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0225U - 一种分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0225U
CN218370225U CN202222702266.3U CN202222702266U CN218370225U CN 218370225 U CN218370225 U CN 218370225U CN 202222702266 U CN202222702266 U CN 202222702266U CN 218370225 U CN218370225 U CN 218370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distributing
feeding
transportation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22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学山
何亚民
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jun Huanj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jun Huanj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jun Huanj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jun Huanji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22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0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0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0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料机构,涉及料包装载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料机构,可实现多工位分货,提高运输节奏和运输效率;采用分料挡板做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分料,分料挡板所在的直线可以与入料口的侧壁所在的直线间隔有空隙,为货物进入留有余量,确保料包能够顺利进入,可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卡包的现象,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运输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包装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袋装料包的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码垛机等送料装车机对袋装产品等包装物进行码垛。但是装车机普遍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装车形态不好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装车的效率以及稳定性,保证料包装车形态好等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提高装车效率,多采用二台及以上码垛机进行并联码垛作业。这其中就会使用到分料机构及把一条输送道上的料包分到多道上进入码垛料斗。传统的分料机构采用刮板的方式,在刮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包的现象,特别是在袋装料包袋子质量差或遇见破包的袋装料包时更容易卡包现象,其次如果料包在输送的过程中姿态出现了偏移,会导致在进入分料机构困难、易卡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料机构,可实现多工位分货,提高运输节奏和运输效率;可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卡包的现象,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运输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分料单元和发料单元,所述分料单元处设有入料口,所述分料单元与入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前挡料板,所述分料单元包括发料口切换装置、分料挡板、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可垂直于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分料挡板沿输送方向设于发料口切换装置中部,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分别设于分料挡板两侧;所述发料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发料口和第二发料口,所述第一发料口设有第一发料运输装置,所述第二发料口设有第二发料运输装置;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入料口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入料口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料挡板做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分料,分料挡板所在的直线可以与入料口的侧壁所在的直线间隔有空隙,为货物进入留有余量,确保料包能够顺利进入,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卡包的现象,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运输故障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挡位板和第二挡位板,所述第一挡位板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的外侧,所述第一挡位板向分料单元延伸,当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所述第一挡位板与分料挡板之间形成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所述第二挡位板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的外侧,所述第二挡位板向分料单元延伸,当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所述第二挡位板与分料挡板之间形成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发料口切换装置可带动分料挡板移动,第一挡位板位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上方,移动时,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可自第一挡位板位下方通过,使得分料挡板与第一挡位板位的间距减小,进而形成可对货物的姿态进行修正的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可在分料作业的同时调整货物的位姿,确保货物能够运输顺畅,避免出现卡包的问题。第二挡位板的设置方式及其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同第一挡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和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的宽度均是货物宽度的0.95-1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主要针对的货物位装有水泥的料包,即该料包为软包,故设置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的宽度略小于货物的宽度,可在纠正料包位姿时,对料包进行轻微的挤压,确保软包能够调整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分料单元还包括分料监测模块,所述分料监测模块包括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沿输送方向分别设于分料单元的两端;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包括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对应的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以及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对应的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所述料尾监测装置设置于分料单元的入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料挡板处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监测装置安装杆,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垂直于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的一端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延伸并安装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另一端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延伸并安装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距离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宽度的1/2;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距离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宽度的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一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二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料尾监测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货物的尾部是否进入分料单元的信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料监测模块可对货物运输的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确保货物进料、出料时均能够运输到位,避免出现卡包现象。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沿物料运输的方向首尾相连,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与分料单元的入料口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单元包括检测进料单元内货物移动情况的物料进料感应装置,所述物料进料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内存在货物,则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停止工作,使后续的货物暂存于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工作,将货物自发包进料运输装置运输至分料单元;若检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内不存在货物,则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工作,将货物自缓存进料运输装置运输至发包进料运输装置,避免货物在运输中出现连包现象。
一种分料机构的分料方法,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进料步骤:货物给入进料单元,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向分料单元的入料口输送货物,物料进料感应装置启动,当监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内存在货物时,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停止,当监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内不存在货物时,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启动;
分料步骤:货物自入料口给入分料单元,在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的带动下限制于前挡料板,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停止,发料口切换装置启动,通过分料挡板带动货物向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第二发料运输装置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启动向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运输货物,与此同时,下一件货物自入料口给入分料单元,在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的带动下限制于前挡料板,第二分料运输装置 /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停止,发料口切换装置启动,通过分料挡板带动货物向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第一发料运输装置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启动向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运输货物,重复本步骤;
发料步骤:第一发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发料运输装置一直保持启动状态,使进入其内的货物沿输送方向运输。
进一步地,在分料步骤中,当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分料挡板与第一挡位板 /第二挡位板之间形成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所述分料挡板与第一挡位板/第二挡位板相互配合作用于货物纠正货物姿态,使货物对正;当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分料挡板与第二挡位板/第一挡位板之间形成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所述分料挡板与第二挡位板/第一挡位板相互配合作用于货物纠正货物姿态,使货物对正。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工位分货,提高运输节奏和运输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为货物进入留有余量,确保料包能够顺利进入,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卡包的现象,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运输故障率。
3、本实用新型可在分料作业的同时调整货物的位姿,确保货物能够运输顺畅,避免出现卡包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在位姿修正时对软包轻微的挤压,确保软包能够调整到位。
5、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料监测模块可对货物运输的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确保货物进料、出料时均能够运输到位,避免出现卡包现象。
6、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单元可有效避免进料时出现连包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料机构的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货物位于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货物进入分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货物位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货物位于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分料单元,101-发料口切换装置,102-分料挡板,103- 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4-第二分料运输装置,2-发料单元,201-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2-第二发料运输装置,3-分料监测模块,301-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2-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3-料尾监测装置,4-进料单元,401-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2-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3-物料进料感应装置,5-入料口,6-前挡料板,7-第一挡位板,8-第二挡位板,9-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1-支撑杆,12-监测装置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分料机构,如图1-6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分料单元1和发料单元2,所述分料单元1处设有入料口5,所述分料单元1与入料口5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前挡料板6,所述分料单元1包括发料口切换装置101、分料挡板102、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101可垂直于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分料挡板102沿输送方向设于发料口切换装置101中部,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分别设于分料挡板102两侧;所述发料单元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发料口和第二发料口,所述第一发料口设有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所述第二发料口设有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101的带动下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 连通,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连通时,入料口5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101的带动下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连通时,入料口5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连通。具体地说,采用分料挡板102做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分料,分料挡板102所在的直线可以与入料口5的侧壁所在的直线间隔有空隙,为货物进入留有余量,确保料包能够顺利进入,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卡包的现象,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运输故障率。
还包括第一挡位板7和第二挡位板8,所述第一挡位板7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的外侧,所述第一挡位板7向分料单元1延伸,当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连通时,所述第一挡位板7与分料挡板102之间形成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所述第二挡位板8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的外侧,所述第二挡位板8向分料单元1延伸,当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 202连通时,所述第二挡位板8与分料挡板102之间形成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具体地说,发料口切换装置101可带动分料挡板102移动,第一挡位板7位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上方,移动时,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可自第一挡位板7位下方通过,使得分料挡板102与第一挡位板7位的间距减小,进而形成可对货物的姿态进行修正的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可在分料作业的同时调整货物的位姿,确保货物能够运输顺畅,避免出现卡包的问题。第二挡位板8的设置方式及其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同第一挡位板7。
所述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和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的宽度均是货物宽度的0.975倍。具体地说,本申请主要针对的货物位装有水泥的料包,即该料包为软包,故设置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的宽度略小于货物的宽度,可在纠正料包位姿时,对料包进行轻微的挤压,确保软包能够调整到位。
所述分料单元1还包括分料监测模块3,所述分料监测模块3包括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303,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303 沿输送方向分别设于分料单元1的两端;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包括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对应的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1、以及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对应的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2;所述料尾监测装置303设置于分料单元1的入料口5。
所述分料挡板102处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上连接有监测装置安装杆12,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12垂直于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12的一端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延伸并安装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1、另一端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延伸并安装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2。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1距离第一分料运输装置 103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12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宽度的1/2;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2距离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12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宽度的1/2。
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1、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2和料尾监测装置303分别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101、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301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一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302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二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料尾监测装置303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货物的尾部是否进入分料单元1的信号。具体地说,通过分料监测模块3可对货物运输的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确保货物进料、出料时均能够运输到位,避免出现卡包现象。
还包括进料单元4,所述进料单元4包括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 402沿物料运输的方向首尾相连,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与分料单元 1的入料口5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单元4包括检测进料单元4内货物移动情况的物料进料感应装置403,所述物料进料感应装置403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
具体地说,当检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内存在货物,则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停止工作,使后续的货物暂存于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工作,将货物自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运输至分料单元1;若检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内不存在货物,则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工作,将货物自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运输至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避免货物在运输中出现连包现象。
实施例2
一种分料机构的分料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进料步骤:货物给入进料单元4,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向分料单元 1的入料口5输送货物,物料进料感应装置403启动,当监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内存在货物时,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停止,当监测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401内不存在货物时,缓存进料运输装置402启动;
分料步骤:货物自入料口5给入分料单元1,在第一分料运输装置 103的带动下限制于前挡料板6,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停止,发料口切换装置101启动,通过分料挡板102带动货物向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 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连通,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启动向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运输货物,与此同时,下一件货物自入料口5给入分料单元1,在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的带动下限制于前挡料板6,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停止,发料口切换装置 101启动,通过分料挡板102带动货物向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连通,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启动向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运输货物,重复本步骤;
发料步骤: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和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一直保持启动状态,使进入其内的货物沿输送方向运输。
在分料步骤中,当第一分料运输装置103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201 连通时,分料挡板102与第一挡位板7之间形成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9,所述分料挡板102与第一挡位板7相互配合作用于货物纠正货物姿态,使货物对正;当第二分料运输装置104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202连通时,分料挡板102与第二挡位板8之间形成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10,所述分料挡板102与第二挡位板8相互配合作用于货物纠正货物姿态,使货物对正。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9)

1.一种分料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分料单元和发料单元,所述分料单元处设有入料口,所述分料单元与入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前挡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单元包括发料口切换装置、分料挡板、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可垂直于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分料挡板沿输送方向设于发料口切换装置中部,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分别设于分料挡板两侧;所述发料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发料口和第二发料口,所述第一发料口设有第一发料运输装置,所述第二发料口设有第二发料运输装置;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入料口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可在发料口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入料口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位板和第二挡位板,所述第一挡位板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的外侧,所述第一挡位板向分料单元延伸,当第一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一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所述第一挡位板与分料挡板之间形成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所述第二挡位板沿输送方向设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的外侧,所述第二挡位板向分料单元延伸,当第二分料运输装置与第二发料运输装置连通时,所述第二挡位板与分料挡板之间形成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和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运输的货物可限制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或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的宽度均是货物宽度的0.95-1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单元还包括分料监测模块,所述分料监测模块包括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沿输送方向分别设于分料单元的两端;所述料头监测装置包括与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对应的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以及与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对应的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所述料尾监测装置设置于分料单元的入料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挡板处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监测装置安装杆,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垂直于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的一端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延伸并安装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另一端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延伸并安装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距离第一分料运输装置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向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一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宽度的1/2;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距离第二分料运输装置的高度大于货物的高度,所述监测装置安装杆向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二物料位姿修正区域宽度的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和料尾监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料口切换装置、第一分料运输装置和第二分料运输装置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料头位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一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第二料头位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位于第二分料位货物的头部是否到位的信号,所述料尾监测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传递有货物的尾部是否进入分料单元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单元,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沿物料运输的方向首尾相连,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与分料单元的入料口匹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包括检测进料单元内货物移动情况的物料进料感应装置,所述物料进料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发包进料运输装置和缓存进料运输装置分别信号连接并受控于控制装置。
CN202222702266.3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分料机构 Active CN218370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2266.3U CN218370225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分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2266.3U CN218370225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分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0225U true CN218370225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2266.3U Active CN218370225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分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0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38068A (zh) 一种分料机构及其分料方法
CN104854008B (zh) 用于操作卫生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CN218370225U (zh) 一种分料机构
CN110254866B (zh) 一种全自动管接头计数包装设备
CN111846434B (zh) 一种双工位防干扰包装设备
CN211076418U (zh) 吨袋包装系统
CN219381084U (zh) 一种混凝土配料定量供给装置
CN216835942U (zh) 一种卸料机头
CN206615800U (zh) 一种新型喂料仓铺料方式控制系统
CN105836237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分档装箱包装系统
CN212126832U (zh) 用于散粉卸料的连接装置
CN213111650U (zh) 装载码料机头
CN211786745U (zh) 一种目标站自动物流系统
CN112320265A (zh) 染色系统粉状物料高效自动运输线
CN113682545A (zh) 一种高速双道无序理料机
CN109335715B (zh) 一种港口散货物料装卸缓冲仓及其应用工艺
CN213833520U (zh) 一种适配于agv叉车的输送带
CN212387100U (zh) 用于酱油生产的自动瓶仓存储系统
CN211197907U (zh) 一种智能料库系统
CN217534490U (zh) 一种烧结粉料配料机构
CN220243712U (zh) 一种多袋仓供袋装置
CN109703963A (zh) 一种具有抽拉式自动落料功能的货箱系统
CN215285438U (zh) 一种包装机送料装置
CN220701541U (zh) 一种包装机的送托装置及具有其的包装机
CN215884357U (zh) 一种计数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