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3536U -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3536U
CN218703536U CN202223050056.7U CN202223050056U CN218703536U CN 218703536 U CN218703536 U CN 218703536U CN 202223050056 U CN202223050056 U CN 202223050056U CN 218703536 U CN218703536 U CN 218703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connecting member
body structure
rocker beam
low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00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清涟
王德毅
廖银生
黄泰硕
潘丞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00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3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3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3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车体结构和车辆,下车体结构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内设置有安装空间;排气管及安装结构,所述排气管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其中,安装结构将排气管的部分结构安装在门槛梁内,不占用电池包的空间,使电池空间最大化。

Description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目前来看仍是驱动汽车行驶的重要零部件,只要有发动机的存在,就势必需要排气系统的存在,它的功能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等有害气体变成无害的水、氮气和二氧化碳,随着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气的重视,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也越来越低。混动车由于增加了电池包,使得底盘空间更加紧张,这就给排气管的布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相关技术中,由于排气管的布置,会影响电池包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扩展,从而影响车辆的续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车体结构,不占用电池包的空间,使电池空间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内设置有安装空间;排气管及安装结构,所述排气管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安装结构将排气管的部分结构安装在门槛梁20内,不占用电池包的空间,使电池空间最大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排气管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避免直接将排气管和门槛梁焊接,便于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门槛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门槛梁内,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门槛梁与所述螺纹连接且抵接在所述排气管上,以将所述排气管临时性地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排气管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抵接部和两个支脚部,两个所述支脚部设置于所述抵接部的两端,所述支脚部和所述门槛梁的内壁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排气管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抵接部上形成有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脚部和所述门槛梁的内壁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车体结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排气管之间;和/或,所述缓冲件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结构设有多个,且沿所述排气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管和所述门槛梁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h满足关系式:h≥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车体结构还包括:两个连接管和消音件,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两端,所述消音件和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下车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下车体结构;
10、电池包;
20、门槛梁;
30、排气管;
40、安装结构;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21、抵接部;422、支脚部;
50、缓冲件;
60、连接管;
70、消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下车体结构100的车辆。
结合图1-图3所示,下车体结构100包括:电池包10、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及安装结构40。电池包10设置于车架主体上,电池包10可以为车辆提供动力。
门槛梁20是汽车组成的重要部分,涉及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门槛梁20的强度将直接影响到车辆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情况,从而影响汽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门槛梁20设置于电池包10的一侧,门槛梁20内设置有安装空间,排气管30及安装结构40设置于安装空间内,排气管30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安装结构40连接在安装空间内。具体地,部分排气管30设置在门槛梁20内部的安装空间内,排气管30沿着门槛梁20的轴向方向布置,排气管30在轴向方向上任意位置的横截面尺寸小于门槛梁20轴向方向上相应位置的横截面尺寸,即,门槛梁20将部分排气管30完全包裹,并且在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之间存在间隙,安装结构40将部分排气管30固定在门槛梁20内,避免直接将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焊接,维修拆卸过程中对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造成损伤。
此外,排气管30中废气的部分热量可通过热辐射,即电磁波的方式向周围传递。门槛梁20包裹在排气管30的外侧,这样可以阻隔及反射部分电磁波,降低废气辐射热流的传递。因此,可减少排气管30的热量向周边零部件传递。将排气管30设置在门槛梁20内,提升空间利用率,可增大电池包10体积,提升电池包10容量,增加混动车型的续航里程,提升产品竞争力。
由此,安装结构40将排气管30的部分结构安装在门槛梁20内,避免直接将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焊接,便于维修;不占用电池包10的空间,使电池空间最大化。
进一步地,安装结构40用于将排气管30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空间内。也就是说,排气管30的至少部分设置门槛梁的安装空间内,安装结构40将至少部分排气管30固定在门槛梁20的内壁,安装结构40可以拆卸,由此实现安装在门槛梁20内的排气管30的可拆卸。
如图2所示,安装结构4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的至少一个与排气管30连接,第二连接件42与门槛梁20连接。具体地,安装结构40包括有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将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设置在门槛梁20内部的安装空间内,在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就设置在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之间的间隙内,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可以相互连接,并且可以拆卸开来.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均与门槛梁20相抵接,至少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41可以与排气管30连接,至少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42可以与排气管30连接,以将排气管30固定在门槛梁20内部,第二连接件42连接在门槛梁20内。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可以实现排气管30的可拆卸,方便拆卸和维修,避免直接将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焊接,维修拆卸过程中对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造成损伤。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41为螺栓,第二连接件42上设置有螺纹,螺栓穿过门槛梁20与螺纹连接,并且螺栓抵接在排气管30上,以将排气管30临时性地固定在安装空间内。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为螺栓,第一连接件41穿过门槛梁20,接着与第二连接件42上的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抵接在排气管30上,由此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将排气管30与门槛梁20连接起来,使得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成为一个整体,提高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下车体结构100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连接件41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41在门槛梁20上间隔设置,并且多个第一连接件41沿着门槛梁20的轴向方向设置。
如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4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接件42间隔设置在排气管30的两侧,第一连接件41用于与多个第二连接件42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与排气管30抵接。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2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件42位于排气管30两端的上下两侧,第二连接件42抵接在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内壁之间,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位于排气管30的上侧,其中一端抵接于门槛梁20上侧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排气管30上侧外壁;其中另一个第二连接件42位于排气管30的下侧,其中一端抵接于门槛梁20下侧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排气管30下侧外壁。由此,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42给排气管30提供相互的预紧力,使得排气管30固定在门槛梁20内部,实现排气管30的安装固定。第一连接件41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之间可以相互拆卸,可以实现排气管30的可拆卸,方便拆卸和维修,避免直接将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焊接,维修拆卸过程中对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造成损伤。
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42包括:抵接部421和两个支脚部422,两个支脚部422设置于抵接部421的两端,两个支脚部422和门槛梁20的内壁抵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的抵接部421用于与排气管30抵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的抵接部421形成有螺纹。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2由抵接部421和两个支脚部422组成,两个支脚部422设置在抵接部421的两端,两个支脚部422抵接于门槛梁20的内壁,增加第二连接件42与门槛梁20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二连接件42与门槛梁20和排气管30的紧密性,提高排气管30与门槛梁20的连接强度。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的抵接部421与排气管30抵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2的抵接部421上形成有螺纹,第一连接件41穿过门槛梁20与抵接部421上的螺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脚部422和门槛梁20的内壁焊接。支脚部422可以与门槛梁20的内壁焊接,将第二连接件42固定在门槛梁20内,由此提高门槛梁20与排气管30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支脚部422可以不与门槛梁20的内壁进行焊接,通过支脚部422和门槛梁20内壁之间的预紧力实现固定,从而进一步地方便排气管30的拆卸。
参照图2所示,下车体结构100还包括:缓冲件50,缓冲件50抵接在第一连接件41和排气管30之间;和/或,缓冲件50抵接在第二连接件42和排气管30之间。具体地,下车体结构100上还设置有缓冲件50,缓冲件50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件41和排气管30之间,缓冲件50的一端抵接第一连接件41,缓冲件50的另一端抵接排气管30。又或者,在第二连接件42和排气管3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50,缓冲件50的一端抵接第二连接件42,缓冲件50的另一端抵接排气管30。缓冲件50可以起到固定排气管30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振动,提高排气管30和安装结构40的装配稳定性。
其中,缓冲件50可以为耐热橡胶或耐热塑料材料。
或者,安装结构40设有多个,且沿排气管30的轴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安装结构40的数量为多个,在排气管30的轴向方向上,多个安装结构40在排气管30上间隔设置,将排气管30安装固定在门槛梁20内部。
进一步地,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h满足关系式:h≥25mm。也就是说,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要小于25mm,这样缓冲件50可以配合在排气管30和门槛梁20之间的间隙中,固定排气管30,同时还可以吸收振动,提高下车体结构100的稳定性。
另外,下车体结构100还包括:两个连接管60和消音件70,两个连接管60分别设置于排气管30的两端,消音件70和其中一个连接管60连接。具体地,下车体结构100还设置有两个连接管60和消音件70,两个连接管60分别设置在排气管30的两端,其中一个连接管60一端与排气管30朝向车身前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相连;另一个连接管60与排气管30朝向车身后侧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消音件70相连,实现废气的流通。消音件70位于车身后侧,废气经排气管30、连接管60流通至消音件70,消音件70可以吸收废气流通过程中的噪音,降低车辆行驶过程的噪音。消音件70可以为消音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下车体结构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20),所述门槛梁(20)内设置有安装空间;
排气管(30)及安装结构(40),所述排气管(30)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安装结构(40)连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40)用于将所述排气管(30)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40)包括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及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管(3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与所述门槛梁(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42)连接在所述门槛梁(20)内,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门槛梁(20)与所述螺纹连接且抵接在所述排气管(30)上,以将所述排气管(30)临时性地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间隔设置在所述排气管(30)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件(41)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与所述排气管(3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42)包括:抵接部(421)和两个支脚部(422),两个所述支脚部(422)设置于所述抵接部(421)的两端,所述支脚部(422)和所述门槛梁(20)的内壁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所述抵接部(421)用于与所述排气管(30)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所述抵接部(421)上形成有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422)和所述门槛梁(20)的内壁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34),所述缓冲件(34)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1)和所述排气管(30)之间;和/或,所述缓冲件(34)抵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2)和所述排气管(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40)设有多个,且沿所述排气管(30)的轴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0)和所述门槛梁(20)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h,h满足关系式:h≥2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管(60)和消音件(70),两个所述连接管(60)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管(30)的两端,所述消音件(70)和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60)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CN202223050056.7U 2022-11-16 2022-11-16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8703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056.7U CN21870353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056.7U CN21870353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3536U true CN21870353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0056.7U Active CN21870353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3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8872A (zh) * 2023-03-29 2023-05-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排气管的门槛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8872A (zh) * 2023-03-29 2023-05-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排气管的门槛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3912B2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JP4826612B2 (ja) 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配設構造
US8056671B2 (en) Exhaust-gas purification device disposi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110126522A1 (en) Exhaust apparatus for transverse engine
CN218703536U (zh) 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US8549837B2 (en) Exhaust apparatus for transverse engine
CN201106470Y (zh) 汽车排气系统
JP4671291B2 (ja) 排気装置用触媒保持構造
JP2009137339A (ja) 車両のタンク配設構造
JP2009078591A (ja) 排気浄化装置の設置構造
CN210948860U (zh) 一种带有隔热罩的排气管
CN218816616U (zh) 排气管、下车体结构和车辆
JP2008095527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JP2004025980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2061595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JP6512031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4595518B2 (ja) マフラ支持構造
CN220319664U (zh) 车辆
CN213684282U (zh) 一种汽车用隔音降噪的汽车排气管
CN221032824U (zh) 一种甲醇发动机排气尾管总成、尾气排气系统及矿用宽体车
CN212406870U (zh) 一种一体式汽车排气管
CN216588765U (zh) 一种汽车排气消音结构
CN217440131U (zh) 一种共用型消声包装置
KR101428158B1 (ko) 배기계 일체형 차량용 차체
CN212985407U (zh) 一种汽车空滤进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