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应用该种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应用该种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雾化器中雾化组件的网状发热体,安装时一般是将网状发热体卷起来,然后在网状发热体的内部包裹导油棉或在其外部包裹导油棉。然而,在内部包裹导油棉,空气经过发热体时不能完全将雾化后的气体完全带出,影响了用户的抽吸体验;在外部包裹导油棉,导油棉和发热体之间会存在缝隙,会导致雾化效果不好,同样影响了用户的抽吸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应用该种雾化组件的雾化器,雾化效果好,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基座、片状的发热体和导油部件,所述基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基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一端面到第二端面的方向贯穿基座,所述导油部件和发热体顺次叠置,导油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所述导油部件设有供雾化油流入的进油孔并可将流入进油孔的雾化油传导至所述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部件包括第一导油体和第二导油体,所述第一导油体和第二导油体顺次叠置,第一导油体靠近所述基座的第一端面并设有所述进油孔,第二导油体靠近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并可将流入进油孔的雾化油传导至所述发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体主体以及形成在发热体主体两端的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所述发热体主体与所述安装槽对应并与所述导油部件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主体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第二端面在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两个卡件,基座的第二端面的一侧设有两个卡柱,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两个卡件、两个卡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外周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设置在油杯两端的吸嘴、密封件,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油杯的内部形成有储油腔体,所述储油腔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密封件并安装所述雾化组件,所述发热体抵接到所述密封件,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储油腔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储油腔体的外侧与所述油杯的内侧之间形成气道,所述气道分别与所述密封件的通腔、吸嘴的吸气通道连通,所述密封件的近发热体端和远发热体端分别具有与所述通腔连通的雾化口、进气口,所述雾化口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体主体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具有贯穿其近发热体端和远发热体端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分别设有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分别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近发热体端伸出并分别穿过所述发热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端部分别被所述基座的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收容,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的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接触,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电池杆的正极、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腔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卡口,所述基座的两个卡件分别伸入所述雾化口内并分别卡设到所述两个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近发热体端的一侧具有两个卡槽,所述基座的两个卡柱分别卡设到所述两个卡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基座的第二端面的片状发热体并使发热体与设置在基座的安装槽内的导油部件顺次叠置,从而发热体和导油部件之间不存在间隙,当雾化油经导油部件传导至发热体时,发热体可充分加热雾化油,雾化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同时当空气经过发热体时,可将经发热体加热雾化后的气体完全带出,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基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1所示的雾化组件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雾化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雾化器的雾化组件和密封件、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雾化器去掉密封件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100,包括基座10、片状的发热体20和导油部件。导油部件包括第一导油体30和第二导油体40。
基座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1a、第二端面11b。基座10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沿第一端面11a到第二端面11b的方向贯穿基座10。第一导油体30、第二导油体40和发热体20顺次叠置,第一导油体30和第二导油体40设置在安装槽12内,发热体20设置在基座10的第二端面11b。第一导油体30和第二导油体40的形状与安装槽1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导油体30靠近基座10的第一端面11a并设有进油孔31以供雾化油流入。第二导油体40靠近基座10的第二端面11b并可将流入进油孔31的雾化油传导至发热体20。通过该种结构,可使得发热体20和导油部件之间不存在间隙,当雾化油经导油部件传导至发热体20时,发热体20可充分加热雾化油,雾化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同时当空气经过发热体20时,可将经发热体20加热雾化后的气体完全带出,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发热体20包括发热体主体21以及分别形成在发热体主体21两端的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用于与雾化器的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接触导通。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分别用于与电池杆的正极、负极连接以实现对雾化组件100供电。与现有的在发热体上通过焊接两个引脚实现与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中正极导电片22和负极导电片23的设置,可使得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与发热体主体21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且易于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发热体主体21与安装槽12对应并与第二导油体40紧密接触,以雾化均匀,改善雾化效果。雾化油经第一导油体30的进油孔31进入,再经第二导油体40传导至发热体主体21,可使得雾化油与发热体主体21的接触更均匀。通过该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100结构稳定,生产效率高,雾化效率高。
为了使雾化油与发热体主体21的接触更均匀,第二导油体40为多个,多个第二导油体40沿基座10的第一端面11a至第二端面11b的方向依次叠置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油体40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分别具有供正极导电件的第二端、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穿设的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31。当正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中时,正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正极导电片22和负极导电片23接触。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池杆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从而通过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可实现电池杆给发热体20供电。发热体主体21通过正极导电片22和负极导电片23与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接触导通时会发热,如此即可实现对传导至发热体主体21的雾化油加热雾化成气体。
结合图4所示,基座10的第二端面11b在对应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31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分别用于收容正极导电件的第二端端部、负极导电件的第二端端部,使发热体20能紧密贴靠到基座10的第二端面21,以及第二导油体40能紧密贴靠发热体20。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与安装槽12连通。替换地,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可以与安装槽12隔离。
发热体主体21为网状结构,从而发热体主体21的雾化区域数量多、面积大,能实现雾化均匀,雾化效果好,并方便空气将雾化气体带出。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发热体主体21的尺寸、网丝的直径可调整其阻值大小,具体地发热体主体12的阻值在0.05欧姆-4.0欧姆之间,阻值高,耗电少,适用于小功率、小型化雾化器。
优选地,发热体主体21、正极导电片22、负极导电片23为一体成型,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嵌件成型技术,将基座10成型到发热体20,从而使两者形成一个成体,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理解地,发热体20和基座10也可以是分体成型,然后再自动化组装。
进油孔31为多个,多个进油孔31沿第一导油体30的一纵向轴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结合图4所示,基座10的第二端面11b在位于安装槽12的两侧设有两个卡件111,基座10的第二端面11b的一侧设有两个卡柱112,发热体20位于两个卡件111、两个卡柱112之间。在将雾化组件100实际安装到油杯内时,两个卡件111、两个卡柱112卡设到安装到油杯一端的密封件上。
基座10的外周设有密封圈15。密封圈15为多个,多个密封圈15间隔设置在基座10的外周。本实施例的密封圈15为两个。密封圈15用于在雾化组件100组装到油杯内的储油腔体时密封储油腔体以防漏油。
第一导油体30的外周设有多个密封环32,类似地,多个密封环32间隔设置在第一导油体30的外周。本实施例的密封环32为两个。该密封环32的设置可以保证雾化油只能经由第一导油体30、第二导油体40抵达发热体20。
参考图5、图6和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200,包括油杯60、设置在油杯60两端的吸嘴70和密封件80、上述的雾化组件100。油杯60的两端均开口,密封件80和吸嘴70分别设置在油杯60两端的开口内。进一步地,油杯60在设置有吸嘴70的开口内壁形成一凹槽,吸嘴70设置在凹槽内。
油杯60的内部形成有储油腔体61,储油腔体61的开口端朝向密封件80并安装所述雾化组件100,储油腔体61的开口端在安装雾化组件100、密封件80之前作为注油口。发热体20抵接到密封件80,进油孔31与储油腔体61的内部连通,基座10外周设置的密封圈15可实现密封储油腔体61以防漏油。储油腔体61的外侧与油杯60的内侧之间形成气道62,气道62分别与密封件80的通腔81、吸嘴70的吸气通道71连通,密封件80的近发热体端和远发热体端分别具有与通腔81连通的雾化口83、进气口82,雾化口83与发热体主体21对应,进气口82对应雾化口83的一端,从而从进气口82进入的空气能够将经发热体主体21加热雾化后的雾化气体完全带出。优选地,密封件80的远发热体端具有与雾化口83对应的凹位82a,进气口82优选设置在凹位82a底部的一端。储油腔体61内的雾化油可流入进油孔31并可经第二导油体40传导至发热体主体21,从而发热体主体21可对雾化油进行加热雾化,从进气口82进入的空气与加热雾化后的雾化气体混合后经通腔81进入到气道62,再进入到吸气通道71,从而被用户抽吸,图6的箭头指示了气流的方向。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密封件80具有贯穿其近发热体端和远发热体端的第一安装孔84和第二安装孔85,第一安装孔84和第二安装孔85分别与通腔81连通。第一安装孔84和第二安装孔85内分别设有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的第二端分别从第一安装孔84和第二安装孔85的近发热体端伸出并分别穿过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且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的第二端端部分别被第一收容槽13和第二收容槽14收容,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的第二端分别与正极导电片22和负极导电片23接触。本申请的雾化器可与电池杆配合安装组成雾化设备,雾化器中的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的第一端分别用于与电池杆的正极、负极电连接,从而电池杆通过正极导电件91和负极导电件92实现给发热体20供电,从而发热体主体21可实现对雾化油进行加热雾化成气体。
本实施例中,通腔81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卡口86(见图9),基座10的两个卡件111分别伸入雾化口83内并分别卡设到两个卡口86。密封件80的近发热体端的纵向的一侧具有两个卡槽87,基座10的两个卡柱112分别卡设到两个卡槽87。通过该种结构,可实现基座10与密封件80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所示,密封件80在靠近气道62的一侧形成一台阶80a,通腔81位于台阶80a的上方并贯穿密封件80的近气道侧和远气道侧,台阶80a与气道62对应,通腔81通过台阶80a与储油腔体61的开口端之间的空间与气道62连通。两个卡槽87位于密封件80的近发热体端的靠近台阶80a的纵向侧。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200易于生产,生产效率高,雾化效果好,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抽吸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