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2621U -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2621U
CN218892621U CN202223185479.XU CN202223185479U CN218892621U CN 218892621 U CN218892621 U CN 218892621U CN 202223185479 U CN202223185479 U CN 202223185479U CN 218892621 U CN218892621 U CN 218892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fender
reinforc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54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亚楠
郑福祥
景向策
田丹丹
刘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54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2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2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2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翼子板组件包括翼子板、加强板和安装支架;加强板设于翼子板的内侧;以及,安装支架设置于加强板上且与加强板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间隔设置,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这样,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以让安装支架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而使用加强板与安装支架进行连接,以让翼子板组件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安装支架设于加强板上且与加强板的前端间隔设置,以让翼子板前部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翼子板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翼子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前端设有翼子板组件。在相关技术中,翼子板组件的结构刚度不足,容易受外力影响而损坏,从而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翼子板组件,所述翼子板组件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翼子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包括:翼子板、加强板和安装支架;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翼子板的内侧;以及,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加强板上且与所述加强板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以让安装支架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而使用加强板与安装支架进行连接,以让翼子板组件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安装支架设于加强板上且与加强板的前端间隔设置,以让翼子板前部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翼子板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加强板安装部,所述加强板安装部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在延伸方向的中部;和/或所述加强板安装部包括:第二加强板安装部,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在延伸方向的后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主板、外侧板和端板,所述外侧板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外侧,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主板在延伸方向的前端和/或在延伸方向的后端,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所述端板设置有所述第一车身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设置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所述加强板的中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第一支架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架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为两个且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前端板向下弯折设置,所述后端板向上弯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后翻板,所述第一后翻板连接于所述后端板的上方且向后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后翻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板安装部;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主板和第二后翻板,所述第二后翻板设置于所述加强主板的后上端且向内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后翻板上设置有第二支架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后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后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部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前端向下超出所述翼子板在延伸方向的前端,所述加强板在延伸方向的前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车身安装部和前保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翼子板包边连接;和/或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翼子板焊接连接;和/或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翼子板通过膨胀胶粘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的厚度为A,所述加强板的厚度为B,所述厚度A和所述厚度B满足关系式:B≥A。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翼子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翼子板组件,由于在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以让安装支架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而使用加强板与安装支架进行连接,以让翼子板组件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安装支架设于加强板上且与加强板的前端间隔设置,以让翼子板前部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翼子板的使用性能,以使车辆具有更为可靠的结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翼子板组件10,
翼子板100,
加强板200,凸起210,第一支架安装部221,第二支架安装部222,加强主板230,第二后翻板240,第二车身安装部250,前保安装部260,
安装支架300,第一车身安装部310,加强板安装部320,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主板330,外侧板340,端板350,前端板351,后端板352,弯折部360,第一后翻板3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10,包括:翼子板100、加强板200和安装支架300。
具体来说,加强板200设于翼子板100的内侧;以及,安装支架300设置于加强板200上且与加强板20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间隔设置,安装支架300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支架300设于加强板在延伸方向的前端,且安装支架能够与加强板的间隔设置开以便于组装,从而提升翼子板组件10的结构性能。其中,加强板200整体从前下先向上延伸一部分之后再向后侧延伸,安装支架300与加强板200的固定处与加强板200的前端间隔开,其可以固定在加强板200的中部,也可以固定在加强板200的后端。
可以理解的是,将加强板200设于翼子板100的内侧,以让加强板200适于为翼子板100提供支撑作用,以让翼子板100的使用更为可靠。而在加强板200上设有安装支架300,安装支架300适于支撑在加强板200上,由于安装支架300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以让安装支架300能够通过第一车身安装部310与车身进行连接,从而让安装支架300可以提升加强板200在进行组装设置时的结构可靠性,以让翼子板组件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组件10,通过在安装支架300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以让安装支架300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而使用加强板200与安装支架300进行连接,以提升加强板200的支撑作用,从而以让翼子板组件10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安装支架300设于加强板200上且与加强板200的前端间隔设置,以让翼子板100前部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翼子板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0上设置有加强板安装部320,加强板安装部320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设置于安装支架300在延伸方向的中部;和/或加强板安装部320包括: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设置于安装支架300在延伸方向的后端上。这样,通过在安装支架300上设有加强板安装部320,在安装支架300与加强板200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加强板安装部320与加强板200进行连接,例如,加强板安装部320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构建在安装支架300的前端,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适于构建在安装支架300的后端,在安装支架200进行组装连接时,适于通过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与加强板200进行连接以完成对安装支架300的组装连接。如此一来,能够让安装支架300与加强板200之间的组装设置更为可靠,以对应提升翼子板100的结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0包括:主板330、外侧板340和端板350,外侧板340连接于主板330在延伸方向的外侧,端板350连接于主板33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和/或在延伸方向的后端,外侧板34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端板350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由此,主板330、外侧板340和端板350适于构成安装支架300,以让安装支架300的结构设计能够更为贴合翼子板100,以对应提升翼子板100的结构刚度。同时,在外侧板340上设有加强板安装部320,以便于加强板安装部320与加强板200之间的连接,在端板350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能够便于第一车身安装部310与车身之间的连接,以让翼子板组件10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板340的前端设置弯折部360,弯折部360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加强板200的中部设置有凸起210,凸起210设置有第一支架安装部221,第一支架安装部221与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固定连接。如此一来,通过在外侧板340的前端设有弯折部360,以让外侧板340的结构设计能够更为贴合加强板200,以让加强板200的结构刚度得到提升。同时,在弯折部360上可以设置有加强板安装部320,以让弯折部360与加强板2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此外,在加强板200上设有凸起210,凸起210适于提升第一支架安装部22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让安装支架300与加强板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提升,使得翼子板组件10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板350为两个且包括前端板351和后端板352,前端板351向下弯折设置,后端板352向上弯折设置。这样,通过将前端板351向下弯折设置,后端板352向上弯折设置,以让前端板351能够更为贴合车身而后端板352能够更为贴合翼子板100,以让安装之间300的组装设置更为可靠,从而让翼子板组件10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0还包括:第一后翻板370,第一后翻板370连接于后端板352的上方且向后弯折设置,第一后翻板370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加强板200包括:加强主板230和第二后翻板240,第二后翻板240设置于加强主板230的后上端且向内弯折设置,第二后翻板240上设置有第二支架安装部222,第二支架安装部222与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安装部222被构造成适于与安装支架300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后翻板370向后弯折,以提升第一后翻板370与加强板200的接触面积,从而让安装支架300与加强板200之间的连接设置更为可靠。同时,在第一后翻板370上设有第二支架安装部222,可以通过其与加强板200进行连接,以提升翼子板组件10的结构稳定性。同理,将第二后翻板240向内弯折,以提升第二后翻板240与翼子板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让加强板200通过第二后翻板240进行连接的结构更为稳定可靠,从而提升翼子板组件1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翼子板组件10还包括:连接板400,连接板400包括第一板部410、第二板部420和第三板部430,第一板部410与后端板352固定连接,第二板部420与第一后翻板370固定连接,第三板部430弯折设置于第一板部410和第二板部420之间。
这样,由于设有连接板400,连接板400上的第一板部410适于与后端板352连接而连接板400上的第二板部420适于与第一后翻板370连接,以让连接板400适于提升后端板352与第一后翻板37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翼子板组件1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200的前端向下超出翼子板10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加强板200在延伸方向的前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车身安装部250和前保安装部260。这样,通过在加强板200上设有第二车身安装部250与车身进行连接,以让翼子板组件10在车辆内设置更为可靠,同理,在加强板200的前侧下端还设有前保安装部260,以让加强板200可以通过前保安装部260与前保险杠进行连接,以便于翼子板组件10在车辆内的组装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200与翼子板100包边连接;和/或加强板200与翼子板100焊接连接;和/或加强板200与翼子板100通过膨胀胶粘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200和翼子板100可以采用包边连接,包边连接能够让加强板和翼子板中的一个包覆在另一个的外侧,从而提升连接稳定性。或者,加强板200和翼子板100还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的过程简单,连接稳定性高。又或者,在加强板200和翼子板100之间还可以设有膨胀胶,膨胀胶在设置完毕后进行膨胀,以支撑在加强板200和翼子板100之间,从而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连接方式可以仅采用一种,也可以采用两种组合,还可以同时采用三种。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加强板200与翼子板100之间的连接位置而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在以提升翼子板10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简化组装过程,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以降低翼子板组件10的生产难度,缩减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翼子板100的厚度为A,加强板200的厚度为B,厚度A和厚度B满足关系式:B≥A。这样,由于加强板200的厚度大于翼子板100的厚度,以让加强板200具有更为可靠的结构性能,从而让加强板200在翼子板100内的抵触支撑更为可靠,以让翼子板组件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翼子板组件10。由此,通过在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翼子板组件10,由于在安装支架300上设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以让安装支架300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而采用加强板200与安装支架300进行连接,能够提升加强板200的支撑作用,从而以让翼子板组件10在车辆上的设置更为可靠。同时,由于安装支架300设于加强板200上且与加强板200的前端间隔设置,以让翼子板100前部的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翼子板100的使用性能,以使车辆具有更为可靠的结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翼子板(100);
加强板(200),所述加强板(200)设于所述翼子板(100)的内侧,所述加强板(200)的前端向下超出所述翼子板(10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所述加强板(200)在延伸方向的前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车身安装部(250)和前保安装部(260),以及
安装支架(300),所述安装支架(300)设置于所述加强板(200)上且与所述加强板(20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支架(300)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部(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0)上设置有加强板安装部(320),所述加强板安装部(320)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300)在延伸方向的中部;和/或
所述加强板安装部(320)包括: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300)在延伸方向的后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0)包括:主板(330)、外侧板(340)和端板(350),所述外侧板(340)连接于所述主板(330)的外侧,所述端板(350)连接于所述主板(330)在延伸方向的前端和/或在延伸方向的后端,所述外侧板(34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所述端板(350)设置有所述第一车身安装部(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340)的前端设置弯折部(360),所述弯折部(36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所述加强板(200)的中部设置有凸起(210),所述凸起(210)设置有第一支架安装部(221),所述第一支架安装部(221)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3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50)为两个且包括前端板(351)和后端板(352),所述前端板(351)向下弯折设置,所述后端板(352)向上弯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0)还包括:第一后翻板(370),所述第一后翻板(370)连接于所述后端板(352)的上方且向后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后翻板(370)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
所述加强板(200)包括:加强主板(230)和第二后翻板(240),所述第二后翻板(240)设置于所述加强主板(230)的后上端且向内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后翻板(240)上设置有第二支架安装部(222),所述第二支架安装部(222)与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3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400),所述连接板(400)包括第一板部(410)、第二板部(420)和第三板部(430),所述第一板部(410)与所述后端板(3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420)与所述第一后翻板(37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部(430)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410)和所述第二板部(42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0)与所述翼子板(100)包边连接;和/或
所述加强板(200)与所述翼子板(100)焊接连接;和/或
所述加强板(200)与所述翼子板(100)通过膨胀胶粘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100)的厚度为A,所述加强板(200)的厚度为B,所述厚度A和所述厚度B满足关系式:B≥A。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组件。
CN202223185479.XU 2022-11-25 2022-11-25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8892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5479.XU CN218892621U (zh) 2022-11-25 2022-11-25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5479.XU CN218892621U (zh) 2022-11-25 2022-11-25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2621U true CN218892621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5479.XU Active CN218892621U (zh) 2022-11-25 2022-11-25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2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8683U (zh) 汽车副车架与纵梁安装点结构
CN218892621U (zh) 翼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357576B (zh) 一种备胎固定结构和汽车
CN110316258B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2637669U (zh) 汽车b柱及汽车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454533U (zh) 一种汽车天窗结构
CN217259519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车体
CN218021859U (zh) 翼子板组件和车辆
CN201038221Y (zh) 车用电池和电池盖板固定支架
CN217022675U (zh) 侧围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8726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CN220682117U (zh) 天窗加强框架及车辆
CN217260317U (zh) 转向支撑构件总成
CN217124510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汽车
CN21154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与防火墙总成及车体
CN217778316U (zh) 后背门结构及车辆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17835317U (zh) 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
CN220220914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9749965U (zh) 后围裙与后地板的连接构造
CN211519660U (zh) 用于车辆的前门铰链加强板、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5097857U (zh) 汽车车身及汽车
CN219601415U (zh) 后轮罩安装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