500,灭弧室200、触头组件300、接线板400和脱扣器500均设置在壳体100内。壳体100包括第一内壁110。灭弧室200包括位置相对的进弧侧210和排气侧220,排气侧220设置有排气孔。触头组件300包括互相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的动触点310和静触头的静触点320位于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接线板40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设置有减压口K,减压口K靠近排气侧220设置。脱扣器500包括磁轭510和线圈,磁轭510、静触头、线圈和接线板400依次电连接,磁轭5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第一内壁110之间具有回流通道T1。
排气孔、减压口K、回流通道T1、进弧侧210依次连通。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依次经过减压口K和回流通道T1回流至进弧侧210,以增大进弧侧210的气压,从而将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从进弧侧210推进灭弧室200内。
壳体100包括容纳腔。灭弧室200、触头组件300、接线板400和脱扣器500等结构件均安装于该容纳腔内,在壳体100的保护下,灭弧室200、触头组件300、接线板400和脱扣器500等结构件可以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壳体100的第一内壁110指的是容纳腔靠近脱扣器500的磁轭510的一个腔壁。
灭弧室200内设置有多个灭弧栅片,以对进入灭弧室200内的电弧进行切割,达到熄灭电弧的效果。灭弧室200靠近动触点310和静触点320的一侧为进弧侧210,灭弧室200远离动触点310和静触点320的一侧为排气侧220。进弧侧210通常具有进弧口,以便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从进弧口进入灭弧室200内。排气侧220通常设置有多个排气孔,以便将灭弧室200熄灭电弧时产生的气体从灭弧室200内排出。
接线板400靠近灭弧室200的排气侧220设置。接线板400大致呈长方体板状,接线板400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内壁110,基于此,减压口K相当于接线板4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内壁110之间的空隙。减压口K与排气孔连通,则从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流进减压口K。
脱扣器500是断路器内的执行机构,在断路器发生故障时,脱扣器500可以发生动作,以使断路器脱扣。脱扣器500包括线圈、线圈骨架和磁轭510,线圈绕设在线圈骨架上,磁轭510安装于线圈骨架上,磁轭510可以对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进行引导和约束,起到稳定磁场的作用。磁轭510大致呈U形,U形的开口背向第一内壁110。
磁轭510、静触头、线圈和接线板400依次电连接,且磁轭510、静触头、线圈和接线板400均接入断路器的主回路中。磁轭5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也即是磁轭510与U形的开口相对的一侧,回流通道T1相当于磁轭5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第一内壁110之间的空隙。回流通道T1不仅与减压口K连通,还与进弧侧210连通,则流进减压口K的气体可以流经回流通道T1之后回流至进弧侧210。其中,气体回流的方向如图4中壳体100内的箭头线所指示的方向。
在减压口K与排气孔连通,回流通道T1与减压口K连通,且回流通道T1与进弧侧210连通的情况下,灭弧室200的内部空间、排气孔、减压口K、回流通道T1和进弧侧210相互连通。在灭弧室200的气体依次经过排气孔、减压口K和回流通道T1流至进弧侧210时,进弧侧210的气压得以增大。基于此,在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位于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的情况下,进弧侧210较大的气压可以将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向灭弧室200内推进,便于电弧向灭弧室200内的快速转移,从而便于提高电弧的熄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线板40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设置减压口K,减压口K靠近灭弧室200的排气侧220设置,且减压口K与排气侧220的排气孔连通。并且,在脱扣器500的磁轭5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第一内壁110之间设置回流通道T1,回流通道T1不仅与减压口K连通,还与进弧侧210连通。这样,灭弧室200的内部空间、排气孔、减压口K、回流通道T1和进弧侧210相互连通。基于此,灭弧室200熄灭电弧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从排气孔排出,从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可以依次经过减压口K和回流通道T1回流至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可见,本申请的断路器为灭弧室200排出的气体提供了气体回流的通道,本申请灭弧室200排出的气体不仅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经过壳体100上的排气口排出至断路器之外,还可以回流至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也即是,可以对灭弧室200排出的气体进行分流。
如此,一方面,可以减小从灭弧室200排出的大量气体聚集在灭弧室200与壳体100之间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壳体100内气流紊乱的可能,从而减小电弧不能进入灭弧室200或反复进出灭弧室200,导致断路器的分断试验失败的情况发生的可能。并且,可以减小大量气体直接冲击壳体100或冲击断路器外的结构件,而对壳体100或断路器外的结构件造成损伤的可能。另一方面,回流至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的气体可以增大进弧侧210的气压,便于将进弧侧210的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向灭弧室200内推进,从而便于提高电弧向灭弧室200内转移的速度,以及电弧的熄灭效率。在电弧可以快速向灭弧室200转移的情况下,电弧不会长时间停留在动触点310和静触点320上,因此可以减小对动触点310和静触点320造成损伤,保证了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内壁120,第二内壁120与第一内壁110的位置相对,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接触,以阻碍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从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之间流过。
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包括两侧,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靠近第一内壁110,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靠近第二内壁120。第一内壁110和第二内壁120是壳体100中互相正对的两个内壁。不同于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与第一内壁110之间形成减压口K的是,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第二内壁120之间没有空隙,或者,第二内壁120朝接线板400设置有延伸板,使得接线板400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与延伸板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接线板400通过延伸板与第二内壁120接触。
将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接触,使得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之间没有空隙,或者说,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之间没有供气体流过的通道。这样,从排气侧220排出的气体如果要回流至进弧侧210,只能从接线板40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的减压口K流过,而不会从接线板400与第二内壁120之间流过,这使得回流的气体比较集中,不至于因回流的气体沿多个通道回流而无法保持较大的能量流至排气侧220。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座与接线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座与接线板的爆炸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断路器还可以包括中座600,中座600包括第一板610,第一板610朝向排气侧220,第一板610与排气侧220之间具有间隙J。接线板40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第一部分410安装于中座600内,第二部分420位于中座600外,减压口K形成于第二部分42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排气孔排出的气体穿过间隙J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以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气体朝减压口K流动。
中座600位于壳体100内,且位于灭弧室200的排气侧220。中座600为中空结构,因此中座600具有空腔。接线板400的第一部分410与第二部分420一体成型,且第一部分410与第二部分420之间具有弯折处。第一部分410和接线端子位于该空腔内,第一部分410在空腔内与外部导电件电连接。第二部分420位于该空腔外,且延伸至静触头,第二部分420与静触头在该空腔外电连接。
第一板610可以正对排气侧220,使得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而改变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中座600的第一板610朝向排气侧220,且第一板610与排气侧220之间具有间隙J,使得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穿过该间隙J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的气体会改变流动路径,一方面,增大了气体朝减压口K流动的几率,便于气体经过减压口K和回流通道T1回流至进弧侧210,另一方面,减小了气体直接冲击壳体100或冲出至断路器外,对壳体100或断路器外的结构件造成损伤的可能。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610与第一部分410相对的位置朝排气侧220设置有凸台611,凸台611与排气侧220接触,使得第一板610未设凸台611的位置与排气侧220之间形成间隙J。
凸台611可以是第一板610与第一部分410相对的位置朝中座600外凸出的一部分。
在第一板610与第一部分410相对的位置朝排气侧220设置凸台611,不仅可以在第一板610朝向中座600内的一侧形成支撑面612,以便第一部分410可以支撑于该支撑面612,固定接线板400相对中座600的位置。而且,凸台611的设置使得第一板610不用整体与排气侧220接触,而是可以仅凸台611与排气侧220接触,这样,便于通过凸台611将第一板610未设凸台611的位置与排气侧220隔开,以在第一板610与排气侧220之间形成前述间隙J。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610可以相对排气侧220倾斜设置,使得间隙J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的尺寸大于间隙J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的尺寸。
第一板610相对排气侧220倾斜设置指的是第一板610与排气侧220不平行设置,或者说,第一板610与排气侧220之间具有非零夹角。其中,该非零夹角可以是4度、6度或10度等。
在将第一板610相对排气侧220倾斜设置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板610倾斜设置后要使间隙J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的尺寸大于间隙J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的尺寸。其中,间隙J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也是间隙J靠近减压口K的一侧,间隙J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也是间隙J远离减压口K的一侧。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板6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排气侧220之间的空间,大于第一板610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排气侧220之间的空间。基于空间越小,气体越容易聚集,气压越容易增大的理论,第一板610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排气侧220之间的空间的气压,容易大于第一板6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与排气侧220之间的空间的气压。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具有由高气压的空间向低气压的空间流动的趋势。加之倾斜的第一板610的引导作用,使得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在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之后更容易朝靠近减压口K的方向流动,从而可以提高气体回流至进弧侧210的几率。
实际应用中,第一板610也可以平行于排气侧220设置,或者说,第一板610可以不相对排气侧220倾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而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便于气体朝减压口K流动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座600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连接于第一板610的相对两侧。第二板620与第一板610可拆卸连接,第三板630与第一板610可拆卸连接,以便调节第一板610相对于排气侧220的倾斜程度。
第二板620连接于第一板610靠近第一内壁110的一侧,第三板630连接于第一板610远离第一内壁110的一侧。依次连接的第二板620、第一板610和第三板630之间形成了前述中座600的空腔。
第二板620与第一板6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三板630与第一板6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均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
在调节第一板610相对于排气侧220的倾斜程度时,可以更换一个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大的第一板610以及一个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的第二板620,第三板630的尺寸不用更改,然后将更换后的第一板610靠近第二板620的一侧连接于更换后的第二板620朝向排气孔的一侧,将更换后的第一板610靠近第三板630的一侧连接于更换后的第三板630朝向排气孔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内壁110和第二内壁120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板610的相对两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板610从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上拆卸下来,再将调节好倾斜程度的第一板610连接于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便于实现对第一板610相对排气侧220的倾斜程度的调节,该调节方式简单易行。并且,将第二板620和第三板63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板610的相对两侧,可以减小中座600的装配难度。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可以展示第一引流筋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以及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62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T2,壳体100与排气侧22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30,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T2与第一排气口130依次连通。第一内壁110设置有第一引流筋111,第一引流筋111位于第一排气通道T2内,第一引流筋111的一端朝向第一排气口130,第一引流筋111与第二板620相接触。
第一排气通道T2相当于第二板620与第一内壁110之间的空隙。第一排气口1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排气口13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排气通道T2与每个第一排气口130均连通。
在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T2和第一排气口130依次连通的情况下,灭弧室200的内部空间经过排气孔、第一排气通道T2和第一排气口130与断路器的外部空间连通,这样,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可以依次经过第一排气通道T2和第一排气口130排至断路器的外部空间。
第一引流筋111可以是第一内壁110朝中座600设置的凸起。第一引流筋111可以是板状。第一引流筋111的一端朝向排气侧220,另一端朝向第一排气口130,这样,从排气侧220排出的气体在第一引流筋111的引导下,可以沿着第一引流筋111朝靠近第一排气口130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气体向第一排气口130流动的速度,继而提高了气体排出至断路器的外部空间的效率,减小了气体在第一排气通道T2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
第一引流筋111与第二板620相接触,使得第一引流筋111与第二板620之间没有缝隙,从而第一排气通道T2内的气体仅可以沿第一排气通道T2流动,而不会从第一引流筋111与第二板620之间流出第一排气通道T2,因此,可以减小气体从壳体100内的第一排气通道T2流出至壳体100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请继续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筋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引流筋111间隔分布于第一内壁110,至少一个第一引流筋111的端部伸入第一排气口130内。
多个第一引流筋111可以平行设置,多个第一引流筋111也可以互成非零夹角,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第一内壁110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引流筋111,该多个第一引流筋111均一端朝向排气侧220,另一端朝向第一排气口130,如此,该多个第一引流筋111均可以对排气侧220排出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得第一排气通道T2内的气体可以在多个第一引流筋111的引导下快速流动至第一排气口130,继而从第一排气口130排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气体在第一排气通道T2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其中,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引流筋111可以对第一排气通道T2内的气体进行限制,减小了气体从壳体100内的第一排气通道T2流出至壳体100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另外,将至少一个第一引流筋111的端部伸入第一排气口130内,使得伸入第一排气口130内的第一引流筋111可以将气体直接引导至第一排气口130,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排气通道T2内的气体流动至第一排气口130,继而从第一排气口130流出的速度。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在可以展示第二引流筋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以及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还包括第二内壁120的情况下,第三板630与第二内壁120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通道T3,壳体100与排气侧22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口140,排气孔、第二排气通道T3与第二排气口140依次连通。第二内壁120设置有第二引流筋121,第二引流筋121位于第二排气通道T3内,第二引流筋121的一端朝向第二排气口140,第二引流筋121与第三板630相接触。
第一排气通道T2的结构与第二排气通道T3的结构类似,第一排气口130的结构与第二排气口140的结构类似,第二内壁120的结构与第一内壁110的结构类似,第二引流筋121的结构与第一引流筋111的结构类似,因此,第二排气通道T3的结构描述、第二排气口140的结构描述、第二内壁120的结构描述和第二引流筋121的结构描述,可以分别对应参考第一排气通道T2的结构描述、第一排气口130的结构描述、第一内壁110的结构描述和第一引流筋111的结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二引流筋121的一端朝向排气侧220,另一端朝向第二排气口140,这样,从排气侧220排出的气体在第二引流筋121的引导下,可以沿着第二引流筋121朝靠近第二排气口140的方向流动,提高了气体向第二排气口140流动的速度,继而提高了气体排出至断路器的外部空间的效率,减小了气体在第二排气通道T3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
第二引流筋121与第三板630相接触,使得第二引流筋121与第三板630之间没有间隙J,从而第二排气通道T3内的气体仅可以沿第二排气通道T3流动,而不会从第二引流筋121与第三板630之间流出第二排气通道T3,因此,可以减小气体从壳体100内的第二排气通道T3流出至壳体100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请继续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流筋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引流筋121间隔分布于第二内壁120,至少一个第二引流筋121的端部伸入第二排气口140内。
类似于多个第一引流筋111的描述,多个第二引流筋121可以平行设置,多个第二引流筋121也可以互成非零夹角,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第二内壁120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引流筋121,该多个第二引流筋121均一端朝向排气侧220,另一端朝向第二排气口140,如此,该多个第二引流筋121均可以对排气侧220排出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得第二排气通道T3内的气体可以在多个第二引流筋121的引导下快速流动至第二排气口140,继而从第二排气口140排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气体在第二排气通道T3内随意流动造成气流紊乱的问题发生的概率。其中,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二引流筋121可以对第二排气通道T3内的气体进行限制,减小了气体从壳体100内的第二排气通道T3流出至壳体100内的其他空间而影响该其他空间内的结构件的可能。
另外,将至少一个第二引流筋121的端部伸入第二排气口140内,使得伸入第二排气口140内的第二引流筋121可以将气体直接引导至第二排气口140,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排气通道T3内的气体流动至第二排气口140,继而从第二排气口140流出的速度。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中,从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分流的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灭弧室200的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先进入灭弧室200与中座600的第一板610之间的间隙J,随后与第一板610发生碰撞而改变流动方向。改变流动方向之后,一部分气体朝靠近第二板620的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气体朝靠近第三板630的方向流动,这是气体的第一次分流。
朝靠近第二板620的方向流动的气体需要经历第二次分流,其中的一部分气体朝减压口K的方向流动,依次经过减压口K和回流通道T1回流至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以增大进弧侧210的气压,便于将进弧侧210的动触点310与静触点32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向灭弧室200内推进,从而提高电弧向灭弧室200内转移的速度,以及电弧的熄灭效率。其中的另一部分气体流入第一排气通道T2,在第一排气通道T2内第一引流筋111的引导下,朝壳体100上的第一排气孔流动,继而从第一排气口130排出。
朝靠近第三板630的方向流动的气体可以流入第二排气通道T3,在第二排气通道T3内第二引流筋121的引导下,朝壳体100上的第二排气孔流动,继而从第二排气口140排出。
综上,本申请的断路器为灭弧室200排出的气体不仅提供了气体回流的通道,还提供了气体排出的通道,使得灭弧室200排出的气体不仅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经过壳体100上的排气孔排出至断路器之外,还可以回流至灭弧室200的进弧侧210。如此,不仅可以保证排气通畅,减小壳体100内气流紊乱而使电弧反复进出灭弧室200的情况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减小大量气体直接冲击壳体100或冲击断路器外的结构件,而对壳体100或断路器外的结构件造成损伤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回流至进弧侧210的气体增大进弧侧210的气压,从而可以提高电弧向灭弧室200内转移的速度,以及电弧的熄灭效率,从而减小对动触点310和静触点320造成损伤,保证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内壁;
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灭弧室包括位置相对的进弧侧和排气侧,所述排气侧设置有排气孔;
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触头组件包括互相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的动触点和所述静触头的静触点位于所述灭弧室的所述进弧侧;
接线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接线板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设置有减压口,所述减压口靠近所述排气侧设置;
脱扣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脱扣器包括磁轭和线圈,所述磁轭、所述静触头、所述线圈和所述接线板依次电连接,所述磁轭靠近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具有回流通道;
所述排气孔、所述减压口、所述回流通道、所述进弧侧依次连通;所述排气孔排出的部分气体依次经过所述减压口和所述回流通道回流至所述进弧侧,以增大所述进弧侧的气压,从而将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分开时产生的电弧从所述进弧侧推进所述灭弧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位置相对,所述接线板与所述第二内壁接触,以阻碍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从所述接线板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流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中座,所述中座包括第一板,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排气侧,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排气侧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接线板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中座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中座外,所述减压口形成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
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穿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一板发生碰撞,以改变所述气体的流动路径,使得所述气体朝所述减压口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位置朝所述排气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排气侧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板未设所述凸台的位置与所述排气侧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相对所述排气侧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间隙靠近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的尺寸大于所述间隙远离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可拆卸连接,以便调节所述第一板相对于所述排气侧的倾斜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壳体与所述排气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内壁设置有第一引流筋,所述第一引流筋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内,所述第一引流筋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引流筋与所述第二板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引流筋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内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引流筋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排气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壳体与所述排气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依次连通;
所述第二内壁设置有第二引流筋,所述第二引流筋位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内,所述第二引流筋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引流筋与所述第三板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引流筋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内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引流筋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排气口内。
CN202323126823.2U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断路器 Active CN221057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26823.2U CN221057351U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26823.2U CN221057351U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7351U true CN221057351U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0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26823.2U Active CN221057351U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57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98874A (en) Range of molded case low voltage circuit breakers
CN102612725B (zh) 具有至少一个包括触头桥的单极断开单元的开关装置以及包括一个该设备的断路器
CN109904045B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JPH09503090A (ja) 消弧装置を備えた電力遮断器
JP4309066B2 (ja) 低電圧遮断器の遮断ガスダンパ
US8829369B2 (en) Functional separating spacer of the cartridges in a multipole switchgear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CN22105735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172050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WO2024007845A1 (zh) 灭弧机构
CN112420462A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装置
TW202147365A (zh) 具有至少兩個相互連通的滅弧區的開關裝置
CN219180461U (zh) 微型断路器
CN217544514U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以及断路器
CN216084776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KR20120083546A (ko) 이중 인클로저를 구비한 다극 개폐 장치의 조립체 및 이러한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회로 차단기
JP5287629B2 (ja) 回路遮断器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21926758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20774271U (zh) 零飞弧装置
CN220172049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889660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35012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25061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内部气体分流结构
CN218769371U (zh) 引弧片和插入式断路器
CN220021026U (zh) 一种灭弧机构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