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5075U - 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5075U
CN218605075U CN202222295396.XU CN202222295396U CN218605075U CN 218605075 U CN218605075 U CN 218605075U CN 202222295396 U CN202222295396 U CN 202222295396U CN 218605075 U CN218605075 U CN 218605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aling member
bottom cover
disposed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53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53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5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5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5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属于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该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开设有出烟通道;底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储油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油组件内;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底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底盖,所述雾化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将雾化组件的引脚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可以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雾化组件供电,在使用时将供电组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无需导线连接。

Description

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发热丝延伸下来的引脚,直接和电芯和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线直接焊接导通。由于发热丝的引脚线材一般为镍材质,并且很细,导线的材质为铜,同样很细,这样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不稳定,很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导致断路无法工作。另外,发热丝的引脚和导线都是软的材质,无法固定,在焊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因为焊接拉扯导致发热丝形态变形,最终导致糊芯,让电子雾化装置的口感较差的现象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以为发热件的引脚提供支撑,防止发热件变形,保持良好的口感输出。
该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开设有出烟通道;底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储油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油组件内;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底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底盖,所述雾化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组件包括油杯、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储油棉,所述油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油杯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内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密封件内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油杯、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围合形成储油仓,所述储油仓内设置有所述储油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在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的环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进气通道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支架、导油棉和发热件,所述雾化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所述雾化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油仓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导油棉设置于所述雾化支架内,所述导油棉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储油棉内,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油棉围合的内空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环状基板、若干个第一挂角和第二挂角,所述环状基板设置于所述底盖上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挂角和所述第二挂角间隔设置于所述环状基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挂角和所述第二挂角穿过所述底盖,所述第二挂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挂角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发热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引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挂角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挂角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底盖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靠近所述底盖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油棉,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油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侧边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扣孔,所述底盖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膜内注塑于所述底盖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将雾化组件的引脚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可以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雾化组件供电,在使用时将供电组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无需导线连接;且第一电极与底盖为一体结构,可以为雾化组件的引脚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在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上的词汇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实用新型。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在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爆炸图。雾化器10包括壳体100、底盖200、设置于壳体100内且用于储油雾化介质的储油组件300、设置于储油组件300内且用于将雾化介质加热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400和设置于底盖200的电连接部500。其中,壳体100一端设置有开口101,另一端开设有出烟通道102。所述底盖200 设置于壳体100的开口101处。
请继续参阅图2。壳体100具有内腔,储油组件300设置于内腔中。壳体100大致为圆柱体,壳体100一端为供使用者抽吸的吸嘴,壳体100 另一端为开口101。壳体100可以由金属、塑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
底盖200为圆形板状结构。底盖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开口101处。在一实施例中,底盖200由塑胶制成。底盖200与壳体100卡接。底盖 200侧边设置有若干个卡扣206。底盖200通过卡扣206与壳体100卡接。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底盖200可以由塑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底盖20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过盈连接、粘接或插接。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图6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底盖200 表面可以开设有进气口201。进气口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进气口201在底盖200靠近壳体100的一侧的环周设置有凸起部202。凸起部202内开设有与进气口201连通的第一通孔203。
可以理解地是,在进气口201的环周设置凸起部202,以使进气口 201处高于底盖200表面。当储油组件300中的雾化介质由于泄漏流动至底盖200处时,或有冷凝液回流到底盖200处时,雾化介质或冷凝液不会直接通过进气口201继续向外流出,而是会储存在底盖200中,如此便能防止雾化器10中的雾化介质向外泄漏。
请参阅图5和图8,储油组件300可以包括油杯301、第一密封件 302、第二密封件303和储油棉304。油杯301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腔中。油杯301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0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件303。第一密封件302内开设有出气通道3021,出气通道3021与出烟通道102 连通。第二密封件303内开设有进气通道3031,油杯301、第一密封件 302和第二密封件303围合形成储油仓。储油仓内设置有储油棉304。
在一实施例中,油杯301与内腔的形状相契合。油杯301与壳体100 内壁紧密接触油杯301可以由塑料、纤维复合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储油棉304中心处开设有容纳腔室,雾化组件400 设置于容纳腔室内。第一密封件302与第二密封件303用于将油杯301 进行密封,防止储油棉304中的雾化介质向外流出。第一密封件302和第二密封件303可以由硅胶制成,也可以由橡胶、塑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雾化组件400可以包括雾化支架401、导油棉402和发热件403。雾化支架401设置于第二密封件303与第一密封件302之间。雾化支架401内开设有雾化腔,雾化腔与进气通道3031和出气通道3021相连通,雾化腔与储油仓连通。导油棉402设置于雾化支架401 的雾化腔内。导油棉402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404延伸至储油棉 304内。发热件403设置于所述导油棉402围合的内空处。雾化支架401 上开设有与储油仓连通的第二通孔404。第二通孔4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支架401可以由耐高温材质制成,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或者聚醚醚酮(PEEK)。导油棉402可以是复合棉,也可以是医用脱脂棉、纤维棉、无纺布或有机棉。发热件403可以是发热丝,也可以是发热网或发热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发热件403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引脚4031,另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引脚4032。第二密封件303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4033,第一引脚4031 和第二引脚4032分别穿过两个第三通孔4033。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0,第二密封件303靠近底盖2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定位孔205。定位孔20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如图6所示,底盖200靠近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204。定位柱204的数量与定位孔205的数量一一对应。定位柱204插设于定位孔205内。可以理解地是,定位柱204和定位孔 205之间相互配合可以使得雾化器10在安装的过程中更加顺畅,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
在实施例中,壳体100靠近底盖200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扣孔 207,卡扣孔207与底盖200上的卡扣206一一对应。底盖200通过卡扣206与卡扣孔207卡接在所述壳体100上。
请继续参阅图6、图7和和图8。电连接部5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 501和第二电极502。第一电极501为环状。第一电极501设置在底盖 200远离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第一电极501和底盖200为一体结构。具体地,第一电极501和底盖200之间通过膜内注塑连接在一起。第二电极502位于环状第一电极501的中心处。第二电极502贯穿底盖200。第二电极502与底盖200过盈连接。第一引脚4031和第二引脚4032分别与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502连接。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502 的材质为黄铜,当然,也可以为石墨、钢、铸铁和钨合金等其他合适的材料。
可以理解地是,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502可以与供电组件的正极和负极接触连接,从而将电力传输至发热件403中,以通过发热件403 在雾化腔中加热雾化介质,形成气溶胶。
目前大部分的产品都是采用正负极顶针直接和发热丝引脚过盈配合,然后一起铆压进入底盖200的预留孔内,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弊端。底盖200的预留孔和正负极顶针都存在正负公差的影响,所以在铆压的过程中,会出现,压不紧产生间隙或者脱落和干涉量过大导致铆压吃力。从工艺角度上来,铆压会带来工时的损失,增加加工费用,并且多件结合一定会带来累计公差的增加,加多产品的不确定性。
第一电极501可以包括环状基板5011、第一挂角5012和第二挂角 5013。环状基板5011设置于底盖200上远离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第一挂角50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地,第一挂角5012的数量为五个。第一挂角5012和第二挂角5013 间隔设置于环状基板5011上靠近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第一挂角5012 和第二挂角5013穿过底盖200。第二挂角5013的长度大于第一挂角5012 的长度,即第二挂角5013高于第一挂角5012。
如图10所示,第二密封件303远离第一密封件3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3034,如图7所示的第二挂角5013插设于第三凹槽3034内。
第一引脚4031设置于第二挂角5013和第二密封件303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地是,第一挂角5012的作用是方便在和底盖200成型时,帮忙定位和保证走胶足够。第二挂角5013作为与发热件403接触的部件,第一引脚4031插入到第二挂角5013和第二密封件303间隙内,然后通过第一引脚4031的折弯保证完全接触。第一电极501和底盖200 之间直接通过模内注塑形成一体结构,节省工时和工序,节省成本。在底盖200和第一电极501成型的过程中可以补足因为两个件铆压产生的公差影响,并且降低产品累计公差。因为模内注塑,两个件可以完美的形成一个组件,可以保证和第一引脚4031更充分的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02的至少部分结构与进气通道3031的内壁紧密接触。具体地,第二电极502靠近第二密封件303一侧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电极502远离第二密封件303一侧的径向尺寸。故第二电极502远离第二密封件303一侧与进气通道3031的内壁紧密接触。如此,从雾化腔中流出的雾化介质便不会从进气通道3031直接流出,而会储存在第二电极502与第二密封件303之间的间隙中。第二引脚4032 设置于第二电极502与底盖200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地是,底盖200为塑胶材料,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502 为铜制材料,可以共同为第一引脚4031和第二引脚4032提供支撑,防止发热件403变形,保持良好的口感输出。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密封件303远离第一密封件302的一侧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3032和第二凹槽3033。第一凹槽3032、第二凹槽3033 和进气通道3031连通。外界的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口201、第一凹槽3032 或第二凹槽3033、进气通道3031、雾化腔、出气通道3021和出烟通道 10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032和第二凹槽3033与进气通道3031 连通处高于第二电极502的最高处。当泄漏的雾化介质逐渐没过第二电极502并达到第一凹槽3032和第二凹槽3033的最低处时,雾化介质会沿着第一凹槽3032和第二凹槽3033逐渐流动至底盖200处。如此便能延缓雾化介质的泄漏,防止雾化介质流动至雾化器10外。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033可以省略。第二密封件303 远离第一密封件30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凹槽,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底盖200靠近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吸油棉(图未示),用于吸收底盖200处的雾化介质。第一密封件302远离第二密封件3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油棉3022,用于吸收冷凝液,防止冷凝液回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开设有出烟通道;
底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
储油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油组件内;
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底盖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底盖,所述雾化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组件包括油杯、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储油棉,所述油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油杯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件,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内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密封件内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油杯、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围合形成储油仓,所述储油仓内设置有所述储油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在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的环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进气通道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支架、导油棉和发热件,所述雾化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所述雾化支架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储油仓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导油棉设置于所述雾化支架内,所述导油棉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储油棉内,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油棉围合的内空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环状基板、若干个第一挂角和第二挂角,所述环状基板设置于所述底盖上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挂角和所述第二挂角间隔设置于所述环状基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挂角和所述第二挂角穿过所述底盖,所述第二挂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挂角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发热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引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挂角插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挂角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底盖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靠近所述底盖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靠近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油棉,所述第一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油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侧边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扣孔,所述底盖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膜内注塑于所述底盖连接。
CN202222295396.XU 2022-08-29 2022-08-29 雾化器 Active CN218605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396.XU CN218605075U (zh) 2022-08-29 2022-08-29 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396.XU CN218605075U (zh) 2022-08-29 2022-08-29 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5075U true CN218605075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5396.XU Active CN218605075U (zh) 2022-08-29 2022-08-29 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5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5536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108308716B (zh) 电子烟及其发热组件
CN11061316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烟弹管
US11471625B2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639660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器
CN215583152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605075U (zh) 雾化器
WO2023273508A1 (zh) 雾化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538902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应用该种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CN209825222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8023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9013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烟弹管
CN2104456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用于雾化器的雾化壳体
CN21818525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3971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29284U (zh)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9229049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87645U (zh) 一种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43762U (zh) 密封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76926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529281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9047363U (zh) 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