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0795U -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0795U
CN218430795U CN202221758959.8U CN202221758959U CN218430795U CN 218430795 U CN218430795 U CN 218430795U CN 202221758959 U CN202221758959 U CN 202221758959U CN 218430795 U CN218430795 U CN 218430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visor
plane mirror
rotating shaft
sun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89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乐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589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0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0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0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其中,汽车遮阳板包括遮阳本体和平面镜,遮阳本体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轴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平面镜设于遮阳本体,平面镜用于使驾驶位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平面镜观察驾驶位前方的视野。如此设计,在车辆原有的遮阳本体上进行改装,使得驾驶员在偏头向副驾驶位一侧时依旧可以获得车辆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如今,路面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路况也越来越复杂,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也逐渐强化,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几乎可以实现坐在主驾驶位置,就可以观察到驾驶车辆周围的路况信息,但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线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前窗,偏向副驾驶位,因此丢失车辆驾驶位前方的视野,增加驾驶危险性。
因此,亟需一种汽车遮阳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能够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视线偏向副驾驶位方向时,提供车辆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遮阳本体,上述遮阳本体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上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面镜,上述平面镜设于上述遮阳本体,上述平面镜用于使驾驶位的驾驶员能够通过上述平面镜观察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遮阳本体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孔;上述平面镜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上述遮阳本体,上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述安装通孔的相对两侧壁。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遮阳本体上设有位于上述第二转轴的左侧和/或右侧的止转部,上述止转部与遮阳本体活动连接,以使上述平面镜能够被限位于与上述遮阳本体平行的状态。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止转部与上述遮阳本体转动连接,使上述止转部能够在与上述平面镜抵接的限位位置和与上述平面镜分离的闲置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止转部位于上述限位位置时,上述平面镜能够保持在与上述遮阳本体平行的状态;
上述止转部位于上述闲置位置时,上述平面镜能够绕上述第二转轴相对于上述平面镜转动。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
盖板,上述盖板上设置有上述平面镜,上述盖板通过第三转轴与上述遮阳本体转动连接,上述盖板位于上述遮阳本体能够背对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上述第三转轴的轴向与上述遮阳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三转轴一端固定于上述盖板和上述遮阳本体中的一个,另一端与上述遮阳本体和上述盖板中的另一个通过球铰接结构铰接。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球铰接结构包括连接于上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的铰接球,及连接于上述遮阳本体或上述盖板的包裹部;上述包裹部上设有包裹槽,上述铰接球被转动限位于上述包裹槽内;
上述包裹部上设有由上述包裹槽的内侧壁贯通至上述包裹部外周壁的插槽,上述插槽的一端延伸至上述包裹槽的开口端面形成插口;
上述第三转轴能够通过上述插口插入上述插槽内,使上述盖板与上述遮阳本体能够背对上述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贴合。
作为上述汽车遮阳板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转轴能够指向驾驶位的一端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顶部,上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伸出上述遮阳本体后连接有连接部,上述连接部用于与车身转动连接;
上述遮阳本体能够面朝前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上述平面镜,上述平面镜的镜面背对上述遮阳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遮阳板。
作为上述汽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车身,及固定于上述车身的支撑部,上述第一转轴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撑部转动,且与上述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其中,汽车遮阳板的遮阳本体上设置有平面镜,通过调整平面镜的反光角度,使得平面镜可以显示车辆驾驶位前方的路况,且在驾驶员的目光偏向副驾驶位方向时,可以借助平面镜,观察车辆驾驶位前方的视野。汽车安装上述的汽车遮阳板,可以提升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汽车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汽车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遮阳本体;11、连接部;12、安装通孔;2、平面镜;3、盖板;4、第三转轴;5、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现有的遮阳板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轴向为车辆左右方向,遮阳板可以根据乘客的遮光需求,在车顶和前挡风玻璃之间调整位置。为了满足驾驶人员视线转向副驾驶位置时,依旧可以获得驾驶位前方的视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汽车遮阳板,本实用新型对汽车副驾驶位原有的遮阳板进行了改进。具体地,该汽车遮阳板包括遮阳本体1和平面镜2,遮阳本体1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轴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平面镜2设于遮阳本体1,平面镜2用于使驾驶位的驾驶员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镜2观察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为了便于下文对汽车遮阳板的结构进行介绍,本实用新型对下文所述的前后、左右进行了定义,其中,前指的是汽车的车头所在侧,后指的是汽车的车尾所在侧,左指的是驾驶位所在侧,右指的是副驾驶所在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遮阳本体1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孔12,平面镜2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遮阳本体1,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安装通孔12能够上下分布的相对两侧壁。平面镜2处于闲置状态时,即当驾驶员不需要平面镜2提供前方视野时,平面镜2的镜面背对前挡风玻璃,且镜面与遮阳本体1保持平行,遮阳本体1可以收起或展开,平面镜2可以在遮阳本体1展开时作为化妆镜使用;平面镜2处于工作状态时,翻转遮阳本体1,使得遮阳本体1垂直于车顶,再转动平面镜2,使得平面镜2的镜面朝向左前方,可以为驾驶员提供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平面镜2安装于遮阳本体1上的安装通孔12中,且可以相对遮阳本体1转动,在闲置状态时,如果不对平面镜2进行限位,使其相对遮阳本体1保持相对静止,车辆的发生颠簸就会使平面镜2发生转动,既不利于平面镜2作为化妆镜的使用,对于乘客也存在安全风险,所以,本实施例在遮阳本体1上设有用于限制平面镜2转动的止转部。
可选的,第二转轴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止转部,止转部与遮阳本体1活动连接,以使平面镜2能够被限位于与遮阳本体1平行的状态。
具体的,止转部与遮阳本体1转动连接,使止转部能够在与平面镜2抵接的限位位置和与平面镜2分离的闲置位置之间切换。止转部位于限位位置时,平面镜2能够保持在与遮阳本体1平行的状态;止转部位于闲置位置时,平面镜2能够绕第二转轴相对于平面镜2转动。当需要平面镜2提供驾驶位前方视野时,止转部处于闲置位置,对平面镜2的转动并不进行干涉;当平面镜2处于闲置状态时,转动止转部使止转部抵接于平面镜2,防止平面镜2转动。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止转部能够相对于遮阳本体1直线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汽车原有的遮阳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开设了安装通孔12,平面镜2在安装通孔12中可相对遮阳本体1转动,调整镜面朝向,实现了平面镜2作为化妆镜或作为前视镜的切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还包括车身,为了实现遮阳本体1绕第一转轴转动,车身内部顶壁固定有支撑部5,将第一转轴与支撑部5转动连接。具体地,支撑部5上设有C形的卡槽,卡槽沿车身的左右方向贯穿设置,第一转轴沿左右方向穿设于遮阳本体1内,且遮阳本体1靠近车身顶部的侧壁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沿遮阳本体1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使第一转轴穿设于避让槽在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壁,第一转轴卡入卡槽内,既能保证利用支撑部5固定遮阳本体1,又能实现使遮阳本体1能够以第一转轴为中心轴转动。
为了提高汽车遮阳板转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遮阳本体1上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避让槽沿车身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平面镜2位于两个避让槽之间。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遮阳本体1上设置有盖板3,平面镜2设置于盖板3上,盖板3位于遮阳本体1能够背对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且通过第三转轴4与遮阳本体1转动连接;第三转轴4的轴向与遮阳本体1的厚度方向相同;具体的,第三转轴4的一端连接于盖板3和遮阳本体1中的一个,另一端与遮阳本体1和盖板3中的另一个通过球铰接结构球铰接,通过球铰接结构,使得盖板3相对遮阳本体1具备更多的调整角度。当需要平面镜2提供驾驶位前方视野时,需要将遮阳本体1展开至与前挡风玻璃贴合,然后转动盖板3,以使平面镜2的镜面朝向驾驶位前方。
当平面镜2处于闲置状态时,为了方便遮阳本体1的折叠,需要将盖板3与遮阳本体1贴合。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球铰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三转轴4的一端的铰接球,及连接于遮阳本体1或盖板3的包裹部;包裹部上设有包裹槽,铰接球被转动限位于包裹槽内;包裹部上设有由包裹槽的内侧壁贯通至包裹部外周壁的插槽,插槽的一端延伸至包裹槽的开口端面形成插口;第三转轴4能够通过插口插入插槽内,使盖板3与遮阳本体1能够背对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贴合。避免了包裹部的开口边缘与第三转轴4抵接,导致盖板3无法向遮阳本体1一侧靠近的情况;在不使用平面镜时,可以将平面镜和遮阳本体1贴合,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美观效果。
当平面镜2处于闲置状态时,盖板3可以与遮阳本体1贴合,并使平面镜2位于盖板3和遮阳本体1之间,避免磕碰;或者通过转动平面镜2使平面镜2的镜面背对遮阳本体1,再通过转动平面镜2将平面镜2背对其镜面的一侧与遮阳本体1贴合,此时,平面镜2可以作为化妆镜使用。
本实施例在原有的遮阳本体1上,加设了带有平面镜2的盖板3,以盖板3为载体,通过盖板3和遮阳本体1的转动连接,调整平面镜2镜面的朝向。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实现遮阳本体1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结构与实施一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叙。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遮阳本体1能够面朝前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所述平面镜2,所述平面镜2的镜面背对所述遮阳本体1。第一转轴能够指向驾驶位的一端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顶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遮阳本体1后连接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用于与车身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遮阳本体1套设于第一转轴,可以相对第一转轴转动;车身上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轴向为竖直方向,连接部11与第四转轴转动连接。
当需要平面镜2提供驾驶位前方视野时,需要遮阳本体1先绕第一转轴转动转至垂直于车顶的位置,然后将遮阳本体1左侧与车身顶部分离,再绕连接部11向后转动遮阳本体1,使得平面镜2的镜面朝向左前方,为驾驶员提供驾驶位左前方的视野。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5仅设置一个,相应地卡槽也设有一个,卡槽位于第一转轴能够指向驾驶位的一端,将第一转轴能够指向驾驶位的一端与卡槽卡接,实现遮阳本体1和车身顶部可拆卸连接。
在汽车中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三种遮阳本体1中的任一种,均可实现,驾驶人员在视线偏向副驾驶位使,依旧可以通过平面镜2获得驾驶位前方视野,提高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遮阳本体(1),所述遮阳本体(1)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面镜(2),所述平面镜(2)设于所述遮阳本体(1),所述平面镜(2)用于使驾驶位的驾驶员能够通过所述平面镜(2)观察驾驶位前方的视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本体(1)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安装通孔(12);所述平面镜(2)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遮阳本体(1),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通孔(12)的相对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本体(1)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左侧和/或右侧的止转部,所述止转部与遮阳本体(1)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平面镜(2)能够被限位于与所述遮阳本体(1)平行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与所述遮阳本体(1)转动连接,使所述止转部能够在与所述平面镜(2)抵接的限位位置和与所述平面镜(2)分离的闲置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止转部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平面镜(2)能够保持在与所述遮阳本体(1)平行的状态;
所述止转部位于所述闲置位置时,所述平面镜(2)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平面镜(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所述平面镜(2),所述盖板(3)通过第三转轴(4)与所述遮阳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盖板(3)位于所述遮阳本体(1)能够背对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轴(4)的轴向与所述遮阳本体(1)的厚度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4)一端固定于所述盖板(3)和所述遮阳本体(1)中的一个,另一端与所述遮阳本体(1)和所述盖板(3)中的另一个通过球铰接结构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4)的一端的铰接球,及连接于所述遮阳本体(1)或所述盖板(3)的包裹部;所述包裹部上设有包裹槽,所述铰接球被转动限位于所述包裹槽内;
所述包裹部上设有由所述包裹槽的内侧壁贯通至所述包裹部外周壁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包裹槽的开口端面形成插口;
所述第三转轴(4)能够通过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使所述盖板(3)与所述遮阳本体(1)能够背对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能够指向驾驶位的一端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顶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遮阳本体(1)后连接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用于与车身转动连接;
所述遮阳本体(1)能够面朝前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所述平面镜(2),所述平面镜(2)的镜面背对所述遮阳本体(1)。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遮阳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及固定于所述车身的支撑部(5),所述第一转轴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转动,且与所述支撑部(5)可拆卸连接。
CN202221758959.8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Active CN218430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8959.8U CN218430795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8959.8U CN218430795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0795U true CN218430795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8959.8U Active CN218430795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0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30795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GB2177361A (en) Sideways-viewing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s
CN217477201U (zh) 汽车内后视镜
CN21025821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2900242Y (zh) 180度无盲区机动车后视镜
CN219192048U (zh)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结构
CN209336599U (zh) 一种新型双层汽车后视镜
CN215751931U (zh) 显示屏装置、车辆中控台以及车辆
CN1951738B (zh) 带有辅助叶片的车辆雨刷
CN212047166U (zh) 无人驾驶车辆用随车显示器固定装置
CN109515125B (zh) 遮阳板
CN212499827U (zh) 折叠式汽车遮阳板
CN216034135U (zh) 一种用于农机辅助驾驶的车载智能终端
CN211468313U (zh) 一种带翻转机构的汽车内后视镜
CN205440167U (zh) 一种减小车辆转弯盲区的组合式后视镜
CN208484611U (zh) 后视镜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1059075A (ja) 自動車用アンダーミラー装置
KR0136255Y1 (ko) 자동차의 보조 사이드미러
CN211995426U (zh) 具有可移动的显示器的中央控制台和相关车辆
CN213676519U (zh) 一种客车智能折叠后视镜
CN205440156U (zh) 一种调整车辆转弯盲区的后镜系统
KR100528041B1 (ko) 차량용 보조 인사이드미러
CN208149171U (zh) 一种用于辅助后车的行车辅助视镜
CN207291854U (zh) 一种客车用组合式右后视镜
JPH0647017U (ja) 自動車用センターバイザ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