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2440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2440U
CN218892440U CN202222966710.2U CN202222966710U CN218892440U CN 218892440 U CN218892440 U CN 218892440U CN 202222966710 U CN202222966710 U CN 202222966710U CN 218892440 U CN218892440 U CN 218892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soft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67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阳
刘威
隋敬涛
李少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67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2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2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2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涉及可移动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式充电桩本体,所述移动式充电桩本体包括外界防护套壳,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移动充电桩。本实用新型将充电头的一端卡接进充电头卡接器的内部,在卡接进去的时候,配合推动限位软板对侧面挤压软条进行弹性压缩,配合卡接凹槽对充电头的一端进行对接,再通过推动软柱对侧面挤压软条进行弹性推动,可以利用侧面挤压软条增加与充电头之间的摩擦力度,将其搭接在弹力推动软套壳的表面上,配合耐磨防滑纹增加底部外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同时可以配合弹力推动软套壳增加与其表面之间的弹性搭接。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移动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及制度支持,使得我国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异常火爆,而充电桩这一电动汽车必须使用的充电设备,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市场上已经投入运营或者布置的充电设施主要为各种固定式充电桩,电动汽车必须要到充电桩布置的各种固定位置才能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设计一种提升操作安全,节能环保、方便打理、减震平缓保护设备的新能源汽车用可移动式充电桩,可移动的充电桩在进行移动的时候,会产生一定频率振动,从而导致充电头出现掉落,从而导致充电头掉落。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212213A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可移动式充电桩。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提升操作安全,节能环保、方便打理、减震平缓保护设备的新能源汽车用可移动式充电桩,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有:充电栓和太阳能板,充电栓顶部设有太阳能板;充电枪,充电栓上部放置有充电枪;减震组件,充电栓底部设有减震组件。本发明通过移动充电桩,万向轮转动与减震组件配合将充电桩平稳地移动到新能源汽车附近,取下充电枪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缩回组件可将充电枪收回,充电栓通过太阳能板汲取转换电能,达到节能环保,可移动式便于人们使用的效果。
为了解决移动充电桩在进行移动的时候,会因为振动而导致充电头掉落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增加充电桩弹性缓冲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充电头卡接力度较小,还是会导致充电头出现掉落的情况,进而导致充电头出现掉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移动式充电桩本体,所述移动式充电桩本体包括外界防护套壳,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移动充电桩,所述移动充电桩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卡接器,所述移动充电桩的底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移动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头卡接器的背面上开设有卡接凹槽,所述充电头卡接器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侧面挤压软条,所述充电头卡接器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推动软柱,所述推动软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的内侧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头卡接器的两侧内表面且位于一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限位软板,所述推动限位软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充电头卡接器的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推动软套壳,所述弹力推动软套壳的顶部外表面上设置有耐磨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缓冲器的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搭接盘,所述搭接盘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条,所述移动缓冲器的一侧外表面且位于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空形软套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充电桩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充电刷屏面板,所述移动充电桩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所述移动充电桩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器,所述移动充电桩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移动器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搭接板,所述限位搭接板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挤压滚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左侧外表面上设置有主控制屏,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弹力密封搭接门,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四周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外界防护套壳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将充电头的一端卡接进充电头卡接器的内部,在卡接进去的时候,配合推动限位软板对侧面挤压软条进行弹性压缩,配合卡接凹槽对充电头的一端进行对接,再通过推动软柱对侧面挤压软条进行弹性推动,可以利用侧面挤压软条增加与充电头之间的摩擦力度,将其搭接在弹力推动软套壳的表面上,配合耐磨防滑纹增加底部外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同时可以配合弹力推动软套壳增加与其表面之间的弹性搭接。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当移动充电桩在进行移动的时候,配合搭接盘表面上的弹力条对移动缓冲器的搭接进行弹性缓冲,同时配合矩形空形软套壳搭接在移动缓冲器的边缘位置上,可以增加移动缓冲器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弹性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移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头卡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式充电桩本体;
2、外界防护套壳;21、主控制屏;22、弹力密封搭接门;23、导水板;24、限位移动凹槽;
3、移动充电桩;31、充电刷屏面板;
32、充电头卡接器;a1、卡接凹槽;a2、侧面挤压软条;a3、推动软柱;a4、推动限位软板;a5、弹力推动软套壳;a6、耐磨防滑纹;
33、充电线;34、充电头;
35、限位移动器;351、搭接板;352、限位搭接板;353、移动挤压滚轮;
36、移动缓冲器;361、矩形空形软套壳;362、搭接盘;363、弹力条;
37、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充电头卡接器32的背面上开设有卡接凹槽a1,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侧面挤压软条a2,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推动软柱a3,推动软柱a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a2的内侧外表面,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且位于一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限位软板a4,推动限位软板a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a2的一侧外表面,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推动软套壳a5,弹力推动软套壳a5的顶部外表面上设置有耐磨防滑纹a6,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充电刷屏面板31,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33,充电线33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34,移动充电桩3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器35,移动充电桩3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轮37,限位移动器35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搭接板351,搭接板351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搭接板352,限位搭接板352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挤压滚轮353,将充电头34的一端卡接进充电头卡接器32的内部,在卡接进去的时候,配合推动限位软板a4对侧面挤压软条a2进行弹性压缩,配合卡接凹槽a1对充电头34的一端进行对接,再通过推动软柱a3对侧面挤压软条a2进行弹性推动,可以利用侧面挤压软条a2增加与充电头34之间的摩擦力度,将其搭接在弹力推动软套壳a5的表面上,配合耐磨防滑纹a6增加底部外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同时可以配合弹力推动软套壳a5增加与其表面之间的弹性搭接。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移动缓冲器36的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搭接盘362,搭接盘362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条363,移动缓冲器36的一侧外表面且位于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空形软套壳361,当移动充电桩3在进行移动的时候,配合搭接盘362表面上的弹力条363对移动缓冲器36的搭接进行弹性缓冲,同时配合矩形空形软套壳361搭接在移动缓冲器36的边缘位置上,可以增加移动缓冲器36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弹性缓冲。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包括移动式充电桩本体1,移动式充电桩本体1包括外界防护套壳2,外界防护套壳2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移动充电桩3,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卡接器32,移动充电桩3的底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移动缓冲器36,外界防护套壳2的左侧外表面上设置有主控制屏21,外界防护套壳2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弹力密封搭接门22,外界防护套壳2的四周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板23,外界防护套壳2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凹槽24,配合主控制屏21对弹力密封搭接门22进行展开,将移动充电桩3从外界防护套壳2的内部进行移动出去,通过限位移动凹槽24对移动充电桩3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配合导水板23对外界的水源进行引导。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的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配合主控制屏21对弹力密封搭接门22进行展开,将移动充电桩3从外界防护套壳2的内部进行移动出去,通过限位移动凹槽24对移动充电桩3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配合导水板23对外界的水源进行引导,当移动充电桩3在进行移动的时候,配合搭接盘362表面上的弹力条363对移动缓冲器36的搭接进行弹性缓冲,同时配合矩形空形软套壳361搭接在移动缓冲器36的边缘位置上,可以增加移动缓冲器36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弹性缓冲,使用完后将充电头34卡接进充电头卡接器32的内部去,在卡接进去的时候,配合推动限位软板a4对侧面挤压软条a2进行弹性压缩,配合卡接凹槽a1对充电头34的一端进行对接,再通过推动软柱a3对侧面挤压软条a2进行弹性推动,可以利用侧面挤压软条a2增加与充电头34之间的摩擦力度,将其搭接在弹力推动软套壳a5的表面上,配合耐磨防滑纹a6增加底部外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同时可以配合弹力推动软套壳a5增加与其表面之间的弹性搭接。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包括移动式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充电桩本体(1)包括外界防护套壳(2),所述外界防护套壳(2)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移动充电桩(3),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卡接器(32),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底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移动缓冲器(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卡接器(32)的背面上开设有卡接凹槽(a1),所述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侧面挤压软条(a2),所述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推动软柱(a3),所述推动软柱(a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a2)的内侧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内表面且位于一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推动限位软板(a4),所述推动限位软板(a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侧面挤压软条(a2)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充电头卡接器(32)的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推动软套壳(a5),所述弹力推动软套壳(a5)的顶部外表面上设置有耐磨防滑纹(a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缓冲器(36)的顶部外表面且位于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搭接盘(362),所述搭接盘(362)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条(363),所述移动缓冲器(36)的一侧外表面且位于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矩形空形软套壳(3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且位于左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充电刷屏面板(31),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33),所述充电线(33)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充电头(34),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器(35),所述移动充电桩(3)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轮(3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移动器(35)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搭接板(351),所述搭接板(351)的上下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搭接板(352),所述限位搭接板(352)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移动挤压滚轮(3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界防护套壳(2)的左侧外表面上设置有主控制屏(21),所述外界防护套壳(2)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弹力密封搭接门(22),所述外界防护套壳(2)的四周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板(23),所述外界防护套壳(2)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限位移动凹槽(24)。
CN202222966710.2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Active CN218892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6710.2U CN21889244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6710.2U CN21889244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2440U true CN21889244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6710.2U Active CN21889244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2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0266U (zh) 一种电动减震手推车
CN2188924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式充电桩
CN211493821U (zh) 一种带有可自动闭合环保盖的自卸车厢
CN217260373U (zh) 一种矿用履带式支护平板车
CN2165079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站
CN213136688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新能源汽车
CN215154009U (zh) 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的汽车充电桩
CN214083901U (zh)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8790900B (zh) 基于车联网系统的浮动限位式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设备
CN208919572U (zh) 一种新型的停车场显示屏
CN110310883B (zh) 一种质谱仪
CN10873623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接口
CN218960343U (zh) 一种滑轨支架阻尼器
CN218206769U (zh) 一种风门防撞击缓冲装置
CN218489543U (zh)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轻型无轨胶轮运输车
CN21428952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灰结构的工控机
CN113734028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救援设备及救援方法
CN218288249U (zh) 一种便于移动使用的化妆品封装装置
CN214618861U (zh) 一种摩擦系数测试车的液压系统减震支架
CN218336234U (zh) 一种煤矿井下机车运输系统的监控装置
CN219651042U (zh) 一种可自动收卷导线的充电桩
CN215593763U (zh) 一种市政减速带
CN215714756U (zh) 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特性的减速带
CN218808527U (zh) 一种移动装置
CN219077039U (zh) 一种防撞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