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7936U - 半导体电容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电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7936U
CN218647936U CN202222098089.2U CN202222098089U CN218647936U CN 218647936 U CN218647936 U CN 218647936U CN 202222098089 U CN202222098089 U CN 202222098089U CN 218647936 U CN218647936 U CN 218647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plate
electrode layer
dielectric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98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道华
高谷信一郎
刘昱玮
黄仁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heng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heng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heng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hengxi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98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7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7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7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焊盘。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被压裂的风险,使得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第一金属板下方,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Description

半导体电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伴随着器件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进程。电容结构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单元,集成电路芯片中的电容结构多种多样,如: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电容;PIP(polysilicon-insulator-polysilicon多晶硅-绝缘体-多晶硅)电容,可变结电容以及后段互联中的MIM(metal-insulator-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和MOM(metal-oxide-metal金属-氧化物-金属)电容。
目前最常用的后段互联电容结构有两种:MIM电容和MOM电容。MIM电容和MOM电容存在于后段互联层结构不占用器件层的面积,且电容的线性特征要远好于其他类型的电容。MOM电容主要利用上下层金属导线和同层金属之间形成的整体电容,该种电容的优点是其可以用现有的互联制造工艺来实现,即可以同时完成MOM电容与铜互联结构。
MIM电容结构简单,可以具有最小的电阻率,并且由于内部耗尽以及相对较大的电容而基本上不会存在寄生电容。因此,在半导体器件中,尤其是在高频器件中,通常会选用MIM电容器。虽然为了形成MIM电容需要更多的掩模版和更加复杂的制程,但是MIM电容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容,并且能够提供的电容更大。因此,MIM电容仍然得到广泛运用。
然而,在形成的MIM电容的过程中仍会产生额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以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衬底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焊盘。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
可选的,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引线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三电极层,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连接。
可选的,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层以及引线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上的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四电极层,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四电极层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三电极层以及第二金属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层以及引线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所述引线层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半导体电容结构中,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焊盘。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被压裂的风险,使得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方,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在形成的MIM电容的过程中仍会产生额外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100;位于所述衬底100上的第一电极层10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01上的第一绝缘层10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2上的第二电极层103;位于所述衬底100上的介质结构104,所述介质结构104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101、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电极层103;位于所述介质结构104上的第一金属板105,所述第一金属板105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01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03电连接(未图示),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01、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电极层103无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05上的焊盘106。
在后续封装的工艺中,需要在所述焊盘106上连接引线,在连接的引线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述焊盘106施加一定的压力。为了避免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102上的压力过大,进而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01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03之间的所述第一绝缘层102压裂,所述第一金属板105下方不设置半导体电容结构,而是将所述第一金属板105形成在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的侧边。
然而,将所述第一金属板105形成在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的侧边,会占用更大的空间,导致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较低。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焊盘。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被压裂的风险,使得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方,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图2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是图3中的剖面A结构示意图,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200;位于所述衬底200上的第一电极层20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01上的第一绝缘层20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2上的第二电极层203;位于所述衬底200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201、第一绝缘层202以及第二电极层203;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204,所述第一金属板204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3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204上的焊盘20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204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205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202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202被压裂的风险,使得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204的下方,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请参考图4,图4是图2中剖面B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引线层206,所述引线层206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电极层201、第一绝缘层202以及第二电极层203构成第一电容结构,所述第一电容结构的两块电极层分别由所述第一金属板204和所述引线层206引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207、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07上的第二介质层208;所述第一介质层207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201、第一绝缘层202以及第二电极层203,所述第一金属板204和所述引线层20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208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07上的第二金属板209,所述第二介质层208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209,所述第二金属板209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3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204与所述第二金属板20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金属板209能够进一步的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202上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绝缘层202被压裂的风险,以此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电容结构的性能。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图5和图3的视图方向一致,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300;位于所述衬底300上的第一电极层30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301上的第一绝缘层30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02上的第二电极层303;位于所述衬底300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301、第一绝缘层302以及第二电极层303;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304,所述第一金属板304与所述第二电极层303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304上的焊盘30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304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305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302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302被压裂的风险,使得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304的下方,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请继续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303上的第二绝缘层306;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6上的第三电极层307,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306和所述第三电极层307。
请参考图6,图6和图4的视图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308,所述引线层308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301和所述第三电极层30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电极层301、第一绝缘层302以及第二电极层303构成第一电容结构;由所述第二电极层303、第二绝缘层306和第三电极层307构成第二电容结构,所述第一电容结构和所述第二电容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金属板304和所述引线层308的连接构成并联,以此增大存储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309、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309上的第二介质层310;所述第一介质层309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301、第一绝缘层302、第二电极层303、第二绝缘层306、第三电极层307以及引线层308,所述第一金属板304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310上,所述引线层308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309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309上的第二金属板311,所述第二介质层310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311,所述第二金属板31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303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304与所述第二金属板3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金属板311能够进一步的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302和所述第二绝缘层306上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绝缘层302和所述第二绝缘层306被压裂的风险,以此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电容结构的性能。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半导体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7,图7和图3的视图方向一致,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包括:衬底400;位于所述衬底400上的第一电极层40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401上的第一绝缘层40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402上的第二电极层403;位于所述衬底400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401、第一绝缘层402以及第二电极层403;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404,所述第一金属板404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03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404上的焊盘40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金属板404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当在所述焊盘405上施加压力连接引线时,所述介质结构对压力的传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所述第一绝缘层402上的压力,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402被压裂的风险,使得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能够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板404的下方,所述半导体电容结构不需要额外占用芯片面积,进而能够有效提升芯片的器件结构集成度。
请继续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403上的第二绝缘层406;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6上的第三电极层407,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406和所述第三电极层407。
请继续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金属板408;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408上的第三绝缘层409;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409上的第四电极层410,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408、第三绝缘层409以及第四电极层410,所述第一金属板404与所述第四电极层410连接。
请参考图8,图8和图4的视图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411,所述引线层41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401、第三电极层407以及第二金属板40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电极层401、第一绝缘层402以及第二电极层402构成第一电容结构;由所述第二电极层402、第二绝缘层406和第三电极层407构成第二电容结构;由所述第二金属板408,第三绝缘层409以及第四电极层410构成第三电容结构。所述第一电容结构、第二电容结构以及第三电容结构通过所述第一金属板404和所述引线层411的连接构成并联,以此增大存储容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4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12上的第二介质层413;所述第一介质层412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401、第一绝缘层402、第二电极层403、第二绝缘层406、第三电极层407以及引线层411,所述第一金属板404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413上,所述引线层411和所述第二金属板408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12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绝缘层;
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电极层;
位于所述衬底上介质结构,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上的焊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上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引线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三电极层,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层以及引线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上的第三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第四电极层,所述介质结构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四电极层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介质结构内的引线层,所述引线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三电极层以及第二金属板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电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层以及引线层,所述第一金属板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上,所述引线层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
CN202222098089.2U 2022-08-10 2022-08-10 半导体电容结构 Active CN218647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8089.2U CN2186479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半导体电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98089.2U CN2186479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半导体电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7936U true CN218647936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98089.2U Active CN218647936U (zh) 2022-08-10 2022-08-10 半导体电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7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1182B1 (ko) 웨이퍼 사이에 형성된 디커플링 커패시터, 그 디커플링커패시터를 포함하는 웨이퍼 스택 패키지, 및 그 패키지제조 방법
US7960773B2 (en) Capaci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470069A (zh) 包含具有埋置电容器的衬底的电子组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912844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ise therein
CN105514093A (zh) 基于硅通孔技术的半导体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封装结构
CN103378094A (zh) 用于中介片的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05470U (zh) 多层硅基电容器电极连接结构
CN110634845A (zh) Mim电容的制造方法及一mim电容
KR100815969B1 (ko) 엠아이엠(mim) 캐패시터와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1378057B (zh) 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8647936U (zh) 半导体电容结构
US20090296313A1 (en)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metal layer layout thereof
CN108123039B (zh) Mim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US8154847B2 (en) Capacitor structure
US20070155112A1 (en) Mom capacitor
KR20120069797A (ko) 관통 실리콘 비아 커패시터,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차원 집적 회로
CN218831252U (zh) 电容结构
CN210039941U (zh) 一种串并联式芯片电容器
CN111933614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设备
US9536820B1 (e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3311181B (zh) 改善金属层-绝缘介质层-金属层失配参数的方法
CN108123041B (zh) Mim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0419927C (zh) 制作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容的方法
US20210074634A1 (en) Modul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odule structure
CN116403995B (zh) 一种低损耗片上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