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8940U -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8940U
CN218578940U CN202223148968.8U CN202223148968U CN218578940U CN 218578940 U CN218578940 U CN 218578940U CN 202223148968 U CN202223148968 U CN 202223148968U CN 218578940 U CN218578940 U CN 218578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onveyor belt
mounting groove
transfer devi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89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思奇
刘玉青
翟平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89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8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8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8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支架、至少两个传动轮和传送带,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支架相连,传动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传送带与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且传送带与传动轮配合的部分设于第一安装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通过在传动轮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安装槽,并将部分传送带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对传送带进行限位,防止传送带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产品的组装和物流搬运过程中,物件的输送往往通过输送线进行,例如,通过设置纵横方向的多个输送线,在输送线的交叉位置配置移载设备。移载机一般用于改变物件的输送方向,将物件从交叉位置送入或移出主输送线的机器,例如,需要移出物件到主输送线外时,运行移载设备,物件在输送线交叉位置停留,通过另一个方向的输送线(一般是垂直方向)将需要分流的物件转向移出。
移载机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承载大,使得物件能够方便地进出主辅输送线,不会因为输送过程中物件的堆叠而产生碰撞、挤压甚至外部结构的破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物流的传输领域。
现有的移载机一般通过带轮传动,将货物置于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进行输送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货物容易撞击传送带,从而造成传送带的偏移脱轨,因此需要经常维修,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载装置和具有该移载装置的输送系统,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送带发生偏移或脱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
支架;
至少两个传动轮,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支架相连,传动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
传送带,传送带与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且传送带与传动轮配合的部分设于第一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通过在传动轮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安装槽,并将部分传送带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从而通过第一安装槽对传送带进行限位,防止传送带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为环形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凸起,沿传动轮的径向方向,环形凸起的周向外表面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间的最小间距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的尺寸。将传送带设于两侧的环形凸起之间,可通过环形凸起对传送带有效地进行限位,同时,环形凸起超出第一安装槽的槽底的尺寸大于传送带的尺寸,从而在输送转运货物的过程中,通过传动轮的环形凸起与货物相抵接,并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和转运,进一步地减少或避免传送带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传送带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传动轮的轴向方向,第一安装槽的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的尺寸。将第一安装槽的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的尺寸设置,可以将传送带完全放置于第一安装槽中,从而避免货物在转运过程中撞击传送带,进而减少或避免传送带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保证传送带的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传动轮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并沿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交替设于传送带的两侧。将多个传动轮交替设于传送带的两侧,可增大传送带与传动轮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传动轮的驱动力,保证传动轮平稳转动,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传送带的张紧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对传动轮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还包括导向轮,传动轮和导向轮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传动轮和导向轮分别沿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设于传送带的两侧。将传动轮和导向轮分别设于传送带的两侧,可增大传送带与传动轮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传动轮的驱动力,保证传动轮平稳转动,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传送带的张紧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对传动轮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部分传送带设于第二安装槽内。将部分传送带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从而通过第二安装槽对传送带进行限位,进一步地防止传送带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轮设于传送带背离货物的一侧,导向轮设于传送带朝向货物的一侧。即传送带与传动轮朝向货物的表面相贴合,从而驱动传动轮转动,相较于将传送带与传动轮背离货物的依次相贴合,传送带与传动轮间的压紧力更加牢靠稳定,从而保证传动轮的稳定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传送带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传送带传动。通过驱动件提供驱动力并带到传送带转动,从而驱动传动轮转动,进而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还包括张紧轮,张紧轮与驱动件分别沿垂直于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设于传送带的两侧,张紧轮用于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通过调节张紧轮与传送带间的压紧程度,可以调节张紧轮与传送带间的压紧力,从而使传送带处于不同的张紧程度,进而调节传送带与传动轮间的压紧力,使传动轮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稳定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轮的数量是一个,一个张紧轮设于驱动件与传动轮之间。通过一个张紧轮调节驱动件与传动轮间的传送带的张紧度,从而达到对整个传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轮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张紧轮分别设于驱动件的两侧。通过两个张紧轮调节驱动件与传动轮间的传送带的张紧度,从而达到对整个传送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能够调节驱动件与传送带间的接触面积,使传送带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稳定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传动轮设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轴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转动连接。将传动轮通过旋转轴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转动连接,能够保证对传动轮的支撑效果,防止传动轮在输送转运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转运过程发生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轮的顶面超出第一安装板的顶面和第二安装板的顶面。将传动轮的顶面超出第一安装板的顶面和第二安装板的顶面设置,防止由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阻挡而造成货物偏离运行轨道而不能与传动轮相接触,保证在货物的转运过程中通过传动轮与货物相接触,进而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包括支撑板和两个输送组件,两个输送组件对称设置于支撑板,并共同用于输送货物。两个输送组件对称设置并共同用于支撑货物,从而完成货物的输送和转运,相较于通过一个输送组件对货物进行输送和转运,能够减小传动轮和传送带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进而降低成本,且便于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还包括驱动辊,驱动辊与两个输送组件的传送带同步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辊与两个输送组件的传送带同步传动连接,能够保证两个输送组件的传送带同步运转,从而保证对货物的平稳输送和运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支撑板相连,并用于驱动输送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通过升降组件带动输送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能够对不同平面内货物进行输送和转运,从而提高移载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具有上述任一项的移载装置,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相交设置,部分第一输送轨道设于第二输送轨道的上方,输送组件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穿过第一输送轨道,以将第一输送轨道的货物转运至第二输送轨道。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向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输送系统;
1:移载装置;
10:输送组件、11:支架、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2:传动轮、121:第一安装槽、122:环形凸起、123:第一通孔、13:传送带、14:导向轮、141:第二安装槽、142:第二通孔、15:驱动件、16:张紧轮、171:第一旋转轴、172:第二旋转轴、181:第一轴承、182:第二轴承、19:销钉;
20:支撑板;
30:升降组件;
2:第一输送轨道、201:滚筒;
3:第二输送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有的移载机一般通过带轮传动,将货物置于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进行输送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货物容易撞击传送带,从而造成传送带的偏移脱轨,因此需要经常维修,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为解决传送带发生偏移或脱轨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在传动轮的外周面设置凹槽,并将传送带置于凹槽内,能够有效地通过凹槽对传送带进行限位,防止传送带在输送转运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移载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轮12的传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组件10,输送组件10包括支架11、传送带13和至少两个传动轮12,至少两个传动轮12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支架11相连,传动轮12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121,传送带13与至少两个传动轮12分别传动连接,且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配合的部分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
具体地,支架11具有支撑性能,用于安装固定传动轮12,且传动轮12能够绕自身轴向方向转动。传动轮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从而通过两个传动轮12共同对货物进行支撑和转运,或者通过两个传动轮12间的传送带13对货物进行支撑和转运。传动轮12的圆周外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121,第一安装槽121可以为沿传动轮12的外周面设置的完整的环形凹槽,或不完整的环形凹槽。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相接触的部分能够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并与传动轮12传动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传送带13运转时与传动轮12间产生的摩擦力驱动传动轮12转动,从而保证传送带13的正常运行。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的传送带13通过第一安装槽121对传送带13的两侧边缘进行限位,保证传送带13沿第一安装槽121的方向运行,从而防止传送带13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12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13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3可以采用皮带,具体材质可以采用PVC(聚氯乙烯)、PU(聚氨酯)、PE(聚烯烃)、Si(硅胶)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送带13也可以采用链条,通过链条对传动轮12进行传动,相应地,传动轮12上需增设与链条传动配合的连接结构。
再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121为环形安装槽,第一安装槽121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凸起122,沿传动轮12的径向方向,环形凸起122的周向外表面与第一安装槽121的槽底间的最小间距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13的尺寸。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121为沿传动轮12的圆周外表面连续设置的环形安装槽,从而在传送带13相对传动轮12的转动过程中,传送带13始终处于第一安装槽121内,通过第一安装槽121两侧的环形凸起122对传送带13有效地进行限位,进而保证传送带13始终按照预定轨迹运行。其中,第一安装槽121可在传动轮12的完整的圆周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凹陷形成,或在传动轮12的完整的圆周外表面的两侧边缘位置设置环状凸起122,从而在两侧的环状凸起122间形成第一安装槽121。
其中,环形凸起122具有圆柱形外表面,第一安装槽121同样具有圆柱形外表面,且环形凸起122与第一安装槽121同轴设置,即环形凸起122的周向外表面上的任一点与第一安装槽121的槽底间的间距尺寸均相等,且该间距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13沿传动轮12径向方向的尺寸,即传送带13不会凸出环形凸起122设置,从而在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过程中,可通过传动轮12的环形凸起122与货物相抵接,并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和转运,进一步地减少或避免传送带13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12,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传送带13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货物重量较轻时,传动轮12可采用包胶轮,具体为高分子橡胶塑料材质,从而减轻输送组件10的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当货物重量较重时,传动轮12可采用高碳钢,从而保证对货物的支撑效果,当用于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下,传动轮12可采用不锈钢材质。
再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传动轮12的轴向方向,第一安装槽121的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13的尺寸。
具体地,第一安装槽121沿传动轮12的轴向方向的尺寸即为两侧的环形凸起122间的间距尺寸,将间距尺寸大于传送带13沿传动轮12的轴向方向的尺寸设置,使传送带13完全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21中,防止传送带13的边缘与环形凸起122相抵接而凸出环形凸起122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货物在转运过程中撞击传送带13,进而减少或避免传送带13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12,保证传送带13的可靠运行。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10包括多个传动轮12,多个传动轮12沿传送带13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并交替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
具体地,可设置多个传动轮12延长输送组件10的输送路径。其中,多个传动轮12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保证货物输送和转运过程的平稳运行,同时,将多个传动轮12交替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可增大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传动轮12的驱动力,保证传动轮12平稳转动,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传送带13的张紧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对传动轮12的驱动力。
再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10还包括导向轮14,传动轮12和导向轮14沿传送带13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传动轮12和导向轮14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
具体地,导向轮14和传动轮12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从而通过导向轮14增大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传送带13对传动轮12的驱动力,保证传动轮12平稳转动,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传送带13的张紧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对传动轮12的驱动力。
同时,导向轮14的径向尺寸小于传动轮12的径向尺寸,从而相较于全部采用传动轮12与传送带13的传动配合结构,采用导向轮14和传动轮12共同与传送带13相配合,能够减少传动轮12的数量,从而降低输送组件10的制造成本。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向轮14的传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4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141,部分传送带13设于第二安装槽141内。
具体地,第二安装槽141为沿导向轮14的圆周外表面连续设置的环形安装槽,第二安装槽141的两侧同样设有环形状的凸起,从而在传送带13相对导向轮14的转动过程中,传送带13始终处于第二安装槽141内,通过第二安装槽141两侧的凸起对传送带13有效地进行限位,进而保证传送带13始终按照预定轨迹运行。其中,第二安装槽141可在导向轮14的完整的圆周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凹陷形成,或在导向轮14的完整的圆周外表面的两侧边缘位置设置凸起,从而在两侧的凸起间形成第二安装槽141。
将部分传送带13设于第二安装槽141内,从而通过第二安装槽141对传送带13进行限位,进一步地防止传送带13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脱离传动轮12的外周面,保证传送带13按照预定轨迹运行输送,从而减小或避免故障的产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轮12设于传送带13背离货物的一侧,导向轮14设于传送带13朝向货物的一侧。
具体地,传动轮12设于传送带13背离货物的一侧,传送带13完全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21中,从而使传动轮12的顶面沿竖直方向超出传送带13设置。在输送货物的过程中,传动轮12沿竖直方向的顶面朝向货物设置,从而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和转运,而传动轮12设于传送带13背离货物的一侧,即将传送带13与第一安装槽121朝向货物顶面相贴合,从而驱动传动轮12转动,相较于将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背离货物的底面相贴合,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间的压紧力更加牢靠稳定,从而保证传动轮12的稳定运转。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10还包括驱动件15,驱动件15与传送带13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传送带13传动。
具体地,驱动件15用于提供动力,从而驱动传送带13转动。其中,驱动件15可以为驱动轮或驱动辊,并与电机相连,从而通过传导电机的动力驱动传送带13传动,进而驱动传动轮12转动,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过程。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组件10还包括张紧轮16,张紧轮16与驱动件15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张紧轮16用于调节传送带13的张紧度。
具体地,张紧轮16同样具有圆柱形外表面,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对传送带13进行传动。其中,通过调节张紧轮16与传送带13间的相对设置位置,能够调节张紧轮16与传送带13间的压紧程度,调节张紧轮16与传送带13间的压紧力,从而使传送带13处于不同的张紧程度,进而调节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间的压紧力,使传动轮12在传送带13的作用下稳定运行。
比如,当更换传送带13时,对于不同长度及材质的传送带13需要对其张紧度进行调节,或当传送带13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其张紧度再次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间的压紧力,使传动轮12在传送带13的作用下稳定运行。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组件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轮16的数量是一个,一个张紧轮16设于驱动件15与传动轮12之间。
具体地,一个张紧轮16和一个驱动件15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驱动件15设于传动带13的上方,而张紧轮16设于传送带13的下方。通过调节张紧轮16与传送带13间的相对设置,从而使传送带13具有不同的张紧度,从而达到对整个传送带13的张紧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轮16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张紧轮16分别设于驱动件15的两侧。
具体地,两个张紧轮16分别设于驱动件15的两侧且靠近驱动件15设置,其中,两个张紧轮16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上方,而驱动件15设于传送带13的下方。通过两个张紧轮16调节驱动件15与传动轮12间的传送带13的张紧度,从而达到对整个传送带13的张紧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且能够调节驱动件15与传送带13间的接触面积,使传送带13在驱动件15的作用下稳定运行。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传动轮12设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轴171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分别转动连接。
具体地,传动轮12的中心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一通孔123,第一旋转轴171穿设于第一通孔123内,第一旋转轴171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19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相固定。其中,第一旋转轴17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通孔123的径向尺寸,第一旋转轴171的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一轴承181,第一轴承181固定于第一通孔123内,从而保证传动轮12能够绕第一旋转轴171转动。
将传动轮12通过第一旋转轴171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分别转动连接,能够保证对传动轮12的支撑效果,防止传动轮12在输送转运货物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转运过程发生偏差。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4的中心沿轴向方向设有第二通孔142,第二旋转轴172穿设于第二通孔142内,第二旋转轴17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19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相固定。其中,第二旋转轴17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通孔142的径向尺寸,第二旋转轴172的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轴承182,第二轴承182固定于第二通孔142内,从而保证导向轮14能够绕第二旋转轴172转动。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轮12的顶面超出第一安装板111的顶面和第二安装板112的顶面。将传动轮12的顶面超出第一安装板111的顶面和第二安装板112的顶面设置,防止由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的阻挡而造成货物偏离运行轨道,保证货物在转运过程中与传动轮12相接触,进而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1包括支撑板20和两个输送组件10,两个输送组件10对称设置于支撑板20,并共同用于输送货物。
具体地,两个输送组件10的结构可以完全一致或不一致。为描述方便,本申请中仅以两个输送组件10的结构完全一致,且为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两个输送组件10间隔设置,间隔尺寸根据输送货物的尺寸而定,保证货物能够同时置于两个输送组件10的上方,且两个输送组件10间的间距尺寸应尽量扩大,从而共同用于对货物进行输送和转运,保证对货物支撑的平稳。相较于通过一个输送组件10对货物进行输送和转运,能够减小传动轮12和传送带13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进而降低成本,且便于维修。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1还包括驱动辊,驱动辊与两个输送组件10的传送带13同步传动连接。
具体地,驱动件15可以为驱动辊,驱动辊为杆状结构。驱动辊的一端可以连接电机,并由电机驱动转动,驱动辊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输送组件10,并与两个输送组件10的传送带13分别传动连接,从而保证两个输送组件10的传送带13同步运转,进而保证对货物的平稳输送和运转。或者,在驱动辊的轴向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双输出轴电机,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连接有驱动辊,且两个驱动辊分别与两个输送组件10的传送带13传动连接。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1还包括升降组件30,升降组件30与支撑板20相连,并用于驱动输送组件1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具体地,升降组件30具有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能力,可以为升降气缸。通过升降组件30带动输送组件1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能够对不同平面内货物进行输送和转运,从而提高移载装置1的适用范围。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输送系统,输送系统100具有上述任一项的移载装置1,输送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输送轨道2和第二输送轨道3,第一输送轨道2和第二输送轨道3相交设置,部分第一输送轨道2设于第二输送轨道3的上方,输送组件10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穿过第一输送轨道2,以将第一输送轨道2的货物转运至第二输送轨道3。
具体地,部分第一输送轨道2设于第二输送轨道3的上方,第一输送轨道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滚筒201,将货物置于滚筒201上并通过滚筒201的转动,从而完成对货物的输送过程。移载装置1的输送组件10的初始位置设于第一输送轨道2的下方,输送组件10的整体尺寸小于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201间的尺寸,在升降组件30的作用下,输送组件1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穿过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201间的间隙,从而将滚筒201上的货物顶起。输送组件10的输送方向与第一输送轨道2的输送方向相交,并与第二输送轨道3的输送方向相一致,被输送组件10顶起的货物在输送组件10的作用下转运至第二输送轨道3上,从而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和转运。完成转运后的输送组件10在升降组件30的作用下再次下降至第一输送轨道2的下方,以用于对第一输送轨道2另一批次的货物进行输送的转运。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装置1包括两个输送组件10,两个输送组件10对称设置于支撑板20,并共同用于输送货物。其中,任一个输送组件10均包括支架11、多个传动轮12和传送带13,多个传动轮12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支架11相连,传动轮12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121,传送带13与多个传动轮12分别传动连接,且传送带13与传动轮12配合的部分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
其中,第一安装槽121为环形安装槽,第一安装槽121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凸起122,沿传动轮12径向方向,环形凸起122的周向外表面与第一安装槽121的槽底间的最小间距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13的尺寸。沿传动轮12的轴向方向,第一安装槽121的尺寸大于等于传送带13的尺寸。
输送组件10还包括多个导向轮14,多个传动轮12和多个导向轮14沿传送带13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传动轮12和导向轮14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其中,传动轮12设于传送带13背离货物的一侧,导向轮14设于传送带13朝向货物的一侧。导向轮14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141,部分传送带13设于第二安装槽141内。
输送组件10还包括驱动件15,驱动件15与传送带13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传送带13传动。输送组件10还包括张紧轮16,张紧轮16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张紧轮16分别设于驱动件15的两侧,张紧轮16与驱动件15分别设于传送带13的两侧,张紧轮16用于调节传送带13的张紧度。其中,驱动件15位驱动辊,驱动辊与两个输送组件10的传送带13同步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传送带13传动。
支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传动轮12和导向轮14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之间,并分别通过旋转轴与第一安装板111和第二安装板112分别转动连接。传动轮12的顶面超出第一安装板111的顶面和第二安装板112的顶面。
移载装置1还包括升降组件30,升降组件30与支撑板20相连,并用于驱动输送组件10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支架;
至少两个传动轮,所述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传动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至少两个传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且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传动轮配合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为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凸起,沿所述传动轮的径向方向,所述环形凸起的周向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间的最小间距尺寸大于等于所述传送带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动轮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传送带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传动轮沿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并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交替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导向轮,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导向轮沿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导向轮分别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的外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部分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设于所述传送带背离货物的一侧,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传送带朝向所述货物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送带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所述驱动件分别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的带面的方向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张紧轮用于调节所述传送带的张紧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的数量是一个,一个所述张紧轮设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张紧轮分别设于所述驱动件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的顶面超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所述输送组件,两个所述输送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并共同用于输送货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与两个所述输送组件的所述传送带同步传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17.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载装置,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相交设置,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上方,所述输送组件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穿过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以将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货物转运至所述第二输送轨道。
CN202223148968.8U 2022-11-28 2022-11-28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Active CN218578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8968.8U CN218578940U (zh) 2022-11-28 2022-11-28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8968.8U CN218578940U (zh) 2022-11-28 2022-11-28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8940U true CN218578940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8968.8U Active CN218578940U (zh) 2022-11-28 2022-11-28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8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0286B1 (en) Belt driven roller conveyor
JPS5818295B2 (ja) 互に入り合つて組込まれた2つの軌道を相互に持ち上げる装置
CN114435847B (zh) 一种摆轮分拣机及分拣传送线
CN218578940U (zh) 移载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16853740A (zh) 一种连续提升装置
CN217200262U (zh) 万向球模组带靠边输送设备
CN114394381A (zh) 一种运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114435862B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CN206255555U (zh) 皮带运输机的纠偏装置及皮带运输机
CN211768155U (zh) 一种新型皮带式输送机
CN214077883U (zh) 一种传输机构、传输装置及分拣传输线
CN210434874U (zh) 分拣系统及其整位装置
CN211109733U (zh) 一种物品输送机构及分拣设备
KR100725726B1 (ko) 글라스 이송 시스템
CN216888571U (zh) 一种运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JP4795321B2 (ja) 荷送込み装置
CN213201104U (zh) 一种输送带
CN218578704U (zh) 一种输送平台、自动输送装置和自动上料码垛一体机
CN214398757U (zh) 一种带导条滚筒皮带传动装置
CN216944716U (zh) 一种窄带移载机
CN218144448U (zh) 双向输送台倍速链输送结构
CN220975468U (zh) 一种大带宽水平皮带机的调心装置
CN220282528U (zh) 一种用于连续提升装置的环形导轨组件
CN220431278U (zh) 一种连续提升装置
CN215556743U (zh) 一种用于皮带机调偏的同轴对称滚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