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7068U - 防漏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漏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7068U
CN212117068U CN202020211807.0U CN202020211807U CN212117068U CN 212117068 U CN212117068 U CN 212117068U CN 202020211807 U CN202020211807 U CN 202020211807U CN 212117068 U CN212117068 U CN 212117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seat
atomization
channe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18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飞
郭美玲
黄惠华
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18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7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7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7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端上设有出气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内的雾化组件、连接在出气口和雾化组件之间的导气管、设置在壳体的第二端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进气口;雾化组件包括第一雾化座、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第一雾化座、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依次配合在导气管和底座之间;第一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雾化座设有第二通道,第三雾化座设有与第二通道和进气口相错开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依次连通形成雾化组件的雾化通道;出气口、导气管的导气通道、雾化通道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雾化装置的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防漏雾化装置,雾化通道及气流通道非直通式,有效防止烟液的泄漏。

Description

防漏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一般由供电装置和雾化装置组装形成,现有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螺纹、电极、密封件、导气管、发热组件、储液棉、玻纤管、塑胶管、吸嘴等,结构复杂,结构件多,不易装配,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不便于用户携带。而且现有的雾化装置中气流通道多为直通式,底座处极易漏液,吸嘴内的冷凝液也容易被用户吸到嘴里,给用户带来极其不好的体验。
另外,现有的雾化装置中,雾化组件的发热件是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电连接,易出现虚焊、接触不良等现象,造成发热件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漏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端上设有出气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内的雾化组件、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和雾化组件之间的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口;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硬质的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具有弹性密封性能的第三雾化座;所述第一雾化座、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依次配合在所述导气管和底座之间;
所述第一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雾化座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雾化座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和进气口相错开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通道;
所述出气口、导气管的导气通道、雾化通道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雾化装置的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导气管外围的储液腔;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之间且位于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发热单元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两个电极件,两个所述电极件相间隔嵌设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发热单元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包括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之间的导液件、绕覆在所述导液件上的发热丝、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丝相对两端上的导线;所述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端部折弯与所述电极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雾化座设有供所述导线刺穿的盲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配合在所述壳体第二端的端部上的底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表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紧配合的围壁;
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第二端配合在所述围壁形成的槽部内,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相对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紧配合;
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第一端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雾化座的第二端容置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相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雾化座配合;
所述导气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雾化座的第一端上,所述发热单元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雾化座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配合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上的吸嘴、设置在所述吸嘴的吸嘴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吸嘴棉。
优选地,所述吸嘴棉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吸嘴口、出气口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气管的导气通道错开。
优选地,所述吸嘴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嘴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雾化装置,通过雾化座中通道之间、通道与底座上进气口的错开设置,使得连通形成的雾化通道及气流通道不是直通式,有效防止烟液的泄漏。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漏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漏雾化装置在一角度上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漏雾化装置在另一角度上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漏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0、雾化组件20、导气管30以及底座40。
壳体10中空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10的第一端封闭且其上设有出气口101,壳体10的第二端开放。壳体10内设有储液腔102,用于储存烟液。雾化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端内,位于储液腔102的下方。导气管30设置在壳体10内,导气管30连接在出气口101和雾化组件20之间。其中,导气管30的一端以过盈方式等连接在出气口101上且其内部的导气通道301与出气口101相连通,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在雾化组件20上。储液腔102在导气管30的外围,形成在壳体10和导气管30之间。储液腔102与导气管30内的导气通道相隔绝。
底座4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端上,将壳体10的第二端封闭。该底座40上设有进气口401,通过雾化组件20和导气通道301与壳体10第一端上的出气口101连通,以形成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组件20包括依次配合在导气管30和底座40之间的第一雾化座21、第二雾化座22和第三雾化座23。第一雾化座21和第二雾化座22为塑胶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雾化座,为硬质的雾化座,方便导气管30的插接并支撑在导气管30的下方。第三雾化座23为具有弹性密封性能的雾化座,如橡胶材料等制成,从而第三雾化座23可被压缩发生形变,能够密封在底座40和第二雾化座22之间,提高雾化组件20和壳体10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第一雾化座21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通道210,导气管30的一端插接在该第一雾化座21的第一端211上,与第一通道210过盈配合。第二雾化座22设有第二通道220,第二通道220可与第一通道210相对连通。第三雾化座23设有与第二通道220和底座40上的进气口401相错开的第三通道230,第一通道210、第二通道220和第三通道230依次连通形成雾化组件20的雾化通道。
出气口101、导气管30的导气通道301、雾化通道和进气口401依次连通形成雾化装置的气流通道。其中,雾化通道的第三通道230与第二通道220及进气口401的错开设置,使得三者的中心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整体的气流通道为非直通式(非直线)的通路(气流方向如图3中气流通道内的箭头所示),有效防止储液腔102内的烟液沿着气流通道从底座40漏出。
雾化组件20还包括发热单元24,发热单元24横设在第一雾化座21和第二雾化座22之间且位于雾化通道中,发热单元2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储液腔102导液连接。
具体地,发热单元24包括导液件241、绕覆在导液件241上的发热丝242、分别设置在发热丝242相对两端上的导线243。导液件241横设在第一雾化座21和第二雾化座22之间,其相对两端分别位于储液腔102内,用于吸附烟液。导线243依次穿过第二雾化座22和第三雾化座23,用于接电。发热丝242在通电加热后将导液件241上的烟液雾化,形成的烟雾沿着气流通道并从出气口101输出,如图2中气流通道内的箭头所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座40可包括底板41、垂直连接在底板41的一表面上的围壁42;底座40以其底板41配合在壳体10的第二端的端部上,围壁42穿进壳体10内并与壳体10的内壁紧配合,使底座40可以紧固在壳体10上。
第三雾化座23、第二雾化座22和第一雾化座21依次置于底座40上。其中,第三雾化座2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2,第二端232配合(如过盈配合)在围壁42形成的槽部43内,第三雾化座23的第一端231与壳体10的内壁紧配合。第三雾化座23的第一端231外周还可设有至少一道凸筋233,与壳体10的内壁相抵接。
第三雾化座23的第一端231上还设有定位槽234。第二雾化座2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第二端222容置定位(如过盈配合)在定位槽234内,第二雾化座22的第一端221与第一雾化座21对接。第一雾化座2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导气管30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雾化座21的第一端211上。第一雾化座21的第二端212与第二雾化座22的第一端221配合,如对接或插接;发热单元24横设在第一雾化座21的第二端212和第二雾化座22的第一端221之间。
上述底座40、第三雾化座23、第二雾化座22之间分别通过槽的设置配合,进一步防止烟液从底座40向外泄露,实现雾化装置的多重防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还包括两个电极件50,两个电极件50相间隔嵌设在底座40内并与发热单元24导电连接。电极件50可为图1、2所示的柱体,通过柱体的高度设置,电极件50还可以延伸穿入第三雾化座23内。
发热单元24的两个导线243分别穿过第二雾化座22和第三雾化座23,每一导线243的端部折弯与对应的电极件50连接。其中,如图1所示,导线243的端部折弯设置可形成U形部或L形部,与电极件50的外表面接触实现导电连接。
对应导线243,第二雾化座22可设有线孔供导线243穿过。第三雾化座23设有盲孔,供导线243刺穿。由于第三雾化座23具有弹性,以盲孔设置,使导线243可刺破盲孔的底面穿出连接电极件50,且底面被刺破的孔内壁紧密贴合在导线243上,形成密封效果,不会形成有漏液的缝隙。由于第三雾化座23具有的弹性密封性能,借助第三雾化座23的弹性,电极件50施加到发热单元24两端的导线243压力较大,电连接性能好,可以省去导线243与电极件50之间的焊接,进而避免出现虚焊、接触不良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还包括配合在壳体10的第一端上的吸嘴60、设置在吸嘴60和壳体10之间的吸嘴棉70。
吸嘴60上的吸嘴口61与壳体10上的出气口101相对连通。吸嘴60与壳体10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卡扣等方式连接。例如,壳体10的外壁面设置凸出的卡扣件,吸嘴60的侧壁对应设置与其相适配的扣槽。
吸嘴60与壳体10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圈62,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有效防止吸嘴60与壳体10间漏气或漏液。壳体10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上设有密封槽103供密封圈62容置其中。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密封槽103位于卡扣件靠近出气口101的一侧。
吸嘴棉70设置在吸嘴口61和出气口101之间,用于吸附冷凝液。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吸嘴棉70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相对两端的通孔71。通孔71与吸嘴口61、出气口101相连通,并且通孔71与导气管30的导气通道301错开,即两者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更好防止导气管30内的冷凝液被人吸到嘴里。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配合以形成电子烟。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0的外周侧面上还可设有至少一道筋条104,用于与电子烟的外壳内壁面配合,加强雾化装置在外壳内的装配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上设有出气口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内的雾化组件、连接在所述出气口和雾化组件之间的导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口;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硬质的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具有弹性密封性能的第三雾化座;所述第一雾化座、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依次配合在所述导气管和底座之间;
所述第一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雾化座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雾化座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和进气口相错开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通道;
所述出气口、导气管的导气通道、雾化通道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雾化装置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导气管外围的储液腔;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之间且位于所述雾化通道中,所述发热单元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两个电极件,两个所述电极件相间隔嵌设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发热单元导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和第二雾化座之间的导液件、绕覆在所述导液件上的发热丝、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丝相对两端上的导线;所述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雾化座和第三雾化座,端部折弯与所述电极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雾化座设有供所述导线刺穿的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配合在所述壳体第二端的端部上的底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一表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紧配合的围壁;
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第二端配合在所述围壁形成的槽部内,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相对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紧配合;
所述第三雾化座的第一端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雾化座的第二端容置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相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雾化座配合;
所述导气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雾化座的第一端上,所述发热单元横设在所述第一雾化座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雾化座的第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配合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上的吸嘴、设置在所述吸嘴的吸嘴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吸嘴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棉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吸嘴口、出气口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气管的导气通道错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外壁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CN202020211807.0U 2020-02-25 2020-02-25 防漏雾化装置 Active CN212117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1807.0U CN212117068U (zh) 2020-02-25 2020-02-25 防漏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1807.0U CN212117068U (zh) 2020-02-25 2020-02-25 防漏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7068U true CN212117068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1807.0U Active CN212117068U (zh) 2020-02-25 2020-02-25 防漏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7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227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227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7200B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EP3895562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0299478U (zh) 一种底部进气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075503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1174694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9825212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2117068U (zh) 防漏雾化装置
CN212852497U (zh) 电加热气溶胶形成装置
CN111838771B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3598421A (zh) 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0929624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60909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及使用其的电子烟产品
CN209825222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1406988A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898341U (zh) 一种雾化发生装置及电子烟
CN213549690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
CN113598420A (zh) 用于支撑雾化装置雾化元件的支撑块、雾化装置及设备
WO2022021138A1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1581582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701623U (zh) 雾化装置的底座、储液弹、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20343666U (zh) 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16983582U (zh) 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7th floor, 35 Cuijing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7, Phase 2, Fe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aoyu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