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9284U -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9284U
CN220529284U CN202322195415.6U CN202322195415U CN220529284U CN 220529284 U CN220529284 U CN 220529284U CN 202322195415 U CN202322195415 U CN 202322195415U CN 220529284 U CN220529284 U CN 220529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section
reinforcing
hea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54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礼周
付尧
段立武
张志良
许玉周
李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 Mirac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54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9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9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9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属于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发热件包括发热部以及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连接在发热部的相对两端,发热部围设形成至少部分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发热部具有第一发热面、第二发热面以及第三发热面;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以及加强部,发热单元间隔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发热单元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发热面以及第二发热面,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之间各通过一个设置在第三发热面的加强部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发热件,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之间通过加强部连接,可以提高发热部的整体性,防止发热部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产品的口感。

Description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气溶胶生成设备中,发热模组多为棉芯,发热丝紧贴棉芯,发热丝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产品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可解决发热件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产品口感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包括发热部以及电连接部,电连接部连接在发热部的相对两端,发热部围设形成至少部分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发热部具有第一发热面、第二发热面以及第三发热面,第一发热面与第二发热面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发热面位于第一发热面以及第二发热面之间;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以及加强部,发热单元间隔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发热单元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发热面以及第二发热面,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之间各通过一个设置在第三发热面的加强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1,第三发热面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2,其中,D1/D2≥0.5。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单元包括分别呈弯曲状的第一发热段以及第二发热段,各第一发热段间隔排列在第一发热面,各第二发热段间隔排列在第二发热面,每个发热单元的第一发热段的自由端、第二发热段的自由端均通过一个加强部连接相邻的发热单元的第一发热段的临近自由端、第二发热段的临近自由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面上的第一发热段与第二发热面上对应的第二发热段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件包括增强体,增强体连接在电连接部上,发热部、电连接部以及增强体围设形成安装空间;增强体包括第一增强段、第二增强段以及安装段,第一增强段、第二增强段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在安装空间的两侧,第一增强段的自由端、第二增强段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背向安装空间弯折的安装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段以及第二发热段均呈U形或V形。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热模组,发热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件以及导油件,导油件呈片状,导油件夹持在发热件的安装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发热模组包括电极,电极与电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柱,凸柱的横截面积小于电极与凸柱连接处的横截面积,凸柱插设在电连接部内;或者电极与电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有铆钉,铆钉穿过电连接部将电极铆接在电连接部上。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油杯、导油支架、雾化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发热模组,油杯的一端设有吸嘴,雾化支架安装在油杯内远离吸嘴的一端,导油支架盖设在雾化支架上,并与雾化支架围成雾化腔,发热模组安装在雾化腔内,雾化腔与吸嘴连通,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的方向异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气溶胶生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申请所提供的发热件,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以及加强部,加强部连接在相邻两个发热单元之间,可以提高发热部的整体性,防止发热部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产品的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实施例沿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油支架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油支架一实施例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一实施例展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另一实施例展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另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模组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热模组另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实施例设置两个第一进气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请参阅图1-图4,雾化器100可包括油杯10、导油支架20、雾化支架30以及发热模组40。油杯10的一端设有吸嘴11,雾化支架30安装在油杯10内远离吸嘴11的一端,导油支架20盖设在雾化支架30上,并与雾化支架30围成雾化腔31,发热模组40安装在雾化腔31内。雾化腔31与吸嘴11连通,从而形成经雾化支架30、雾化腔31、导油支架20到吸嘴11的进气通道。导油支架20与油杯10围设形成用于储存雾化基质的储油腔12。导油支架20上开设有进油孔21。导油支架20包括导油部22,导油部22设于进油孔21靠近发热模组40的一端,导油部22抵接于发热模组40,以将储油腔12中的雾化基质引导至发热模组40。发热模组40可加热雾化基质生产气溶胶,气溶胶经导油支架20、油杯10到达吸嘴11。
本申请所提供的雾化器100,导油支架20包括导油部22,导油部22设于进油孔21靠近发热模组40的一端,导油部22抵接于发热模组40,储油腔12中的雾化基质从进油孔21流向发热模组40时,雾化基质可沿着导油部22流动,确保导油顺畅,使得雾化基质供给稳定,从而提升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的口感。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导油部22与雾化支架30凹凸配合,具体地,雾化支架30内形成有与导油部22外形匹配的凹槽,导油部22嵌设于该凹槽内。例如,导油部22还可以卡合在雾化支架30内或与雾化支架30过盈配合。装配时,将导油部22插置在雾化腔31内即可完成导油支架20的安装,使得导油支架20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5、图6,在一实施例中,导油部22上开设有卡槽221,卡槽221与进油孔21连通,发热模组40卡合在卡槽221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卡槽221与进油孔21连通,使得雾化基质可沿进油孔21以及卡槽221的内壁流动,从而引导雾化基质的流动方向,确保导油顺畅;另一方面,当发热模组40的导油件为纤维棉类柔性材质时,将发热模组40卡合在卡槽221内,可以防止发热模组40移位,进一步确保导油顺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油孔2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油筋条211,导油筋条211向导油部22所在方向延伸,以将雾化基质引导至导油部22。一方面,导油筋条211可以破坏雾化基质的表面张力,使得雾化基质顺畅地进入进油孔21;另一方面,导油筋条211与进油孔21的内壁之间形成引流通道,以引导雾化基质流向导油部22,使得雾化基质供给稳定。导油筋条211的设置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导油筋条211沿进油孔21的环向间隔分布在进油孔21的内壁上,从而形成多个引流通道,使得雾化基质沿进油孔21均匀地流向发热模组40。
请参阅图3-图7,在一实施例中,雾化支架30、导油支架2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32、第二进气孔23。第一进气孔32与雾化腔31连通,使得外部气体可从第一进气孔32进入雾化腔31。油杯10内设有雾化管13,雾化管13的一端连接在吸嘴上,雾化管13的相对一端插置在导油支架20上。雾化管13与第二进气孔23连通,在雾化腔31中生成的气溶胶可依次流经第二进气孔23以及雾化管13到达吸嘴11。
油杯10、导油支架20以及雾化支架30可以是塑胶材质。塑胶材质之间相互配合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影响雾化器100的气密性。为增强雾化器100的气密性,导油支架20以及雾化支架30的外壁与油杯10的内壁抵接处可以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可以是硅胶材质。当导油支架20以及雾化支架30装配到油杯10内时,密封圈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导油支架20以及雾化支架30与油杯10过盈配合,从而增强雾化器100的气密性。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器100设有密封套50,如图3所示。密封套50可以是硅胶材质。密封套50设置在雾化管13与导油支架20连接处,密封套50位于雾化管13与导油支架20之间。当导油支架20装配到油杯10内时,雾化管13以及导油支架20挤压密封套5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密封储油腔12,可防止漏油。
发热模组40可包括发热件41、导油件42以及两个电极43,如图2所示。导油件42将雾化基质传递至发热件41,发热件41加热雾化基质生产气溶胶。电极43插置在雾化支架30上,电极43与发热件41连接。发热模组40通过电极43与电源连接,从而为发热模组40提供电能。
导油件42为多孔介质。导油件42可以是多孔纤维材料,如纤维棉、无纺布、亚麻布、化纤织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材质均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锁油性。相对于陶瓷材料而言,纤维材质的孔径小、孔隙率大,使得雾化生成的气溶胶较为细腻,甜度和香气饱满。发热件41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镍铬铝合金、镍铬合金、铁铬铝或钛合金中的一种,发热件41可以是采用冲裁或刻蚀等方式一体加工成型。
导油件42可呈片状或筒状。在一实施例中,导油件42呈中空的筒状,示例性地,导油件42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发热件41贴设在导油件42的内壁,或者发热件41围设在导油件42的外壁。导油件42沿雾化器100的纵向设置。可选地,导油件42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导油件42呈片状,呈片状的导油件42在雾化器10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有利于产品的扁平化设计。发热件41设有安装空间44,如图8所示,导油件42夹持在安装空间44内,可以防止导油件42发生变形。
第二进气孔23至少部分与导油件42错开,以连通雾化腔31,例如6和图1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23的径向尺寸大于导油件42的厚度,使得第二进气孔23具有正对导油件42的部分,以及位于导油件42厚度方向两侧的部分,气溶胶可从第二进气孔23上位于导油件42厚度方向两侧的部分被抽吸出。也即,导油件42的厚度与卡槽221的宽度匹配,第二进气孔23的径向尺寸大于卡槽221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进气孔23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23也可以仅具有位于导油件42厚度方向单侧的部分。
示例性地,如图5和图6,进油孔21具有两个,两个进油孔21分布在第二进气孔23的两侧,每个进油孔21对应设有一个导油部22。两个导油部22的卡槽221共线设置,导油件42的两端卡持于两个卡槽221内,导油件42的中部至少部分遮挡第二进气孔23,第二进气孔23具有位于导油件42的厚度方向两侧的部分。
请继续参阅图8,发热件41包括发热部411以及两个电连接部412。两个电连接部412分别连接在发热部411的相对两端,发热部411围设形成至少部分安装空间44,安装空间44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一般而言,安装空间4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即安装空间44的横截面为宽扁式,以适应产品的扁平化外形。至少部分发热部41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在安装空间44的两侧,并贴合于导油件42。导油件42将雾化基质传递至发热部411,发热部411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安装空间44呈U形,发热部411具有位于U形空间的两侧边的第一发热面414、第二发热面415,以及位于U形空间的底边的第三发热面416,电连接部412设置在第三发热面416。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分别与第三发热面416呈预设角度。具体地,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三发热面416,使得第一发热面414与第二发热面415相互平行,以方便夹持导油件42。发热部411设置多个发热面,增大了发热部411与导油件42的接触面积,使得雾化基质可在多个位置雾化生成气溶胶,可提高发热部411的加热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发热部411由长条结构经多次弯折形成第一发热面414、第二发热面415以及第三发热面416。具体地,长条结构弯折后可以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倒U形排列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其中,第三发热面416设置在发热部411面向雾化支架30进气口的一端,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远离第三发热面416的自由端面向导油支架20。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31的方向异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可选地,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31的方向可垂直第三发热面416,相应地,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平行于进气方向,以使雾化生产的气溶胶可沿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顺畅地到达吸嘴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发热部41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417以及加强部418,发热单元417间隔排列在第一方向上,发热单元417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相邻两个发热单元417之间各通过一个设置在第三发热面416的加强部418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发热件41,发热部41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417以及加强部418,相邻两个发热单元417之间通过加强部418连接,相对于单丝弯折形成的发热部411而言,在相邻两个发热单元417之间设置加强部418可以提高发热部411的整体性,防止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产品的口感。
加强部418可呈片状,请参阅图11。加强部418在第二方向(图中所示Y方向)上的尺寸为D1,第三发热面416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2。在一些实施例中,D1/D2≥0.5。研究发现,如果D1/D2小于0.5,发热部411的抗弯刚度提高有限,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受到挤压时存在发生变形的风险。可选地,D1/D2可以是0.5、0.6、0.7、0.8、0.9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D1/D2≥0.5,使得加强部418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提高了发热部411的强度,可进一步防止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口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加强部418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三发热面416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即D1/D2为1.0,加强部418与第三发热面416等宽,可方便发热件41的加工。
请继续参阅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发热单元417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各第一发热段4171间隔排列在第一发热面414,各第二发热段4172间隔排列在第二发热面415。每个呈弯曲状的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均有两个远离弯折端的自由端。其中,每个发热单元417的第一发热段4171的自由端、第二发热段4172的自由端均通过一个加强部418连接相邻的发热单元417的第一发热段4171的临近自由端、第二发热段4172的临近自由端。位于第一方向上端部的发热单元417的第一发热段4171的两个自由端、第二发热段4172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加强部418以及电连接部412连接。
对于单丝弯折形成的发热部411,发热丝为等横截面,因此在各个发热面上的发热丝的电阻率相等,加热温度大致相同,而第三发热面416距离储油腔12相对较远,容易出现雾化基质供应不足,使得气溶胶产生糊味。在本申请中,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并联在加强部418的相对两侧,加强部418的横截面积显著大于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的横截面积,因此加强部418的电阻远小于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的电阻,从而使得发热部411的发热功率集中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第三发热面416的温度较低,雾化基质不能在第三发热面416雾化生产气溶胶,可避免气溶胶产生糊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均呈U形或V形。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较为细长,可提高发热段的电阻,从而使得发热部411的发热功率集中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
请继续参阅图11。加强部418在第一方向(图中所示X方向)上的尺寸为L1;相邻两个第一发热段4171的自由端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和/或,相邻两个第二发热段4172的自由端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在一些实施例中,L1/L2≥0.9。研究表明,如果L1/L2小于0.9,加强部418的截面较小,抗弯刚度相对较小,对发热部411的抗弯刚度提高有限,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受到挤压时存在发生变形的风险;此外,加强部418的电阻较大,加强部418与发热单元417串联在电路中,使得加强部418具有较大的发热功率,雾化基质在位于第三发热面416的加强部418雾化容易出现因雾化基质供应不足而产生糊味。可选地,L1/L2可以是0.9、0.95、1.0、1.05、1.1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L1/L2≥0.9,使得加强部418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一方面,提高了发热部411的强度,可进一步防止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口感;另一方面,减小了加强部418的电阻及发热功率,雾化基质不能在第三发热面416雾化生产气溶胶,可避免气溶胶产生糊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加强部418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相邻两个第一发热段4171的自由端、第二发热段4172的自由端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即L1/L2为1.0,加强部418的外边缘平齐于相邻两个第一发热段4171的自由端、第二发热段4172的自由端外边缘,可方便发热件41的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面414上的第一发热段4171与第二发热面415上对应的第二发热段4172对称设置,如图11、图12所示。由于第一发热段4171与第二发热段4172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发热面414与第二发热面415的加热温度基本相同,雾化基质可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雾化生产气溶胶,从而保证口感的一致性。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发热件41还包括增强体413,增强体413连接在电连接部412上,发热部411、电连接部412以及增强体413围设形成安装空间44。增强体413可用于安装发热件41,具体地,增强体413可用于将发热件41连接在雾化支架30上。为提高发热部411的加热功率,发热部411通常为细长结构,其抗弯刚度低,在装配时容易发生变形而挤压导油件42,导致导油不畅,进而影响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的口感。本申请中,在发热部411的两端设有增强体413,可以设置增强体413的抗弯刚度大于发热部411的抗弯刚度,增强体413形成发热件41的骨架,提高了发热件41的整体性以及抗弯刚度。当发热件41受到挤压时,增强体413支撑在发热部411的外侧,从而避免发热部411发生变形。
增强体413可包括第一增强段4131、第二增强段4132以及安装段4133,如图8所示。第一增强段4131、第二增强段413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在安装空间44的两侧,安装段4133连接在第一增强段4131以及第二增强段4132上。可选地,第一增强段4131、第二增强段4132分别平行于第一发热面414、第二发热面415。在发热部411受到挤压时,第一增强段4131、第二增强段4132分别支撑在第一发热面414、第二发热面415外侧,从而防止发热部411发生变形。
安装段4133可以是第一增强段4131或第二增强段4132弯折后形成。安装段4133可有多种设置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安装段4133垂直于第一增强段4131或第二增强段4132。当发热模组40装配到雾化腔31内时,导油支架20盖设在雾化支架30上,导油支架20将安装段4133压紧贴合在雾化腔31的侧壁上边缘,可以防止发热模组40移位,从而保证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的口感一致性。具体地,在安装段4133的贴合处,导油支架20与雾化支架30可采用凸、凹部位配合的方式,从而提高二者的结合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增强段4131的自由端、第二增强段4132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背向安装空间44弯折的安装段4133,两个安装段4133分别搭接在雾化支架30的相对两侧。第一增强段4131以及第二增强段4132分别与相应的安装段4133形成安装槽4134。当发热模组40装配到雾化腔31内时,安装槽4134扣合在雾化支架30上,安装段4133与第一增强段4131或第二增强段4132之间产生夹持力,从而将发热模组40固定在雾化支架30,可避免发热模组40移位。
电极43与发热件41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插接或铆接,以增强电极43与发热件4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一实施例中,两个电极43焊接在相应的电连接部412上。具体地,在装配过程中,当发热模组40装配到雾化腔31后,可采用激光焊接固定电极43,以防止电极43移位,保证电极43与发热件4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可将入热量降到最低的需要量,热影响区金相变化范围小,可防止焊接操作影响其它构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连接部412上设有安装孔4121,安装孔4121用于安装电极43。
请参阅图15,在一实施例中,电极43与电连接部412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柱431,凸柱431的横截面积小于电极43与凸柱431连接处的横截面积,从而在电极43靠近电连接部412的一端形成台阶面。当电极43装配在雾化支架30上时,凸柱431插设在电连接部412内。具体而言,凸柱431可插置在安装孔4121内。凸柱431的外周以及电极43端部的台阶面均可与电连接部412接触,增大了电极43与电连接部412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电极43与发热件4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电极43与电连接部412连接的一端设有铆钉432,铆钉432穿过电连接部412将电极43铆接在电连接部412上。具体地,铆钉432可穿过安装孔4121将电极43铆接在电连接部412上。通过设置铆钉432将电极43固定在电连接部412上,可防止电极43脱落,保证了电极43与发热件4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进油孔21具有两个,两个进油孔21分布在第二进气孔23的两侧。雾化支架30的两端有凸台33,两个电连接部412位于凸台33上方,电极43穿过凸台33连到电连接部412。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导油支架20在雾化器100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实现产品的扁平化设计。
第一进气孔32可设置在雾化支架30的底部中间位置,即第一进气孔32正对发热件41底部第三发热面416中间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进气孔32与第三发热面416相对设置,从第一进气孔32进入雾化腔31中的外部空气带动第三发热面416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向吸嘴11。由于第一进气孔32开设在雾化支架30的底部中间位置,第一进气孔32所需空间较小,可减小雾化器100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有利于产品的扁平化设计。但由于第三发热面416的遮挡,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与外部气体接触不充分,雾化基质雾化主要集中在第三发热面416,而第三发热面416距离储油腔12相对较远,导致雾化基质供应不足,使得气溶胶容易产生糊味。
为防止气溶胶出现糊味,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雾化支架30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进气孔32,两个第一进气孔32分别与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对应设置。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进气孔32,可以防止第三发热面416的遮挡,使得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与外部气体充分接触,雾化基质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均可充分雾化生产气溶胶,从而改善气溶胶的口感。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请参阅图18,气溶胶生成设备300可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100、控制组件310以及电源组件320,控制组件310可根据抽吸动作控制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320连通或断开,以控制雾化器100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或停止加热。具体而言,当通过吸嘴11吸气时,控制组件310感应到气溶胶生成设备300内的负压,控制组件310控制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320连通,发热模组40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当停止吸气时,控制组件310控制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320断开,发热模组40停止加热雾化基质。
可选地,雾化器100以及电源组件320设置为可拆卸。当雾化器100中的雾化基质剩余量少于预设值时,用户可以更换雾化器100,以防止雾化器100干烧出现糊味。相应地,当气溶胶生成设备300出现供电不足时,用户可以更换电源组件320,以确保气溶胶生成设备300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提供的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发热部41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417以及加强部418,相邻两个发热单元417之间通过加强部418连接,可以提高发热部411的整体性,防止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产品的口感。
2、加强部418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1,第三发热面416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2,D1/D2≥0.5,使得加强部418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提高了发热部411的强度,可进一步防止发热部411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口感。
3、发热单元417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并联在加强部418的相对两侧,加强部418的横截面积显著大于第一发热段4171以及第二发热段4172的横截面积,使得发热部411的发热功率集中在第一发热面414以及第二发热面415,可避免气溶胶产生糊味。
4、第一发热面414上的第一发热段4171与第二发热面415上对应的第二发热段4172对称设置,使得第一发热面414与第二发热面415的加热温度基本相同,从而保证口感的一致性。
5、在发热部411的两端设有增强体413,提高了发热件41的整体性以及抗弯刚度,可避免发热部411在装配时发生变形。
6、增强体413包括连接在第一增强段4131以及第二增强段4132上的安装段4133,用于安装发热件41,可以防止发热模组40移位,从而保证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的口感一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件,用于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部以及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发热部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部围设形成至少部分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宽度方向;
所述发热部具有第一发热面、第二发热面以及第三发热面,所述第一发热面与所述第二发热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发热面位于所述第一发热面以及所述第二发热面之间;
所述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发热单元以及加强部,所述发热单元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发热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热面以及所述第二发热面,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单元之间各通过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发热面的所述加强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1,所述第三发热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D2,其中,D1/D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分别呈弯曲状的第一发热段以及第二发热段,各所述第一发热段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发热面,各所述第二发热段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二发热面,每个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第一发热段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发热段的自由端均通过一个所述加强部连接相邻的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临近自由端、所述第二发热段的临近自由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面上的所述第一发热段与所述第二发热面上对应的所述第二发热段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包括增强体,所述增强体连接在所述电连接部上,所述发热部、所述电连接部以及所述增强体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增强体包括第一增强段、第二增强段以及安装段,所述第一增强段、所述第二增强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所述第一增强段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增强段的自由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背向所述安装空间弯折的所述安装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段以及所述第二发热段均呈U形或V形。
7.一种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件以及导油件,所述导油件呈片状,所述导油件夹持在所述发热件的安装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包括电极,所述电极与电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凸柱连接处的横截面积,所述凸柱插设在所述电连接部内;或者,
所述电极与电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有铆钉,所述铆钉穿过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电极铆接在所述电连接部上。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杯、导油支架、雾化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模组,所述油杯的一端设有吸嘴,所述雾化支架安装在所述油杯内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所述导油支架盖设在所述雾化支架上,并与所述雾化支架围成雾化腔,所述发热模组安装在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吸嘴连通,外部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腔的方向异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
CN202322195415.6U 2023-08-15 2023-08-15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Active CN220529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5415.6U CN220529284U (zh) 2023-08-15 2023-08-15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5415.6U CN220529284U (zh) 2023-08-15 2023-08-15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9284U true CN22052928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5415.6U Active CN220529284U (zh) 2023-08-15 2023-08-15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9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5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209100A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09825209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片及雾化器
CN217065393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件
CN220529284U (zh) 发热件、发热模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29281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7089626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器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3034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4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669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CN115381146A (zh) 导液雾化机构及电子雾化器
CN115104780A (zh) 雾化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56U (zh) 加热元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84806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047376U (zh) 用于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6853797U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16019121U (zh) 发热元件、雾化芯、雾化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866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9587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09905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17958769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05075U (zh) 雾化器
CN2186353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烟弹及电子雾化器
CN21935305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