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3885U - 压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3885U
CN218333885U CN202221746062.3U CN202221746062U CN218333885U CN 218333885 U CN218333885 U CN 218333885U CN 202221746062 U CN202221746062 U CN 202221746062U CN 218333885 U CN218333885 U CN 218333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assembly
plate
compression
lay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60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460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3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3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388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5724 priority patent/WO202400808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紧装置,包括压紧组件、第一压柱及第二压柱,压紧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压紧面和安装面,所述第一压紧面用于压紧工件;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相互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用于与压紧驱动装置相抵接,以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安装面,并提供所述第一压紧面压紧工件的作用力。如此,可根据电芯的长度调整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的位置,使得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对安装面的压力分布均匀,进而使得第一压紧面对电芯的压力分布均匀,保证电芯的质量。

Description

压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电芯进行热压的热压设备一般是采用一根压柱抵压于压板,即通过一根压柱对压板提供热压电芯的压力。在电芯长度较长时,压板的长度也需要延长,压柱则抵压于压板的中间位置。由于压板的长度较长,使得压板在承受压柱的压力时,压板对电芯的压力不均匀,电芯中间位置的受力大于两端位置的受力,容易导致热压后的电芯出现中间坚硬,两端蓬松的情况,电芯的质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热压设备对电芯热压的压力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力均匀,保证电芯质量的压紧装置。
一种压紧装置,包括:
压紧组件,具有第一压紧面和安装面,所述第一压紧面和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压紧面用于压紧工件;
第一压柱,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及
第二压柱,和所述第一压柱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其中,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用于与压紧驱动装置相抵接,以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安装面,并提供所述第一压紧面压紧工件的作用力。
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紧装置,将电芯沿第二方向纵长排布在工作台面上,压紧驱动装置抵接于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使得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抵压于安装面,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提供压力,使得第一压紧面压紧工作台面上的电芯。由于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沿第二方向可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可根据电芯的长度调整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的位置,使得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对安装面的压力分布均匀,进而使得第一压紧面对电芯的压力分布均匀,保证电芯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压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二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压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压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用于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垫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隔热板及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隔热板以及所述第一加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隔热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第一加热板背离所述第一隔热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机架以及底层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底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
所述底层组件朝向所述压紧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朝向所述底层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一承载面上的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机架、中层组件及底层组件,所述压紧组件、所述中层组件及所述底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中层组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
所述底层组件朝向所述中层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朝向所述中层组件的一侧,所述中层组件朝向所述底层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压紧工件的第二压紧面,所述中层组件朝向所述压紧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二承载面;
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二承载面上的工件,并推动所述中层组件朝所述底层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压紧面压紧所述第一承载面上的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驱动件及第二复位驱动件;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层组件,且与所述中层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中层组件远离所述底层组件;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中层组件,且与所述压紧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紧组件远离所述中层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压紧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压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紧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压紧装置的中层组件与第二复位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中层组件与第二复位驱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紧装置100,包括压紧组件10、第一压柱21及第二压柱31。
压紧组件10具有第一压紧面11和安装面12,第一压紧面11和安装面12位于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压紧面11用于压紧工件200(请参阅图6)。
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面12,且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在第二方向上可相互靠近和远离。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用于与压紧驱动装置相抵接,以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安装面12,并提供第一压紧面11压紧工件200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工件200为电芯,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
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紧装置,将电芯沿第二方向纵长排布在工作台面上,压紧驱动装置抵接于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使得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安装面12,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提供压力,使得第一压紧面11压紧工作台面上的电芯。由于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沿第二方向可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可根据电芯的长度调整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的位置,使得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对安装面12的压力分布均匀,进而使得第一压紧面11对电芯的压力分布均匀,保证电芯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工作台面位于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位于具有第一压紧面11的一侧,即图1中工作台面位于压紧组件10的下方,以方便第一压紧面11抵压于工作台面,并压紧工作台面上的电芯。
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安装面12,从而提供给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的压力,即图1中压紧组件10朝下的压力,使得第一压紧面11将工作台面上的电芯压紧。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面不限制结构,只要能实现承载电芯,且第一压紧面11能够将工作台面上的电芯压紧即可。
此外,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压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与传动板,驱动机构与传动板传动连接,以驱动传动板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而传动板移动的过程中可同时第一压柱21及第二压柱31相抵接,从而提供给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安装面12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板13、第一隔热板14及第一加热板15,第一支撑板13、第一隔热板14以及第一加热板15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安装面12位于第一支撑板13背离第一隔热板14的一侧,第一压紧面11位于第一加热板15背离第一隔热板14的一侧。
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第一支撑板13,以提供第一加热板15压紧电芯的压力,而第一加热板15可以进行加热,从而对电芯进行热压,第一隔热板14用于隔热。
实际应用中,压紧组件10还包括第一防粘膜16,第一防粘膜16设置于第一加热板15背离第一隔热板14的一侧,而第一压紧面11位于第一防粘膜16背离第一加热板15的一侧,第一防粘膜16用于在第一加热板15对电芯进行热压的过程中防止第一加热板15与电芯发生粘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安装面12,第一压柱2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且第一压柱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于安装面12。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3,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与第一压柱21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一压柱21远离安装面12的作用力。
在需要压紧电芯时,压紧驱动装置推动第一压柱21克服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压柱21抵压于安装面12即可;在压紧驱动装置与第一压柱21分离后,第一压柱21在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下远离安装面12,此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板22,从而调节第一压柱21位置,并且避免第一压柱21随第一连接板22移动的过程中与安装面12之间产生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4,第一安装板24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背离安装面12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板24可相对第一连接板22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压柱21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4,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4与第一连接板22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一安装板24远离第一连接板22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压柱21远离安装面12。
实际应用中,压紧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23,压紧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一导杆25,每一第一导杆25均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4,且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2,每一第一弹性件23均套设于对应的第一导杆25。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3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6及第二限位件27,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面12,第一连接板22位于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之间,且第一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26及第二限位件27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限位件26位于第一连接板22的左侧,可避免第一连接板22移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一支撑板13,第二限位件27位于第一连接板22的右侧,可避免第一连接板22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压柱31的距离过近,即避免第一压柱21与第二压柱31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发生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2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安装面12,第二压柱3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置于第二连接板32,且第二压柱3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总可抵压于安装面12。
实际应用中,第二连接板32与第一连接板22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均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以使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在第二方向上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3,第二弹性件33设置于第二压柱31与第二连接板32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二压柱31远离安装面12的作用力,从而可在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二压柱31时,使得第二压柱31远离安装面12,避免第二压柱31与安装面12之间产生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4,第二安装板34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2背离安装面12的一侧,且第二安装板34可相对第二连接板32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二压柱3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34,第二弹性件33设置于第二安装板34与第二连接板32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二安装板34远离第二连接板32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二压柱31远离安装面12。
可以确定的是,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32均贯穿开设有通孔,以分别供第一压柱21及第二压柱31通过并抵压于安装面12。
实际应用中,压紧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弹性件33,压紧装置还包括多根第二导杆35,每一第二导杆35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34,且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板32,每一第二弹性件33均套设于对应的第二导杆35。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33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件36及第四限位件37,第三限位件36和第四限位件37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面12,第二连接板32位于第三限位件36和第四限位件37之间,且第二连接板3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分别与第三限位件36及第四限位件37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二连接板3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驱动件28及第二调节驱动件38,第一调节驱动件28和第二调节驱动件38均设置于安装面12,且第一调节驱动件28与第一连接板22传动连接,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一连接板22的位置,第二调节驱动件38与第二连接板32传动连接,以沿第二方向调节第二连接板32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调节驱动件28和第二调节驱动件38均为气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垫板40,垫板40设置于安装面12,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用于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垫板40,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垫板40,然后垫板40将压力传递至压紧组件10,通过垫板40可增大传力面积,避免对第一支撑板13的压力过于集中,进一步地提高压力分布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机架50及底层组件60,压紧组件10和底层组件60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机架50,且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
底层组件60朝向压紧组件10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200的第一承载面61,第一压紧面11位于压紧组件10朝向底层组件60的一侧,且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压紧面11可压紧第一承载面61上的工件200。
可以确定的是,本实施例中,工作台面为第一承载面61,第一压紧面11位于压紧组件10朝向底层组件60的一侧,故安装面12则位于压紧组件10背离底层组件60的另一侧,即第一压紧面11和安装面12分别为图4中压紧组件10的底面和顶面。
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安装面12,从而提供推动压紧组件10朝底层组件60移动并将第一承载面61上的电芯压紧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层组件60包括底板62、第二隔热板63及第二加热板64,底板62设置于机架50,且底板62、第二隔热板63以及第二加热板64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一承载面61位于第二加热板64背离第二隔热板63的一侧。
实际应用中,底层组件60还包括第二防粘膜65,第二防粘膜65设置于第二加热板64背离第二隔热板63的一侧,第一承载面61位于第二防粘膜65背离第二加热板64的一侧,第二防粘膜65用于防止电芯与第二加热板64发生粘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中层组件70,压紧组件10、中层组件70以及底层组件60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机架50,且中层组件70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中层组件70朝向底层组件60的一侧具有用于压紧工件200的第二压紧面71,中层组件70朝向压紧组件10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200的第二承载面72。
压紧组件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压紧面11可压紧第二承载面72上的工件200,并推动中层组件70朝底层组件60移动,以使第二压紧面71压紧第一承载面61上的工件200。
结合图4可以理解是,第二压紧面71和第二承载面72分别为中层组件70的底面和顶面,而压紧组件10与中层组件70以及中层组件70与底层组件60均可压紧电芯,同时对两片电芯进行压紧,提高加工效率。
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面61与第二承载面72均为工作台面。
需要说明的是,中层组件70可以设置多组,多组中层组件70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底层组件60与压紧组件10之间,且每一中层组件70均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相邻的中层组件70可对电芯进行压紧,从而实现同时对更多的电芯进行压紧,进一步地提高加工效率。
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层组件70包括第二支撑板73、第三隔热板74及第三加热板75,第二支撑板73、第三隔热板74以及第三加热板75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第二承载面72位于第二支撑板73背离第三隔热板74的一侧,第二压紧面71位于第三加热板75背离第三隔热板74的一侧,以对第一承载面61上的电芯进行热压。
实际应用中,中层组件70还包括第三防粘膜76,第三防粘膜76设置于第三加热板75背离第三隔热板74的一侧,且第二压紧面71位于第三防粘膜76背离第三加热板75的一侧,第三防粘膜76用于在第三加热板75对电芯进行热压的过程中防止第三加热板75与电芯发生粘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层组件70还包括第四隔热板77及第四加热板78,第四隔热板77设置于第二支撑板73背离第三隔热板74的一侧,第四加热板78设置于第四隔热板77背离第二支撑板73的一侧,第二承载面72位于第四加热板78背离第四隔热板77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中层组件70的第三加热板75用于与底层组件60的第二加热板64配合对电芯进行热压,中层组件70的第四加热板78用于与压紧组件10中的第一加热板15配合对电芯进行热压。
实际应用中,中层组件70还包括第四防粘膜79,第四防粘膜79设置于第四加热板78背离第四隔热板77的一侧,第二承载面72位于第四防粘膜79背离第四加热板78的一侧,第四防粘膜79用于防止电芯与第四加热板78发生粘连。
可以确定的是,底层组件60上的电芯放置于第二防粘膜65上,而中层组件70上的电芯则放置于第四防粘膜79上。
另外,加热板(第一加热板15、第三加热板75、第四加热板78以及第二加热板64)内部均设有多根加热管,加热管用于加热。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底板62和第二支撑板73上设有多个定位件81,多个定位件81设置于加热板(第二加热板64和第四加热板78)的两侧,且部分伸入到承载面(第一承载面61及第二承载面72)上方,以对电芯进行定位。
此外,底板62和第二支撑板73上还设有多个垫块82,多个垫块82设置于加热板(第二加热板64和第四加热板78)的两端,以对极耳进行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驱动件83,第一复位驱动件83设置于底层组件60,且具体设置于底板62上,第一复位驱动件83与中层组件70传动连接,以驱动中层组件70远离底层组件60,从而在中层组件70与底层组件60完成电芯的热压后,驱动中层组件70远离底层组件60实现复位。
进一步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驱动件84,第二复位驱动件84设置于中层组件70,且具体设置于第二支撑板73上,第二复位驱动件84与压紧组件10传动连接,以驱动压紧组件10远离中层组件70,从而在压紧组件10与中层组件70完成电芯的热压后,驱动压紧组件10远离中层组件70实现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件,第一保护件设置于底板62,中层组件70朝底层组件60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第一保护件,从而避免压力过大损伤电芯。
进一步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保护件85,第二保护件85设置于第二支撑板73,压紧组件10朝中层组件70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第二保护件85,同样可避免压力过大损伤电芯。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结合图1及图4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进行说明:
初始时,压紧组件10、中层组件70以及底层组件60彼此分离,在底层组件60的第二防粘膜65以及中层组件70的第四防粘膜79上分别放置电芯,同时根据电芯的长度调节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压紧驱动装置动作,推动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分别克服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力朝下移动,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抵压于垫板40,并推动下方的压紧组件10朝下移动。
压紧组件10朝下移动的过程中,压紧组件10先与中层组件70相抵接,即第一压紧面11与第二承载面72抵接,压紧组件10推动中层组件70朝下移动,直至中层组件70与底层组件60相抵接,即第二压紧面71与第一承载面61相抵接。
接下来压紧驱动装置继续给第一压柱21和第二压柱31提供压力,并且加热板内的加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同时对压紧组件10与中层组件70以及中层组件70与底层组件60之间的电芯进行热压。
热压完成后,第一复位驱动件83以及第二复位驱动件84动作,分别驱动中层组件70和压紧组件10朝上移动,直至回到初始时的位置。最后将热压完成的电芯下料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紧组件,具有第一压紧面和安装面,所述第一压紧面和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压紧面用于压紧工件;
第一压柱,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及
第二压柱,和所述第一压柱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面,且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其中,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用于与压紧驱动装置相抵接,以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安装面,并提供所述第一压紧面压紧工件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压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二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压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压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压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压柱和所述第二压柱用于在压紧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垫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隔热板及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隔热板以及所述第一加热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隔热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第一加热板背离所述第一隔热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机架以及底层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底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
所述底层组件朝向所述压紧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朝向所述底层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一承载面上的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机架、中层组件及底层组件,所述压紧组件、所述中层组件及所述底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中层组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
所述底层组件朝向所述中层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一压紧面位于所述压紧组件朝向所述中层组件的一侧,所述中层组件朝向所述底层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压紧工件的第二压紧面,所述中层组件朝向所述压紧组件的一侧具有用于承载工件的第二承载面;
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压紧面可压紧所述第二承载面上的工件,并推动所述中层组件朝所述底层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压紧面压紧所述第一承载面上的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驱动件及第二复位驱动件;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层组件,且与所述中层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中层组件远离所述底层组件;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中层组件,且与所述压紧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压紧组件远离所述中层组件。
CN202221746062.3U 2022-07-06 2022-07-06 压紧装置 Active CN218333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6062.3U CN218333885U (zh) 2022-07-06 2022-07-06 压紧装置
PCT/CN2023/105724 WO2024008080A1 (zh) 2022-07-06 2023-07-04 压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6062.3U CN218333885U (zh) 2022-07-06 2022-07-06 压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3885U true CN218333885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6062.3U Active CN218333885U (zh) 2022-07-06 2022-07-06 压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3885U (zh)
WO (1) WO20240080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080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压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837899U (zh) * 2019-10-30 2020-06-23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层叠单元的隔膜压紧装置
CN211965665U (zh) * 2019-12-30 2020-11-20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紧装置
DE102020100621A1 (de) * 2020-01-14 2021-07-15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nordnen eines Batteriemoduls innerhalb eines Batteriegehäuses sowie eine Anpressvorrichtung hierzu
CN213936291U (zh) * 2020-11-26 2021-08-10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压扁装置及电芯加工设备
CN218333885U (zh) * 2022-07-06 2023-01-1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压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080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压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8080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4320B2 (en) Press apparatus
CN218333885U (zh) 压紧装置
CN106450468A (zh) 软包锂电池化成装置
CN213532829U (zh) 一种电气机械设备用切割装置
CN214869986U (zh) 一种电芯夹持装置
CN106450363A (zh) 软包锂电池化成压极耳位置调整机构
CN115663267B (zh) 电芯热压设备
JP2004358857A (ja) 微細な凹凸面を有する樹脂成形品の成形装置
CN218310451U (zh) 冷压机
CN109244519B (zh) 一种电芯入壳体工装结构
CN216161777U (zh) 一种电芯极柱连续加压工装
CN210136974U (zh) 一种软包电芯封装设备
CN115193964A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上夹件冲压成型装置
CN112139796A (zh) 一种自动压置弹片的工装系统及方法
CN219457688U (zh) 电池化成机
CN219246757U (zh) 热压装置、电芯热压设备及切叠一体机
CN219892206U (zh) 电芯拉膜装置和热压设备
CN210489751U (zh) 治具、压板及热压装置
CN219800657U (zh) 一种电感热压成型模具
CN218827292U (zh) 电池热压装置及其热压机
CN219811484U (zh) 供料弹夹夹紧机构
CN212194278U (zh) 平压机及其压头装置
CN212097500U (zh) 一种卷绕电芯隔离膜整形收缩机构
CN218887265U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220474682U (zh) 整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